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7099U - 一种压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7099U
CN215037099U CN202121592756.1U CN202121592756U CN215037099U CN 215037099 U CN215037099 U CN 215037099U CN 202121592756 U CN202121592756 U CN 202121592756U CN 215037099 U CN215037099 U CN 215037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affle
clamping
component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27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廷锋
陈虎
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aiyun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aiyun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aiyun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aiyun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27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7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7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7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装设备。将第一夹持部件设置在转动部件上;转动部件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上;第二夹持部件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位于运送机构的上方,通过夹持部件将待压装的部件夹持起来,通过升降机构将夹持部件向下压,实现对部件的压装,避免了人工压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耗时耗力和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压装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压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压装是将两个单独的工件通过挤压的方式组装到一起,压装作业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部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目前,是通过人工压装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压装作业,这种压装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压装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耗时耗力和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压装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装设备,包括:运送机构、第一夹持部件、转动部件、第二夹持部件、第一传动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均位于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压工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三传动机构及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在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放料工位;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卸料工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运送机构上压装完毕的物品进行监视的第一拍摄部件、第三夹持部件、第五传动机构、第四挡板及第六传动机构;所述第三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机构上;所述第四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六传动机构上;所述第四挡板在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四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的抓取工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拍摄部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二拍摄部件的摄像头对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抓取工位;所述第一拍摄部件和所述第二拍摄部件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运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所述转动部件、所述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三夹持部件、所述第五传动机构、所述第六传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上;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对射传感器、第二对射传感器及第三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所述升降机构的下压工位;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所述卸料工位;所述第三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的抓取工位;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三对射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台架;所述运送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及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台架上;在所述台架上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放料工位;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卸料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运送机构为回转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将第一夹持部件设置在转动部件上;转动部件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上;第二夹持部件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位于运送机构的上方,通过夹持部件将待压装的部件夹持起来,通过升降机构将夹持部件向下压,实现对部件的压装,避免了人工压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耗时耗力和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压装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装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装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其中,1-运送机构,2-第一夹持部件,3-转动部件,4-第二夹持部件,5-第一传动机构,6-升降机构,7-第三夹持部件,8-第一窗口,9-第二窗口,10-控制器,11-托盘,12-台架,13-第五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压装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耗时耗力和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压装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将第一夹持部件设置在转动部件上;转动部件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上;第二夹持部件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位于运送机构的上方,通过夹持部件将待压装的部件夹持起来,通过升降机构将夹持部件向下压,实现对部件的压装,避免了人工压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耗时耗力和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压装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装设备,包括:运送机构1、第一夹持部件2、转动部件3、第二夹持部件4、第一传动机构5及升降机构6;第一夹持部件2设置在转动部件3上;转动部件3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5上;第二夹持部件4设置在升降机构6上;第一夹持部件2和第二夹持部件4均位于运送机构1的上方。
为了对待压装的部件进行阻挡,以保证待压装的部件能够在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停止,还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传动机构;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二传动机构上;第一挡板设置在第二传动机构上;第一挡板在运送机构1的上方;第一挡板位于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在运送机构1上放置托盘11。第一挡板将托盘11在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处挡住。
为了控制运送机构1分别在放料工位和卸料工位处停止,从而进行放料和卸料作业,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三传动机构及第四传动机构;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三传动机构上;第三挡板设置在第四传动机构上;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在运送机构1的上方;第二挡板设置在放料工位;第三挡板设置在卸料工位。第二挡板将运送机构1上的托盘11在放料工位处挡住。第三挡板将运送机构1上的托盘11在卸料工位处挡住。
为了对压装完毕的物品进行检查,以将不良品截取出,还包括:用于对运送机构1上压装完毕的物品进行监视的第一拍摄部件、第三夹持部件7、第五传动机构13、第四挡板及第六传动机构;第三夹持部件7设置在第五传动机构13上;第四挡板设置在第六传动机构上;第四挡板在运送机构1的上方;第四挡板设置在第三夹持部件7的抓取工位。第四挡板将运送机构1上的托盘11在第三夹持部件7的抓取工位处挡住。第一拍摄部件将监视数据发送至远端,由远端人员判断压装完毕的物品是否合格,从而控制第三夹持部件7是否抓取不良品以及第四挡板是否放行。
当待压装的部件放反时,为了能够控制转动部件3转动,从而将放反的部件摆正,还包括:第二拍摄部件和控制器10;第二拍摄部件的摄像头对向第一夹持部件2的抓取工位;第一拍摄部件和第二拍摄部件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控制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运送机构1、第一夹持部件2、转动部件3、第二夹持部件4、第一传动机构5、升降机构6、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第三夹持部件7、第五传动机构13、第六传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拍摄部件也可以将监视到的数据发送至远端,由人工判断待压装的部件是否放反。
