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0527U -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0527U
CN215070527U CN202120570756.5U CN202120570756U CN215070527U CN 215070527 U CN215070527 U CN 215070527U CN 202120570756 U CN202120570756 U CN 202120570756U CN 215070527 U CN215070527 U CN 215070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rotection
groove structures
connector
socke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707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鹏鹏
张顺华
尹绪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707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0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0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0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个接触端子、防护接触片和加强固定壳。绝缘本体包括底板、矩形边框和中心柱,接触端子设置在矩形边框的长边侧壁与中心柱之间,防护接触片与中心柱相连,加强固定壳设置在矩形边框的短边侧壁上。长边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结构,中心柱两侧设有与之相对的第二凹槽结构,其与第一凹槽结构的开口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接触端子的固定连接部与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设有止动凸起结构,将接触端子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数量较大的信号传输通路时仍能保障绝缘本体在高温下不会发生翘曲变形,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高,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电子产品朝着小型化与高性能化的发现发展,且对于电子产品的信号传输通路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对于板对板连接器而言,对其占板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信号传输通路的数量,直接在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增加接触端子的数量,不仅产品的尺寸较大,而且塑胶底座在高温焊接过程中其沿着接触端子排布的长度方向上容易发生翘曲变形导致焊接不良的问题,造成板对板连接器的信号通路断讯产品失效。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具有数量较多的信号传输通路,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翘曲变形的问题,电学性能优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设置数量较大的信号传输通路时仍能有效保障绝缘本体在高温下不会发生翘曲变形,结构稳定可靠,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个接触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端的防护接触片和加强固定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中心柱和矩形边框,所述矩形边框环绕所述中心柱,其中:
所述矩形边框包括一对长边侧壁和一对短边侧壁,所述长边侧壁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结构;
所述中心柱的两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相对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中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开口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
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触部、连接部、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所述中心柱与所述长边侧壁之间,所述固定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设有止动凸起结构;
所述防护接触片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护部、固定连接板和接触臂,所述防护部与所述中心柱连接,所述防护接触片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加强固定壳包括固定部和护翼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短边侧壁卡接,所述护翼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沿着所述长边侧壁延伸用于保护所述接触臂。
优选地,所述止动凸起结构为楔形止动块。
优选地,所述楔形止动块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连通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三凹槽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三凹槽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防护部包括防护罩和固定柱,所述防护罩罩设所述中心柱的短边侧壁,所述固定柱嵌入所述中心柱内。
优选地,所述护翼部上设有防护凹槽,所述防护凹槽用于容置所述接触臂。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底座、沿着所述绝缘底座的长边设置的多个插头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短边上的固定接地片,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绝缘底座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当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插接时,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接触端子的固定连接部与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止动凸起结构,将接触端子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在绝缘本体进行高温焊接时,其长度方向上热应力分布均匀不会发生翘曲变形的,在宽度方向上虽然止动凸起结构处可能存在热应力集中,但由于止动凸起结构小且长边侧壁的厚度较大,止动凸起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不会引起绝缘本体的翘曲变形。此外,将防护接触片与加强固定壳分开独立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与金属导向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接触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插座连接器为提高信号传输通路的数量设置数量较大的接触端子时仍能有效保障绝缘本体在高温下不会发生翘曲变形,结构稳定可靠,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加强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防护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插座连接器;110、绝缘本体;111、矩形边框;1111、长边侧壁;1111A、第一凹槽结构;1112、短边侧壁;112、中心柱;1121、第二凹槽结构;113、底板;1131、第三凹槽结构;120、接触端子;121、第一接触部;122、连接部;123、第二接触部;124、固定连接部;1241、止动凸起结构;125、焊接部;130、防护接触片;131、防护部;1311、防护罩;1312、固定柱;132、固定连接板;133、接触臂;140、加强固定壳;141、固定部;142、护翼部;1421、防护凹槽;200、插头连接器;210、绝缘底座;220、插头端子;230、接地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信号传输通路的数量,直接在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增加接触端子的数量,不仅产品的尺寸大,而且塑胶底座容易在高温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的技术问题。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
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若干个接触端子120、以及设置在绝缘本体110两端的防护接触片130和加强固定壳140。其中,绝缘本体110包括底板113、设置在底板113上的中心柱112和矩形边框111,矩形边框111环绕着中心柱112设置。
如图3和图7所示,矩形边框111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侧壁1111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侧壁1112,长边侧壁1111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结构1111A。中心柱112的两侧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凹槽结构1111A相对设置的第二凹槽结构1121,第二凹槽结构1121中与第一凹槽结构1111A开口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
如图3和图4所示,接触端子1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触部121、连接部122、第二接触部123、固定连接部124和焊接部125。第一接触部121与第二接触部123设置于中心柱112和长边侧壁1111之间,连接部122连接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23,其部分容置于第一凹槽结构1111A内,部分位于中心柱112和长边侧壁1111之间。固定连接部124设置在第二凹槽结构1121内,固定连接部124与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设有止动凸起结构1241。将止动凸起结构1241设置在插座连接器100的宽度方向上,当绝缘本体110进行高温焊接时,其可能产生的热应力作用于长边侧壁1111厚度较大的部分,且止动凸起结构1241相互之间独立,不会产生热应力叠加的效果,因此绝缘本体110不会产生翘曲变形的作用。若止动凸起结构设置在与第二侧面相接的两侧面上,止动凸起结构设置在插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当绝缘本体进行高温焊接时,其可能产生的热应力作用于长边侧壁上第二凹槽结构间的侧壁上,侧壁厚度较薄,且止动凸起结构之间热应力会发生叠加,从而导致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变形,影响插座连接器的正常使用。因此,将止动凸起结构1241设置在固定连接部124与第二凹槽结构1121的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
如图6所述,防护接触片130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护部131、固定连接板132和接触臂133,防护部131与中心柱112连接,防护接触片130与绝缘本体100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如图5所示,加强固定壳140包括固定部141和护翼部142。固定部141与短边侧壁1112卡接,护翼部142设置在固定部141的两侧,并沿着长边侧壁1111延展,用于保护接触臂133。
