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7148U -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7148U
CN215107148U CN202120561994.XU CN202120561994U CN215107148U CN 215107148 U CN215107148 U CN 215107148U CN 202120561994 U CN202120561994 U CN 202120561994U CN 215107148 U CN215107148 U CN 215107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caffold
flat plate
connecting position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19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金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19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7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7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7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该脚手架单元用于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进行临空施工。其包括平板部、支撑部以及吊挂部。平板部在施工时放置于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平板部凸出临空端部形成凸出部,平板部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位置与第二连接位置,且第二连接位置靠近临空端部,第一连接位置远离临空端部。支撑部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位置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楼层上。吊挂部一端连接在第二楼层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使得在对楼面错位悬空较大的中庭空间建筑临空施工时,避免了在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满足了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中,常常存在着楼面错位悬空跨度较大的建筑,在对其进行施工时,由于其楼面错位悬空跨度较大,故而在对临空中庭墙面施工时难度较大。在相关技术中,常常在中庭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对临空中庭墙面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式耗费钢材数量巨大、且无法满足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使用该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会使得在对楼面错位悬空较大的中庭空间建筑临空施工时,避免了在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满足了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公开的脚手架单元,用于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进行临空施工,所述第二楼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上方,且所述第二楼层相对所述第一楼层朝向临空位置凸出并形成临空端部。该脚手架单元包括:
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用于在施工时放置于所述第一楼层与所述第二楼层之间,且所述平板部凸出所述临空端部设置并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供施工人员站立以对所述临空端部施工,所述平板部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位置与第二连接位置,且所述第二连接位置靠近所述临空端部,第一连接位置远离所述临空端部;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上,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楼层上,以使所述支撑部支撑住所述第一连接位置;
吊挂部,所述吊挂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楼层上,所述吊挂部远离所述第二楼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楼层朝向所述第一楼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吊挂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置的一端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楼层朝向所述第二楼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一端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单元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得所述支撑部、所述吊挂部分别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第一滑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单元还包括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滑轨连接的一端或设置在所述吊挂部与所述第一滑轨连接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吊挂部均为可伸缩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楼层方向伸长时所述吊挂部朝向所述第二楼层收缩;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楼层收缩时所述吊挂部朝向所述第一楼层伸长。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由多根型材焊接形成,且所述型材焊接成网格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还包括板材层,所述板材层铺设固定在所述型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单元具有多个所述吊挂部,且多个所述吊挂部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上设置有围栏,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爬梯,且所述爬梯从所述第一楼层延伸至所述平板部。
