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8078U - 基座 - Google Patents

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8078U
CN215078078U CN202120589983.2U CN202120589983U CN215078078U CN 215078078 U CN215078078 U CN 215078078U CN 202120589983 U CN202120589983 U CN 202120589983U CN 215078078 U CN215078078 U CN 215078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leaning
guide
groove
cleaning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99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连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899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8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8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8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座,通过设置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具有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的清洁槽,从清洁槽至待清洁面延伸有第一引导件,在清洁槽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的第二引导件,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在第一引导件的引导下开始进入清洁槽,并由设置在清洁槽上的第二引导件进行引导和支撑;其中,第二引导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清洁机器人驶入基座方向设置的支撑部;相邻的两个支撑部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能够越过的高度差,并且靠近清洁机器人进入侧的支撑部高度较低,使得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能够在支撑部的支撑下进行攀爬,这种结构即解决了现有基座无法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座。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清洁机器人的基座可以用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
现出现一种新型的基座,除了可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还可以对清洁机器人的拖布进行清洁,清洁机器人在进入基座内,需要有一定支撑结构对行走轮组进行支撑。通常基座包括用于清洁拖擦件的清洁槽,以及设置在清洁槽之前的引导板,引导板延伸进清洁槽内以引导清洁机器人的行走轮,此时。清洁机器人的行走轮组包括两对行走轮,两对行走轮均设置在清洁机器人两侧,可以通过设置两侧的支撑结构进行支撑,而在清洁机器人包括左右两侧的两个行走轮以及与两个行走轮形成三点支撑的中间辅助轮的行走轮组时,这种结构会导致清洁机器人从引导板进入清洁槽内时变成两点支撑,清洁机器人中间辅助轮的一端会悬空,无法正常进入清洁槽内进行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中部行走轮悬空的基座。
一种基座,包括:
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具有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的清洁槽;
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具有:
第一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从所述清洁槽延伸至待清洁面;
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清洁槽上,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所述第二引导件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沿清洁机器人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能够越过的高度差,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竖向高度,远离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
通过设置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具有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的清洁槽,从所述清洁槽至待清洁面延伸有第一引导件,清洁机器人能够在清洁完毕后直接在待清洁面上驶入至清洁槽,在清洁槽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的第二引导件,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在第一引导件的引导下开始进入清洁槽,并由设置在清洁槽上的第二引导件进行引导和支撑;其中,第二引导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沿清洁机器人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能够越过的高度差,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竖向高度,远离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使得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能够在支撑部的支撑下进行攀爬,这种结构比起直接将第二引导件设置成倾斜的平板的结构,即解决了现有基座无法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的问题,并能够有效减少清洁槽内污水顺着第二引导件流出清洁槽外的问题,同时在基座受到碰撞时比起倾斜平板结构也能提高稳定性,中部行走轮不会直接打滑,改善基座受碰撞中部行走轮直接打滑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件还