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2531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2531U
CN215052531U CN202120533376.4U CN202120533376U CN215052531U CN 215052531 U CN215052531 U CN 215052531U CN 202120533376 U CN202120533376 U CN 202120533376U CN 215052531 U CN215052531 U CN 215052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shell
side wing
hair dr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33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成山
段风伟
喻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33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2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2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2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属于园林组件及园林工具,该机壳,设置有进风端,空气从进风端进入;手柄,设置在机壳上;电机,位于机壳内;风扇,位于机壳内部且由电机驱动其旋转并产生气流;吹风管,与机壳中远离进风端的一端连接且具有远离机壳设置的出风端,机壳内的气流从出风端吹出;及进风端安装有进风罩,进风罩包括中心部和自中心部的相对两端朝向进风端方向延伸形成的侧翼部,侧翼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中心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以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侧翼部增加侧面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风量;而通过提高进风风量进而提升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属于园林组件及园林工具。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在园林工具中的吹风机主要用来利用气流清理落叶、草屑、路面灰尘等。吹风机的进风端通常设置有进风罩,通过进风罩防止大颗粒的杂物(如落叶、草屑等)进入至吹风机内部,从而影响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现有的吹风机的进风罩通常为一个网状平面,并安装在进风端,但是,此种结构的进风罩造成外部的空气仅能于垂直网状平面的方向进入至机壳内,使得进风方向单一,进风量小,限制了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进风量并提高吹风机整机性能的吹风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风机,机壳,设置有进风端,空气从所述进风端进入;手柄,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电机,位于所述机壳内;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部且由所述电机驱动其旋转并产生气流;吹风管,与所述机壳中远离所述进风端的一端连接且具有远离所述机壳设置的出风端,所述机壳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端吹出;及所述进风端安装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包括中心部和自所述中心部的相对两端朝向所述进风端方向延伸形成的侧翼部,所述侧翼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所述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所述中心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所述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所述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角度为40°-55°。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部的进风量大于所述中心部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罩的进风量增大4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罩还包括若干用于进风口的基部,所述进风罩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上的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至少部分加强筋位于所述中心部与侧翼部之间的衔接处的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包括围设形成若干横向网口的架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架体部上的若干导向部,所述横向网口被所述导向部分割形成若干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呈竖直设置的U字型的板体状,所述导向部的隆起部分朝向所述基部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具有形成进风口的侧壁的导风面。