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0392U -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0392U
CN215100392U CN202121273500.4U CN202121273500U CN215100392U CN 215100392 U CN215100392 U CN 215100392U CN 202121273500 U CN202121273500 U CN 202121273500U CN 215100392 U CN215100392 U CN 215100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guider
roller
close
conve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35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新贵
刘轩
应振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U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mt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t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mt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735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0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0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0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包括传送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缓冲装置,传送装置、导向装置、缓冲装置依次排列,导向装置靠近传送装置一侧的高度低于传送装置的高度,导向装置靠近缓冲装置一侧的高度低于导向装置靠近传送装置一侧的高度,缓冲装置的高度低于导向装置靠近缓冲装置一侧的高度。传送装置将生产线上的门体运送至导向装置处,导向装置起到过渡作用,将传送装置上的门板运送至缓冲装置处,门体从导向装置上落下时会落在缓冲装置上,缓冲装置为门体提供缓冲力,使门体在落地时更平稳。传送装置、导向装置、缓冲装置依次排列且存在落差,便于门体利用自身的重力缓慢降落,使门体的下料过程更为平稳和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下料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门体从一个生产线上取下运送至另一个生产线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在如今的门体生产过程中,将门体从生产线上取下需要两名工人等候在生产线末端,待门体传送至末端时将门体从生产线上搬下并进行扶正,采用这种方法较为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门体下料费力的问题,提供了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包括传送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缓冲装置,所述传送装置、所述导向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依次排列,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传送装置的高度,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缓冲装置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高度,所述缓冲装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缓冲装置一侧的高度。
传送装置将生产线上的门体运送至导向装置处,导向装置起到过渡作用,将传送装置上的门板运送至缓冲装置处,门体从导向装置上落下时会落在缓冲装置上,缓冲装置为门体提供缓冲力,使门体在落地时更平稳。传送装置、导向装置、缓冲装置依次排列且存在落差,便于门体利用自身的重力缓慢降落,使门体的下料过程更为平稳和省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导向装置两侧的高度差H为10cm-18cm。
导向装置两侧的高度差为10cm-18cm,有利于门体在导向装置上依靠自身的重力下滑,而不需要依靠外力推动前进。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上辊组件、下辊组件、支撑台、左支撑脚、右支撑脚,所述上辊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台靠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所述下辊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台靠近所述缓冲装置的一侧,所述左支撑脚与所述上辊组件对应,所述右支撑脚与所述下辊组件对应,所述左支撑脚、所述右支撑脚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下表面。
导向装置设置有上辊组件和下辊组件以支撑门体,减少了门体与导向装置之间的接触面,从而减少了门体与导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门体依靠自身重力下滑。上辊组件与下辊组件位于导向装置的两侧,有利于更平稳的支撑门体。左支撑脚与右支撑脚分别位于导向装置的两侧,且左支撑脚与上辊组件对应,右支撑脚与下辊组件对应,有利于导向装置在承载门板时更加平稳。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上辊组件包括上辊支架、上辊、上辊轴承,所述下辊组件包括下辊支架、下辊、下辊轴承,所述上辊通过所述上辊轴承与所述上辊支架连接,所述下辊通过所述下辊轴承与所述下辊支架连接,所述上辊支架、所述下辊支架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
上辊、下辊分别通过上辊轴承、下辊轴承与支撑台进行滚动连接,使得上辊、下辊的滚动更加顺畅,从而使得门体下滑的过程更为顺畅。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左支撑脚的长度长于所述右支撑脚的长度。
左支撑脚的长度长于右支撑脚的长度使得导向装置的左侧高于右侧,形成高度差,更有利于门体下落过程的顺畅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上辊为圆柱形,所述下辊为亚腰形。
上辊为圆柱形,有利于减少门体与导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下辊为亚腰形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门体与导向装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门体在导向装置上的下滑过程更为顺畅。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上辊、所述下辊的材质为软胶。
上辊、下辊为软胶材质,可以在门体传送的过程中达到减震的作用,使得门体从传送装置传送到导向装置上时更为平稳。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支撑架、机架组件、传送带组件、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组件上并与所述传送带组件配合,所述支撑架阵列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组件上,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支撑架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装置靠近所述传送装置一侧的高度。
动力组件驱动传送带组件将门体向末端运输直至将门体转移到导向装置上,支撑架阵列设置于传送带上有利于更为平稳的运输门体,且支撑架的横截面为矩形,有利于增大支撑架与门体之间的摩擦力,更有利于保证门体在传送过程中的平稳。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所述缓冲装置为软胶垫。
