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518B -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518B
CN114696518B CN202011583473.0A CN202011583473A CN114696518B CN 114696518 B CN114696518 B CN 114696518B CN 202011583473 A CN202011583473 A CN 202011583473A CN 114696518 B CN114696518 B CN 1146965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einforcement
fan mechanism
blower
stato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34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6518A (zh
Inventor
沈月其
庄勇
刘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34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6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6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鼓风机,包括壳体、电机以及风扇机构,电机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排气口,电机的输出端伸出排气口,风扇机构与输出端相连接,风扇机构与电机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沿风扇机构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多个第一叶片沿风扇机构的周向间隔排布,能够提高气流对电机的降温效果,避免电机的温度过高,保证电机较好的工作。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应用如上的鼓风机,能够实现自身较好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鼓风机包括壳体300、电机100以及风扇机构200,电机100设置在壳体300内,壳体300上设置有进气口3021以及排气口3022,风扇机构200的下表面与排气口3022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400。由于电机100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较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机100的正常工作,所以换热系统内的气流首先通入进气口3021,气流经过电机100后再依次经排气口3022和排气通道400排出到鼓风机之外,从而实现对电机100的降温效果,保证电机100的正常使用,但是壳体300的内外压差较小,气流的流动力较差,气流对电机100的降温效果较差。
因此,亟需发明一种鼓风机和换热系统,能够实现自身较好的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鼓风机,能够实现自身较好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系统,通过应用如上鼓风机,能够实现自身较好的降温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鼓风机,包括壳体、电机以及风扇机构,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伸出所述排气口,所述风扇机构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风扇机构的下表面与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所述风扇机构与所述电机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风扇机构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
作为优选,至少部分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排气口,所述电机上开设有散热口;
所述第一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阻隔片,所述叶片本体由所述风扇机构的轴线向所述风扇机构的外周延伸,所述阻隔片由所述叶片本体的外端朝向所述电机的方向延伸,所述阻隔片插接在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机构还包括开口朝下的外罩、多个第二叶片以及支撑环,所述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外罩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叶片由所述外罩的底部边缘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围绕所述外罩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叶片的上端均与所述支撑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呈弧形,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呈喇叭状,所述外罩的纵截面的侧边呈弧状,所述侧边朝向所述外罩背离所述电机的一侧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包括转动连接的定子以及转子组件,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转子组件相连接,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铁芯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上开设有第一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铁芯本体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绕线部,所述加强件包括:
第一加强部,其内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定子铁芯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以及
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内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加强部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部分所述绕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所述绕线部远离所述定子铁芯本体的自由端位于或伸出所述第一开口。
作为优选,定子铁芯组件还包括定子绕组,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