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机还包括用以安装所述进风罩的进风支架,所述进风罩通过所述进风支架安装在所述机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罩与进风支架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将进风罩设置成中心部和自中心部的相对两端朝向进风端方向延伸形成的侧翼部,且该侧翼部或者侧翼部的切线与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中心部或者中心部的切线与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以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侧翼部增加侧面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风量;而通过提高进风风量进而提升整体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示的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进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进风罩于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吹风机于顶部横截面上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吹风机于另一方向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见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吹风机100包括设置有进风端11的机壳1、设置在机壳1上的手柄2、电机3、由电机3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的风扇4、与机壳1在远离进风端11的一端连接的吹风管5、以及安装在机壳1的进风端11上的进风罩6。机壳1沿纵长方向延伸(图1、图5中箭头a1-a2所示方向为纵长方向,该纵长方向也称之为轴向),手柄2位于机壳1的一侧,操作者手持吹风机100时,手柄2通常位于机壳1的上方(图3中箭头b所示方向为上方)。在此需要表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前后方向为所持吹风机100站立所定方向,机壳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机壳1的进风端11为后(图1中a1所指方向为后),远离进风端11为前(图1中a2所指方向为前)。手柄2设置在机壳1上且机壳1为一体成型,手柄2具有供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21,手柄2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22,控制开关22与电机3电连接,以控制电机3的开启和关闭,优选的,控制开关22还可以控制电机3的转速。
吹风机100还包括用以给电机3供电的电池包7,使得吹风机100的工作区域不受限制,电池包7可拆卸的安装在手柄2的下侧,电池包7靠近手柄2设置,使得重量集中,即重心更靠近操作者手部握持的位置,使得握持更舒服,长时间握持手柄2时也不易感觉到疲劳。电池包7可以为锂电池包7,电池包7可采用卡扣方式或者插拔方式固定在机壳1上,从而可轻易的从机壳1上拆卸下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吹风机100可直接通过线缆与市电连接以代替电池包7供电,以此减轻吹风机100的重量,提高使用吹风机100工作的舒适度,但是吹风机100的使用范围受线缆长度的限制。吹风机100的供电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电机3和风扇4设置在机壳1内,机壳1内还设置有涵道8,吹风管5和机壳1连接形成有气流通道,且吹风管5具有远离机壳1设置的出风端,涵道8将风扇4产生的气流引导并向出风端移动,并且使气流的走向集中统一,提升出风效果。外界空气从机壳1的进风端11进入到机壳1内部,电机3驱动风扇4旋转并产生气流,位于机壳1内的气流在涵道8的引导下移动至吹风管5内,并从出风端吹出,用于吹走地面上的落叶、垃圾等。
涵道8包括导流锥81、及收容导流锥81的涵道外壳82,涵道外壳82设置在吹风机100的机壳1内,涵道外壳82呈筒状,大致沿纵长方向a1-a2延伸,导流锥81也大致沿纵长方向a1-a2方向设置。导流锥81包括导流锥外壳811和导流锥外壳811围设形成的锥形腔体812,导流锥外壳811与涵道外壳82之间构成气流流通空间,用于使风扇4产生的气流通过,该流通空间的垂直纵长方向a1-a2的横截面大致为环形。
涵道8还包括位于导流锥81和涵道外壳82之间的若干静叶片83,若干静叶片83位于导流锥外壳811与涵道外壳82之间的环形的流通空间内,并且大致间隔地分布,两个静叶片83之间的间隔供气流流通。静叶片83的数量可以为7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静叶片83相对纵长方向a1-a2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倾斜的角度优选为5°至15°,这样利于更好的引导气流通过。静叶片83在径向上至少固定连接导流锥外壳811或涵道外壳82之一上且可与其一体成型设置。
电机3设置在导流锥81的锥形腔体812内,风扇4布置在电机3和进风端11之间,即,进风端11和电机3位于风扇4的两侧。风扇4转动产生的气流从电机3外围通过,对电机3产生额外的冷却效果,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冷却风扇4,电机3的散热需求就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使吹风机100结构简化。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3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流锥81的锥形腔体812内,或者设置在导流锥81的外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电机3设置有电机轴31,电机3带动电机轴31围绕其自身轴线转动,风扇4与电机轴31连接并由电机3驱动围绕风扇4轴线旋转,从而带动空气形成气流,电机轴31的轴线与风扇4的轴线重合且沿纵长方向a1-a2延伸。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轴31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风扇4,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传动机构可以是齿轮组、传送带等常见结构。
本实施例中,电机3优选为交流无刷电机3或直流无刷电机3,交流无刷电机3或直流无刷电机3的尺寸通常比较小,交流无刷电机3或直流无刷电机3的直径小于等于50mm,甚至更小。由此,交流无刷电机3或直流无刷电机3可以方便的设置在导流锥81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机3也可以为直流电机3,直流电机3的尺寸通常也比较小,但是直流电机3由于直流供电时间的限制,持续工作较短,不利于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交流无刷电机3尺寸小且可以长时间工作。电机3也可以为有刷交流电机3,但是有刷交流电机3的尺寸比较大,通常认为无法放入导流锥81中。风扇4设置在涵道8远离吹风管5的一端,本实施例中,风扇4为轴流风扇4,轴流风扇4相比于离心式风扇4可以提供更好的吹风效果。
