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3290U -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3290U
CN215043290U CN202121018162.XU CN202121018162U CN215043290U CN 215043290 U CN215043290 U CN 215043290U CN 202121018162 U CN202121018162 U CN 202121018162U CN 215043290 U CN215043290 U CN 215043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hamber
air
pip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81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81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3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3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3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包含有一根外管、一根中管、一根内管、一个承板及一个控制开关。中管设于外管内且与外管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室与一个外油室,内管穿设于外管与中管且与外管和中管之间分别形成一个第二气室与一个内油室,承板固设于内管并与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一个第三气室。当控制开关关闭时,外油室与内油室互不相通,使内管无法升降,当控制开关开启时,外油室与内油室相互连通,使内管自动上升。此外,当控制开关开启时,利用一个供气源将高压气体灌注于第三气室,即能达到自动下降的效果。

Description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用于自行车的升降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气油压式升降装置是运用气体可压缩的特性配合液压油的流动,使升降管产生相对位置的变化,进而达到调整高度的效果。请参阅图1,图1所显示的已知气油压式升降装置1主要是将高压气体从动作杆2 的轴孔3及动作杆2的顶孔4灌注在内气室5内,使内气室5的高压气体对上端塞6施以往下的推力,进而使内管8自动下降。但是因为上下两个端塞6、7的截面积及内管8在下降时所产生的静摩擦力的问题,导致需要非常大的气体压力才能达成自动下降的效果。因此在操作上相当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不需要施加太大的气体压力即能达到自动下降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包含有一根外管、一根中管、一个浮动活塞、一根内管、一个承板、一个供气源,以及一个控制开关。该中管设于该外管内且与该外管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室与一个外油室;该浮动活塞以可上下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外管与该中管之间且将该第一气室与该外油室隔开;该内管穿设于该外管与该中管,一方面与该外管之间形成一个与该第一气室互不相通的第二气室,另一方面与该中管之间形成一个内油室;该承板固设于该内管并与该外管和该内管共同形成一个第三气室,该第三气室与该第二气室被该承板所隔开;该供气源用来对该第三气室提供高压气体;该控制开关用以控制该外管与该内管的相对位移,当该控制开关在一关闭位置时,该外油室与该内油室互不相通,使该外管与该内管无法相对位移,当该控制开关位于一开启位置时,该外油室与该内油室相互连通,此时当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第三气室内的气体会带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自动下降或是带动该外管相对该内管自动下降,并推动该内油室的油体进入该外油室,此时当该供气源未提供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会带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自动上升或是带动该外管相对该内管自动上升,并允许该外油室的油体进入该内油室。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在该内管设置该承板来增加承受气体压力的截面积,如此就不需要施加太大的气体压力即能达到自动下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该控制开关具有一个阀座、一个动作杆及一根延伸管,该阀座设于该外管的底端且具有一个连接该供气源的进气口,该动作杆设于该阀座与该中管之间,用以控制该内油室与该外油室的相通或不相通,该延伸管的顶端穿设于该内管内,该延伸管的底端固接于一个密封块,该密封块设于该中管与该外管之间。此外,该内管具有一条第一气道与一个径向穿孔,该第一气道经由该径向穿孔连通该第三气室,该动作杆具有一条第三气道,该延伸管具有一条第二气道,该第二气道恒连通该第一气道与该第三气道。借此,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从该进气口进入后,依序沿着该第三气道、该第二气道及该第一气道而灌注于该第三气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该外管具有一个排气孔,该第二气室经由该排气孔连通外界。借此,在该内管下降的过程中,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会被该承板所挤压,此时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有一部分会经由该排气孔排出至外界,以减少该内管在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该外管具有一根第一管体与一根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设于该第一管体内且与该第一管体之间形成一条连通该第三气室的气道。此外,该控制开关具有一个阀座,该阀座设于该外管的底端且具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连通该气道且连接该供气源。