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1925U -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71925U CN215071925U CN202023220824.XU CN202023220824U CN215071925U CN 215071925 U CN215071925 U CN 215071925U CN 202023220824 U CN202023220824 U CN 202023220824U CN 215071925 U CN215071925 U CN 2150719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bearing
- assembly
- motor
- st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二轴以及轴承,第一轴上开设有轴承室,轴承设置在轴承室内,轴承室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依次收尾相连接的平面,内周壁的投影为多边形,多边形的内切圆与轴承的外圈重合,第二轴同轴穿设在轴承的内圈中,使得定子和转子组件具有较好的同轴度。该电机通过应用上述转轴组件,使得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均匀设置,避免电机的强烈振动,保证电机正常的带负荷运行。该鼓风机通过应用上述电机,能够避免电机从待安装件上脱落。该换热系统通过应用上述鼓风机,能够保证其内的管道中的气体顺利运输到气流通道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转轴组件、定子以及转子组件,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二轴以及轴承,第一轴上开设有轴承室,轴承室的内周壁为圆周面,轴承放置在轴承室中,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的内周壁过盈配合,第二轴穿设在轴承的内圈,定子以及转子组件中的一个与第一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定子以及转子组件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转子组件通过轴承能相对定子转动,从而能够避免转子组件的卡滞现象,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均为注塑件,第一轴上的轴承室的内周壁为圆周面,但是注塑件成型出的圆周面的精度较低,导致安装在轴承室内的轴承与第一轴的同轴度较差,使得第一轴和第二轴的同轴度较差,使得定子和转子组件的同轴度较差,导致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当气隙不均匀到一定程度,将会引起电机的强烈振动,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带负荷运行。
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转轴组件,能够实现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轴、轴承和第二轴有较好的同轴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机,通过应用上述转轴组件,能够实现定子和转子组件较好的同轴度,保证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均匀,避免电机发生强烈的振动,保证电机正常带负荷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鼓风机,通过应用上述电机,能够避免鼓风机发生强烈的振动,保证鼓风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系统,通过应用上述鼓风机,能够避免换热系统发生强烈的振动,保证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二轴以及轴承,所述第一轴上开设有轴承室,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室内,所述轴承室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依次收尾相连接的平面,所述内周壁的投影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内切圆与所述轴承的外圈重合,所述第二轴同轴穿设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中。
作为优选,所述内周壁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平面的数量不少于10个。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卡簧,所述第一轴包括呈圆环柱状的轴本体和支撑体,所述平面设置在所述轴本体靠近其端部的内周面,所述支撑体由所述平面向所述轴承室的中心线延伸,所述轴承的一侧端面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卡簧卡接在所述第二轴上且位于所述轴承的另一侧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轴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轴承室,所述第一轴还包括加强筋,两个所述轴承室对应的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加强筋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支撑板体,多个所述支撑板体沿所述轴承室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轴和/或所述第二轴分别通过注塑成型。
一种电机,包括定子、转子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组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支撑板,与所述定子固定的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电机还包括基座和减振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减振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包括:
支撑本体,与所述定子固定的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以及
