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2842U -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2842U
CN215052842U CN202120046114.5U CN202120046114U CN215052842U CN 215052842 U CN215052842 U CN 215052842U CN 202120046114 U CN202120046114 U CN 202120046114U CN 215052842 U CN215052842 U CN 215052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ramming
forming
hole
sh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461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俊
杨建春
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Lind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ndip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ndip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ndip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461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2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2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2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围护结构、待加固地基体和若干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所述围护结构环绕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周围的地质层内,所述围护结构由若干围护部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均匀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包括夯扩成孔桩和抗剪结构,所述夯扩成孔桩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所述抗剪结构设置在夯扩成孔桩内,所述夯扩成孔桩的底部形成夯实的扩大头;通过上述方案,采用在待加固地基体的周围设置围护结构以及将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的方法实现了防止夯扩过程中地基体移位变形,实现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目的。

Description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沿海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围海造地越来越多,一般采用填海或吹砂填海并围护、平整而成,但是这类建筑场地的地基一般会出现新填土地基欠密实、不均匀沉降以及总体承载力偏低等问题。为使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通常会采用强夯法或强夯置换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使地基固结,提高地基的强度。但是,有些地基的软土层较厚,用一般的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存在表面上部土层固结,而深层松填土仍然是松散状态,无法固结密实而达不到设计要求,尤其是在含水量较大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粘性土场地施工时,其加固效果很难显现;而强夯置换法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先用直径较小的柱锤在地基上打出孔,然后用推车将填料填入孔内,再换用直径较大的中锤在原来的孔上方击打出更大孔径的孔,再用推车将填料填入孔内。
在使用柱锤夯扩成孔法处理地基过程中,会将孔体周围的软土夯扩锤击至侧面的地质层中,这就导致在夯扩过程中,原有的软土层被挤压并脱离了原有位置,未能实现对原位土的原位夯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现有柱锤夯扩成孔法在夯扩过程中存在原有的软土层被挤压并脱离了原有位置,未能实现对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围护结构、待加固地基体和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等结构,采用在待加固地基体的周围设置围护结构以及将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的方法实现了防止夯扩过程中地基体移位变形,实现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有效实现防止夯扩过程中地基体移位变形,实现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围护结构、待加固地基体和若干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所述围护结构环绕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周围的地质层内,所述围护结构由若干围护部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均匀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
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包括夯扩成孔桩和抗剪结构,所述夯扩成孔桩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所述抗剪结构设置在夯扩成孔桩内,所述夯扩成孔桩的底部形成夯实的扩大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夯扩成孔桩为T形圆台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T形圆台结构包括小直径桩和大直径桩,所述小直径桩设置在大直径桩的下方,所述大直径桩的底端与小直径桩的顶端相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小直径桩由若干段块状建筑材料柱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大直径桩由若干段粒状建筑材料柱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待加固地基体的上方设置有改良土垫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改良土垫层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盲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盲沟内设置有硬化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围护部包括持力柱和挡土部,所述挡土部设置在持力柱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围护结构、待加固地基体和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等结构,采用在待加固地基体的周围设置围护结构以及将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的方法实现了防止夯扩过程中地基体移位变形,实现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围护结构,2-待加固地基体,3-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4-改良土垫层,5-盲沟,6-硬化层,11-持力柱,12-挡土部,31-夯扩成孔桩,32-抗剪结构,311-小直径桩,312-大直径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结合图1~2所示;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围护结构1、待加固地基体2和若干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所述围护结构1环绕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周围的地质层内,所述围护结构1由若干围护部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均匀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内;
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包括夯扩成孔桩31和抗剪结构32,所述夯扩成孔桩31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内,所述抗剪结构32设置在夯扩成孔桩31内,所述夯扩成孔桩的底部形成夯实的扩大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围护结构1、待加固地基体2和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等结构,采用在待加固地基体2的周围设置围护结构1以及将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内的方法实现了防止夯扩过程中地基体移位变形,实现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目的。
需要特别明确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抗剪结构32为钢板桩或钢管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夯扩成孔桩的底部在强夯作用向形成扩大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的底部具有更大的接触面,同时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夯扩成孔桩31内设置钢板桩或钢管桩,使得夯扩成孔桩31具备了抗滑移功能,进而提升了其抗剪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夯扩成孔桩31为T形圆台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T形圆台结构包括小直径桩311和大直径桩312,所述小直径桩311设置在大直径桩312的下方,所述大直径桩的底端与小直径桩的顶端相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小直径桩311由若干段块状建筑材料柱组成。
需要特别明确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块状建筑材料柱可以为砖块、碎石块碎混凝土块等结构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由块状建筑材料柱组成的小直径桩31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基础具有很强的持力结构,进而有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大直径桩312由若干段粒状建筑材料柱组成。