加强部本体,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加强部本体上,所述定子绕组缠绕在所述加强部本体的外周;以及
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加强部本体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所述加强部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一侧,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定子绕组从所述加强部本体上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加强部还包括:
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加强部本体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之间,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小于所述加强部本体的宽度,所述加强部本体以及所述支撑结构共同支撑安装所述定子绕组。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结构呈条状,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加强部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加强部本体的一端的角部位置为圆弧面,或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加强部本体的端面为圆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鼓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鼓风机,通过在风扇机构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沿第一叶片,多个第一叶片沿风扇机构的周向间隔排布,当风扇机构随电机转动时,第一叶片能够在其附近产生负压,从而使得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流较顺畅且较大量地穿过电机后从排气口以及排气通道排出,能够提高气流对电机的降温效果,避免电机的温度过高,保证电机较好的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应用如上的鼓风机,能够实现自身较好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鼓风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机构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强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定子铁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现有技术中鼓风机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接线组件以及减振组件的结构意图;
图1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0-电机;200-风扇机构;201-外罩;2011-侧边;202-第二叶片;203-支撑环;204-第一叶片;2041-叶片本体;2042-阻隔片;300-壳体;301-第一安装板;302-第二安装板;3021-进气口;3022-排气口;303-第一固定件;304-中央部;305-缓冲部;306-外周部;400-排气通道;500-安装架;
2-定子;21-定子铁芯组件;211-定子铁芯;2111-定子铁芯本体;2112-绕线部;212-加强件;2121-第一加强部;21211-第一容纳空间;2122-第二加强部;21221-第二容纳空间;212211-第一开口;21222-加强部本体;21223-限位结构;21224-支撑结构;213-定子绕组;22-支撑板;221-本体;2211-第二端子;2212-防呆孔;222-安装臂;2221-C型插接槽;22211-第二开口;
3-转子组件;31-罩体;311-散热口;32-磁瓦;33-转轴;
4-减振组件;41-第一抵接部;411-第一主体;412-第一凸出部;42-连接部;43-第二抵接部;431-第二主体;432-第二凸出部;44-容纳槽;
5-接线组件;51-第一端子;52-防呆凸起;521-悬臂;522-连接颈;523-凸起部;53-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鼓风机,鼓风机能够将换热系统内产生的冷气或者热气吹到车内。具体而言,当换热系统将冷气吹到车内,换热系统内的冷气来源是由空调产生;当换热系统将热气吹到车内,换热系统的热气来源是由发动机冷却液或者发动起排气系统产生。但是无论冷气还是热气,均是由鼓风机吹入到车内。
如图1和图2所示,鼓风机包括电机100、风扇机构200以及壳体300,电机100设置在壳体300内,壳体300上设置有进气口3021以及排气口3022,风扇机构200的下表面与排气口3022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400。为了实现将换热系统产生的气体排到车内,电机100的输出端伸出排气口3022,电机100的输出端与风扇机构200相连接,电机100启动时,电机100的输出端自转并带动风扇机构200转动,风扇机构200在其周围形成空气压差,以驱动气体流动,从而实现将换热后的气体排入到车内。此外,由于电机100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较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机100的正常工作,所以部分经风扇机构200排出的气流首先通入进气口3021,气流经过电机100后再依次经排气口3022和排气通道400排出到鼓风机之外,从而实现对电机100的降温效果,保证电机100的正常使用,但是由于壳体300的内外压差较小,气流的流动力较差,气流对电机100的降温效果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风扇机构200与电机10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沿风扇机构20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204,当风扇机构200随电机100转动时,第一叶片204能够在其附近产生负压,从而使得从进气口3021进入的气流较顺畅且较大量地穿过电机100的绕组后,从排气口3022以及排气通道400排出,能够提高气流对电机100的绕组的降温效果,避免电机100的温度过高,保证电机100较好的工作。
结合图3对电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该电机100包括壳体300、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组件21以及支撑板22,定子铁芯组件21包括定子铁芯211以及定子绕组213,定子铁芯211设置在支撑板22上,支撑板22安装在壳体300上,定子绕组213缠绕在定子铁芯211上,转子组件3包括罩体31、磁瓦32以及转轴33,罩体31罩设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罩体31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磁瓦32,转轴33固定穿设在罩体31上,转轴33与定子铁芯21枢接,当定子绕组213通电时,罩体31相对定子铁芯21转动,转轴33自转,从而实现电机100输出端带动风扇机构200的转动。