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平台,所述脚手架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所述的脚手架单元,且至少两个所述脚手架单元上下相邻设置,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脚手架单元的所述平板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脚手架单元的所述平板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得在对楼面错位悬空较大的中庭空间建筑临空施工时,避免了在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满足了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具体为,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支撑部一端连接在第一楼层上,另一端连接在平板部的第一连接位置上,故而使得支撑部对平板部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由于吊挂部一端连接在第二楼层上,另一端连接在平板部的第二连接位置上,故而使得吊挂部对平板部起到一个悬吊的作用。另外,由于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间隔设置,且第二连接位置更加靠近第二楼层的临空端部,使得平板部第一连接位被支撑部支撑着,第二连接位被吊挂部吊挂着,从而使得平板部能够稳定的被固定在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施工人员就可以直接站立在凸出部上进行临空施工,不必从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当多层需要同时施工时,可以在每两层楼层之间设置该脚手架单元,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满足了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综上,本实用新型使得在对楼面错位悬空较大的中庭空间建筑临空施工时,避免了在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满足了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申请实施例中脚手架单元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脚手架单元安装在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脚手架单元安装在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时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脚手架单元中平板部上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脚手架单元中平板部下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脚手架平台安装在楼层间的侧视图图(两个脚手架单元)。
附图标记:
1-第一楼层、11-第二滑轨;
2-第二楼层、21-临空端部、22-第一滑轨;
3-平板部、31-凸出部、32-第一连接位置、33-第二连接位置、34-型材、35-板材层、36-围栏;
4-支撑部、41-爬梯;
5-吊挂部;
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楼面错位悬空跨度较大的建筑是指在楼体的内部或者外部来看,相邻的楼层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楼层与楼层之间错位程度较大的建筑,例如中庭空间为类似金字塔形状的建筑。在对错位悬空跨度较大的建筑的临空墙面进行施工时,由于楼层与楼层之间有着较大的错位,使得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对这种类型的建筑进行施工时,常常从地面开始搭建脚手架进行逐层施工,由于这种建筑通常体量大,高度高,这样在搭建脚手架时就会耗费很多的钢材,并且只能逐层施工,无法满足多层同时施工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用从地面搭设脚手架,且能满足多层同时施工的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单元,该脚手架单元用于设置在第一楼层1之间与第二楼层2之间进行临空施工,其中,第二楼层2位于第一楼层1的上方,第二楼层2相对第一楼层1朝向临空位置凸出,这样就形成了临空端部21。
请参阅图1,该脚手架单元包括平板部3、支撑部4以及吊挂部5。其中,平板部3在进行施工时放置在第一楼层1与第二楼层2之间,且平板部3凸出来临空端部21并形成了凸出部31,施工人员站立在该凸出部31上对临空端部21进行施工;另外,平板部3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位置32以及第二连接位置33,并且,第一连接位置32远离临空端部21,第二连接位置33靠近临空端部21。
支撑部4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位置32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楼层1上,以使得支撑部4支撑住第一连接位置32;吊挂部5一端连接在第二楼层2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位置33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脚手架单元使得在对楼面错位悬空较大的中庭空间建筑进行临空施工时,避免了在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且满足了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具体为,请参阅图2,可以看到,平板部3用于在施工时放置在第一楼层1与第二楼层2之间,一方面,由于支撑部4的一端支撑在第一楼层1上,另一端连接在平板部3的第一连接位置32上,这样支撑部4便支撑住了第一连接位置32,进而支撑住了平板部3。另一方面,从图2中可以看出,吊挂部5的上端连接在第二楼层2上,下端连接在平板部3的第二连接位置33上,这样吊挂部5便对第二连接位置33有一个向上的拉力,进而吊挂住第二连接位置33,进而使得吊挂部5吊挂住平板部3。此外,由于第一连接位置32与第二连接位置33之间是彼此间隔设置的,对应于图2,第一连接位置32在左边,第二连接位置33在右边,这样就使得平板部3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受到向上的支撑力和向上的拉力,使得平板部3稳定的存在于第一楼层1与第二楼层2之间。这样,施工人员便可以站立在平板部3凸出临空端部21位置形成的凸出部31上进行施工,避免了从地面搭设规模庞大的脚手架。当要多层同时施工时,可以在每两层楼层之间设置这样的脚手架单元,以满足多层同时施工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脚手架单元主要用于在相邻的第一楼层1与第二楼层2之间进行临空施工,如图2所示,第二楼层2位于第一楼层1上方,且第二楼层2的剖面与第一楼层1的剖面形成错位结构,具体是第二楼层2相对第一楼层1朝向临空位置凸出来,形成了临空端部21。此处所指的临空位置就是指的图2中第二楼层2的右边的空间,施工人员需要在该临空位置对第二楼层2的右端进行施工,例如粉刷涂料,安装天花板等。