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清洁机构的清洁槽上,所有所述支撑部均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通过设置基部,将所有所述支撑部设置在基部上,使得支撑部不需要单独的安装清洁槽内,安装方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部具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洁槽或所述第一引导件的顶壁,所述顶壁靠近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基座一侧的一端高度比远离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基座一侧的一端高度低,顶壁的向下延伸设置,使得同样高度的支撑部设置在基部上时也可以具有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无需设置不同高度的支撑部在清洁槽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部与所述清洁槽可拆卸连接,安装方便,根据不同类型的清洁机器人,还可以单独取出更换进行匹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部悬空在所述清洁槽上,基部可以悬空在清洁槽上,基部下方留有大量空间,节约体积。
进一步优选地,所有所述支撑部均间隔设置在所述基部连接形成梯形的所述第二引导件,梯形的第二引导件的镂空处可以流通溅在第二引导件上的污水或清洁液,防止外流。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部均具有用于停靠中部行走轮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水平面平行,所有所述支撑部与基部连接形成台阶状的所述第二引导件,与水平面平行的台阶面便于停靠中部行走轮,比起倾斜状或曲面状的停靠面,能够停靠的更稳定。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具有间隙,具有间隙的两个支撑部,在污水溅在第二引导件上时,污水不会直接顺着第二引导件的高度差方向进行流淌,会先流淌进从间隙处,进而流淌进清洁槽上,间隙的存在解决了污水顺着第二引导件外流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部均为条形或板状的支撑部,条形或板状的支撑部可以更好的阻挡污水外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中部朝向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基座的方向弯曲,弯曲的支撑部,可以进一步对污水进行导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弯曲形成梯形,梯形的支撑部不仅能够对污水进行导流,还方便中部行走轮的停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竖向高度低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中部的竖向高度,两个端部的竖向高度较低,可以将溅在第二引导件上的污水从中部往两个端部引流。
进一步优选地,所有所述支撑部一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清洁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引导件具有风腔和与所述风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风腔的侧面,所述基座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连通,在风机组件动作时,气流从外界流入并进入风腔,通过通风口从风腔的侧面吹出,将位于风腔两侧的拖擦件进行吹干。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件具有开口,所述基座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开口套接,直接将风机组件套接在第二引导件上,无需设置风道,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通过设置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具有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的清洁槽,从所述清洁槽至待清洁面延伸有第一引导件,清洁机器人能够在清洁完毕后直接在待清洁面上驶入至清洁槽,在清洁槽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的第二引导件,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在第一引导件的引导下开始进入清洁槽,并由设置在清洁槽上的第二引导件进行引导和支撑;其中,第二引导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沿清洁机器人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能够越过的高度差,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竖向高度,远离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使得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能够在支撑部的支撑下进行攀爬,这种结构比起直接将第二引导件设置成倾斜的平板的结构,即解决了现有基座无法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的问题,并能够有效减少清洁槽内污水顺着第二引导件流出清洁槽外的问题,同时在基座受到碰撞时比起倾斜平板结构也能提高稳定性,中部行走轮不会直接打滑,改善基座受碰撞中部行走轮直接打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具有安装方便,占用体积小和方便停靠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处于闲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底座与清洁机构的三维爆炸图;
图5是中部行走轮与第二引导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a至图6d是基部的四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g是支撑部的七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通风口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风机组件与第二引导件的两种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开口和外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具有外壳的风机组件的侧视图;