为了对第二夹持部件4的下压行程进行监测,以监测是否下压到位,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件4上;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若第二夹持部件4没有下压到位,可通过报警设备发出警报。
为了自动监测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卸料工位和第三夹持部件7的抓取工位有无物品,从而自动控制运送机构1的启停,还包括:第一对射传感器、第二对射传感器及第三对射传感器;第一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第二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卸料工位;第三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第三夹持部件7的抓取工位;第一对射传感器、第二对射传感器、第三对射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0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第一对射传感器感应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有无待压装的部件,第二对射传感器感应卸料工位有无压装完毕的合格部件,第三对射传感器感应第三夹持部件7的抓取工位有无待检查的压装完毕的部件,从而控制相应的挡板是否放行。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装设备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台架12;运送机构1、第一传动机构5、升降机构6、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及第四传动机构均设置在台架12上;在台架12上第一窗口8和第二窗口9;第一窗口8在放料工位;第二窗口9在卸料工位。具体地,台架12表面为密封结构,只留有第一窗口8和第二窗口9。
在本实施例中,运送机构1为回转传送带。第一传动机构5、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第五传动机构13和第六传动机构均为XYZ轴给进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装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人员站在放料工位将待压装的部件底座和上盖从第一窗口8放置在运送机构1的托盘11上,并使第二挡板放行。当托盘11到达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处时,被第一挡板阻挡。第二拍摄部件对托盘11上的上盖进行监视。当待压装的上盖放反时,先控制第一夹持部件2将放反的上盖夹持起来,再控制转动部件3转动,从而将放反的上盖摆正。再通过第二夹持部件4将摆正的上盖夹持。再控制升降机构6将第二夹持部件4向下压,从而将上盖压装到底座的上部。接着控制第一挡板放行。再通过第四挡板将压装完毕的部件挡住。由第一拍摄部件监测以判断是否存在不良品。再控制第四挡板放行。当合格的压装好的部件到达卸料工位时,被第三挡板挡住,由工作人员站在卸料工位将合格的压装好的部件从托盘11中取出,从而完成一个部件的压装作业。
技术效果
1、将第一夹持部件2设置在转动部件3上;转动部件3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5上;第二夹持部件4设置在升降机构6上;第一夹持部件2和第二夹持部件4均位于运送机构1的上方,通过夹持部件将待压装的部件夹持起来,通过升降机构6将夹持部件向下压,实现对部件的压装,避免了人工压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耗时耗力和工作强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压装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技术效果。
2、通过对第一挡板及第二传动机构的使用,实现了对待压装的部件的阻挡,以保证待压装的部件能够在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停止。
3、通过对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三传动机构及第四传动机构的使用,能够控制运送机构1分别在放料工位和卸料工位处停止,从而进行放料和卸料作业。
4、通过对第一拍摄部件、第三夹持部件7、第五传动机构13、第四挡板及第六传动机构的使用,能够对压装完毕的物品进行检查,以将不良品截取出。
5、通过对第二拍摄部件和控制器10的使用,不仅能够控制转动部件3转动,从而将放反的部件摆正,而且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化水平。
6、通过对位移传感器的使用,能够对第二夹持部件4的下压行程进行监测,以监测是否下压到位。
7、通过对第一对射传感器、第二对射传感器及第三对射传感器的使用,能够自动监测升降机构6的下压工位、卸料工位和第三夹持部件7的抓取工位有无物品,从而自动控制运送机构1的启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送机构、第一夹持部件、转动部件、第二夹持部件、第一传动机构及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均位于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压工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三传动机构及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四传动机构上;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在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放料工位;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卸料工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运送机构上压装完毕的物品进行监视的第一拍摄部件、第三夹持部件、第五传动机构、第四挡板及第六传动机构;所述第三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五传动机构上;所述第四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六传动机构上;所述第四挡板在所述运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四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的抓取工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拍摄部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二拍摄部件的摄像头对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抓取工位;所述第一拍摄部件和所述第二拍摄部件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运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所述转动部件、所述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四传动机构、所述第三夹持部件、所述第五传动机构、所述第六传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上;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对射传感器、第二对射传感器及第三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所述升降机构的下压工位;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所述卸料工位;所述第三对射传感器的监测端对向所述第三夹持部件的抓取工位;所述第一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二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三对射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台架;所述运送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及所述第四传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台架上;在所述台架上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在所述放料工位;所述第二窗口在所述卸料工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机构为回转传送带。
CN202121592756.1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压装设备 Active CN215037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2756.1U CN215037099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压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2756.1U CN215037099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压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7099U true CN215037099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6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2756.1U Active CN215037099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压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7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40460U (zh) 自动电池贴装设备
CN110589401A (zh) 筒体加工检测自动生产系统及筒体自动生产用转运系统
CN205028849U (zh) 一种继电器端子上锡、整形、测试设备
CN105321775A (zh) 一种继电器端子上锡、整形、测试设备
CN207798388U (zh) 一种控制阀自动检测装置
CN110328160A (zh) 小型贴片电感自动测试设备
CN109502267B (zh) 一种多工序抽检输送系统
CN111002109A (zh) 一种适用于片状材料的高柔性连续复合自动生产系统
CN215037099U (zh) 一种压装设备
CN108466826A (zh) 一种粉末二次压制装置
CN207580337U (zh) 一种双层软袋破袋投料系统
CN214066324U (zh) 一种自动化搬运及测试设备
CN108045902A (zh) 一种自动化上料设备及自动化流水线
CN208790683U (zh) Cnc机床上下料系统
CN218200868U (zh) 一种方便上下料的老化设备
CN205309767U (zh) 球销加工自动线设备
CN211516663U (zh) 一种适用于片状材料的高柔性连续复合自动生产系统
CN106425084B (zh) 自动化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10792644U (zh) 马赛克装配生产线
CN114408455A (zh) 一种片料剥料控制系统
CN111992509A (zh) 一种ccd移料封装设备
CN209919029U (zh) 蜗杆自动化加工单元
CN215005023U (zh) 一种应用于齿科加工的全自动传送检验装置
CN110614230A (zh) 一种零件不良品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
CN205904121U (zh) 一种带收板功能的平板产品自动检测分捡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