在施工时,平板部3主要是放置在第一楼层1与第二楼层2之间,如图2所示,平板部3的右端凸出来临空端部21形成了凸出部31,施工人员可以站立在凸出部31上对临空端部21进行施工。为了提高施工时的安全性,防止人员掉落,可以在凸出部31的周边设置如图2所示的围栏36,该围栏36可以使用型材34焊接而成,且该围栏36的高度越高越能防止人员跌落,但是不可过高,过高的话易超过楼间距,不利于施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到达平板部3,支撑部4上设置有爬梯41,且该爬梯41从第一楼层1延伸至平板部3。在一些施工场景中,楼间距可能过高,此时,平板部3到第一楼层1的距离可能会比较大,施工人员无法顺利的到达平板部3,因此,在支撑部4上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爬梯41,该爬梯41可以使用与支撑部4同材质的型材34焊接而成,且直接焊接在支撑部4上。由于设置了爬梯41,使得施工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爬梯41到达平板部3,既方便又安全。
此外,在平板部3上还具有第一连接位置32和第二连接位置33,其中第一连接位置32位于如图2所示的平板部3的左端,当然第一连接位置32也不只是可以设置在平板部3的左端,还可以是设置在平板部3的左端的附近,例如第一连接位置32还可以位于平板部3左端的右边。第二连接位置33位于如图2所示的平板部3的中部,且第一连接位置32和第二连接位置33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二者并没有在同一竖直面上。如图2所示,支撑部4的上端连接在平板部3的第一连接位置32上,下端连接在第一楼层1上。具体的,可以先将一固定底座固定在支撑部4的下端,然后将固定底座固定在第一楼层1上,从而实现支撑部4与第一楼层1连接在一起。支撑部4的上端与平板部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当支撑部4与平板部3均为金属材料时还可以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由于支撑部4的存在,使得支撑部4对平板部3起到一个向上的支撑作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脚手架单元还包括了吊挂部5,该吊挂部5的上端连接在了第二楼层2的下表面上,下端连接在了平板部3的第二连接位上。具体的,可以先将一固定底座采用焊接或者螺纹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吊挂部5的上端,然后将固定底座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楼层2的下表面。吊挂部5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位置33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用螺纹固定的方式连接,当平板部3与吊挂部5均为金属材料时,也可以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由于吊挂部5的存在,使得吊挂部5对平板部3起到一个向上拉的作用。由于支撑部4的支撑作用以及吊挂部5的吊挂作用,使得平板部3能够稳定的设置在第一楼层1与第二楼层2之间,进而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安全的站立在凸出部31上对第二楼层2的临空端部21进行施工。
在本申请实施中,为了使得平板部3更加稳定,该脚手架单元具有多个吊挂部5,且多个吊挂部5均匀设置。如图1所示,在图1中在吊挂部5是类似与型材杆的结构,且在平板部3上连接了两个吊挂部5,还可以连接三个、四个等。这些吊挂部5之间的设置距离相等,使得他们均匀的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就使得对个吊挂部5对平板部3起到较大的向上的拉的作用,使得平板部3更加稳定,进而使得站立在凸出部31上的施工人员更加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平板部3的结构更稳定,平板部3由多根型材34焊接形成,且型材34焊接成如图1所示的网格状结构。具体的,焊接形成平板部3型材34可以使用方形钢材,或者矩形钢材,一方面,由于型材34的抗弯等力学性能比较好,使用焊接在一起的型材34做平板部3使得施工人员站立时更加安全。另一方面,将型材34焊接成如图1所示的网格状结构之后,网格状结构的型材34层能够提供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的抗弯载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平板部3的稳定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结构性能更加优化、更便于施工的脚手架平台,本申请实施例还对脚手架平台做了一系列改进,具体如图3所示,图3示出的是另一种经进一步改进后的脚手架平台。为使得平板部3更加平整,有利于施工人员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平板部3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板材层35,该板材层35平铺设在型材34上。具体的,该板材层35可以使用木质板材或者塑料材质的板材,将该板材铺设在型材34层上,为了提高稳定性,可以将该板材层35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型材34层上,以避免板材层35蹿动。由于板材层35的存在,使得平板部3更加平整,施工人员在上面行走或施工时也更加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脚手架单元能够滑动以便于施工,第二楼层2朝向第一楼层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轨22,且吊挂部5远离第二连接位置33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滑轨22上;第一楼层1朝向第二楼层2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滑轨11,且支撑部4远离第一连接位置32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滑轨22上。