请参考图2和图3并结合图1,吹风管5的进风端安装有进风罩6,进风端安装有进风罩6,进风罩6包括中心部63和自中心部63的相对两端朝向进风端11方向延伸形成的侧翼部64,侧翼部64或者该部(侧翼部64)的切线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如果侧翼部64为直线时,则侧翼部64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如果侧翼部64为弧线时,则侧翼部64的切线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中心部63或该部(中心部63)的切线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同样,如果中心部63为直线,则中心部63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如果中心部63为弧线,则中心部63的切线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中心部64和侧翼部64为直线。
进风罩6除用以防止杂物从进风端11进入至机壳1内外,还可以防止操作者手指伸入中机壳1内,进风罩6位于手柄2的下方。该进风罩6大致呈U字形,具体的,该进风罩6呈横向(图1、图2中箭头c所示方向)延伸的U字形。进风罩6为塑料件,一体注塑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进风罩6也可以由其他材质所制成。该进风罩6包括具有若干进风口611的基部61和形成在基部61上的配接部62。基部61被划分为大致呈竖直平面状的中心部63和自中心部63的相对两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侧翼部64,侧翼部64与中心部63之间的夹角呈钝角。侧翼部64的进风量大于中心部63的进风量。在本实施例中,中心部63的总面积为40-50mm,两个侧翼部64的面积总和大致为60-70mm,与仅具有中心部63相比,本实施例的进风罩6的进风量提高了40%以上。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得进风罩6的总进风面积尽量增加,该侧翼部64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角度为40°-55°之间。在需要表明的是,进风罩6的前后方向以操作者站立的方向为描述方向,即图1中箭头a1-a2所指方向为前后方向。
请结合图2和图4,基部61包括围设形成若干横向网口(未标号)的架体部和形成在架体部上的若干导向部614,该横向网口被导向部614分割形成若干风口611。本实施例中,若干横向网口大致平行设置,该架体部包括外框架部612和搭接在外框架部612内的若干平行设置的主支架部613。若干导向部614搭接在外框架部612与相邻主支架部613之间、及搭接在相邻两个主支架部613之间。主支架部613大致沿横向延伸,导向部614沿竖直方向延伸。外框架部612、主支架部613及导向部614围设形成若干进风口611。导向部614呈竖直设置的U字型的板体状,导向部614的隆起部分朝向基部61的后方。导向部614具有形成进风口611的侧壁的导风面6141,导风面6141为与导向部614的中轴线d-d所在的截面呈锐角的斜面,通过该导风面6141的设计可以外部空气沿一定方向进入至左右两侧的进风口61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向部614的中轴线d-d始终垂直与主支架部613,故当进风罩6从正后方观察时,位于侧翼部64上的导向部614于视觉上呈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导向部614包括隆起部分的中间段6142和自中间段6142的两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延伸部6143,该中间段6142的宽度小于延伸部6143的宽度,且延伸部6143的宽度为自中间段6142朝其尾端逐渐变宽。通过将导向部614设置呈向后方隆起的U字形,从而也可以起到进一步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延伸部6143的外表面(未标号)将空气导流至导向部614的上方和下方的进风口611内。
为了加强进风罩6的强度,该进风罩6还包括形成在基部61上的若干加强筋65,加强筋65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至少部分加强筋65位于中心部63与侧翼部64之间的衔接处的凹部内。本实施例中,该进风罩6具有三条平行设置的加强筋65,位于外侧的两条加强筋65布置在中心部63与两个侧翼部65之间的衔接处的凹部(未标号)内,中间一条加强筋65位于中心部63内。三条加强筋65等间距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加强筋65的数量及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请参见图2和图3,配接部62形成在两个侧翼部64的外侧,具体为自外框架部612向后延伸并弯折形成的卡接部612。请结合图1和图5,吹风机100还包括用以安装进风罩6的进风支架9,进风罩6通过进风支架9安装在机壳1上。该进风罩6与进风支架9为可拆卸连接,进风罩6通过卡接部612与进风支架9卡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进风端11为平面开口11,进风支架9具有与平面开口11对接的对接端(未标号)和用以安装进风罩6的安装端(未标号),进风罩6的中心部63与平面开口11平行,电机轴31线穿过中心部63。通过此种设置无需改变原来壳体及进风端11的结构。该进风支架9与机壳1之间通过卡接方式的机械连接,机壳1内形成有台阶部12(见图5),台阶部12位于平面开口11的内侧,进风支架9的对接端插入至平面开口11并与台阶部12抵持,以实现于轴向上限制进风支架9移动。机壳1内靠近手柄2位置还形成有梳齿块13(见图6),对应的,进风支架9上形成有与梳齿块13对接的梳齿槽91,该梳齿块13及梳齿槽91沿横向方向延伸,通过梳齿块13与梳齿槽91的配合以在周向上限制进风支架9移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将进风罩6设置呈U字形,将进风罩6的基部61划分为大致呈竖直平面状的中心部63和自中心部63的相对两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侧翼部64,以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侧翼部64增加侧面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风量;而进风罩6设置成中心部63和自中心部63的相对两端朝向进风端方向延伸形成的侧翼部64,且该侧翼部64或者该部的切线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中心部63或者该部的切线与吹风管5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以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侧翼部64增加侧面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风量,通过提高进风风量进而提升整体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吹风机,包括:
