CN103670888B -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0888B
CN103670888B CN201310627960.6A CN201310627960A CN103670888B CN 103670888 B CN103670888 B CN 103670888B CN 201310627960 A CN201310627960 A CN 201310627960A CN 103670888 B CN103670888 B CN 103670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hot water
orc
water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79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0888A (zh
Inventor
程代京
程伯鸿
王贤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ENGINESI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ENGINESI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ENGINESI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ENGINESIN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279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0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0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0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0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0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轮机发电装置和ORC(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所述的水轮机发电装置包括水轮机和发电机,所述的ORC发电装置包括蒸发器、ORC透平、冷凝器和工质泵;本发明提供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能够热水中可利用的能量(余压余热)进行有效地回收转化:首先热水通过水轮机做功,其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热水再进入ORC发电系统,与系统中的有机工质进行热量交换,有机工质在透平中膨胀做功,其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Description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面对世界能源形势的紧张情况,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可替代的新型能源,同时也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对能量进行回收利用。2012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特别明确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点工程,余压余热利用在节能改造工程中被重点提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将热水中的压能和热能分别通过水轮机和ORC透平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对热水余压余热的充分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轮机发电装置和ORC(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所述的水轮机发电装置包括水轮机和发电机,所述的ORC发电装置包括蒸发器、ORC透平、冷凝器和工质泵;热水通过管路先进入水轮机,水压推动水轮机转动,水轮机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运行;减压后的热水经管道进入蒸发器与有机工质换热,放热后的低温热水被排出,吸热的有机工质气化并输送至ORC透平膨胀做功,通过齿轮减速箱驱动发电机运行;在ORC透平中做功后的有机工质乏气,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态,液态工质通过工质泵输送回到蒸发器。
所述的水轮机和ORC透平分别驱动一台发电机,或者同时驱动同一台发电机。
所述当水轮机和ORC透平共轴,同时驱动同一台发电机,在初始启动时,水轮机先运转做功,驱动发电机运行,共轴的ORC透平允许在短时间内空转运行。
所述的发电机替换为泵或风机运行。
所述的热水进入水轮机的管路上还设有直接进入蒸发器的旁路,当热水中的压能没有回收价值时,通过旁路直接进入蒸发器。
所述的水轮机为反转的离心水泵,所述的发电机为永磁高速交流发电机;所述的ORC透平为轴流式或者向心式,其转速在1500~50000r/min,采用静叶可调或不可调。
所述的ORC透平采用静叶可调实现流量和压力调节,适应工况的变化;所述的静叶可调用透平前调节阀进行调节。
所述的热水参数压力范围:0.5~3.5MPa,温度范围:60~2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能够热水中可利用的能量(余压余热)进行有效地回收转化:热水中的压能和热能分别通过水轮机和ORC透平进行回收。首先热水通过水轮机做功,其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热水再进入ORC发电系统,与系统中的有机工质进行热量交换,有机工质在透平中膨胀做功,其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提供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可以回收压力在0.5MPa~3.5MPa,温度在60℃~240℃之间的热水;系统主要应用于冶金、石化等行业,像钢铁厂产生的冷却循环水,石化行业炼油过程中的催化、裂化、焦化冷却循环水等都存在大量余热。因此这项技术有很广阔的应用市场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所采用的ORC工质是一种低沸点有机物,将热水的低温余热进行利用,吸热后气化,有机工质常为干流体,无需装设过热器,从高压到低压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消除了高速情况下湿气水滴冲击透平产生的腐蚀损坏。采用的有机工质比水蒸气密度大、比容小,可以减小透平设计尺寸(特别是末叶片高度及排气管道尺寸),节约成本。低沸点工质蒸气中的声速约为水蒸汽声速的一半,因此设计的透平转子直径也为汽轮机转子直径的一半。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本系统具有简单、可靠、经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之一;