图12a和图12b是风腔的另外两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引导件和清洁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是第一凸起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待清洁物,可以是碎屑、灰尘、砂砾、面条、食物残渣等固态物体,也可以是污水、清水等液体,还可以固液混合物,比如撒落在地上的汤水和面条的混合物,倒翻在地上的带有茶渣的茶水等,均为待清洁物,该混合物也均可以进行清理。
待清洁面,可以是地板和地毯等待清洁面。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图1是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可以适用清洁机器人1,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1的拖擦件11,具体如下:
清洁机器人1,按用途分类可以是商用清洁机器人和家用清洁机器人,按种类分可以是扫拖一体机、擦地机、拖地机或洗地机等自动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1可以呈椭圆形、圆形、D字形等形状,并设置有清洁模块和用于给清洁模块供水的水箱,以及用于行走的行走组件,清洁模块包括拖擦件11,行走组件包括中部行走轮12。
拖擦件11,拖擦件11可以平板状的拖擦件11,比如平板拖布,也可以是滚轴状的拖擦件11,比如海绵滚刷或其他包裹有布条等拖擦材料的滚轴。
中部行走轮12,中部行走轮12设置在清洁机器人1的底部与清洁机器人1位于两侧的左轮和右轮进行配合,形成三点支撑,以支撑清洁机器人1在待清洁面上运行,
清洁机器人1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控制组件、距离感知组件、悬崖传感器等各种部件。
基座对于清洁机器人1的清洁方式可以是水洗或干洗,具体的,可以是机械摩擦式的水洗,也可以是超声波水洗。
如图2至图4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处于闲置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底座与清洁机构的三维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包括:
清洁机构2,所述清洁机构2具有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1拖擦件11的清洁槽21,清洁机构2还具有清理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清理件可以是不可活动的,该清理件可以包括凸起部22,通过清洁机器人1上的拖擦件11活动与凸起部22相对运动实现机械摩擦去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清理件也可以是可活动的,比如通过电力驱动的,在清理件可以活动时,可以通过驱动清理件转动与平板状的拖擦件11发生相对运动,或与滚轴状的拖擦件11发生相对运动,实现机械摩擦去污。
引导结构3,所述引导结构3具有:
第一引导件31,所述第一引导件31从所述清洁槽21延伸至待清洁面,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件31为引导板,该引导板倾斜设置在基座上,其一端与清洁槽21毗邻,另一端向下倾斜至待清洁面,从而能够让清洁机器人1行驶上清洁槽21。第一引导件31可以底座5或清洁槽21一体连接,也可以与底座5或清洁槽21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件3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或者其他形式设置在基座上,比如引导板的顶壁从平面替换为如直圆柱面或抛物柱面等二次柱面,并且其可以是向下凹陷,也可以是向上凸起。
第二引导件32,所述第二引导件32设置在所述清洁槽21上,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
为了防止污水和清水在工作时外溅,所述基座还可选的设置有底座5。
底座5,底座5可以具有敞口,该敞口用于容纳清洁机构2。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底座5,直接由清洁机构2坐落在待清洁面上。
工作时:由于清洁槽2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的第二引导件32,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在第一引导件31的引导下开始进入清洁槽21,并由设置在清洁槽21上的第二引导件32进行引导和支撑。
如图5所示,图5是中部行走轮与第二引导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为了便于观察中部行走轮12与第二引导件32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处将清洁机器人1的拖擦件11拆卸。
考虑到污水可能会溅到第二引导件32上,并且光滑表面容易打滑的问题,所述第二引导件32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321;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321沿清洁机器人1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1能够越过的高度差h,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导件31的所述支撑部321具有第一竖向高度,远离所述第一引导件31的所述支撑部321具有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使得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能够在支撑部321的支撑下进行攀爬,这种结构比起直接将第二引导件32设置成倾斜的平板的结构,即解决了现有基座无法支撑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的问题,并能够有效减少清洁槽21内污水顺着第二引导件32流出清洁槽21外的问题,同时在基座受到碰撞时比起倾斜平板结构也能提高稳定性,改善基座受碰撞中部行走轮12直接打滑的问题。
考虑到安装的便捷性,所述第二引导件32还包括:
基部322,所述基部322设置在所述清洁机构2的清洁槽21上,所有所述支撑部321均设置在所述基部322上,通过设置基部322,将所有所述支撑部321设置在基部322上,使得支撑部321不需要单独的安装清洁槽21内,安装方便。