多个安装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外周,每个所述安装臂上安装有一个所述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一固定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部、连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所述安装臂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抵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臂的自由端开设有C型插接槽,所述连接部插接在所述C型插接槽中,所述C型插接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能够限制所述连接部从所述C型插接槽中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共同形成容纳槽,所述安装臂的端部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主体和多个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出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主体和多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出部。
作为优选,所述定子还包括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端子,所述支撑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端子,所述接线组件和所述支撑本体中的一个设置有防呆凸起,另一个设置有防呆孔,所述防呆凸起插接在所述防呆孔以使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正对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防呆凸起包括连接颈以及至少两个悬臂,所述连接颈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组件或所述支撑本体相连接,所述连接颈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相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悬臂沿所述连接颈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悬臂远离所述连接颈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
作为优选,沿所述防呆凸起插入所述防呆孔的方向,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防呆凸起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中的一个为公端子,另一个为母端子,所述母端子的内周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公端子插接在所述母端子中,所述公端子的外周面与所述母端子的内周面通过焊料相连接。
一种鼓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以及风扇机构,所述电机能驱动所述风扇机构转动。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通过轴承室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依次收尾相连接的平面,内周壁的投影为多边形,多边形的内切圆与轴承的外圈重合,第二轴同轴穿设在轴承的内圈中。当轴承放置在轴承室内,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多个平面相抵接,多个平面共同限制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的内周壁发生转动。由于平面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精度较高,轴承室的内周壁能够保证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轴、轴承和第二轴有较好的同轴度,使得定子和转子组件具有较好的同轴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通过应用上述转轴组件,使得定子和转子组件之间的气隙均匀设置,避免电机的强烈振动,保证电机正常的带负荷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通过应用上述电机,避免鼓风机的强烈振动,保证鼓风机正常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应用上述鼓风机,避免换热系统的强烈振动,保证换热系统正常的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与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轴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定子铁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接线组件以及减振组件的结构意图;
图1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0-电机;200-风扇机构;300-安装架;
1-基座;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第一固定件;14-中央部;15-缓冲部;16-外周部;
2-定子;21-定子铁芯组件;211-定子铁芯;2111-定子铁芯本体;2112-绕线部;212-加强件;2121-第一加强部;21211-第一容纳空间;2122-第二加强部;21221-第二容纳空间;212211-第二开口;21222-加强部本体;21223-限位结构;21224-支撑结构;213-定子绕组;
3-转子组件;31-罩体;32-磁瓦;
4-减振组件;41-第一抵接部;411-第一主体;412-第一凸出部;42-连接部;43-第二抵接部;431-第二主体;432-第二凸出部;44-容纳槽;
5-接线组件;51-第一端子;52-防呆凸起;521-悬臂;522-连接颈;523-凸起部;53-第二固定件;
6-转轴组件;61-第一轴;611-轴承室;612-轴本体;6121-平面;613-支撑体;6131-支撑板;614-加强筋;62-第一轴;63-轴承;64-卡簧;65-支撑板;651-支撑本体;6511-第二端子;6512-防呆孔;652-安装臂;6521-C型插接槽;65211-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换热系统,该汽车换热系统包括鼓风机,鼓风机能够将汽车换热系统内产生的冷气或者热气吹到车内。具体而言,当汽车换热系统将冷气吹到车内,换热系统内的冷气来源是由空调产生;当汽车换热系统将热气吹到车内,换热系统的热气来源是由发动机冷却液或者发动起排气系统产生。但是无论冷气还是热气,均是由鼓风机吹入到车内。
如图1所示,鼓风机包括电机100以及风扇机构200,电机100的输出端与风扇机构200相连接,电机100启动时,电机100的输出端自转并带动风扇机构200转动,风扇机构200在其周围形成空气压差,以驱动气体流动。