借此,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从该进气口进入后会沿着该气道灌注于该第三气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被一个固定塞件所隔开,该固定塞件具有一个排气孔,该第二气室经由该排气孔连通外界。借此,在该内管下降的过程中,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会被该承板所挤压,此时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有一部分会经由该排气孔排出至外界,以减少该内管在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该内管具有一条第一气道与一个径向穿孔,该第一气道经由该径向穿孔连通该第三气室。此外,该控制开关具有一根延伸套管与一根动作杆,该延伸套管可上下位移地穿设于该中管,该延伸套管的一端位于该外管外且固设于一个固定座,该动作杆可上下位移地穿设于该延伸套管内且具有一条轴向连通该第一气道的第二气道,该动作杆的一端控制该内油室与该外油室的相通或不相通,该动作杆的另一端位于该外管外且连接该供气源。借此,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会沿着该第二气道和该第一气道而灌注于该第三气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该外管的顶端具有一个排气孔,该第二气室经由该排气孔连通外界。借此,在该外管下降的过程中,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会被该推板所挤压,此时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有一部分会经由该排气孔排出至外界,以减少该外管在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于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当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关闭位置。
图4类同于图2,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时,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灌注于第三气室的状态。
图5为图4当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
图6类同于图2,主要显示内管在下降后的状态。
图7类同于图5,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但供气源并未提供高压气体在第三气室。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图8当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关闭位置。
图10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时,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灌注于第三气室的状态。
图11为图10当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
图12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内管在下降后的状态。
图13类同于图11,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但供气源并未提供高压气体在第三气室。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当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关闭位置。
图16类同于图14,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时,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灌注于第三气室的状态。
图17为图16当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
图18类同于图14,主要显示内管在下降后的状态。
图19类同于图17,主要显示控制开关位于开启位置,但供气源并未提供高压气体在第三气室。
[附图标记说明]
[]
1:气油压式升降装置
2:中管
3:轴孔
4:顶孔
5:内气室
6:上端塞
7:下端塞
8:内管
[实施例一]
10: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11:第一气室
12:第二气室
13:第三气室
14:外油室
15:内油室
20:外管
22:中管
24:浮动活塞
26:内管
28:第一气道
30:径向穿孔
32:固定塞件
34:承板
36:供气源
38:控制开关
40:阀座
42:进气口
44:动作杆
46:第三气道
48:延伸管
50:第二气道
52:缆索
54:密封块
56:排气孔
57:转接座
58:侧孔
P1:关闭位置
P2:开启位置
[实施例二]
10’: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60:外管
61:第一管体
62:第二管体
63:径向穿孔
64:气道
65:固定塞件
66:排气孔
[实施例三]
10”: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70:外管
72:分隔部
74:排气孔
76:中管
78:内管
80:第一气道
82:径向穿孔
84:控制开关
86:延伸套管
88:动作杆
90:第二气道
92: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图式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10包含有一根外管20、一根中管22、一个浮动活塞24、一根内管26、一个承板 34、一个供气源36,以及一个控制开关38。
中管22设于外管20内且与外管20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气室11与一个外油室14。
浮动活塞24设于外管20与中管22之间且将第一气室11与外油室14上下隔开。