图2为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示意图之二;
图1是,水轮机和ORC透平分别驱动发电机或驱动泵/风机。
其中:1为截止/调节阀;2为水轮机;3为发电机;4为蒸发器;5为ORC透平;6为冷凝器;7为工质泵;8为齿轮减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轮机发电装置和ORC(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所述的水轮机发电装置包括水轮机2和发电机3,所述的ORC发电装置包括蒸发器4、ORC透平5、冷凝器6和工质泵7;热水通过管路先进入水轮机2,水压推动水轮机2转动,水轮机2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3运行;减压后的热水经管道进入蒸发器4与有机工质换热,放热后的低温热水被排出,吸热的有机工质气化并输送至ORC透平5膨胀做功,通过齿轮减速箱8驱动发电机3运行;在ORC透平中做功后的有机工质乏气,通过冷凝器6冷凝成液态,液态工质通过工质泵7输送回到蒸发器4。
利用上述系统,热水中的压能和热能分别通过水轮机和ORC透平进行回收。首先热水通过水轮机做功,其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热水再进入ORC发电系统,与系统中的有机工质进行热量交换,有机工质在透平中膨胀做功,其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也可以直接驱动泵或风机。水轮机和ORC透平可共同或单独驱动发电机(泵/风机)。
具体的,所述的ORC发电系统为:由蒸发器、ORC透平、冷凝器和工质泵等组成。从水轮机出来的热水在蒸发器中放热给有机工质,有机工质由于吸热而成蒸气,蒸气通过ORC透平膨胀作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或驱动。从透平排出的蒸气在冷凝器中向冷却水放出热量而凝结成液体,再通过工质泵重新回到蒸发器,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所述的ORC工质是一种适合从低温热源吸热的低沸点有机物,例如R245fa、R123、R123a等。有机工质常为干流体,无需装设过热器,从高压到低压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消除了高速情况下湿气水滴冲击透平产生的腐蚀损坏。采用的有机工质比水蒸气密度大、比容小,可以减小透平设计尺寸(特别是末叶片高度及排气管道尺寸),节约成本。低沸点工质蒸气中的声速约为水蒸汽声速的一半,因此设计的透平转子直径也为汽轮机转子直径的一半。
本发明中的透平可以采用向心式或轴流式。根据结构的特点,向心式ORC透平相对轴流式的设计转速要高,汽道损失小,级焓降比较大,效率高。流量大、功率大适合采用轴流式透平;流量小、功率较小适合采用向心式透平。本发明的ORC透平的设计转速为1500~50000r/min,采用静叶可调实现流量和压力调节,适应工况的变化;不用静叶可调用透平前调节阀进行调节,适应工况的变化。
上述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首先保持阀门1打开状态,热水通过管道进入水轮机2,水压推动叶轮转动,并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3运行;减压后的热水经管道进入蒸发器4,放热后的低温热水被排出,吸热的有机工质在ORC透平5中膨胀做功,通过减速箱8驱动发电机3运行;在ORC透平5中做功后的乏气,通过冷凝器6冷凝成液态,液态工质通过工质泵7回到蒸发器中,再次进行热量交换,如此循环做功。如果热中的压能没有回收价值,此时系统没有水轮机装置。
图1和图2均符合本发明的系统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图1中表明水轮机2和ORC透平5分别驱动发电机3发电;在图2中水轮机2和ORC透平5共同驱动一台发电机3。图2中的系统初始启动时,水轮机先运转做功,驱动发电机,共轴的ORC透平允许在短时间内空转运行。图1和图2中的发电机可以替换为泵或风机运行。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所用的热源为压力为1.7MPa,温度为150℃的热水。热水进入水轮机,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热水再经管道进入ORC系统中的蒸发器,放热后经管道引出。有机工质在蒸发器中蒸发,蒸气进入ORC透平,透平驱动发电机发电。排气进入冷凝器,液态工质通过工质泵回到蒸发器。

Claims (6)

1.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轮机发电装置和ORC(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所述的水轮机发电装置包括水轮机(2)和发电机(3),所述的ORC发电装置包括蒸发器(4)、ORC透平(5)、冷凝器(6)和工质泵(7);热水通过管路先进入水轮机(2),水压推动水轮机(2)转动,水轮机(2)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3)运行;减压后的热水经管道进入蒸发器(4)与有机工质换热,放热后的低温热水被排出,吸热的有机工质气化并输送至ORC透平(5)膨胀做功,通过齿轮减速箱(8)驱动发电机(3)运行;在ORC透平中做功后的有机工质乏气,通过冷凝器(6)冷凝成液态,液态工质通过工质泵(7)输送回到蒸发器(4);
其中,所述的水轮机为反转的离心水泵,所述的发电机为永磁高速交流发电机;所述的ORC透平为轴流式或者向心式,其转速在1500~50000r/min,采用静叶可调或不可调;
所述的热水参数压力范围:0.5~3.5MPa,温度范围:60~2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轮机(2)和ORC透平(5)分别驱动一台发电机,或者同时驱动同一台发电机(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水轮机(2)和ORC透平(5)共轴,同时驱动同一台发电机(3),在初始启动时,水轮机(2)先运转做功,驱动发电机(3)运行,共轴的ORC透平(5)允许在短时间内空转运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机(3)替换为泵或风机运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进入水轮机(2)的管路上还设有直接进入蒸发器(4)的旁路,当热水中的压能没有回收价值时,通过旁路直接进入蒸发器(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RC透平采用静叶可调实现流量和压力调节,适应工况的变化;所述的静叶可调用透平前调节阀进行调节。