为了进一步方便安装,所述基部322与所述清洁槽21可拆卸连接,安装方便,根据不同类型的清洁机器人1,还可以单独取出更换进行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凸起和凹槽的连接方式进行可拆洗安装,具体可见图13至图15。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基部322具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洁槽21或所述第一引导件31的顶壁,所述顶壁靠近所述清洁机器人1进入所述基座一侧的一端高度比远离所述清洁机器人1进入所述基座一侧的一端高度低,顶壁的向下延伸设置,使得同样高度的支撑部321设置在基部322上时也可以具有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h,无需设置不同高度的支撑部321在清洁槽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322延伸至清洁槽21靠近清洁机器人1进入一侧的中部,防止污水外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部322也可以延伸至第一引导件31上,或者在进入第一引导件31前具有折弯,防止污水外流,或者在两个支撑部321之间设置有间隙d,防止污水外流,并起到减少清洁机器人1如在基座晃动时发生异常滑动的作用,具体可见图6a至图6d。
如图6a至图6d所示,图6a至图6d是基部的四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a展示了所述基部322具有向下延伸至清洁槽21的顶壁,其延伸的具体位置可以是延伸至与清洁槽21靠近清洁机器人1的一侧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延伸至清洁槽21的上方,与清洁槽21不进行接触,此时需要在延伸的中部设置支撑柱。该清洁槽21的顶壁具体可以是直圆柱面或抛物柱面等二次柱面中的一种,该清洁槽21的顶壁向上凸起,当然,该清洁槽21的顶壁也可以向下凹陷。
图6b展示了所述基部322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引导件31的顶壁,基部322也可以向下延伸至与第一引导件31的顶壁连接。此时,基部322的顶壁和第一引导件31的顶壁均可以是直圆柱面或抛物柱面等二次柱面中的一种。
图6c展示了所述基部322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引导件31的顶壁,并且在延伸的路径上具有折弯,以防止污水外流。
图6d展示了所述基部322具有向下延伸至清洁槽21的顶壁,并且该延伸的方式为倾斜设置,当然所述基部322也可以向下延伸至与第一引导件31的顶壁连接。
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基部322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部321,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321具有间隙d,具有间隙d的两个支撑部321,在污水溅在第二引导件32上时,污水不会直接流淌到清洁槽21外,会先流淌进从间隙d处,进而流淌进清洁槽21上,间隙d的存在解决了污水顺着第二引导件32外流的问题。并且能够起到减少清洁机器人1如在基座晃动时发生异常滑动的作用。该间隙d可以是能够使中部行走轮12与基部322的顶壁接触的间隙d,也可以是使中部行走轮12悬空在基部322的顶壁上的间隙d。支撑部32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任意多个。
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撑部321均为条形,并且为平直的条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21也可以是板状,或者弯曲的条形,具体可见图7a至图7d。
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322均悬空在所述清洁槽21上,基部322可以悬空在清洁槽21上,基部322下方留有大量空间,节约体积,该体积可以用来增加清洁槽21的体积,或者用于设置风道进行供风。当然,基部322也可以直接与清洁槽21进行抵接,具体可见图7c和图7d。
如图7a至图7g所示,图7a至图7g是支撑部的七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a展示了每个所述支撑部321均为条形的情况,并且该条形可以是弯曲的条形,具体的,所述支撑部321的中部朝向所述清洁机器人1进入所述基座的方向弯曲,弯曲的支撑部321,可以进一步对污水进行导流。
图7b展示了每个所述支撑部321均为条形的情况,并且该条形可以是弯曲的条形,具体的,所述支撑部321弯曲形成梯形,梯形的支撑部321不仅能够对污水进行导流,还方便中部行走轮12的停靠。
图7a和图7b展示的支撑部321也可以替换为板状的支撑部321,此时,板状的支撑部321可以竖立,也可以与水平面平行,也可以倾斜设置或者弯曲,并且两个支撑部321均具有落差。
图7c展示了每个所述支撑部321均具有用于停靠中部行走轮12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水平面平行,所有所述支撑部321与基部322连接形成台阶状的所述第二引导件32,此时,所有所述支撑部321与基部322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清洁槽21的底部形成台阶状的第二引导件32,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支撑部321与基部322一体连接,一体的所述支撑部321和所述基部322往清洁槽21的底部延伸,每个所述支撑部321均与基部322一体连接形成所述台阶状的所述第二引导件32,此时,具有支撑部321的第二引导件32依然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327,并在清洁槽21的底部或侧壁上设置与第一凹槽327适配的第一凸起211,通过第一凹槽327和第一凸起211的配合将第二引导件32设置在清洁槽21上,该第一凸起211可以是多个凸起形成或者为条形的第一凸起211,以将第二引导件32定位的设置在清洁槽21上,不会随意发生晃动,并在第二引导件32的重力作用下以及清洁机器人1的重力作用下加固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支撑部321也可以一体连接,并与基部322可拆卸连接。
图7d与图7c中不同之处在于,相邻的两个支撑部321之间具有间隙d,通过间隙d进行引流。
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的间隙d,支撑部321均可以对清洁用水或污水进行引流。
图7e展示了第二引导件32包括两个沿清洁机器人1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的支撑部321,两个所述支撑部321并排设置在所述基部322上,并在水平方向具有小于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的间距,使得支撑部321能够支撑清洁机器人1。
图7f与图7e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部321直接设置在清洁槽21上,未设置基部322进行支撑。支撑部321可以可拆卸设置在清洁槽21上,也可以一体连接。