结合图2对电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电机100包括定子2、转子组件3以及转轴组件6。其中,转轴组件6包括第一轴61、第二轴62以及轴承63,第一轴61上开设有轴承室611,轴承63设置在轴承室611内,轴承63的外圈与轴承室611的内周壁过盈配合,第二轴62穿设在轴承63的内圈。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中的一个与第一轴61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轴62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转子组件3通过轴承63能相对定子2转动,从而能够避免转子组件3的卡滞现象,保证电机100的正常运行。
为了方便了解定子2以及转子结构3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组件21,定子铁芯组件21包括定子铁芯211以及定子绕组213,定子铁芯211与第一轴61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定子绕组213缠绕在定子铁芯211上。转子组件3包括罩体31以及磁瓦32,罩体31罩设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罩体31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磁瓦32,第二轴62固定穿设在罩体31上且与罩体31同轴设置,第二轴62与第一轴61通过轴承63相连接,风扇机构200与第二轴62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当定子绕组213通电时,罩体31相对定子铁芯21转动,第二轴62自转,从而实现电机100输出端带动风扇机构200的转动,以驱动气体流动。
现有的第一轴61和第二轴62均为注塑件或者金属件,第一轴61上的轴承室611的内周壁为圆周面,但是注塑件成型出的圆周面的精度较低,导致安装在轴承室611内的轴承63和第一轴61的同轴度较差,使得第一轴61和第二轴62的同轴度较差,使得定子2和转子组件3的同轴度较差,导致定子2和转子组件3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当气隙不均匀到一定程度,将会引起电机100的强烈振动,导致电机100无法正常带负荷运行。此外,第一轴61的上下两端不同心,第一轴61转动时候动平衡不好。此外,由于圆周面的精度较低,若获得的圆周面整体尺寸大于轴承63的外圈的尺寸,那么将会导致轴承63在轴承室611内转动,无法实现轴承室611的内周壁对于轴承63的外圈的周向固定的作用。此外,由于圆周面的精度较低,若获得的圆周面整体尺寸小于轴承63的外圈的尺寸,在将轴承63安装到轴承室611的过程中,轴承63的外圈与轴承室611的内周壁发生硬性挤压,导致轴承63或者第一轴61发生损坏,降低了轴承63以及第一轴61的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和图5所示,轴承室611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依次收尾相连接的平面6121,内周壁的投影为多边形,多边形的内切圆与轴承63的外圈重合,第二轴62同轴穿设在轴承63的内圈中。当轴承63放置在轴承室611内,轴承63的外圈分别与多个平面6121相抵接,多条接触线共同限制轴承63的外圈相对轴承室611的内周壁发生转动。由于平面6121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精度较高,轴承室611的内周壁能够保证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轴61、轴承63和第二轴62有较好的同轴度,使得定子2和转子组件3具有较好的同轴度,使得定子2和转子组件3之间的气隙均匀设置,避免电机100的强烈振动,保证电机100正常的带负荷运行。此外,第一轴61的上下两端同心设置,第一轴61转动时候动平衡较好。本实施例的鼓风机通过应用上述电机100,能够避免鼓风机发生强烈的振动,保证鼓风机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应用上述鼓风机,能够避免换热系统发生强烈的振动,保证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内周壁的投影为正多边形,能够保证轴承63的外圈作用在各个平面6121上的压力均相等,避免一些平面6121上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平面6121被压溃的问题,保证第一轴61较好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内周壁对轴承63外圈沿周向方向的约束,平面6121的数量不宜设置过少,可以将平面6121的数量不少于10个,能够避免轴承63的外圈相对内周壁发生转动,减少轴承63的外圈以及平面6121发生磨损,提高轴承63以及第一轴61的寿命。
具体而言,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轴承63沿轴向从第二轴62上滑出,转轴组件6还包括卡簧64,第一轴61包括呈圆环柱状的轴本体612和支撑体613,平面6121设置在轴本体612靠近其端部的内周面,支撑体613由平面6121向轴承室611的中心线延伸,轴承63的一侧端面放置在支撑体613上,卡簧64卡接在第二轴62上且位于的另一侧端面,卡簧64与支撑体613相配合能够限制轴承63从第二轴62上滑出。
为了保证第一轴61与第二轴62的同轴度,如图6所示,轴本体612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室611,每个轴承室611均设置有轴承63,两个轴承63分别设置在第二轴62的两端,两个轴承63能够限制第一轴61相对第二轴62晃动,保证第一轴61与第二轴62有较好的同轴度。
由于支撑体613呈板状,板状的支撑体613的强度以及硬度较差,容易出现轴承63将板状支撑体613压弯的现象,导致第一轴61无法相对第二轴62较的好转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6所示,第一轴61还包括加强筋614,两个轴承室611对应的支撑体613通过加强筋614相连接,从而有效提高板状支撑体613的强度以及硬度,避免支撑体613发生变形,保证第一轴61以及第二轴62的同轴度,保证第一轴61能够相对第二轴62进行较顺滑的转动。
由于轴承63放置在支撑体613上,轴承63的重量会压迫支撑体613,导致支撑体613局部位置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支撑体613被压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和图7所示,支撑体613包括多个支撑板体6131,多个支撑板体6131沿轴承室61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当支撑板体6131受到轴承63的应力过于集中时,由于相邻的支撑板体6131之间呈间隔设置,支撑板体6131能够在间隔位置实现应力的释放,避免支撑板体6131被压溃,提高支撑体613的耐久度。
