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9286U - 一种微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79286U CN215079286U CN202120916956.1U CN202120916956U CN215079286U CN 215079286 U CN215079286 U CN 215079286U CN 202120916956 U CN202120916956 U CN 202120916956U CN 215079286 U CN215079286 U CN 2150792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ombus
- microcatheter
- aspiration catheter
- catheter
- blood vess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导管,该微导管用于引导吸栓导管通过迂曲的脑血管,尤其是通过眼动脉血管根部分叉部位。微导管包括本体及凸出件,本体穿设于吸栓导管的内部,本体上设置有显影部,以实时监测本体及凸出件的位置,凸出件套设于本体的外部,凸出件的外壁与吸栓导管的内壁间隙配合,并使吸栓导管与本体的轴线重合,吸栓导管无法沿其径向移动,保证脑血管、本体及吸栓导管的轴线保持重合,避免吸栓导管的管壁和脑血管刮擦,当吸栓导管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至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时,吸栓导管与微导管的横截面同心,避免吸栓导管的端壁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保证吸栓导管能够顺利地通过脑血管的分叉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导管。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脑血管介入手术中,需要将特制的导管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现有技术中,吸栓导管一般套设在微导管的外周,进行手术时,微导管在脑血管内先行移动一段距离,吸栓导管然后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进而进入到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位置。但是,当吸栓导管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时,微导管可能会沿其径向发生偏离,同时由于吸栓导管与微导管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导致吸栓导管能够沿其径向相对微导管移动,吸栓导管的轴线偏离微导管的轴线,进而导致吸栓导管在通过迂曲的脑血管时,远离微导管的吸栓导管的管壁容易与脑血管刮擦,而且由于迂曲的脑血管具有很多的分叉,当吸栓导管到达远端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时,吸栓导管的端壁容易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致使吸栓导管无法通行。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以使吸栓导管能够顺利流畅地通过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的同时,避免与脑血管刮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导管,用于引导吸栓导管通过迂曲的脑血管,所述微导管包括:
本体,穿设于所述吸栓导管的内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显影部;及
凸出件,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外部,所述凸出件的外壁与所述吸栓导管的内壁间隙配合,并使所述吸栓导管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件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部。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锥形部之间设置有柱形部,所述柱形部的曲面与所述吸栓导管的内壁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柱形部的直径为0.2-5mm,其长度为2-50mm。
作为优选,所述显影部包括第一显影环,所述第一显影环设置于所述凸出件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微导管还包括导管座,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导管座连接,所述显影部还包括第二显影环,所述第二显影环设置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导管座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件与所述第二显影环的距离设置为10-30mm。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导管座的一端套设有应力释放管。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件由聚酰胺、聚氨酯、聚醚嵌段聚酰胺或硅胶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沿其轴线开设有通道,以使导丝能够穿设于所述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导管的本体上设置显影部,以实时监测微导管的本体在脑血管内的位置,使得微导管的本体的轴线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通过设置凸出件以使吸栓导管无法沿其径向移动,即吸栓导管和微导管的轴线始终保持重合,防止吸栓导管的位置发生偏移,当吸栓导管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时,脑血管、微导管的本体及吸栓导管三者的轴线保持重合,避免吸栓导管的管壁和脑血管刮擦,当吸栓导管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至远端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时,吸栓导管的横截面与微导管的横截面同心,避免吸栓导管的端壁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保证吸栓导管能够顺利流畅地通过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丝穿设于微导管内且微导管穿设于吸栓导管内的示意图。
图中:
100、导丝;
200、吸栓导管;
300、本体;310、显影部;311、第一显影环;312、第二显影环;
400、凸出件;410、锥形部;420、柱形部;
500、导管座;
600、应力释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目前,在进行脑血管的介入手术时,通常通过微导管和吸栓导管一前一后的配合使吸栓导管进入到脑血管相应的病变位置。为了保证吸栓导管能够在脑血管内顺利通行,需要确保微导管在脑血管内的位置准确,若微导管的位置出现偏离,则吸栓导管在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时易与脑血管刮擦或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若微导管的位置准确,则需要保证吸栓导管无法沿其径向移动,以使吸栓导管的端面与微导管的端面同心,避免吸栓导管的横截面与微导管的横截面形成偏心圆。