图7g展示了第二引导件32包括支撑部321,所述支撑部321为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沿清洁机器人1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在所述基部322上。多个第二凸起即可以引流,也可以防滑。
在上述7个不同的实施例外,还存在变形例,所述支撑部32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竖向高度还可以低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中部的竖向高度,两个端部的竖向高度较低,可以将溅在第二引导件32上的污水从中部往两个端部引流。比如将图7d中台阶状的支撑部321两端倾斜,形成两个端部低,中部高的引流结构。并存在另一变形例,也可以是基部322中部的竖向高度低于两个端部的竖向高度,比如中部往宽度方向的两侧倾斜。并且上述两个变形例可以与图7a至图7g的七个不同实施例组合。
如图8a、图8b以及如图9a、图9b所示,图8a和图8b是通风口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a和图9b是风机组件与第二引导件的两种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考虑到风腔324的设置,可以将所有所述支撑部321一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清洁槽21的底部,当然,也可以将第二引导件32设置在清洁槽21上进行悬空,在图8a和图8b两种实施方式中,将所有所述支撑部321一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清洁槽21的底部形成占用体积大的第二引导件32,同时,所述第二引导件32具有风腔324和与所述风腔324连通的通风口323,所述通风口323设置在所述风腔324的侧面,所述基座还包括风机组件4,所述风机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324连通,在风机组件4动作时,气流从外界流入并进入风腔324,通过通风口323从风腔324的侧面吹出,将位于风腔324两侧的拖擦件11进行吹干。此时,图8a展示了通风口323为条形,并沿第二引导件32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的清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风口323也可以同时沿第二引导件32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进行设置,并可选的在第二引导件32与清洁槽21底部留有漏水孔,该漏水孔为条形的漏水孔。图8b展示了另一种通风口323,该通风口323为圆形,该通风口323可以同时沿第二引导件32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进行设置,并可选的在第二引导件32与清洁槽21底部留有漏水孔,该漏水孔为条形的漏水孔。
图9a展示了风机组件4通过风道连接至第二引导件32的情况,此时,所述第二引导件32具有风腔324和与所述风腔324连通的通风口323,所述通风口323设置在所述风腔324的侧面,所述基座还包括:
风机组件4,所述风机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324连通,具体的,风机组件4包括风道,风道的一端与风机组件4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风腔324连通。在风机组件4动作时,气流从外界流入并进入风腔324,通过通风口323从风腔324的侧面吹出,将位于风腔324两侧的拖擦件11进行吹干。
图9b展示了风机组件4无需风道连接,直接与第二引导件32连接的情况,所述第二引导件32具有开口325,所述风机组件4具有外壳41,所述外壳41与所述开口325套接,直接将风机组件4套接在第二引导件32上,无需设置风道,安装方便,结构简单,集成化设置。其中开口325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引导件32的后部。
并且外壳41与开口325的连接处可选的设置密封橡胶圈,将风机组件4的外壳41与开口325密封连接。此时,外壳41上设置有入风口,以与外界大气流通。
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是开口和外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1是具有外壳的风机组件的侧视图。
考虑到在基座的工作过程中污水和清洁液可能会溅射,开口325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引导件32的顶部和后部,开口325位于顶部或/和后部时,可以减少污水和清洁用水的溅射。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引导件32也可以位于第二引导件32的顶部。
风机组件4具有外壳41,该外壳41与该开口325适配,并可以通过该适配关系进行过盈配合的卡紧连接,比如采用在开口上设置密封橡胶圈,即起到卡紧作用,又起到密封作用。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该风机组件4还包括供风的风机42。该外壳41上也可以设置入风口。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图12a和图12b是风腔的另外两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为了增强风力,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风腔324可以包括至少两条气流通路3241,并与基部322相结合,基部322内包括风腔324,基部32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气流通路3241,并且气流通路3241连通至基部322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面的多个通风口323。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悬空的基部322内具有整体式的风腔324,风腔324连通至基部322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面的多个通风口323。