为了使得较多的气流通过电机100的内部后排出,实现对电机100的内部较好的冷却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罩体31的顶端开设有散热口311,从进气口3021进入的气流从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电机100内,气流对电机100的内部降温后再从散热口311排出到鼓风机之外,从而实现气流对电机100内部的冷却降温,提高气流对电机100的冷却效果。
为了让大部分气流都流经电机100的内部后再排到鼓风机之外,提高气流的利用率,如图3所示,至少部分电机100位于排气口3022,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叶片204包括叶片本体2041和阻隔片2042,叶片本体2041由风扇机构200的轴线向风扇机构200的外周延伸,阻隔片2042由叶片本体2041的外端朝向电机100的方向延伸,阻隔片2042插接在电机100与壳体300之间,阻隔片2042能防止未经过电机100内部的气流直接从排气口3022中排出,提高了气流的利用率,保证大部分气流都经过电机100的内部后再排出鼓风机之外,提高了气流对电机100的降温效果。
为了方便理解风扇结构200,现结合图5对风扇机构2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风扇机构200还包括开口朝下的外罩201、多个第二叶片202以及支撑环203,第一叶片204设置在外罩201的下表面,第二叶片202由外罩201的底部边缘向上延伸,多个第二叶片202围绕外罩201的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叶片202的上端均与支撑环203连接。通过设置支撑环203可以提高风扇机构2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风扇机构200转动时第二叶片202的顶端摆动。
由于第二叶片202的作用是将风扇机构200附近的气流排到鼓风机之外,第一叶片204的作用是将鼓风机外部的气流吸入到电机100的内部,所以如图6所示,第一叶片204和第二叶片202均呈弧形,第一叶片204和第二叶片202的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外罩201呈喇叭状,外罩201的纵截面的侧边2011为朝向电机100弯折的弧线,但是通过实际使用,此种结构的风扇机构200的排风量较小,如果想提高此种结构风扇机构200的排风量,需要将风扇机构200整体做大,导致风扇机构200以及鼓风机的体积较大,无法安装在结构紧凑的空间中,限制了鼓风机的使用。发明人在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二叶片202与外罩201之间的空间体积过小,从而导致风扇机构200的排风量较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外罩201呈喇叭状,外罩201的纵截面的侧边2011呈弧线,侧边2011朝向外罩201背离电机的一侧弯曲,在图3与图2中风扇机构200外部造型的尺寸一致时,由于本实施例的外罩201与第二叶片202之间的体积比图2中外罩201与第二叶片202之间的体积更大,能够实现风扇机构200向外排出大风量,本实施例的风扇机构200能够达到小体积大排量的效果,方便应用在空间较小的环境中。
传统的定子铁芯211基本是采用硅钢片冲制后叠压成型,由于硅钢片成本较高,且定子铁芯211磁密容易饱和,同时存在较大的涡流损耗,硅钢片作为传统的定子铁芯211的材料应用已经没有性能、成本优势。
软磁复合材料(Soft Magnetic Composite Material,SMC)为一种表面具有无机绝缘层的高纯度铁粉材料,经压制和热处理后可制成定子铁芯211的形状,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很低的涡流损耗的特性,作为替代原本硅钢片叠压的定子铁芯211,具有性能和成本优势。这种铁粉压制成型的定子铁芯211的材料强度有限,在长时间撞击、振动等条件下可能出现部分强度较差的结构松散的情况,限制了该材料应用在电机上,进一步限制该材料电机在压缩机行业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7所示,定子铁芯组件21通常还包括加强件212,加强件212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铁芯211放置在容纳空间中,加强件212为一个能将定子铁芯211完全包覆的封闭罩体,加强件212的设置能够克服现有的定子铁芯211中软磁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差的缺陷。但是,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定子铁芯211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较高的温度环境容易导致定子铁芯211发生损坏,导致定子铁芯组件21的使用寿命低,影响电机100的正常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所示,在加强件21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12211,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定子铁芯211产生较多的热量能够从第一开口212211排出,能够避免定子铁芯211处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定子铁芯211发生损坏,提高定子铁芯211的使用寿命。
现结合外转子电机对电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为了方便理解定子铁芯211的结构,如图8所示,定子铁芯211包括定子铁芯本体21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绕线部2112,定子绕组213缠绕在绕线部2112上。绕线部2112呈T型,绕线部2112的小端与定子铁芯本体2111相连接,绕线部2112的大端远离定子铁芯本体2111,定子绕组213设置在绕线部2112的大端与定子铁芯2111之间,绕线部2112的大端能够防止绕线部2112从绕线部2112上脱落。
为了方便理解加强件212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加强件212包括第一加强部2121以及第二加强部2122,第一加强部212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21211,定子铁芯本体2111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21211中,第二加强部2122与第一加强部2121相连接,第二加强部2122内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21221,部分绕线部2112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21221中,加强件212能够对其内部设置的定子铁芯本体2111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具体而言,加强件21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定子铁芯211的外周,能够实现加强件212对定子铁芯211较稳固的包覆作用,避免定子铁芯组件21装配过程中产生尺寸误差,避免加强件212从定子铁芯211上脱落,实现加强件212对定子铁芯211较好的防护作用。此外,加强件212与定子铁芯211预装成为一体,方便定子铁芯组件21与转子组件3的安装,提高电机100的组装效率。