传统的定子铁芯211基本是采用硅钢片冲制后叠压成型,由于硅钢片成本较高,且定子铁芯211磁密容易饱和,同时存在较大的涡流损耗,硅钢片作为传统的定子铁芯211的材料应用已经没有性能、成本优势。
软磁复合材料(Soft Magnetic Composite Material,SMC)为一种表面具有无机绝缘层的高纯度铁粉材料,经压制和热处理后可制成定子铁芯211的形状,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很低的涡流损耗的特性,作为替代原本硅钢片叠压的定子铁芯211,具有性能和成本优势。这种铁粉压制成型的定子铁芯211的材料强度有限,在长时间撞击、振动等条件下可能出现部分强度较差的结构松散的情况,限制了该材料应用在电机上,进一步限制该材料电机在压缩机行业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定子铁芯组件21通常还包括加强件212,加强件212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铁芯211放置在容纳空间中,加强件212为一个能将定子铁芯211完全包覆的封闭罩体,加强件212的设置能够克服现有的定子铁芯211中软磁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差的缺陷。但是,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定子铁芯211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较高的温度环境容易导致定子铁芯211发生损坏,导致定子铁芯组件21的使用寿命低,影响电机100的正常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所示,在加强件21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12211,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定子铁芯211产生较多的热量能够从第二开口212211排出,能够避免定子铁芯211处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定子铁芯211发生损坏,提高定子铁芯211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电机100的组装效率,加强件212和第一轴61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现结合外转子电机对电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为了方便理解定子铁芯211的结构,如图8所示,定子铁芯211包括定子铁芯本体21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绕线部2112,定子绕组213缠绕在绕线部2112上。绕线部2112呈T型,绕线部2112的小端与定子铁芯本体2111相连接,绕线部2112的大端远离定子铁芯本体2111,定子绕组213设置在绕线部2112的大端与定子铁芯2111之间,绕线部2112的大端能够防止绕线部2112从绕线部2112上脱落。
为了方便理解加强件212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加强件212包括第一加强部2121以及第二加强部2122,第一加强部212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21211,定子铁芯本体2111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21211中,第二加强部2122与第一加强部2121相连接,第二加强部2122内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21221,部分绕线部2112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21221中,加强件212能够对其内部设置的定子铁芯本体2111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具体而言,加强件21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能够实现加强件212对定子铁芯211较稳固的包覆作用,避免定子铁芯组件21装配过程中产生尺寸误差,避免加强件212从定子铁芯211上脱落,实现加强件212对定子铁芯211较好的防护作用。此外,加强件212与定子铁芯211预装成为一体,方便定子铁芯组件21与转子组件3的安装,提高电机100的组装效率。
气隙是指定子2与转子组件3之间形成的间隙,气隙是磁路的非磁性部分,如果绕线部2112的自由端(即定子极靴)包裹上加强件212,那么将会导致定子2与转子组件3之间的气隙较大,漏磁通越大,相互磁通越小,降低了转子组件3的电动势、电流和转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所示,第二加强部2122远离第一加强部2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212211,绕线部2112远离定子铁芯本体2111的自由端位于或伸出第二开口212211,由于绕线部2112自由端以及转子组件3之间取消了非导磁的加强件212的厚度,使得气隙变小,减小漏磁通,增大相互磁通,提高转子组件3的电动势、电流以及转矩。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防止定子绕组213从加强件212上脱落,保证电机100的正常运行,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加强部2122包括加强部本体21222和限位结构21223,第二容纳空间21221设置在定子铁芯本体2111上,定子绕组213缠绕在加强部本体21222的外周,限位结构21223设置在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加强部本体21222远离第一加强部2121的一侧,限位结构21223用于限制定子绕组213从加强部本体21222上脱出。
呈T型的绕线部2112的小端部分的纵截面通常呈矩形,定子绕组213在缠绕在小端时,绕线部2112在小端的拐角位置形成90度转角,导致绕线部2112弯折幅度过大,容易导致绕线部2112发生断裂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所示,第二加强部2122还包括支撑结构21224,支撑结构21224设置在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限位结构21223与第一加强部2121之间,支撑结构21224的宽度小于加强部本体21222的宽度,加强部本体21222以及支撑结构21224共同支撑安装定子绕组213,相邻的两段定子绕组213的分支线路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所以绕线部2112在拐角位置形成的弯折幅度较小,绕线部2112内部导线不会发生折断现象,保证绕线部2112内部线路的正常导通,保证电机100的正常使用。