优选地,止动凸起结构1241为楔形止动块。将止动凸起结构1241设置成楔形止动块,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具体地,楔形止动块可以由冲压刺破成型工艺形成。更为具体地,在第二侧面上楔形止动块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对称地分布在第二侧面上。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楔形止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固定连接部的第二侧面的中轴线对称。再如,楔形止动块的数量为三个,关于固定连接部的第二侧面的中心位置呈中心对称。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保障接触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稳定地固定连接的条件下,便于加工和生产,具体数量和对称情况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底板113上设有多个连通相对设置第一凹槽结构1111A与第二凹槽结构1121的第三凹槽结构1131,连接部122设置在第一凹槽结构1111A与第三凹槽结构1131内。设置第三凹槽结构,有利于减小插座连接器的相对质量和相对厚度,有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优选地,防护部131包括防护罩1311和固定柱1312,防护罩1311罩设中心柱112的短边侧壁,固定柱1312嵌入中心柱112内,加固防护部与中心柱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发生多次插拔后发生侧翻或翘曲,提高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插时连接的可靠性。更为具体地,防护罩1311余中心柱112的短边侧壁相接的侧壁上设置有段差结构,可进一步防护部防止侧翻或翘曲的性能。
优选地,护翼部142上设有防护凹槽1421,防护凹槽1421用于容置接触臂133,防止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在多次插拔过程中接触臂溃败导致接触不良,从而提高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插时接触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200。其中,插头连接器200包括绝缘底座210、沿着绝缘底座210的长边设置的多个插头端子220、以及设置在绝缘底座210短边上的固定接地片230,插头端子220与绝缘底座210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当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插接时,插头端子220与接触端子120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23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从而可以传递电力和/或信号。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扩大端子数目造成塑胶底座在高温焊接过程中发生翘曲变形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在接触端子的固定连接部与第一凹槽结构的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止动凸起结构,将接触端子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在绝缘本体进行高温焊接时,其长度方向上热应力分布均匀不会发生翘曲变形的,在宽度方向上虽然止动凸起结构处可能存在热应力集中,但由于止动凸起结构小且长边侧壁的厚度较大,止动凸起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不会引起绝缘本体的翘曲变形。此外,将防护接触片与加强固定壳分开独立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与金属导向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接触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插座连接器为提高信号传输通路的数量设置数量较大的接触端子时仍能有效保障绝缘本体在高温下不会发生翘曲变形,结构稳定可靠,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
所述镶嵌成型是指在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异材质嵌件后注入树脂,熔融的材料与嵌件接合固化,制成一体化产品的成型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个接触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端的防护接触片和加强固定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中心柱和矩形边框,所述矩形边框环绕所述中心柱,其中:
所述矩形边框包括一对长边侧壁和一对短边侧壁,所述长边侧壁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结构;
所述中心柱的两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相对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中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开口相对的侧面为第一侧面;
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触部、连接部、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于所述中心柱与所述长边侧壁之间,所述固定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接的第二侧面上设有止动凸起结构;
所述防护接触片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护部、固定连接板和接触臂,所述防护部与所述中心柱连接,所述防护接触片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加强固定壳包括固定部和护翼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短边侧壁卡接,所述护翼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沿着所述长边侧壁延伸用于保护所述接触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凸起结构为楔形止动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止动块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连通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第三凹槽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三凹槽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包括防护罩和固定柱,所述防护罩罩设所述中心柱的短边侧壁,所述固定柱嵌入所述中心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翼部上设有防护凹槽,所述防护凹槽用于容置所述接触臂。
7.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底座、沿着所述绝缘底座的长边设置的多个插头端子,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短边上的固定接地片,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绝缘底座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当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插接时,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
CN202120570756.5U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5070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0756.5U CN215070527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0756.5U CN215070527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0527U true CN21507052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70756.5U Active CN215070527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0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01484A (ko) 2022-06-27 2024-01-03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피팅 네일,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조립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01484A (ko) 2022-06-27 2024-01-03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피팅 네일,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조립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2646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US104688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isolation block
US9496664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48158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12072401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06058581B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12103723B (zh)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JP2000251963A (ja) 小型コネクタ
TWI826872B (zh) 端子模組以及背板連接器
CN112117604A (zh) 电连接器
US104688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tongue portion
CN215070527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TW202143583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676319B (zh)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US10411394B2 (en) Connector with latch protection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211126181U (zh) 一种双通道射频连接器
CN219979967U (zh) 一种具有信号屏蔽和防止串扰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18242339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CN211879702U (zh) 一种转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6563859U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5070535U (zh) 插头连接器及射频连接器组件
CN21971744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648183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