如图13结合图6a所示,图13是第二引导件和清洁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考虑到安装便捷性,所述基部32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327,所述清洁槽21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211,所述第一凹槽327套接在所述第一凸起211上形成所述基部322与所述清洁槽21可拆卸连接。第一凹槽327和第一凸起211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引导件32的安装更为便捷,无需通过螺纹连接等连接件安装,直接将第二引导件32放在对应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基部32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凹槽327,并在清洁槽21靠近清洁机器人1进入一侧的位置设置第一凸起211,通过第二引导件32两端的第一凹槽327与清洁槽21上靠近清洁机器人1的一侧和背离清洁机器人1的一侧的第一凸起211,进行配合,实现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基部322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第一凹槽327,并在清洁槽21上设置第一凸起211,所述第一凸起211与第一凹槽327相适配,将基部322通过第一凸起211套接在第一凹槽327上进行连接,此时,在第二引导件32的重力作用下,基部322与清洁槽2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清洁槽21在背离清洁机器人1进入的一侧设置有凸板,凸板向上延伸有第一凸起211,第二引导件32对应的一端具有与该第一凸起211适配的第一凹槽327,该第一凸起21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凸起211沿第二引导件32的宽度方向设置,由于第二引导件32的一端底部设置与第一凸起211适配的第一凹槽327,通过将第二引导件32的一端套上所述第一凸起211即可完成安装。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凸起211也可以沿第二引导件32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基部322的其中一端设置第一凹槽327,并在清洁槽21的对应位置设置第一凸起211。
在变形例中,也可以将基部322通过螺纹连接与清洁槽21实现可拆卸。
在又一变形例中,也可以设置单个第一凸起211,或者设置不同形状的第一凸起211,具体可见图14a和图14b。
如图14a和图14b结合图13所示,图14a和图14b是第一凸起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第一凸起211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态,所述第一凸起211为条形或方形的第一凸起211,所述第一凹槽327与所述第一凸起211相适配。条形或方形的第一凸起211与适配的第一凹槽327配合,能够防止第二引导件32发生水平方向的旋转或平移。
图14a展示了第一凸起211呈条形以及呈三棱柱状的形式,并且清洁槽21上与基部322第一凹槽327位置对应的两端的第一凸起211结构可以不同。
图14b展示了第一凸起211呈方形和圆柱状的形式,此时,第一凹槽327可以是与两个圆柱凸起适配的两个圆柱状凹槽,也可以是条形凹槽,可见图15。
如图15结合图13所示,图15是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凹槽327可以是三棱柱状的第一凹槽327,以和三棱柱状的第一凸起211配合。
其中,第一凹槽327与第一凸起211的适配也可以无需形状完全相同,在第一凸起211为图14b所示的两个圆柱凸起时,第一凹槽327也可以是条形的第一凹槽327,条形的第一凹槽327的长度与两个圆柱凸起的直圆柱面上最远距离适配,可以通过条形的第一凹槽327适配多个凸起形式的第一凸起211。
如图16结合图13和图11所示,图16是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为了使基部322安装更加牢固并且加强强度,所述基部322的中部设置有承载部326,所述承载部326与所述清洁槽21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中部的承载部326安装第二引导件32。
当然,也可以不在基部32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第一凹槽327以及在清洁槽21上设置对应的第一凸起211,此时可以通过承载部326将基部322与清洁槽21可拆卸连接。
为了方便导流,所述承载部326还可以具有迎风面3261,该迎风面3261朝向所述风机组件4的输出端,以将所述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导向两侧,此时在风机组件4可以通过独立设置的橡胶风道或其他材质制成的风道将输出端朝向迎风面3261,气流在迎风面3261的阻挡下向两侧流动,承载部326的迎风面3261能够引导气流导向两侧以吹干拖擦件1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通过设置清洁机构2,所述清洁机构2具有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1拖擦件11的清洁槽21,从所述清洁槽21至待清洁面延伸有第一引导件31,清洁机器人1能够在清洁完毕后直接在待清洁面上驶入至清洁槽21,在清洁槽2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的第二引导件32,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在第一引导件31的引导下开始进入清洁槽21,并由设置在清洁槽21上的第二引导件32进行引导和支撑;其中,第二引导件32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321;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321沿清洁机器人1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1能够越过的高度差h,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导件31的所述支撑部321具有第一竖向高度,远离所述第一引导件31的所述支撑部321具有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使得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能够在支撑部321的支撑下进行攀爬,这种结构比起直接将第二引导件32设置成倾斜的平板的结构,即解决了现有基座无法支撑清洁机器人1的中部行走轮12的问题,并能够有效减少清洁槽21内污水顺着第二引导件32流出清洁槽21外的问题,同时在基座受到碰撞时比起倾斜平板结构也能提高稳定性,中部行走轮12不会直接打滑,改善基座受碰撞中部行走轮12直接打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具有安装方便,占用体积小和方便停靠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用于清洁清洁机器人拖擦件的清洁槽;
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具有:
第一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件从所述清洁槽延伸至待清洁面;