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绕线部2112在拐角处的弯折程度,支撑结构21224呈条状,支撑结构21224沿加强部本体21222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结构21224远离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一端的角部位置为圆弧面。作为优选方案,支撑结构21224远离加强部本体21222的端面为圆弧面,能进一步避免绕线部2112发生较大程度的弯折现象,避免定子绕组213内部导线发生断折。
如图12所示,传统鼓风机的电机100包括基座1、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定子2设置在基座1上,转子组件3能够相对定子2转动。基座1包括中央部14、缓冲部15、外周部16以及气流通道,中央部14与外周部16相连接,气流通道设置在外周部16上,定子2固定安装在中央部14,外周部16通过缓冲部15安装在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300上,设置在外周部16上的气流通道与换热系统中的管道相连接。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电机100会产生振动,缓冲部15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来吸收电机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振动,从而达到对鼓风机的减振、防噪效果。
但是,缓冲部15在发生变形时候会牵扯到外周部16以使外周部16相对安装架300发生运动,导致外周部16上的气流通道被拉扯,使得气流通道与换热系统中的管道发生断开,导致换热系统中的管道中的气体无法顺利运送到气流通道中。此外,缓冲部15发生变形牵扯到外周部16相对安装架300发生运动,导致外周部16与安装架300的连接不稳固,电机100易从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300上掉落,鼓风机无法实现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图13和图14所示,,转轴组件6还包括支撑板65,与定子2固定的第一轴61或第二轴62设置在支撑板65上。电机100还包括减振组件4,支撑板65通过减振组件4与基座1相连接,减振组件4将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候产生振动进行吸收,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由于传递到基座1上的振动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基座1相对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300发生晃动,基座1与安装架的连接位置受到的力较小,能够避免电机100从安装架上掉落。此外,由于减振组件4在发生变形时不会牵扯到基座1的外周部16发生变形,能避免外周部16相对安装架300发生相对运动,能够有效避免基座1上的气流通道被拉扯,避免气流通道与换热系统中的管道断开,保证换热系统中的管道中的气体顺利运输到气流通道中。
为了实现电机100更好的减振效果,在基座1与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减振结构,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而产生的振动,依次经过减振组件4以及减振结构的吸收,能够实现二级减振效果,从而使得电机100的减振效果更佳。具体而言,减振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基座1与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之间的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垫等。
为了实现对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的稳定支撑,如图13所示,支撑板65包括支撑本体651和多个安装臂652,与定子2固定的第一轴61或第二轴62设置在支撑本体651上,多个安装臂652设置在支撑本体651的外周,每个安装臂652上安装有一个减振组件4,减振组件4与基座1相连接。减振组件4可以为缓冲垫等,基座1与安装臂652通过缓冲垫相连接,缓冲垫能够吸收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铁芯21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多个安装臂652均匀设置在支撑本体651的外周,每个安装臂652上安装有一个与基座1相连接的减振组件4,多个安装臂652能够实现对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较稳固支撑,为定子2与转子组件3提供较平稳的工作环境,保证电机100的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将安装臂652安装在基座1的效果,如图14所示,基座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以及第一固定件13,缓冲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第一固定件13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11、缓冲垫以及第二安装板12之间,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板11、缓冲垫以及第二安装板12的固定,第一安装板11以及第二安装板12共同夹持缓冲垫,从而实现基座1对安装臂652较稳固的支撑作用。具体而言,第一固定件13可以为螺钉,操作者通过简单的旋拧动作,便能够将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11、缓冲垫以及第二安装板12,能够实现基座1、安装臂652与缓冲垫的快速拆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基座1零件的数量,还可以是在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中的一个设置有卡凸,另一个设置有卡孔,缓冲垫穿设在卡凸中,卡凸卡接在卡孔中,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对缓冲垫的夹持作用。