需要特别明确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粒状建筑材料柱可以为沙土、粒径不大于50mm的砂砾石或灰土等材料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由粒状建筑材料柱组成的大直径桩312,利用大直径桩312增大持力面的方法,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更为稳固的保证加固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待加固地基体2的上方设置有改良土垫层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待加固地基体2的上方设置改良土垫层4,利用改良土垫层4对待加固地基体2的顶端进行加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层也具备很强的持力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改良土垫层4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盲沟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盲沟5,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积水能够流入盲沟5中并被排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盲沟5内设置有硬化层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盲沟5内设置硬化层6,利用硬化层6对盲沟内结构的防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盲沟5具备更强的防水土流失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围护部包括持力柱11和挡土部12,所述挡土部12设置在持力柱11的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围护结构1通过设置持力柱11和挡土部12,使得围护结构1在植入待加固地基体2之后,利用持力柱11和挡土部12对待加固地基体的防护,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加固过程中,围护结构内的地基体不会滑移至待加固区外,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抗滑移功能。
需要特别明确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持力柱为咬合桩或钢板桩,所述的挡土部为钢板桩或挡土墙。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测量放样并确定待加固区域,测量放样并确定围护结构1所在区域,在已确定的围护结构1所在区域进行围护结构1施工,施工完成之后,在待加固地基体2上测量放样并确定夯扩成孔桩31的点位,将柱锤设备移动至各位置,利用柱锤设备对各点位进行夯击成孔,待夯击成孔完成,将块状骨料填充入孔内,利用柱锤夯击,重复上述步骤,至孔洞内填充满块状骨料之后,换饼锤夯击成孔,夯击成孔完成,将粒状骨料填充入孔洞中,再次夯击直至骨料将孔洞完全填充,施工完成,将钢板桩或钢管桩插接入已完成夯击成孔的T形圆台结构中,重复前文所述步骤,直至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施工完成,待所有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施工完成之后,利用饼锤对维护区域内的待加固地基体2进行夯实,夯实完成,铺设改良土垫层4,铺设完改良土垫层4之后,利用饼锤将改良土垫层4夯实,然后依次施作盲沟5以及盲沟5内硬化层6,直至施工完成,最终形成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采用在待加固地基体的周围设置围护结构以及将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内的方法实现了防止夯扩过程中地基体移位变形,实现原位土的原位夯实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结构(1)、待加固地基体(2)和若干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所述围护结构(1)环绕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周围的地质层内,所述围护结构(1)由若干围护部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均匀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内;
所述抗剪式夯扩成孔桩结构(3)包括夯扩成孔桩(31)和抗剪结构(32),所述夯扩成孔桩(31)设置在待加固地基体(2)内,所述抗剪结构(32)设置在夯扩成孔桩(31)内,所述夯扩成孔桩(31)的底部形成夯实的扩大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夯扩成孔桩(31)为T形圆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圆台结构包括小直径桩(311)和大直径桩(312),所述小直径桩(311)设置在大直径桩(312)的下方,所述大直径桩(312)的底端与小直径桩(311)的顶端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桩(311)由若干段块状建筑材料柱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桩(312)由若干段粒状建筑材料柱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固地基体(2)的上方设置有改良土垫层(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土垫层(4)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盲沟(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5)内设置有硬化层(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部包括持力柱(11)和挡土部(12),所述挡土部(12)设置在持力柱(11)的侧面上。
CN202120046114.5U 2021-01-08 2021-01-08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Active CN215052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46114.5U CN215052842U (zh) 2021-01-08 2021-01-08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46114.5U CN215052842U (zh) 2021-01-08 2021-01-08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2842U true CN21505284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4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46114.5U Active CN215052842U (zh) 2021-01-08 2021-01-08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2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8735A (zh) * 2022-07-29 2022-10-18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露天采矿无序回填区内sddc抗滑桩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8735A (zh) * 2022-07-29 2022-10-18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露天采矿无序回填区内sddc抗滑桩的施工方法
CN115198735B (zh) * 2022-07-29 2023-11-24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露天采矿无序回填区内sddc抗滑桩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33890B1 (en) Short aggregate pier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JP6166264B2 (ja) 擁壁を構築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4074186B (zh) 一种建筑地基中成孔的护筒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41206B (zh) 一种复合加筋轻质土挡土墙路基一体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667262B (zh) 一种岩溶落水洞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497532U (zh) 用于处理基坑及边坡局部垮塌或浅层滑移的施工结构
CN104746505A (zh) 强夯压密注浆联合处理杂填土地基方法
CN215052842U (zh) 柱锤夯扩法成孔增强体桩复合地基结构
US10487468B2 (en) Mandrel and a method for soil compaction
CN111379253A (zh) 高速铁路膨胀水泥浆后注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CN102251514A (zh) 多段式变截面强夯法
CN210238543U (zh) 一种倾斜坡面分层回填强夯整平结构
CN217760383U (zh) 一种设置在边坡支护上的围墙结构
KR19980035289A (ko) 지진시에 무른 모래지반 또는 모래질지반에 발생하는 액상화현상에 의해 일어나는 재해의 방지공법과 피 재해지반의 복구공법
CN113494074B (zh) 一种具备液化土持力层地区的建筑地基处理方法
CN1121973A (zh) 挤密碎石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的双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CN213625433U (zh) 一种用于重力式与板桩式组合码头的衔接过渡结构
CN210975403U (zh) 一种高水位软土桥头路基的处治结构
JP2743236B2 (ja) 地盤復原方法
CN104153356A (zh) 混凝土桩的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64726B (zh) 一种局部深开挖回填结构性路基及快速施工方法
CN212200482U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闸坝基础处理结构
KR100536429B1 (ko) 무기질 투수재 블록 구조와 무기질 투수재를 이용한 성토공법
CN110629742B (zh) 软地基承载力提升方法
AU748919B2 (en) Pil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7

Address after: No. 602, Unit 3, Building 56, Ideal Town, Qianxin Road Middle Section, Xishan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650000

Patentee after: Lin Ho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811, 8th floor, building 8, No. 388, north section of Yizhou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jindip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3

Address after: 650000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Yun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Kunming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la Street Office, Shuntong Community, No. 31 Pufa Road, Shuntong Auto Parts City A6-F4-343

Patentee after: Yunnan Lind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02, Unit 3, Building 56, Ideal Town, Qianxin Road Middle Section, Xishan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650000

Patentee before: Lin Ho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