在一些施工场景中,需要施工的临空端部21往往不止有一小段部位,可能施工的部位范围较大,那么此时如果在每个施工部位都设置一个脚手架单元的话一来麻烦,二来过于浪费。因此为了便于施工,请参阅图3,在图3中的第二楼层2的下表面上设置了第一滑轨22,图3中看到的是第一滑轨22的截面,且吊挂部5的上端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滑轨22上,具体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结构,在吊挂部5的上端设置了一滑轮,该滑轮能够置于滑轨的轨道中且不会从轨道中脱落。在第一楼层1的上表面上设置了如图3所示的第二滑轨11,支撑部4的下端也是连接了滑轮,该滑轮可以在第二滑轨11中滑动。由于第一滑轨22、以第二滑轨11的设置,以及由于吊挂部5的上端和支撑部4的下端均在滑轨上可滑动,这样就使得整个脚手架单元可以在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11进行滑动。当要更换施工位置时,施工人员需要从脚手架单元上下来,然后推动脚手架单元至待施工部位。这样极大的方便了施工,也没有必要再设置多个脚手架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滑轨的设置方向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从阅读者朝向纸面的前后方向,也可以是图3中从左至右的方向,当滑轨设置的方向是左右方向时脚手架单元能够左右滑动,这样将脚手架往右边滑动时有利于增加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空间。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可滑动的脚手架单元工作时不易来回滑动带来危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脚手架单元还包括锁止机构,锁止机构设置在支撑部4与第二滑轨11连接的一端,或者锁止机构设置在吊挂部5与第一滑轨22连接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锁止机构可以采用市场购买的锁止机构。具体的,该锁止机构有一阻碍件,在脚手架单元停止时,将该锁止机构的阻碍件拨至吊挂部5或者支撑部4的滑轮处,该阻碍件能够阻止滑轮继续滚动,从而避免了脚手架单元在滑轨上来回滑动带来安全隐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在移动脚手架单元时实现自动移动,脚手架单元与驱动机构连接,该驱动机构使得支撑部4以及吊挂部5能分别在第二滑轨11上以及第一滑轨22上滑动。具体的,该驱动机构可以使用电机,且该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脚手架单元上。该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支撑部4下端的滑轮连接,或者与吊挂部5上端的滑轮连接,当要移动脚手架单元时,直接打开驱动机构的开关,驱动机构转动,从而带动滑轮在滑轨上滚动。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可以直接与滑轮连接,也可以通过皮带或者链条的形式与滑轮间接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调节平板部3的高度,支撑部4与吊挂部5均为可伸缩结构,其中,支撑部4朝向第二楼层2方向伸长时,吊挂部5对应的朝向第二楼层2收缩;支撑部4朝向第一楼层1收缩时,吊挂部5对应的朝向第一楼层1伸长。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至图5示出了一种支撑部4与吊挂部5均为可伸缩结构的情况。其中,图4示出了提升平板部3时吊挂部5和支撑部4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支撑部4和吊挂部5均为伸缩杆结构,当要提升平板部3的高度时,可以将支撑部4的伸缩杆结构向长度方向上拉伸,此时,对应的吊挂部5的伸缩杆结构势必需要向长度方向收缩,这样就提升了平板部3的高度。当要降低平板部3的高度时,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降低平板部3时支撑部4以及吊挂部5的变化情况。具体可以将支撑部4的伸缩杆结构向长度方向上收缩,此时,对应的吊挂部5的伸缩杆结构势必需要向长度方向上伸长,这样就降低了平板部3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当吊挂部5和支撑部4均为伸缩杆结构时,吊挂部5和支撑部4也具有锁止的机构,以防止在施工时支撑部4被压缩或吊挂部5被拉伸。具体可以是在支撑部4和吊挂部5的每一节伸缩杆上设置有槽,当调整好平板部3的高度后,将与槽对应的榫件插在槽中,这样便能防止支撑部4被压缩或吊挂部5被拉伸。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平台,该脚手较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所述的脚手架单元,且至少两个脚手架单元上下相邻设置,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脚手架单元的平板部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脚手架单元的平板部3连接。
请参阅图6,图6中的脚手架平包括了两个脚手架单元。下部的脚手架单元支撑部4连接在最下部的楼层上,吊挂部5连接在中间楼层的下面。上部的脚手架单元的支撑部4连接在中间楼层上面,吊挂部5连接在最上部的楼层上。且上部脚手架单元的平板部3与下部脚手架单元的平板部3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由于设置了连接杆6,使得两个脚手架单元成为一个整体,使得下部的脚手架单元除了受到自身支撑部4、吊挂部5的力之外,连接杆6还为下部的脚手架单元提供向上的拉力,从而使得脚手架平台的稳定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脚手架平台也可以像脚手架单元一样设置成可滑动结构,便于施工。也可以将不同脚手架单元的支撑部4和吊挂部5设置成可伸缩结构,只是此时的连接杆6对应的也需要设置成可伸缩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单元以及脚手架平台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脚手架单元,用于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楼层与第二楼层之间进行临空施工,所述第二楼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上方,且所述第二楼层相对所述第一楼层朝向临空位置凸出并形成临空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单元包括:
