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7464U -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7464U
CN215097464U CN202121447343.4U CN202121447343U CN215097464U CN 215097464 U CN215097464 U CN 215097464U CN 202121447343 U CN202121447343 U CN 202121447343U CN 215097464 U CN215097464 U CN 215097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illimeter wave
wave radar
seat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73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彦龙
程毅
彭诚诚
赵洛伟
陈红伟
秦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h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h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73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7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7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7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该智能安全带包括:肩带、毫米波雷达和电传输组件;肩带的第一端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座椅一侧的上端,第二端用于与车辆座椅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以固定座椅上的人员;毫米波雷达内嵌在肩带内,用于监测位于车辆座椅上人员的生命体征并在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输出预警信息;电传输组件内嵌在肩带内,且与车辆的电源和毫米波雷达连接,当肩带固定到座椅的对侧的下端时,毫米波雷达得电正常工作。当肩带的第二端固定到座椅上时,毫米波雷达通过电传输组件得电正常工作,可以监测人员的生命体征,使得人员可以及时进行自救或救人,从而可以降低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而在驾驶过程中,人员疲劳驾驶、或者突发身体不适,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
当前,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交通安全的宣导以外,及时监测驾驶人员的状态并在驾驶人员疲劳驾驶或身体异常时进行提醒,也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目前监测疲劳驾驶和身体异常主要是通过视频手段实现的,发明人发现,视频容易受到光线影响产生误判和漏判,导致对驾驶人员的错误提醒。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视频手段对人员进行身体状况的监控时,容易产生误判和漏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带,包括:肩带、毫米波雷达和电传输组件;
所述肩带的第一端用于设置在车辆座椅一侧的上端,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毫米波雷达内嵌在所述肩带内,用于监测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并在所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输出预警信息;
所述电传输组件内嵌在所述肩带内,所述电传输组件与所述毫米波雷达连接并适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对应的车辆电源连接,且所述肩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连接时所述车辆电源通过所述电传输组件为所述毫米波雷达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安全带还包括:锁舌和锁扣;
所述锁舌固定设置在所述肩带的第二端;
所述锁扣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
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时所述肩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第一导线内嵌在所述肩带内,且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舌,另一端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后适用于与所述车辆电源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或负极;
所述第二导线内嵌在所述锁扣内,且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锁扣,另一端适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电源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
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时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形成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
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锁舌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锁扣上,并与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穿设在所述锁舌内部,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
所述第二导线穿设在所述锁扣内部,且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雷达还用于与仪表盘和/或道路管理中心的终端设备连接,以在监测到所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向所述仪表盘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发出所述预警信息,所述仪表盘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预警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雷达为在60GHz~64GHz、79GHz~81GHz或92GHz~81GHz频段范围的毫米波雷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雷达的天线采用AOP封装,且所述天线集成在毫米波雷达对应的芯片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智能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车辆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智能安全带的肩带内设置毫米波雷达,当智能安全带应用在车辆座椅上且人员进入车辆座椅,系好安全带,即人员把肩带的第二端固定到车辆座椅上时,车辆电源通过电传输组件为毫米波雷达供电,此时内嵌于肩带内的毫米波雷达通电工作可以检测到人员的生命体征并在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输出预警信息,由于毫米波雷达是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的生命特征信息,其受环境影响非常小,数据更加准确和稳定,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预警信息的误判或漏判风险,进而驾驶人员或乘客基于该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盘和终端设备分别与毫米波雷达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肩带1、毫米波雷达2、电传输组件3、锁舌4、锁扣5、腰带6、导向板7、第一导线31、第二导线32、第一导电片33和第二导电片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安全带,如图1所示,智能安全带可以包括肩带1、毫米波雷达2和电传输组件3;