为此,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导管,该微导管用于引导吸栓导管200通过迂曲的脑血管,该微导管包括本体300及凸出件400,本体300穿设于吸栓导管200的内部,本体300上设置有显影部310,凸出件400套设于本体300的外部,凸出件400的外壁与吸栓导管200的内壁间隙配合,并使吸栓导管200的轴线与本体300的轴线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凸出件400的两端与本体3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选为激光焊接,热熔焊接或胶水粘接等,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微导管的本体300上设置显影部310,以实时监测微导管的本体300在脑血管内的位置,使得微导管的本体300的轴线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通过设置凸出件400以使吸栓导管200无法沿其径向移动,即吸栓导管200和微导管的轴线始终保持重合,防止吸栓导管200的位置发生偏移,当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时,脑血管、微导管的本体300及吸栓导管200三者的轴线保持重合,避免吸栓导管200的管壁和脑血管刮擦。本实施例还能够通过显影部310判断本体300及凸出件400是否到达脑血管的分叉处,当本体300及凸出件400到达脑血管的分叉处时,使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当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至远端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时,吸栓导管200的横截面与微导管的横截面的圆心重合,避免吸栓导管200的端壁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保证吸栓导管200能够顺利流畅地通过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吸栓导管200的外径小于脑血管的内径,在进行手术时,操作人员先控制微导管在脑血管内移动一段距离,通过显影部310实时监测微导管的位置,保证微导管的轴线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防止后续手术过程中因微导管的位置偏移而导致吸栓导管200的管壁与脑血管的管壁发生刮擦,或者,防止后续手术过程中因微导管的位置偏移而导致吸栓导管200的端壁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进而致使吸栓导管200无法通行。本实施例通过显影部310判断本体300及凸出件400是否到达脑血管的分叉处,当本体300及凸出件400到达脑血管的分叉处时,使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当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的本体300跟进时,吸栓导管200仅能沿其轴向移动,而无法沿其径向移动,因此吸栓导管200的管壁无法与脑血管的管壁发生刮擦,当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的本体300跟进至通过远端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时,吸栓导管200的横截面与脑血管的横截面为同心圆环,即吸栓导管200的端壁不会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以使吸栓导管200能够顺利流畅地通过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通过显影部310实时监测微导管的位置,保证微导管的轴线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使微导管的轴线偏离脑血管的轴线一定距离,只需使得微导管的轴线偏离脑血管的轴线的距离小于脑血管的内径和吸栓导管200的外径之差的一半即可。
请参阅图2,本体300沿其轴线开设有通道,以使导丝100能够穿设于本体300内。为了便于微导管在脑血管内移动,本实施例中本体300沿其轴线开设有通道,导丝100能够在通道内移动,微导管在脑血管内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弯曲狭窄的脑血管以到达狭窄闭塞的病变段,相比较于微导管,导丝100的直径更小,更灵活柔软,可以自行通过较为迂曲狭窄的脑血管,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导丝100先行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微导管沿导丝100建立的路径跟进,通过导丝100、微导管及吸栓导管200三者配合操作,使得吸栓导管200通过弯曲狭窄的脑血管并到达狭窄闭塞的病变段,整个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凸出件400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部410。当微导管沿导丝100建立的路径跟进至远端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时,若微导管的轴线偏离脑血管轴线一定距离,脑血管的分叉的尖端能够沿设置于微导管远端的锥形部410的斜面移动,避免微导管的凸出件400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使微导管能够顺利流畅地通过脑血管的迂曲狭小的分叉处;当吸栓导管200沿微导管跟进时,若吸栓导管200的轴线偏离微导管的轴线一定距离,吸栓导管200能够沿设置于微导管近端的锥形部410的斜面移动,避免吸栓导管200的端壁被微导管的凸出件400抵住,致使吸栓导管200无法继续通行,即使得吸栓导管200的远端在移动至微导管的凸出件400时能够顺利地移动。当需要回收微导管时,回拉微导管,设置于微导管近端的锥形部410的斜面能够有效降低因血液流动而产生的阻力,避免在回收过程中损坏微导管。
进一步地,两个锥形部410之间设置有柱形部420,柱形部420的曲面与吸栓导管200的内壁间隙配合。柱形部420能够支撑吸栓导管200,防止吸栓导管200的轴线远离凸出件400的部分相对脑血管的轴线发生偏移,进而与脑血管的管壁发生刮擦。
为了保证吸栓导管200能够通过弯曲狭窄的脑血管到达狭窄闭塞的病变段,即保证吸栓导管200既能够通过直径较大的脑血管,又能够通过较狭小的脑血管,同时,为了不影响脑血管中血液的正常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柱形部420的直径为0.2-5mm。由于吸栓导管200需要通过一段弯曲狭窄的脑血管到达狭窄闭塞的病变段,即吸栓导管200的长度取决于脑血管内病变段的位置,相适应地,为了保证整个吸栓导管200的轴线均与微导管的轴线重合,在本实施例中,柱形部420的长度为2-50mm。
请参阅图1,显影部310包括第一显影环311,第一显影环311设置于凸出件400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影环3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显影环311分别位于凸出件400的两端,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一显影环311实时监测本体300和凸出件400的位置,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显影环311的连线能够更简单和准确地判断微导管的本体300的轴线与脑血管的轴线是否重合。
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显影环311也可设置为一个,一个第一显影环311设置于凸出件400的远端或设置于凸出件400的近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当第一显影环311设置为一个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一显影环311实时监测本体300和凸出件400的位置,通过显影剂得到脑血管的轮廓,比较本体300的轴线和脑血管的轴线,以判断微导管的本体300的轴线与脑血管的轴线是否重合。