内管26自外管20的顶端穿设于外管20内,并以其底端穿设于中管22 内,使得内管26一方面和外管20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气室12,第二气室12与第一气室11被一个固定塞件32所上下隔开而互不相通,固定塞件32固设于中管22的顶端与外管20的中间且被内管26的底端所穿设,另一方面,内管 26和中管22之间形成一个内油室15。此外,内管26沿其轴向贯穿形成一条第一气道28,内管26还具有至少一个径向穿孔30(在图2当中显示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与第一气道28相连通。
承板34固设于内管26的外周面,使承板34能与内管26同步动作,前述固设方式可以是嵌卡、焊接或锁固等方式,在此不加以限定。承板34、外管20和内管26之间形成一个第三气室13,第三气室13与第二气室12被承板 34所上下隔开,且第三气室13经由内管26的径向穿孔30连通第一气道28。
如图3所示,控制开关38具有一个阀座40、一根动作杆44及一根延伸管48。阀座40固设于外管20的底端且具有一个连接供气源36(在此以高压气瓶为例,但不以此为限)的进气口42;动作杆44设于阀座40与中管22之间并通过一个转接座57与一条缆索52连接,使动作杆能被缆索52拉动而从如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P1下移至如图5所示的开启位置P2,当动作杆44位于如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P1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当动作杆44 位于如图5所示的开启位置P2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此外,动作杆44沿其轴向贯穿形成具有一条第三气道46,当动作杆44位于如图5 所示的开启位置P2时,第三气道46经由转接座57的一个侧孔58连通进气口 42,当动作杆44位于如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P1时,第三气道46与进气口42 相互错开而互不相通;延伸管48的顶端穿设于内管26内,延伸管48的底端固接于一个密封块54,密封块54固设在中管22的底端、外管20的底端及阀座40之间,此外,延伸管48沿其轴向贯穿形成一条第二气道50,第二气道 50恒连通第一气道28与第三气道46。
若要调降高度时,先使用缆索52将动作杆44下拉至如图5所示的开启位置P2,使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然后控制供气源36将高压气体从阀座40的进气口42沿着动作杆44的第三气道46、延伸管48的第二气道 50、内管26的第一气道28及内管26的径向穿孔30灌注于第三气室13内,使第三气室13的高压气体对承板34施以往下的推力(如图4及图5所示),进而使内管26相对外管20自动下降,直到内管26下降到期望高度后释放施加于动作杆44的拉力,使动作杆44关闭而控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此时的内管26即可保持定位(如图6所示)。在内管26自动下降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内管26一方面会以其底端推挤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使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进入外油室14,此时浮动活塞24会被外油室14的液压油所推顶而压缩第一气室11的高压气体,另一方面,承板34会压缩第二气室12内的高压气体,为了避免因第二气室12的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难以下降的状态,外管20在邻近固定塞件32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56(在图4中仅显示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使第二气室12内的高压气体可以经由排气孔56排出至外界,以减少内管26在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
若要调升高度时,先使用缆索52将动作杆44下拉至如图7所示的开启位置P2,使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并且关闭供气源36使其未提供高压气体在第三气室13,此时外油室14内的液压油会受到第一气室11内的高压气体的推挤而进入内油室15,接着在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会对内管26 的底端施加往上的推力,使内管26相对外管20自动上升,直到内管26上升到期望高度后释放施加于动作杆44的拉力,使动作杆44关闭而控制外油室 14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此时的内管26即可保持定位(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10’在结构方面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主要差异在于外管60的配置有所不同。具体说来,外管60在本实施例中为双层管而具有一根第一管体61与一根第二管体62,第二管体62设于第一管体61内且与第一管体61之间形成一条气道64,其中在第二管体62的顶端具有至少一个径向穿孔63(在图8 中显示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气道64经由径向穿孔63与第三气室13相互连通。此外,第二管体62一方面与中管22之间形成第一气室11,另一方面与内管26之间形成第二气室12。
若要调降高度时,先使用缆索52将动作杆44下拉至如图11所示的开启位置P2,使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然后控制供气源36将高压气体从阀座40的进气孔42沿着外管60的气道64及第二管体62的径向穿孔63灌注于第三气室13内,使第三气室13的高压气体对承板34施以往下的推力 (如图10所示),进而使内管26相对外管20自动下降,直到内管26下降到期望高度后释放施加于动作杆44的拉力,使动作杆44关闭而控制外油室14 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此时的内管26即可保持定位(如图12所示)。在内管26自动下降的过程中,如图10所示,内管26一方面以其底端推挤内油室 15内的液压油,使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进入外油室14,此时浮动活塞24会被外油室14的液压油所推顶而压缩第一气室11内的高压气体,另一方面,承板34会压缩第二气室12内的气体,为了避免因第二气室12的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难以下降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塞件65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66(在图8及图10中仅显示为一个,但不以此为限),使第二气室12内的气体可以经由排气孔66排出至外界,以减少内管26在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