气隙是指定子2与转子组件3之间形成的间隙,气隙是磁路的非磁性部分,如果绕线部2112的自由端(即定子极靴)包裹上加强件212,那么将会导致定子2与转子组件3之间的气隙较大,漏磁通越大,相互磁通越小,降低了转子组件3的电动势、电流和转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所示,第二加强部2122远离第一加强部2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212211,绕线部2112远离定子铁芯本体2111的自由端位于或伸出第一开口212211,由于绕线部2112自由端以及转子组件3之间取消了非导磁的加强件212的厚度,使得气隙变小,减小漏磁通,增大相互磁通,提高转子组件3的电动势、电流以及转矩。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防止定子绕组213从加强件212上脱落,保证电机100的正常运行,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加强部2122包括加强部本体21222和限位结构21223,第二容纳空间21221设置在定子铁芯本体2111上,定子绕组213缠绕在加强部本体21222的外周,限位结构21223设置在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加强部本体21222远离第一加强部2121的一侧,限位结构21223用于限制定子绕组213从加强部本体21222上脱出。
呈T型的绕线部2112的小端部分的纵截面通常呈矩形,定子绕组213在缠绕在小端时,绕线部2112在小端的拐角位置形成90度转角,导致绕线部2112弯折幅度过大,容易导致绕线部2112发生折断裂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所示,第二加强部2122还包括支撑结构21224,支撑结构21224设置在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限位结构21223与第一加强部2121之间,支撑结构21224的宽度小于加强部本体21222的宽度,加强部本体21222以及支撑结构21224共同支撑安装定子绕组213,相邻的两段定子绕组213的分支线路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所以绕线部2112在拐角位置形成的弯折幅度较小,绕线部2112不会发生断裂现象,保证绕线部2112内部线路的正常导通,保证电机100的正常使用。
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绕线部2112在拐角处的弯折程度,支撑结构21224呈条状,支撑结构21224沿加强部本体21222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结构21224远离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一端的角部位置为圆弧面。作为优选方案,支撑结构21224远离加强部本体21222的端面为圆弧面,能进一步避免绕线部2112发生较大程度的弯折现象,避免定子绕组213内部导线发生断折。
如图12所示,传统鼓风机的电机100包括壳体300、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定子2设置在壳体300上,转子组件3能够相对定子2转动。壳体300包括中央部304、缓冲部305、外周部306以及气流通道,中央部304与外周部306相连接,气流通道设置在外周部306上,定子2固定安装在中央部304,外周部306通过缓冲部305安装在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500上,设置在外周部306上的气流通道与换热系统中的管道相连接。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电机100会产生振动,缓冲部305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来吸收电机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振动,从而达到对鼓风机的减振、防噪效果。
但是,缓冲部305在发生变形时候会牵扯到外周部306以使外周部306相对安装架500发生运动,导致外周部306上的气流通道被拉扯,使得气流通道与换热系统中的管道发生断开,导致换热系统中的管道中的气体无法顺利运送到气流通道中。此外,缓冲部305发生变形牵扯到外周部306相对安装架500发生运动,导致外周部306与安装架500的连接不稳固,电机100易从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500上掉落,鼓风机无法实现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电机100还包括减振组件4,支撑板22通过减振组件4与壳体300相连接,减振组件4将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候产生振动进行吸收,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由于传递到壳体300上的振动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壳体300相对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500发生晃动,壳体300与安装架的连接位置受到的力较小,能够避免电机100从安装架上掉落。此外,由于减振组件4在发生变形时不会牵扯到壳体300的外周部306发生变形,能避免外周部306相对安装架500发生相对运动,能够有效避免壳体300上的气流通道被拉扯,避免气流通道与换热系统中的管道断开,保证换热系统中的管道中的气体顺利运输到气流通道中。
为了实现电机100更好的减振效果,在壳体300与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减振结构,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而产生的振动,依次经过减振组件4以及减振结构的吸收,能够实现二级减振效果,从而使得电机100的减振效果更佳。具体而言,减振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壳体300与换热系统中的安装架之间的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垫等。
为了方便对支撑板22的结构进行介绍,现结合图3和图13对支撑板2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13所示,支撑板22包括本体221和安装臂222,安装臂222设置在本体221的外周,定子铁芯21设置在本体221上,减振组件4可以为缓冲垫等,壳体300与安装臂222通过缓冲垫相连接,缓冲垫能够吸收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铁芯21转动时产生的振动。为了实现将安装臂222安装在壳体300的效果,如图14所示,壳体300包括第一安装板301、第二安装板302以及第二安装板303,缓冲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01与第二安装板302之间,第二安装板303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301、缓冲垫以及第二安装板302之间,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板301、缓冲垫以及第二安装板302的固定,第一安装板301以及第二安装板302共同夹持缓冲垫,从而实现壳体300对安装臂222较稳固的支撑作用。具体而言,第二安装板303可以为螺钉,操作者通过简单的旋拧动作,便能够将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301、缓冲垫以及第二安装板302,能够实现壳体300、安装臂222与缓冲垫的快速拆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壳体300零件的数量,还可以是在第一安装板301和第二安装板302中的一个设置有卡凸,另一个设置有卡孔,缓冲垫穿设在卡凸中,卡凸卡接在卡孔中,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板301和第二安装板302对缓冲垫的夹持作用。