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清洁槽上,用于支撑清洁机器人的中部行走轮,所述第二引导件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沿清洁机器人驶入所述基座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具有清洁机器人能够越过的高度差,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竖向高度,远离所述第一引导件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二竖向高度,所述第一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竖向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清洁机构的清洁槽上,所有所述支撑部均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洁槽或所述第一引导件的顶壁,所述顶壁靠近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基座一侧的一端高度比远离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基座一侧的一端高度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所述清洁槽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悬空在所述清洁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支撑部均间隔设置在所述基部连接形成梯形的所述第二引导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均具有用于停靠中部行走轮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水平面平行,所有所述支撑部与基部相连形成台阶状的所述第二引导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均为条形或板状的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中部朝向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基座的方向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弯曲形成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竖向高度低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中部的竖向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支撑部一体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清洁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引导件具有风腔和与所述风腔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风腔的侧面,所述基座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风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件具有开口,所述基座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开口套接。
CN202120589983.2U 2021-03-23 2021-03-23 基座 Active CN215078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9983.2U CN215078078U (zh) 2021-03-23 2021-03-23 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9983.2U CN215078078U (zh) 2021-03-23 2021-03-23 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8078U true CN21507807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9983.2U Active CN215078078U (zh) 2021-03-23 2021-03-23 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8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27661U (zh) 清洁设备的基站
CN109620064B (zh) 用于清洁机器人系统的基站
CN110464265A (zh) 基站
CN112515540B (zh) 清洁装置
CN114468874A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KR20130037448A (ko) 로봇청소기
CN109394076A (zh) 基站
GB2413945A (en) Robot vacuum cleaner and associated contaminant guide members
CN211381149U (zh) 清洗工作站及清洁装置
CN113243858B (zh) 基站设备及表面清洁系统
CN112674658A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09629585U (zh) 基站
CN112515539A (zh) 清洁设备
CN215078078U (zh) 基座
CN215078049U (zh) 基座
CN215227267U (zh) 一种地刷装置和湿式洗地机
CN112022009A (zh) 扫地机和扫地机装配体
KR20210086458A (ko) 로봇청소기의 충전대
CN215457730U (zh) 一种扫地机的清洗盘及扫地机的清洁坞
CN215914463U (zh) 一种介质分配机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设备
CN114010118A (zh) 一种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5457735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系统
CN216907864U (zh) 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6417067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6907862U (zh) 一种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