软胶垫可以在门体的下料过程中起到减震的作用,有利于门体在下料时的平稳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包括传送装置1,还包括导向装置2、缓冲装置3,所述传送装置1、所述导向装置2、所述缓冲装置3依次排列,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传送装置1的高度,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缓冲装置3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高度,所述缓冲装置3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缓冲装置3一侧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门体先由传送装置1传送至末端,门体一端先落在导向装置2上,在门体自身重力和传送装置1提供的推力的作用下向右侧下滑,滑动一段距离后门体完全落在导向装置2上,此时门体依靠自身重力向右侧下滑,滑动一段距离后门体一端落于缓冲装置3上,此时门体呈倾斜状态倚靠在导向装置2上,则只需一个工人可以轻松地将门体扶正并进行下一步操作,更加轻松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装置2两侧的高度差H为10cm-18cm。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装置2包括上辊组件21、下辊组件22、支撑台23、左支撑脚24、右支撑脚25,所述上辊组件21位于所述支撑台23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的一侧,所述下辊组件22位于所述支撑台23靠近所述缓冲装置3的一侧,所述左支撑脚24与所述上辊组件21对应,所述右支撑脚25与所述下辊组件22对应,所述左支撑脚24、所述右支撑脚2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台23下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上辊组件21包括上辊支架213、上辊211、上辊轴承212,所述下辊组件22包括下辊支架223、下辊221、下辊轴承222,所述上辊211通过所述上辊轴承212与所述上辊支架213连接,所述下辊221通过所述下辊轴承222与所述下辊支架223连接,所述上辊支架213、所述下辊支架223与所述支撑台23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支撑脚24的长度长于所述右支撑脚25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辊211为圆柱形,所述下辊221为亚腰形。
作为优选,所述上辊211、所述下辊221的材质为软胶。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支撑架11、机架组件12、传送带组件14、动力组件13,所述动力组件13固定于所述机架组件12上并与所述传送带组件14配合,所述支撑架11阵列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组件14上,所述支撑架1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支撑架11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装置3为软胶垫。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门体先放置于支撑架11上,动力组件13驱动传送带组件14带动支撑架11向机架组件12末端传送门体,传送一段距离后,门体一端先落在上辊211上,动力组件13驱动传送带组件14通过支撑架11向门体提供一个向右的推力,在门体自身重力和支撑架11提供的推力的共同作用下门体向右侧下滑,滑动一段距离后门体一端被下辊221支撑且另一端被上辊211支撑,此时门体依靠自身重力向右侧继续下滑,滑动一段距离后门体一端落于缓冲装置3上且另一端倚靠在下辊221上,此时工人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包括传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装置(2)、缓冲装置(3),所述传送装置(1)、所述导向装置(2)、所述缓冲装置(3)依次排列,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传送装置(1)的高度,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缓冲装置(3)一侧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高度,所述缓冲装置(3)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缓冲装置(3)一侧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2)两侧的高度差H为10cm-1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2)包括上辊组件(21)、下辊组件(22)、支撑台(23)、左支撑脚(24)、右支撑脚(25),所述上辊组件(21)位于所述支撑台(23)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的一侧,所述下辊组件(22)位于所述支撑台(23)靠近所述缓冲装置(3)的一侧,所述左支撑脚(24)与所述上辊组件(21)对应,所述右支撑脚(25)与所述下辊组件(22)对应,所述左支撑脚(24)、所述右支撑脚(2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台(23)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组件(21)包括上辊支架(213)、上辊(211)、上辊轴承(212),所述下辊组件(22)包括下辊支架(223)、下辊(221)、下辊轴承(222),所述上辊(211)通过所述上辊轴承(212)与所述上辊支架(213)连接,所述下辊(221)通过所述下辊轴承(222)与所述下辊支架(223)连接,所述上辊支架(213)、所述下辊支架(223)与所述支撑台(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脚(24)的长度长于所述右支撑脚(25)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211)为圆柱形,所述下辊(221)为亚腰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211)、所述下辊(221)的材质为软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支撑架(11)、机架组件(12)、传送带组件(14)、动力组件(13),所述动力组件(13)固定于所述机架组件(12)上并与所述传送带组件(14)配合,所述支撑架(11)阵列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组件(14)上,所述支撑架(1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支撑架(11)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装置(2)靠近所述传送装置(1)一侧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的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3)为软胶垫。
CN202121273500.4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Active CN215100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3500.4U CN215100392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3500.4U CN215100392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0392U true CN215100392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4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3500.4U Active CN215100392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0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7150A (zh) 一种可快速上料的建筑玻璃运送装置
CN215100392U (zh) 一种门的下料系统
CN211310007U (zh) 一种板材翻转收料设备
CN212023842U (zh) 一种玩具板生产用自动下料结构
CN111392321B (zh) 一种物流自动化运输平台
CN211338658U (zh) 一种物流运输液压搬运装置
CN113546851B (zh) 一种智能物流信息扫描装置
CN203899954U (zh) 一种快递件分拣槽的操作装置
CN205589894U (zh) 自动送料机
CN214055748U (zh) 一种多孔砖抵紧分离装置
CN209635364U (zh) 一种板材卸料辅助装置
CN209871626U (zh) 一种布匹自动分缸装置
CN209507545U (zh) 一种自动玻璃瓶灌装机升降机构
CN220412022U (zh) 一种滚子上料机装置
CN107879116B (zh) Cz型互换堆垛机构
CN213863983U (zh) 一种饲料生产装车用传送装置
CN219095545U (zh) 一种石膏板裁切设备
CN112421903B (zh) 一种定子整形系统
CN220844561U (zh) 一种商品分拣后的收集装置
CN213105758U (zh) 一种机床的下料装置
CN219383774U (zh) 一种料斗提升输送装置
CN203936039U (zh) 一种快递件分拣槽
CN212172050U (zh) 一种速冻品加工用转运装置
CN210635284U (zh) 一种带有自动复位功能的周转料架
CN219296447U (zh) 一种任意方向旋转的输送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1300 16 Lantian Road, Xicheng West Industrial Zone, Yongkang, Jinhua,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Xindu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21300 No. 16, Lantian Road, Chengxi New Distric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MT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