肩带1的第一端用于设置在车辆座椅一侧的上端,第二端用于与车辆座椅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以固定座椅上的人员;为了实现对人员的固定,智能安全带安装于车辆座椅上时,肩带1与座椅的背靠面呈倾斜设置,如:当即肩带1的第一端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左侧上端时,则第二端用于与车辆座椅的右侧下端连接,当肩带1的第一端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右侧上端时,则第二端用于与车辆座椅的左侧下端连接。
毫米波雷达2内嵌在肩带1内,用于监测位于车辆座椅上的人员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呼吸和心跳,并在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输出预警信息;
电传输组件3内嵌在肩带1内,电传输组件3与毫米波雷达2连接并适用于与车辆座椅对应的车辆电源连接,且肩带1的第二端与车辆座椅的下端连接时车辆电源通过电传输组件3为毫米波雷达2供电,毫米波雷达2得电正常工作。
这里电传输组件3与车辆电源固定电连接,与毫米波雷达2也是固定连接,车辆电源通过电传输组件3与毫米波雷达2之间形成一个供电电路,当供电电路导通时车辆电源为毫米波雷达2供电,当供电电路断开时,车辆电源停止为毫米波雷达2供电。具体的,控制供电电路导通或断开是由肩带1的第二端与座椅下端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的,当肩带1的第二端固定在座椅的下端时,供电电路导通,毫米波雷达2得电工作,当肩带1的第二端没有固定在座椅的下端时,供电电路断开,则毫米波雷达2失电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毫米波雷达2通电后,毫米波雷达2发射无线电波,经人体反射后接收回波信号,人体的呼吸和心跳特征会包含在回波信号中,通过解析回波信号可以得到人体的呼吸和心跳数据,从而可以监测人员的生命体征,以指导驾驶人员安全驾车。
可选的,如图1所示,智能安全带还包括:锁舌4和锁扣5,肩带1通过锁舌4和锁扣5实现与车辆座椅的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锁舌4固定设置在肩带1的第二端;锁扣5用于固定设置在座椅的下端;当锁舌4插入锁扣5时肩带1的第二端与车辆座椅的下端连接,此时肩带1可以固定座椅上的人员。同时,由于现有的锁舌4和锁扣5均为金属材质,因此当锁舌4插入锁扣5后锁舌4和锁扣5之间可以实现电连接,供电电路导通,此时毫米波雷达2紧贴人体胸部,可以检测人员的生命体征,当锁舌4拔出锁扣5时,肩带1不再对人员起到固定作用,且毫米波雷达2失电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锁扣5与座椅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设置一截安全带也可以不设置安全带,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为了更安全地保护座椅上地人员,还可以设置腰带6。腰带6的第一端固定在座椅上与肩带1的第一端相同侧的下端,腰带6的第二端与肩带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后设置锁舌4,锁舌4插入锁扣5中后,通过肩带1和腰带6稳固坐在座椅上的人员。
另外,肩带1第一端设置有可伸缩带,可伸缩带设置在座椅后方的车体内,车辆座椅上端后方车体上设置有导向板7,肩带1与可伸缩带穿过导向板7,便于对肩带1与可伸缩带进行定位,利用导向板7将肩带1第一端设置在车辆座椅上端,如图1所示。
可选的,如图2所示,电传输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
第一导线31内嵌在肩带1以及可伸缩带内,且第一导线31的一端连接锁舌4,另一端连接毫米波雷达2后适用于与车辆电源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一电极为正极或负极;
第二导线32的内嵌在锁扣5内,且第二导线32的一端连接锁扣5,另一端适用于连接车辆电源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
当锁舌4插入锁扣5时第一导线3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32的一端形成电连接,毫米波雷达2与车辆电源连接,毫米波雷达2得电工作;当锁舌4从锁扣5中拔出后,毫米波雷达2与车辆电源断开,毫米波雷达2失电停止工作。
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锁舌4和锁扣5的电连接,锁舌4和锁扣5上可以分别设置导电片,以通过导电片使毫米波雷达2与车辆电源连接得电。具体的,电传输组件3还包括第一导电片33和第二导电片34;
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片33设置于锁舌4上,并与第一导线31的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片34设置于锁扣5上,并与第二导线32的一端连接;锁舌4插入锁扣5时第一导电片33与第二导电片34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导线31穿设在锁舌4内部,且与第一导电片33连接;第二导线32穿设在锁扣5内部,且与第二导电片34连接,这样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均不外漏,内嵌在智能安全带中,可以防止导线漏电。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由于毫米波雷达2需要内嵌在肩带1内,因此其尺寸较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只要毫米波雷达2的尺寸合适,即可适用。例如,毫米波雷达2可以是在60GHz~64GHz、79GHz~81GHz或92GHz~81GHz频段范围的毫米波雷达2。
毫米波雷达2的天线采用封装天线(Aantenna-on-package,AoP),且天线集成在毫米波雷达2对应的芯片表面。AoP封装可以降低射频设计复杂性,简化制造过程,且极大地节省系统空间和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毫米波雷达2,可以使用小型天线,从而可以减小毫米波雷达2所占用的空间,在60GHz~64GHz频段范围的毫米波雷达2还可以适应更宽的宽带范围,提高毫米波雷达2的分辨率,更精准地监测人体地呼吸和心跳,从而及时地在人体异常时进行报警。
可选的,如图3所示,毫米波雷达2还用于连接仪表盘,用于当毫米波雷达2监测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向仪表盘发出预警信息,在仪表盘上显示预警信息,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降速停车,及时进行自救或救人,从而可以降低安全事故。
可选的,如图3所示,毫米波雷达2还用于通过互联网连接道路管理中心的终端设备,毫米波雷达2还可以将预警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至道路管理中心,以对此车辆进行重点监控。
预警信息可以为文字信息,也可以为文字信息和语音信息。当预警信息为文字信息时,可以设置采用的字体或者颜色更加鲜明亮眼,以便及时被驾驶人员看到。
上述智能安全带,通过在智能安全带的肩带1内设置毫米波雷达2,在肩带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到座椅上时,毫米波雷达2通过电传输组件3得电时,进行无线电波的发射,经人体发射后接收回波信息,并分析回波信息,得到人体的呼吸和心跳数据,当呼吸和/或心跳数据异常时,发送预警信息至仪表盘或者到道路管理中心进行预警,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降速停车,及时进行自救或救人,从而可以降低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全带,并且具有上述智能安全带带来的有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此座椅可以为驾驶位座椅,还可以为车辆的其他位置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座椅,并且具有上述车辆的座椅带来的有益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肩带、毫米波雷达和电传输组件;