为了实现壳体300对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较稳固地支撑,避免转子组件3相对定子2转动时发生故障,避免电机100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如图13所示,安装臂222设置为多个,多个安装臂222均匀设置在本体221的外周,每个安装臂222上安装有一个与壳体300相连接的减振组件4,多个安装臂222能够实现对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较稳固支撑,为定子2与转子组件3提供较平稳的工作环境,保证电机100的正常工作。
现结合图15对减振组件4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5所示,减振组件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抵接部41、连接部42以及第二抵接部43,安装臂222与连接部42相连接,第一抵接部41与第一安装板301抵接,第二抵接部43与第二安装板302抵接,第二安装板303将第一安装板301和第二安装板302固定。由于安装臂222与第一安装板301之间设置有第一抵接部41,安装臂222与第二安装板302之间设置有第二抵接部43,安装臂22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能够起缓冲作用的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安装臂222相对壳体300朝上或者朝下的相对运动,能够实现对安装臂222与壳体300之间振动较好的吸收。
为了实现安装臂222与减振组件4的快速拆装,如图14~图17所示,安装臂222的自由端开设有C型插接槽2221,连接部42插接在C型插接槽2221中,C型插接槽2221具有开口22211,开口22211能够限制连接部42从C型插接槽2221中脱出。具体而言,连接部42呈圆柱状,C型插接槽2221的开口22211的宽度小于连接部42的直径,当将连接部42安装到C型插接槽2221中时,C型插接槽2221的两侧臂挤压连接部42以使连接部42发生变形,连接部42能够进入到C型插接槽222中;当连接部42进入到C型插接槽222中后,连接部42恢复原始状态,由于开口22211的宽度小于连接部42的直径,能够限制连接部42从C型插接槽2221中脱出。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5和图17所示,第一抵接部41、连接部42以及第二抵接部43共同形成容纳槽44,安装臂222的端部容纳于容纳槽44中,第一抵接部41以及第二抵接部43能够对安装臂222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当电机100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抵接部41与第二抵接部43能够防止安装臂222的端部与壳体300产生碰撞,能够有效提高安装臂222的使用寿命,避免安装臂222发生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5所示,第一抵接部41包括第一主体411和多个第一凸出部412,第一主体411的一端与连接部42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出部412,由于相邻的第一凸出部412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凸出部412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够吸收较多的振动,起到较佳的减振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5所示,第二抵接部43包括第二主体431和多个第二凸出部432,第二主体431的一端与连接部42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出部432,由于相邻的第二凸出部432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凸出部432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够吸收较多的振动,起到较佳的减振效果。
为了实现外部电源对定子绕组的通电作用,如图13所示,定子2还包括接线组件5,接线组件5上设置有第一端子51,支撑板22上设置有与定子绕组相连接的第二端子2211,当第一端子51插接到第二端子2211相插接时,定子绕组与接线组件5电连接。第一端子51有三组,每组第一端子51有一组对应的第二端子2211,当每组第一端子51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子2211正确插接时,才能够实现定子绕组与接线组件5的正确连接。为了避免第一端子51与不对应的第二端子2211相插接,且为了提高第一端子51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子2211的插接正确率,如图17和图18所示,接线组件5上设置有防呆凸起52,支撑板22上开设有防呆孔2212,只有防呆凸起52插接在防呆孔2212时,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2211正对插接,而当第一端子51与其对应的第二端子2211未正对时,防呆凸起52无法插接到防呆孔2212中,防呆凸起52与防呆孔2212相配合实现较好的防呆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插接组件5上设置有防呆孔2212,在支撑板22上设置有防呆凸起52,也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接线组件5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3,第二固定件53依次穿过接线组件5以及支撑板22,从而实现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2211的稳固连接,避免由于电机100工作产生的振动而导致的第一端子51从第二端子2211中脱落的风险,保证电机100的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在接线组件5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在支撑板22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固定件53可以为螺钉,螺钉从支撑板22的一侧穿过安装通孔后旋入螺纹孔中,从而实现接线组件5以及支撑板22的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板22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在接线组件5上开设有螺纹孔,也能够起到上述效果。