机壳,设置有进风端,空气从所述进风端进入;
手柄,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电机,位于所述机壳内;
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部且由所述电机驱动其旋转并产生气流;
吹风管,与所述机壳中远离所述进风端的一端连接且具有远离所述机壳设置的出风端,所述机壳内的气流从所述出风端吹出;及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安装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包括中心部和自所述中心部的相对两端朝向所述进风端方向延伸形成的侧翼部,所述侧翼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所述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所述中心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所述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部或者该部的切线与所述吹风管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角度为40°-5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部的进风量大于所述中心部的进风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的进风量增大4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还包括若干用于进风口的基部,所述进风罩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上的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至少部分加强筋位于所述中心部与侧翼部之间的衔接处的凹部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所述基部包括围设形成若干横向网口的架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架体部上的若干导向部,所述横向网口被所述导向部分割形成若干所述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呈竖直设置的U字型的板体状,所述导向部的隆起部分朝向所述基部的后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具有形成进风口的侧壁的导风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用以安装所述进风罩的进风支架,所述进风罩通过所述进风支架安装在所述机壳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与进风支架为可拆卸连接。
CN202120533376.4U 2021-03-15 2021-03-15 吹风机 Active CN215052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3376.4U CN215052531U (zh) 2021-03-15 2021-03-15 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3376.4U CN215052531U (zh) 2021-03-15 2021-03-15 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2531U true CN21505253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6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3376.4U Active CN215052531U (zh) 2021-03-15 2021-03-15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2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100150A4 (en) Handheld Blower
US11454250B2 (en) Blower
GB2549370A (en) Handheld blower
JPH1080669A (ja) 送風吸引機
CN106149603B (zh) 花园吹吸装置
EP2747949B1 (en) Portable handheld power tool
CN211395522U (zh) 吹风机
CN111749174A (zh) 吹风机
CN215052531U (zh) 吹风机
CN214401586U (zh) 吹风机
CN213808160U (zh) 背负式吹风机
CN115075177A (zh) 吹风机
CN211735212U (zh) 吹风机
CN218717600U (zh) 园林工具
JP2021050488A (ja) ブロワ
CN115075176A (zh) 吹风机
CN216008960U (zh) 真空鼓风机
CN213508249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111893933B (zh) 背负式吹风机
CN218148039U (zh) 园林吹风机
CN210961779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1621393U (zh) 吹风机
CN208023485U (zh) 吹吸机
CN214157201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WO2016082796A1 (zh) 吹风机和吹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