进一步地,微导管还包括导管座500,本体300的一端与导管座500连接,显影部310还包括第二显影环312,第二显影环312设置于本体300远离导管座500的一端。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二显影环312实时监测本体300的远端的位置,进而判断本体300的远端是否到达狭窄闭塞的病变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测本体300的轴线是否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进而便于操作人员调整本体30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显影环311和第二显影环312间隔设置,即第二显影环312和凸出件400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通过实时监测第一显影环311和第二显影环312之间的本体300的轴线是否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来判断本体300的轴线是否与脑血管的轴线重合,使判断更加准确。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400与第二显影环312的距离设置为10-30mm。
如图1所示,本体300靠近导管座500的一端套设有应力释放管600。应力释放管600能够有效的释放本体300与导管座500连接处的应力,同时还可缓解以及扩散微导管在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避免微导管在推进过程中发生打折或变形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400由聚酰胺、聚氨酯、聚醚嵌段聚酰胺或硅胶制成。凸出件400为具有弹性的梭形结构,进而避免影响本体300沿导丝100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凸出件400的内部可填充为气体或液体,但对凸出件400的密封性要求较高,当然,凸出件400也可设置为对密封性要求较低的实心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导管,用于引导吸栓导管(200)通过迂曲的脑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包括:
本体(300),穿设于所述吸栓导管(200)的内部,所述本体(300)上设置有显影部(310);及
凸出件(400),套设于所述本体(300)的外部,所述凸出件(400)的外壁与所述吸栓导管(200)的内壁间隙配合,并使所述吸栓导管(200)的轴线与所述本体(300)的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件(400)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部(4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锥形部(410)之间设置有柱形部(420),所述柱形部(420)的曲面与所述吸栓导管(200)的内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部(420)的直径为0.2-5mm,其长度为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部(310)包括第一显影环(311),所述第一显影环(311)设置于所述凸出件(400)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还包括导管座(500),所述本体(300)的一端与所述导管座(500)连接,所述显影部(310)还包括第二显影环(312),所述第二显影环(312)设置于所述本体(300)远离所述导管座(50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件(400)与所述第二显影环(312)的距离设置为10-3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00)靠近所述导管座(500)的一端套设有应力释放管(6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件(400)由聚酰胺、聚氨酯、聚醚嵌段聚酰胺或硅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00)沿其轴线开设有通道,以使导丝(100)能够穿设于所述本体(300)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16956.1U CN215079286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微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16956.1U CN215079286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微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79286U true CN215079286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29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16956.1U Active CN215079286U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一种微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792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1166A (zh) * | 2021-04-29 | 2021-07-09 |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导管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20916956.1U patent/CN2150792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81166A (zh) * | 2021-04-29 | 2021-07-09 |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导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89633B2 (ja) | バイオメカニカルプローブ | |
CN215079286U (zh) | 一种微导管 | |
JP2009131650A (ja) | 流動式血栓摘出カテーテル | |
AU2010364209B2 (en) | An assembly with a guide wire and a fixator for attaching to a blood vessel | |
CN215780828U (zh) | 一种医疗装置 | |
CN215503256U (zh) | 血栓抽吸组件 | |
CN217430253U (zh) | 抗栓塞保护装置 | |
CN105769153A (zh) | 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 | |
CN113081166A (zh) | 一种微导管 | |
CN220089583U (zh) | 一种远端栓子保护装置及导管组件 | |
CN115153970B (zh) | 一种用于人体内的医疗器械输送鞘管及输送系统 | |
US8535371B2 (en) | Method of positioning a tubular element in a blood vessel of a person | |
CN216319396U (zh) | 一种导轨滑块、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 |
CN213642756U (zh) | 一种标距导丝 | |
CN114796813A (zh) | 一种血管腔内介入导丝引导装置 | |
CN104665965A (zh) | 一种医疗器械的释放装置和释放方法 | |
CN115245618A (zh) | 可调弯微导管 | |
CN110169844A (zh) | 一种用于对覆膜支架进行开窗的定位装置 | |
CN113384797A (zh) | 一种双腔快速交换微导管 | |
CN118370628B (zh) | 一种大支架开窗术用支撑定位装置 | |
CN217286824U (zh) | 微导管 | |
CN205307576U (zh) | 用于冠脉介入的端孔导引导丝 | |
CN219090760U (zh) | 一种灌注导管 | |
CN217391366U (zh) | 一种导管鞘 | |
CN215461267U (zh) | 一种导管内桥及医用导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