现结合图15对减振组件4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5所示,减振组件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部41、连接部42以及第二抵接部43,安装臂652与连接部42相连接,第一抵接部41与第一安装板11抵接,第二抵接部43与第二安装板12抵接,第一固定件13将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固定。由于安装臂652与第一安装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一抵接部41,安装臂652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设置有第二抵接部43,安装臂65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能够起缓冲作用的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安装臂652相对基座1朝上或者朝下的相对运动,能够实现对安装臂652与基座1之间振动较好的吸收。
为了实现安装臂652与减振组件4的快速拆装,如图14~图17所示,安装臂652的自由端开设有C型插接槽6521,连接部42插接在C型插接槽6521中,C型插接槽6521具有第一开口65211,第一开口65211能够限制连接部42从C型插接槽6521中脱出。具体而言,连接部42呈圆柱状,C型插接槽6521的第一开口65211的宽度小于连接部42的直径,当将连接部42安装到C型插接槽6521中时,C型插接槽6521的两侧臂挤压连接部42以使连接部42发生变形,连接部42能够进入到C型插接槽222中;当连接部42进入到C型插接槽222中后,连接部42恢复原始状态,由于第一开口65211的宽度小于连接部42的直径,能够限制连接部42从C型插接槽6521中脱出。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5和图17所实施,第一抵接部41、连接部42以及第二抵接部43共同形成容纳槽44,安装臂652的端部容纳于容纳槽44中,第一抵接部41以及第二抵接部43能够对安装臂652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当电机100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抵接部41与第二抵接部43能够防止安装臂652的端部与基座1产生碰撞,能够有效提高安装臂652的使用寿命,避免安装臂652发生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5所示,第一抵接部41包括第一主体411和多个第一凸出部412,第一主体411的一端与连接部42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出部412,由于相邻的第一凸出部412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凸出部412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够吸收较多的振动,起到较佳的减振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5所示,第二抵接部43包括第二主体431和多个第二凸出部432,第二主体431的一端与连接部42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出部432,由于相邻的第二凸出部432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凸出部432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够吸收较多的振动,起到较佳的减振效果。
为了实现外部电源对定子绕组的通电作用,如图13所示,电机100还包括接线组件5,接线组件5上设置有第一端子51,支撑板65上设置有与定子绕组相连接的第二端子6511,当第一端子51插接到第二端子6511相插接时,定子绕组与接线组件5电连接。第一端子51有三组,每组第一端子51有一组对应的第二端子6511,当每组第一端子51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子6511正确插接时,才能够实现定子绕组与接线组件5的正确连接。为了避免第一端子51与不对应的第二端子6511相插接,且为了提高第一端子51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子6511的插接正确率,如图17和图18所示,接线组件5上设置有防呆凸起52,支撑板65上开设有防呆孔6512,只有防呆凸起52插接在防呆孔6512时,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6511正对插接,而当第一端子51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子6511未正对时,防呆凸起52无法插接到防呆孔6512中,防呆凸起52与防呆孔6512相配合实现较好的防呆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插接组件5上设置有防呆孔6512,在支撑板65上设置有防呆凸起52,也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接线组件5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3,第二固定件53依次穿过接线组件5以及支撑板65,从而实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端子51个第二端子6511的稳固连接,避免由于电机100工作产生的振动而导致的第一端子51从第二端子6511中脱落的风险,保证电机100的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在接线组件5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在支撑板65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固定件53可以为螺钉,螺钉从支撑板65的一侧的穿过安装通孔后旋入螺纹孔中,从而实现接线组件5以及支撑板65的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板65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在接线组件5上开设有螺纹孔,也能够起到上述效果。
为了提高安装通孔以及螺纹孔的同轴度以及对准精度,可以先利用防呆凸起52与防呆孔6512相配合的预装。为了实现防呆凸起52与防呆孔6512的预装功能,如图18和图19所示,防呆凸起52包括连接颈522以及至少两个悬臂521,连接颈522的一端与接线组件5或支撑板65相连接,连接颈522的另一端与悬臂521相连接,至少两个悬臂521沿连接颈522的周向间隔设置,悬臂521远离连接颈522的一端设置还有凸起部523。当需要将防呆凸起52安装到防呆孔6512中时,防呆孔6512对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施加压力,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相互靠近,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穿过防呆孔6512,连接颈522穿设在防呆孔6512中,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恢复原始状态,凸起部523限制接线组件5与支撑板65的分离,从而实现接线组件5与支撑板65的预装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防呆凸起52的设置,能够提高接线组件5或支撑板65的预装效率。