若要调升高度时,先使用缆索52将动作杆44下拉至如图13所示的开启位置P2,使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并且关闭供气源36使其未提供高压气体在第三气室13,此时外油室14内的液压油会受到第一气室11内的高压气体的推挤而进入内油室15,接着在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会对内管26 的底端施加往上的推力,使内管26相对外管20自动上升,直到内管26上升到期望高度后释放施加于动作杆44的拉力,使动作杆44关闭而控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此时的内管26即可保持定位(如图8所示)。
请参阅图14及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10”在使用时是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进行组装,并且允许外管70与中管76能相对内管78上下移动。具体说来,内管78以其顶端固接承板34而没有凸出外管70,内管78的底端固接于动作杆88的顶端,此外,内管78沿其轴向贯穿形成一条第一气道80,且内管78的顶端具有至少一个径向穿孔82(在图 14中显示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气道80经由径向穿孔82连通第三气室13。控制开关84具有一根延伸套管86与一根动作杆88,延伸套管86的顶端穿设于中管76,延伸套管86的底端位于外管70外且固设于一个固定座 92,动作杆88穿设于延伸套管86内,动作杆88的顶端用来控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的相通或不相通,动作杆88的底端位于外管70外且连接供气源 36,此外,动作杆88沿其轴向贯穿形成一条轴向连通第一气道80的第二气道90。
若要调降高度时,先将动作杆88往上推动至如图17所示的开启位置 P2,使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然后控制供气源36将高压气体沿着动作杆88的第二气道90、内管78的第一气道80及内管78的径向穿孔82注于第三气室13内,使第三气室13的高压气体对外管70的一个分隔部72施以往下的推力(如图16所示),进而使外管70连同中管76一起相对内管78自动下降,直到下降到期望高度后释放施加于动作杆88的拉力,使动作杆88关闭而控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此时的外管70及中管76即可保持定位(如图18所示)。在外管70自动下降的过程中,如图16所示,外管70 一方面以其分隔部72推挤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使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进入外油室14,此时浮动活塞24会被外油室14的液压油所推顶而压缩第一气室11内的高压气体,另一方面,承板34会压缩第二气室12内的气体,为了避免因第二气室12的气体压力过大而造成难以下降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外管70的顶端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74(在图16中仅显示为一个,但不以此为限),使第二气室12内的高压气体可以经由排气孔74排出至外界,以减少外管70在下降时所受到的阻力。
若要调升高度时,先控制动作杆88上移至如图19所示的开启位置P2,使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相互连通,并且关闭供气源36使其未提供高压气体在第三气室13,此时外油室14内的液压油会受到第一气室11内的高压气体的推挤而进入内油室15,接着在内油室15内的液压油会对外管70的分隔部 72施加往上的推力,使外管70连同中管76一起相对内管78自动上升,直到外管70及中管76上升到期望高度后释放施加于动作杆88的推力,使动作杆88关闭而控制外油室14与内油室15互不相通,此时的外管70即可保持定位 (如图14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10、10’、10”在内管 26、78设置承板34来增加承受气体压力的截面积,如此就不需要施加太大的气体压力即能达到自动下降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管;
一中管,固设于该外管内且与该外管之间形成一第一气室与一外油室;
一浮动活塞,可上下位移地设于该外管与该中管之间且将该第一气室与该外油室隔开;
一内管,穿设于该外管与该中管,该内管与该外管之间形成一第二气室,该第二气室与该第一气室互不相通,该内管与该中管之间形成一内油室;
一承板,固设于该内管并与该外管和该内管共同形成一第三气室,该承板将该第三气室与该第二气室隔开;
一供气源,对该第三气室提供高压气体;以及
