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9448U -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9448U
CN215039448U CN202120900108.1U CN202120900108U CN215039448U CN 215039448 U CN215039448 U CN 215039448U CN 202120900108 U CN202120900108 U CN 202120900108U CN 215039448 U CN215039448 U CN 215039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liding block
fixed
counter bor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01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云燕
沈建元
陶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uali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uali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uali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uali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01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9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9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9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所述下模具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沉孔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所述沉孔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凸柱结构跟位置与沉孔相匹配,所述下模具内开设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动块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推进杆穿过空心腔向外伸出。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的生产对后期产品的生产和检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于一些产品的检测需要用到指定的检测用具,包括在对一些产品内径检测上,初步通过环形圈进行筛选,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
由此可见,需要提供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所述下模具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沉孔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所述沉孔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凸柱结构跟位置与沉孔相匹配,所述下模具内开设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动块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推进杆穿过空心腔向外伸出,沉孔底端面向下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空心腔贯通,所述下模具的通孔内安装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底端面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端面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底端面安装有滚轮,滚轮与滑动块的斜面接触,所述下模具顶端面转动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端面向下开设有进液腔,进液腔的数量跟位置与沉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空心腔侧壁固定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右端面设置有缓冲棉。
优选的,所述推进杆伸出于空心腔的一端固定有按压套,按压套结构与推进杆的端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设置有滑槽,滑动块的底端面固定有凸块,滑动块通过凸块嵌入于滑槽内与下模具滑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槽内设置有多个内径不同的沉孔和与之匹配的凸柱,使得可以同时加工出内径不同的环形圈,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径不同的环形圈,可以检测出外形大小不一的成品,在检测过程中,使成品从内径大的环形圈到内径小的环形圈依次通过,外形大小不同的成品将在不同环形圈的前方被拦下,使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检测到产品的大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待热熔浆在沉孔内成型后,通过手推动推进杆带动滑动块向右滑动,滑动块向右滑动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带动脱模杆将环形圈顶出于模具内,可实现快速脱模,比起机械手操作降低了成本和装置的复杂度。
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进杆;2、按压套;3、下模具;4、上模具;5、拉簧;6、沉孔;7、凸柱;8、固定块;9、滑动块;10、滚轮;11、联动杆;12、脱模杆;13、升降板;14、空心腔;15、进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3,下模具3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下模具3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6,沉孔6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沉孔6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7,凸柱7结构跟位置与沉孔6相匹配,下模具3内开设有空心腔14,空心腔14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9,滑动块9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滑动块9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1,推进杆1穿过空心腔14向外伸出,沉孔6底端面向下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空心腔14贯通,下模具3的通孔内安装有脱模杆12,脱模杆12底端面固定有升降板13,升降板13底端面设置有联动杆11,联动杆11底端面安装有滚轮10,滚轮10与滑动块9的斜面接触,下模具3顶端面转动安装有上模具4,上模具4顶端面向下开设有进液腔15,进液腔15的数量跟位置与沉孔6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中,空心腔14侧壁固定有拉簧5,拉簧5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9的侧壁,便于脱模杆12在将环形圈顶出下模具后自动恢复到原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空心腔14的底端面固定有固定块8,固定块8右端面设置有缓冲棉,避免滑动块9在恢复到原位时对固定块8撞击过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脱模杆12下沉过多,出现热熔浆流入到下模具3的通孔内,造成物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中,推进杆1伸出于空心腔14的一端固定有按压套2,按压套2结构与推进杆1的端面相匹配,增加了操作人员对推进杆1按压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中,空心腔14的底端面设置有滑槽,滑动块9的底端面固定有凸块,滑动块9通过凸块嵌入于滑槽内与下模具3滑动连接,增加了滑动块9在下模具3内滑行时的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3)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所述下模具(3)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6),沉孔(6)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所述沉孔(6)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7),凸柱(7)结构跟位置与沉孔(6)相匹配,所述下模具(3)内开设有空心腔(14),所述空心腔(14)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9),滑动块(9)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动块(9)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1),推进杆(1)穿过空心腔(14)向外伸出,沉孔(6)底端面向下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空心腔(14)贯通,所述下模具(3)的通孔内安装有脱模杆(12),所述脱模杆(12)底端面固定有升降板(13),所述升降板(13)底端面设置有联动杆(11),所述联动杆(11)底端面安装有滚轮(10),滚轮(10)与滑动块(9)的斜面接触,所述下模具(3)顶端面转动安装有上模具(4),所述上模具(4)顶端面向下开设有进液腔(15),进液腔(15)的数量跟位置与沉孔(6)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14)侧壁固定有拉簧(5),拉簧(5)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9)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14)的底端面固定有固定块(8),固定块(8)右端面设置有缓冲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杆(1)伸出于空心腔(14)的一端固定有按压套(2),按压套(2)结构与推进杆(1)的端面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14)的底端面设置有滑槽,滑动块(9)的底端面固定有凸块,滑动块(9)通过凸块嵌入于滑槽内与下模具(3)滑动连接。
CN202120900108.1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Active CN215039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0108.1U CN215039448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0108.1U CN215039448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9448U true CN215039448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1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0108.1U Active CN215039448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9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40330U (zh) 一种方便出模的冲压模具
CN110696308A (zh) 一种小型产品用模具脱模装置
CN107415166B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仁的模架
CN111497081A (zh) 一种模具及其便于更换的结构
CN215039448U (zh)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CN109970322B (zh) 一种便于装卸检修的玻璃生产用石墨模具
CN209666345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冲压模具的液压机
CN110014126A (zh) 一种方便顶出的法兰盘模具
CN212285516U (zh) 一种用于金属管的冲孔模具
CN202412534U (zh) 一种三色塑料杯盖用成型模具
CN213472011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端子的注塑模具
CN210702294U (zh) 一种模锻机模具
CN211730047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紧固机构
CN211891602U (zh) 一种具有对中功能的abs纸塑模具
CN209903789U (zh) 一种双色内饰按钮模具
CN218139373U (zh) 一种新能源极柱用一次成型模具
CN207373778U (zh) 一种能够实现同时实现多孔成型的模具
CN204937199U (zh) 电极库用自动运输电极的推车
CN217492410U (zh) 一种带有改进结构的五金件模具
CN210023456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顶出装置
CN110052940A (zh) 一种管状模具生产用抛光装置
CN219988443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工装
CN208359372U (zh) 一种行位内镶嵌行位模具结构
CN212498779U (zh) 一种便于斜抽的新型模具
CN216708168U (zh) 一种顶针快速出料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