当防呆凸起52安装到防呆孔6512时,为了使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相互靠近,如图15所示,沿防呆凸起52插入防呆孔6512的方向,凸起部523的外表面朝向防呆凸起52的中心线倾斜设置,防呆孔6512的侧壁对凸起部523的外表面施加垂直于凸起部523的外表面的力,从而实现对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挤压的作用,能够使得连接颈522顺利进入防呆孔6512中,操作者通过简单的推顶动作,便能够实现接线组件5或支撑板65的预装。
如图20所示,第一端子51为公端子,第二端子6511为母端子,母端子的内周面呈波浪形设置,公端子插接在母端子中,公端子的外周面与母端子的内周面通过焊料相连接,由于母端子的内周面呈波浪形,使得母端子的内周面与焊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公端子与母端子的焊接更牢固。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21)
1.一种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轴(61)、第二轴(62)以及轴承(6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61)上开设有轴承室(611),所述轴承(63)设置在所述轴承室(611)内,所述轴承室(611)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依次收尾相连接的平面(6121),所述内周壁的投影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内切圆与所述轴承(63)的外圈重合,所述第二轴(62)同轴穿设在所述轴承(63)的内圈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壁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6121)的数量不少于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卡簧(64),所述第一轴(61)包括呈圆环柱状的轴本体(612)和支撑体(613),所述平面(6121)设置在所述轴本体(612)靠近其端部的内周面,所述支撑体(613)由所述平面(6121)向所述轴承室(611)的中心线延伸,所述轴承(63)的一侧端面放置在所述支撑体(613)上,所述卡簧(64)卡接在所述第二轴(62)上且位于所述轴承(63)的另一侧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本体(612)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轴承室(611),所述第一轴(61)还包括加强筋(614),两个所述轴承室(611)对应的所述支撑体(613)通过所述加强筋(61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613)包括多个支撑板体(6131),多个所述支撑板体(6131)沿所述轴承室(61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61)和/或所述第二轴(62)分别通过注塑成型。
8.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2)、转子组件(3)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定子(2)与所述转子组件(3)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轴(61)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轴(62)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支撑板(65),与所述定子(2)固定的所述第一轴(61)或所述第二轴(6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65)上;
所述电机还包括基座(1)和减振组件(4),所述支撑板(65)通过所述减振组件(4)与所述基座(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5)包括:
支撑本体(651),与所述定子(2)固定的所述第一轴(61)或所述第二轴(62)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651)上;以及
多个安装臂(652),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651)的外周,每个所述安装臂(652)上安装有一个所述减振组件(4),所述减振组件(4)与所述基座(1)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以及第一固定件(13),所述减振组件(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部(41)、连接部(42)以及第二抵接部(43),所述安装臂(652)与所述连接部(42)相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4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1)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4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2)抵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3)将所述第一安装板(1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2)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652)的自由端开设有C型插接槽(6521),所述连接部(42)插接在所述C型插接槽(6521)中,所述C型插接槽(6521)具有第一开口(65211),所述第一开口(65211)能够限制所述连接部(42)从所述C型插接槽(6521)中脱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1)、所述连接部(42)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43)共同形成容纳槽(44),所述安装臂(652)的端部容纳于所述容纳槽(44)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1)包括第一主体(411) 和多个第一凸出部(412),所述第一主体(41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42)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出部(412)。