为了提高安装通孔以及螺纹孔的同轴度以及对准精度,可以先利用防呆凸起52与防呆孔2212相配合的预装。为了实现防呆凸起52与防呆孔2212的预装功能,如图18和图19所示,防呆凸起52包括连接颈522以及至少两个悬臂521,连接颈522的一端与接线组件5或支撑板22相连接,连接颈522的另一端与悬臂521相连接,至少两个悬臂521沿连接颈522的周向间隔设置,悬臂521远离连接颈52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523。当需要将防呆凸起52安装到防呆孔2212中时,防呆孔2212对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施加压力,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相互靠近,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穿过防呆孔2212,连接颈522穿设在防呆孔2212中,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恢复原始状态,凸起部523限制接线组件5与支撑板22的分离,从而实现接线组件5与支撑板22的预装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防呆凸起52的设置,能够提高接线组件5或支撑板22的预装效率。
当防呆凸起52安装到防呆孔2212时,为了使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相互靠近,如图19所示,沿防呆凸起52插入防呆孔2212的方向,凸起部523的外表面朝向防呆凸起52的中心线倾斜设置,防呆孔2212的侧壁对凸起部523的外表面施加垂直于凸起部523的外表面的力,从而实现对至少两个悬臂521的自由端挤压的作用,能够使得连接颈522顺利进入防呆孔2212中,操作者通过简单的推顶动作,便能够实现接线组件5或支撑板22的预装。
如图20所示,第一端子51为公端子,第二端子2211为母端子,母端子的内周面呈波浪形设置,公端子插接在母端子中,公端子的外周面与母端子的内周面通过焊料相连接,由于母端子的内周面呈波浪形,使得母端子的内周面与焊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公端子与母端子的焊接更牢固。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2)

1.一种鼓风机,包括壳体(300)、电机(100)以及风扇机构(200),所述电机(100)设置在所述壳体(300)内,所述壳体(300)上设置有进气口(3021)以及排气口(3022),所述电机(100)的输出端伸出所述排气口(3022),所述风扇机构(200)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风扇机构(200)的下表面与所述排气口(3022)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4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机构(200)与所述电机(10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风扇机构(200)的周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204);
所述第一叶片(204)包括叶片本体(2041),所述叶片本体(2041)由所述风扇机构(200)的轴线向所述风扇机构(200)的外周延伸;
所述风扇机构(200)还包括开口朝下的外罩(201),所述第一叶片(204)设置在所述外罩(201)的下表面;
所述电机(100)上开设有散热口(311);所述第一叶片(204)旋转产生的负压将从所述电机(100)内经过所述散热口(311)流出的气流从排气通道(400)全部排放至外部,所述风扇机构(20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风扇机构(200)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电机(100)的输出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电机(100)位于所述排气口(3022);
所述第一叶片(204)还包括阻隔片(2042),所述阻隔片(2042)由所述叶片本体(2041)的外端朝向所述电机(100)的方向延伸,所述阻隔片(2042)插接在所述电机(100)与所述壳体(3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机构(200)还包括多个第二叶片(202)以及支撑环(203),所述第二叶片(202)由所述外罩(201)的底部边缘向上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叶片(202)围绕所述外罩(201)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叶片(202)的上端均与所述支撑环(2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204)和所述第二叶片(202)均呈弧形,所述第一叶片(204)和所述第二叶片(202)的弯曲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201)呈喇叭状,所述外罩(201)的纵截面的侧边(2011)呈弧状,所述侧边(2011)朝向所述外罩(201)背离所述电机(100)的一侧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0)包括转动连接的定子(2)以及转子组件(3),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转子组件(3)相连接,所述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211)以及加强件(212),所述加强件(212)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铁芯(211)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1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1221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211)包括定子铁芯本体(21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绕线部(2112),所述加强件(212)包括:
第一加强部(2121),其内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21211),所述定子铁芯本体(2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21211)中;以及