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用于在施工时放置于所述第一楼层与所述第二楼层之间,且所述平板部凸出所述临空端部设置并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供施工人员站立以对所述临空端部施工,所述平板部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位置与第二连接位置,且所述第二连接位置靠近所述临空端部,第一连接位置远离所述临空端部;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上,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楼层上,以使所述支撑部支撑住所述第一连接位置;
吊挂部,所述吊挂部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楼层上,所述吊挂部远离所述第二楼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楼层朝向所述第一楼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吊挂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位置的一端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楼层朝向所述第二楼层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一端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单元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得所述支撑部、所述吊挂部分别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第一滑轨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单元还包括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滑轨连接的一端或设置在所述吊挂部与所述第一滑轨连接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吊挂部均为可伸缩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楼层方向伸长时所述吊挂部朝向所述第二楼层收缩;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楼层收缩时所述吊挂部朝向所述第一楼层伸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由多根型材焊接形成,且所述型材焊接成网格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还包括板材层,所述板材层铺设固定在所述型材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单元具有多个所述吊挂部,且多个所述吊挂部均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脚手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上设置有围栏,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爬梯,且所述爬梯从所述第一楼层延伸至所述平板部。
10.一种脚手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脚手架单元,且至少两个所述脚手架单元上下相邻设置,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脚手架单元的所述平板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脚手架单元的所述平板部连接。
CN202120561994.X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Active CN215107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1994.XU CN215107148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1994.XU CN215107148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7148U true CN21510714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1994.XU Active CN215107148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71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0919B2 (en) Scaffold with scaffolding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erection thereof
US20100293875A1 (en) Stairway for Use on Building Sites
EP2265777A1 (en) Prefabricated self-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lement
WO2003095350A1 (en) Safety fence at upper part of cab
CN215107148U (zh) 一种脚手架单元及脚手架平台
US20050230194A1 (en) Safety fence at upper part of cab
CN217658811U (zh) 组合式储物柜
US7857097B2 (en) Scaff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8220163U (zh) 坡屋面式建筑物外墙维修用操作架
CN110965808A (zh) 装配式建筑外挂式楼梯马道施工方法
CN218378382U (zh) 一种具有高低落差的组装式设备框架
KR102509803B1 (ko) 조립식 안전판
CN220928613U (zh) 一种可拼接式脚手架
CN216810864U (zh) 脚手架工作平台
CN211846803U (zh) 一种轿顶工作安装平台结构
CN220319141U (zh) 一种穿板式自爬升布料机
CN211776075U (zh) 钢结构建筑楼梯
CN210001549U (zh) 一种建筑用液压移动式升降平台
CN220580483U (zh) 移动式操作平台
CN114278118B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
CN111980234A (zh) 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
AU2012101509B4 (en) Improvements in Brackets
NO346113B1 (en) Assemblable and dis-assemblable work platform lift
RU51062U1 (ru) Модульная каркасная система
CN115613841A (zh) 一种承插可爬升式井架作业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