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部(43)包括第二主体(431)和多个第二凸出部(432),所述第二主体(43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42)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出部(432)。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还包括接线组件(5),所述接线组件(5)上设置有第一端子(51),所述支撑本体(651)上设置有第二端子(6511),所述接线组件(5)和所述支撑本体(651)中的一个设置有防呆凸起(52),另一个设置有防呆孔(6512),所述防呆凸起(52)插接在所述防呆孔(6512)以使所述第一端子(51)和所述第二端子(6511)正对插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凸起(52)包括连接颈(522)以及至少两个悬臂(521),所述连接颈(522)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组件(5)或所述支撑本体(651)相连接,所述连接颈(522)的另一端与所述悬臂(521)相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悬臂(521)沿所述连接颈(522)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悬臂(521)远离所述连接颈(52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52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呆凸起(52)插入所述防呆孔(6512)的方向,所述凸起部(523)的外表面朝向所述防呆凸起(52)的中心线倾斜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51)和所述第二端子(6511)中的一个为公端子,另一个为母端子,所述母端子的内周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公端子插接在所述母端子中,所述公端子的外周面与所述母端子的内周面通过焊料相连接。
20.一种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9任一项所述的电机以及风扇机构(200),所述电机能驱动所述风扇机构(200)转动。
2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鼓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20824.XU CN215071925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20824.XU CN215071925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71925U true CN215071925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2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20824.XU Active CN215071925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71925U (zh)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23220824.XU patent/CN2150719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7225017B2 (en) | A Motor | |
US5497040A (en) | Outer rotor type brusless DC motor | |
CN102246394B (zh) | 无刷电动机和具有该无刷电动机的电设备 | |
WO2011158471A1 (ja) | ファンモータ、このファンモータを用いた車載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 |
CN112879431A (zh) | 磁悬浮轴承、轴承系统及电机 | |
US20120312654A1 (en) | Double clutch for vehicle compressor | |
CN100410560C (zh) | 电磁离合器 | |
CN215071925U (zh) |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
CN214534063U (zh) | 磁悬浮轴承、轴承系统及电机 | |
CN215009883U (zh) | 一种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
US7235908B2 (en) | Motor actuator having motor holding arrangement | |
KR102175796B1 (ko) | 스테이터와 하우징의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된 전동 워터 펌프 장치 | |
CN215071939U (zh) |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
CN114696518B (zh) |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
CN215344125U (zh) | 一种定子铁芯组件、定子、电机以及鼓风机 | |
CN114696524B (zh) | 一种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
CN206571746U (zh) | 泵装置 | |
WO2017104431A1 (ja)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
CN107425648B (zh) | 卧式外转子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 | |
JPH03191229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15733811U (zh) | 电机导电轴承的安装结构 | |
CN221767810U (zh) | 电机及空调器 | |
CN114963531B (zh) | 一种水泵安装装置及热水器 | |
CN214154248U (zh) | 减振轴套、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 |
CN214154264U (zh) | 减振轴连接结构、轴端发电装置及铁路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