一控制开关,用以控制该外管与该内管的相对位移,当该控制开关在一关闭位置时,该外油室与该内油室互不相通,使该外管与该内管无法相对位移,当该控制开关位于一开启位置且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外油室与该内油室相互连通,使进入该第三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自动下降或是带动该外管相对该内管自动下降,并推动该内油室的油体进入该外油室,当该控制开关位于该开启位置且该供气源未提供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外油室与该内油室相互连通,使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自动上升或是带动该外管相对该内管自动上升,并允许该外油室的油体进入该内油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开关位于该开启位置且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第三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自动下降,当该控制开关位于该开启位置且该供气源未提供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内管相对该外管自动上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开关具有一阀座、一动作杆及一延伸管,该阀座设于该外管的底端且具有一连接该供气源的进气口,该动作杆设于该阀座与该中管之间,用以控制该内油室与该外油室的相通或不相通,该延伸管的顶端穿设于该内管内,该延伸管的底端固接于一密封块,该密封块设于该中管与该外管之间;该内管具有一第一气道与一径向穿孔,该第一气道经由该径向穿孔连通该第三气室,该动作杆具有一第三气道,当该动作杆位于该开启位置时,该第三气道连通该进气口,当该动作杆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该第三气道不连通该进气口,该延伸管具有一第二气道,该第二气道恒连通该第一气道与该第三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具有一排气孔,该第二气室经由该排气孔连通外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具有一第一管体与一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设于该第一管体内且与该第一管体之间形成一连通该第三气室的气道,该控制开关具有一阀座,该阀座设于该外管的底端且具有一进气口,该进气口连通该气道且连接该供气源;该第一气室位于该第二管体与该中管之间;该第二气室位于该第二管体与该内管之间;该承板位于该第二管体与该内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管体的顶端具有一径向穿孔,该第三气室与该气道经由该径向穿孔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被一固定塞件所隔开,该固定塞件具有一排气孔,该第二气室经由该排气孔连通外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开关位于该开启位置且该供气源所提供的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第三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外管相对该内管自动下降,当该控制开关位于该开启位置且该供气源未提供高压气体进入该第三气室时,该第二气室内的气体带动该外管相对该内管自动上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具有一第一气道与一径向穿孔,该第一气道经由该径向穿孔连通该第三气室;该控制开关具有一延伸套管与一动作杆,该延伸套管可上下位移地穿设于该中管,该延伸套管的一端位于该外管外且固设于一固定座,该动作杆可上下位移地穿设于该延伸套管内且具有一轴向连通该第一气道之第二气道,该动作杆的一端控制该内油室与该外油室的相通或不相通,该动作杆的另一端位于该外管外且连接该供气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管的顶端具有一排气孔,该第二气室经由该排气孔连通外界。
CN202121018162.XU 2021-05-13 2021-05-13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Active CN215043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8162.XU CN215043290U (zh) 2021-05-13 2021-05-13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8162.XU CN215043290U (zh) 2021-05-13 2021-05-13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3290U true CN21504329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6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8162.XU Active CN215043290U (zh) 2021-05-13 2021-05-13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3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4074B (zh) 气弹簧
CN107631064B (zh) 可用于低负载的比例单向流量阀
CN215043290U (zh) 气油压式自动升降装置
JPH0570722B2 (zh)
JP5876855B2 (ja) 流体圧シリンダ
CN115217440B (zh) 一种行程控制式液压启动封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06948B (zh) 封隔器
CN106382394A (zh) 一种防爆式开关控制阀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18338Y (zh) 六面顶压机液压系统锥形保压阀
CN201547249U (zh) 高压气动截止阀
CN215059094U (zh) 气油压式控制装置
CN210634677U (zh) 可调总长的气油压式升降座管
TWM517710U (zh) 自行車之氣油壓式座管總成
CN210686273U (zh) 负载慢速下降的液压千斤顶油泵
CN114477000B (zh) 自动升降装置
CN108423101A (zh) 自行车的座管升降装置
CN220298641U (zh) 行程可调气油压装置
CN206218067U (zh) 自行车座垫升降调整装置
CN207178559U (zh) 气弹簧所用主活塞
TWM616948U (zh) 氣油壓式自動升降裝置
CN107842336B (zh) 一种提拉式油管通道防喷器
CN107237854B (zh) 气弹簧所用主活塞
CN111197661A (zh) 一种闸阀
CN218670655U (zh) 一种带软启动的阀门
CN216974799U (zh) 上提式放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