所述肩带的第一端用于设置在车辆座椅一侧的上端,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毫米波雷达内嵌在所述肩带内,用于监测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并在所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输出预警信息;
所述电传输组件内嵌在所述肩带内,所述电传输组件与所述毫米波雷达连接并适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对应的车辆电源连接,且所述肩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连接时所述车辆电源通过所述电传输组件为所述毫米波雷达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全带还包括:锁舌和锁扣;
所述锁舌固定设置在所述肩带的第二端;
所述锁扣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
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时所述肩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辆座椅的下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第一导线内嵌在所述肩带内,且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舌,另一端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后适用于与所述车辆电源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或负极;
所述第二导线内嵌在所述锁扣内,且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锁扣,另一端适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电源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反;
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时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形成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
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锁舌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锁扣上,并与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扣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穿设在所述锁舌内部,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设在所述锁扣内部,且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毫米波雷达还用于与仪表盘和/或道路管理中心的终端设备连接,以在监测到所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向所述仪表盘和/或所述终端设备发出所述预警信息,所述仪表盘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预警信息。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毫米波雷达的工作频段可设置在60GHz~64GHz、79GHz~81GHz或92GHz~81GHz频段范围。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毫米波雷达的天线采用AOP封装,且所述天线集成在毫米波雷达对应的芯片表面。
9.一种车辆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安全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座椅。
CN202121447343.4U 2021-06-28 2021-06-28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5097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7343.4U CN215097464U (zh) 2021-06-28 2021-06-28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7343.4U CN215097464U (zh) 2021-06-28 2021-06-28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7464U true CN215097464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11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7343.4U Active CN215097464U (zh) 2021-06-28 2021-06-28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7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7101B (zh) 安全监控系统及其疲劳监控装置与安全帽
US10464678B2 (en) Safety belt, notably for aircraft seat
CN110065499A (zh) 疲劳驾驶监测系统
US20090027269A1 (en) Emergency beacon
CN108944579A (zh) 车辆用检测系统
CN112204630A (zh) 疲劳驾驶干涉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疲劳驾驶干涉方法
CN109050457A (zh) 一种车内防小孩遗留毫米波生命探测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CN215097464U (zh) 智能安全带、车辆的座椅及车辆
CN201790818U (zh) 汽车驾驶员专用呼吸监测系统
CN107512239A (zh) 客车、客机乘客安全带状态监控系统
CN206528448U (zh) 一种车用座椅安全带报警装置
CN101537822A (zh) 基于安全带的汽车行驶危险预警装置
CN204378101U (zh) 一种撞车自动求救智能手环
CN109466503A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检测系统
CN207650281U (zh) 一种便携式近电智能告警器
CN209534989U (zh) 安全带卡扣传感器和安全带卡扣状态监控系统
CN101885321B (zh) 一种安全带佩戴智能提醒装置
US3297841A (en) Electric tension switch assembly
CN209870325U (zh) 一种安全带以及使用该安全带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07466603U (zh) 一种客运车安全带扣合监测装置
JP2017206214A (ja) バックル、車載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ベルトシステム
CN207345750U (zh) 客车、客机乘客安全带状态监控系统
CN212621123U (zh) 可传输温度信号的车载测温器
CN206075017U (zh) 智能手表
CN109278669B (zh) 一种车内信息采集、显示、控制交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