第二加强部(2122),与所述第一加强部(2121)相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2122)内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21221),所述第二加强部(2122)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2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212211),部分所述绕线部(2112)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1221)中,所述绕线部(2112)远离所述定子铁芯本体(2111)的自由端位于或伸出所述第一开口(21221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定子铁芯组件(21)还包括定子绕组(213),所述第二加强部(2122)包括:
加强部本体(21222),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1221)设置在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上,所述定子绕组(213)缠绕在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外周;以及
限位结构(21223),设置在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远离所述第一加强部(2121)的一侧,所述限位结构(21223)用于限制所述定子绕组(213)从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上脱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2122)还包括:
支撑结构(21224),设置在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上端和/或下端,且位于所述限位结构(21223)与所述第一加强部(2121)之间,所述支撑结构(21224)的宽度小于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宽度,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以及所述支撑结构(21224)共同支撑安装所述定子绕组(2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1224)呈条状,所述支撑结构(21224)沿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结构(21224)远离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一端的角部位置为圆弧面,或所述支撑结构(21224)远离所述加强部本体(21222)的端面为圆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1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所述定子铁芯(211)的外周。
12.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鼓风机。
CN202011583473.0A 2020-12-28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Active CN114696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3473.0A CN114696518B (zh) 2020-12-28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3473.0A CN114696518B (zh) 2020-12-28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518A CN114696518A (zh) 2022-07-01
CN114696518B true CN114696518B (zh) 2024-07-26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3726B1 (en) * 1999-03-04 2001-09-04 Temic Automotive Electric Motors Gmbh Radial blower, particularly for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automobiles
CN215071939U (zh) * 2020-12-28 2021-12-07 江苏莱克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3726B1 (en) * 1999-03-04 2001-09-04 Temic Automotive Electric Motors Gmbh Radial blower, particularly for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automobiles
CN215071939U (zh) * 2020-12-28 2021-12-07 江苏莱克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5452C (zh) 电机驱动工具
CN102246394B (zh) 无刷电动机和具有该无刷电动机的电设备
CN101865146A (zh) 离心式通风机
CN113381530A (zh) 一种全封闭双循环风冷电机结构
CN114696518B (zh)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CN114696524B (zh) 一种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CN215009883U (zh) 一种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KR20170123939A (ko) 공기조화기용 팬 모터
CN219659490U (zh) 一种无人机用散热防尘无刷电机
US20190348892A1 (en) Electric mot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ic motor
CN215071939U (zh)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CN215344125U (zh) 一种定子铁芯组件、定子、电机以及鼓风机
CN114696518A (zh) 一种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CN101349277A (zh) 一种混流风机
CN215980509U (zh) 一种冷却系统、气悬浮空压机、空调和汽车
CN215071925U (zh) 一种转轴组件、电机、鼓风机以及换热系统
JP2001103704A (ja) 回転電機
CN11236145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162030U (zh) 低速大扭矩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CN214742364U (zh) 离心风机启动部件安装结构
CN117097077B (zh) 一种具有自散热结构的无刷电机
CN214043341U (zh) 一种高效车载电源变压器
CN213661348U (zh) 一种永磁直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
CN21312278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壳体
CN21398377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