CN201310627960.6A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103670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7960.6A CN103670888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7960.6A CN103670888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0888A CN103670888A (zh) 2014-03-26
CN103670888B true CN103670888B (zh) 2016-02-10

Family

ID=5030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7960.6A Active CN103670888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08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8596B (zh) * 2015-04-24 2017-03-15 浙江理工大学 利用低品位热源的膜式热动力循环装置及方法
CN105351021A (zh) * 2015-11-09 2016-02-24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清洁水源余热发电装置及方法
CN108035802A (zh) * 2017-12-05 2018-05-15 通化师范学院 燃气定向和保留火种预燃室
CN108035808A (zh) * 2017-12-05 2018-05-15 通化师范学院 双质透平的便捷启动方法
CN112502797A (zh) * 2019-11-29 2021-03-16 钟学斌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112594771A (zh) * 2020-12-10 2021-04-02 李丹 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热水处理装置
CN113685332A (zh) * 2021-09-23 2021-11-23 陈奕阳 一种低碳排放型油气田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361A (zh) * 2005-08-28 2006-02-22 刘贺财 自来水管道余压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管道式水轮机
CN202648448U (zh) * 2012-04-25 2013-01-02 深圳市中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3584667U (zh) * 2013-11-27 2014-05-07 陕西擎华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8944B2 (ja) * 2006-05-30 2012-02-01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ガスハイドレートを利用したガス複合発電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361A (zh) * 2005-08-28 2006-02-22 刘贺财 自来水管道余压回收利用的方法及管道式水轮机
CN202648448U (zh) * 2012-04-25 2013-01-02 深圳市中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3584667U (zh) * 2013-11-27 2014-05-07 陕西擎华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0888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0888B (zh)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CN102022221B (zh) 两级单螺杆膨胀机有机朗肯循环柴油机尾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3244214B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烟气冷凝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CN103089341B (zh) 发电设备
CN103061835B (zh) 一种复叠式有机朗肯循环高效热机
CN105317485B (zh) 一种新型能量转换系统
CN202579063U (zh) Tr有机郎肯循环地热发电装置
CN102425954A (zh) 一种高炉渣及冲渣水余热有机工质超临界发电系统
CN202869079U (zh) 利用喷射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加热冷凝水的装置
CN102518491B (zh)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的热力循环系统
CN203584667U (zh)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CN202648448U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4481619A (zh) 能实现热能高效利用的郎肯循环发电系统
CN103953404A (zh) 利用燃气轮机排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
CN104727867B (zh) 中低温余热的利用方法及其降压吸热式蒸汽动力循环系统
CN103306759A (zh) 一种易于回收有机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
CN203515677U (zh) 一种刮板转子式orc热机
CN103758595A (zh) 多压补汽式低沸点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
CN203655374U (zh)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干热岩热能回收发电装置
CN102383884A (zh) 重力有机工质热功转换系统
CN204371436U (zh) 能实现热能高效利用的郎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4436489U (zh) 一种磁悬浮高速透平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06360740U (zh) 余热发电系统和发电站
CN110274389A (zh) 一种适用于船舶的新型热泵热水器
CN203796340U (zh) 利用燃气轮机排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