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5200U -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5200U
CN215035200U CN202121193589.3U CN202121193589U CN215035200U CN 215035200 U CN215035200 U CN 215035200U CN 202121193589 U CN202121193589 U CN 202121193589U CN 215035200 U CN215035200 U CN 215035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extrusion
piston rod
block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35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胜红
丁永昭
田世宇
王运生
王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yierke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Dezhongyu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Dezhongyu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Dezhongyu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35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5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5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5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塞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针对现有的安装通常使用人工,效率较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开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内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内部水平设置有电动推杆,滑动块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通过升降杆与滑动块相互连接,固定板底部远离升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接杆,套接杆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套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靠近电动推杆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顶升杆,顶升杆的顶部安装有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方便进行安装、无需人工进行操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背景技术
活塞杆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以液压油缸为例,由:缸筒、活塞杆(油缸杆)、活塞、端盖几部分组成,其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活塞杆加工要求高,对同轴度、耐磨性要求严格。
以往在生产活塞杆套密封圈中,要么采用人工套圈效率低,并且在套圈时经常会出现安装不够准确的情况,并且随着我国用人成本的不断上升,目前人工套圈的利润在逐步的降低,人工生产还需要较大的工作面积,十分的不方便,而大型的机械机型安装,成本又较高,还需要专业的人工来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解决了传统的安装通常使用人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开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内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内部水平设置有电动推杆,滑动块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通过升降杆与滑动块相互连接,固定板底部远离升降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接杆,套接杆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套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靠近电动推杆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顶升杆,顶升杆的顶部安装有夹持组件,底座顶部远离顶升杆的一侧安装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竖直伸缩杆,挤压组件的中心处顶部设置有喇叭管。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杆、转动环和挤压弹簧,夹持杆的中心处均与转动环相互转动连接,夹持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两个夹持杆之间通过挤压弹簧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杆靠近固定杆的一端呈弧形,两个夹持杆靠近固定杆的一端侧壁向远离固定杆的一侧进行倾斜,转动环与顶升杆的顶部伸出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正反转螺杆、固定块和挤压块,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的底部与正反转螺杆相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橡胶防滑片,固定块的顶部靠近挤压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伸缩杆,竖直伸缩杆的顶部伸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撸推板,上撸推板与喇叭管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呈环绕套接有多个橡胶圈,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呈水平设置,且托板与顶升杆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接杆的外壁套接有下撸推块,电动伸缩杆的底部伸出端与下撸推块相互固定,套接杆的底端呈锥形,固定杆顶部向内翱翔形成与套接杆相互对应的漏斗状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橡胶圈放置于喇叭管的顶部,能够将活塞杆通过喇叭管插入固定块的中心处,挤压块向固定块的中心处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被夹紧,套接杆移动到固定杆的顶部,收缩顶部的升降杆,使得升降杆带动固定板向底部移动,将橡胶圈带动上升,进而使得橡胶圈转移到套接杆的外壁处,这时再收缩电动推杆,进而电动推杆带动滑动块向挤压组件一侧移动,使得下撸推块带动套接杆外壁的橡胶圈向底部进行移动,从而移动到活塞杆的外壁处,实现橡胶圈的套入,通过上撸推板带动喇叭管上升,实现将橡胶圈推动到合适的位置的目的,无需人工操作,十分的方便。
2、在使用时,当夹持组件将顶部的橡胶圈推动到套接杆外壁合适的位置后,能够启动顶升杆收缩,进而带动夹持组件向底部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夹持杆移动到固定杆的外壁处,夹持杆的底部与橡胶圈相互接触,由于夹持杆的底部向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倾斜,进而夹持杆能够在向下移动的同时,与橡胶圈相互挤压向两侧移动,从而防止带动橡胶圈向下挤压,夹持杆移动到橡胶圈的底部,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重新与固定杆外壁相互贴合,能够根据所需要的橡胶圈数量,移动到不同的高度,而由于夹持杆顶部呈水平状,进而夹持组件向上移动时,不会出现橡胶圈脱落的情况,十分方便,无需人工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固定板与套接杆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夹持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挤压组件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滑动块;3、电动推杆;4、固定板;5、升降杆;6、套接杆;7、电动伸缩杆;701、下撸推块;8、顶升杆;9、固定杆;901、橡胶圈;902、托板;10、夹持组件;101、夹持杆;102、转动环;103、挤压弹簧;11、竖直伸缩杆;12、挤压组件;121、正反转螺杆;122、固定块;123、挤压块;13、上撸推板;14、喇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一侧开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内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滑动块2的内部水平设置有电动推杆3,滑动块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升降杆5与滑动块2相互连接,固定板4底部远离升降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接杆6,套接杆6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7,套接杆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9,固定杆9靠近电动推杆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顶升杆8,顶升杆8的顶部安装有夹持组件10,底座1顶部远离顶升杆8的一侧安装有挤压组件12,挤压组件12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竖直伸缩杆11,挤压组件12的中心处顶部设置有喇叭管14。
进一步的,在上技术方案中,夹持组件10包括夹持杆101、转动环102和挤压弹簧103,夹持杆101的中心处均与转动环102相互转动连接,夹持杆101远离固定杆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103,两个夹持杆101之间通过挤压弹簧103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技术方案中,夹持杆101靠近固定杆9的一端呈弧形,两个夹持杆101靠近固定杆9的一端侧壁向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进行倾斜,转动环102与顶升杆8的顶部伸出端转动连接,夹持杆101的底部向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倾斜,进而夹持杆101能够在向下移动的同时,与橡胶圈901相互挤压向两侧移动,从而防止带动橡胶圈901向下挤压,夹持杆101移动到橡胶圈901的底部,在挤压弹簧103的作用下,重新与固定杆9外壁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在上技术方案中,挤压组件12包括正反转螺杆121、固定块122和挤压块123,固定块12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挤压块123,挤压块123的底部与正反转螺杆121相互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技术方案中,挤压块1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橡胶防滑片,固定块122的顶部靠近挤压块12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伸缩杆11,竖直伸缩杆11的顶部伸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撸推板13,上撸推板13与喇叭管14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旋转正反转螺杆121,进而使得挤压块123向固定块122的中心处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123将活塞杆夹紧,防止其移动。
进一步的,在上技术方案中,固定杆9的外壁呈环绕套接有多个橡胶圈901,托板9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902,托板902呈水平设置,且托板902与顶升杆8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7,从而使得下撸推块701带动套接杆6外壁的橡胶圈901向底部进行移动,从而移动到活塞杆的外壁处,实现橡胶圈901的套入。
进一步的,在上技术方案中,套接杆6的外壁套接有下撸推块701,电动伸缩杆7的底部伸出端与下撸推块701相互固定,套接杆6的底端呈锥形,固定杆9顶部向内翱翔形成与套接杆6相互对应的漏斗状槽,带动滑动块2向固定杆9的一侧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套接杆6移动到固定杆9的顶部,收缩顶部的升降杆5,使得升降杆5带动固定板4向底部移动,进而使得套接杆6向固定杆9进行挤压,从而实现与固定杆9顶部相互贴合的情况。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将橡胶圈901放置于喇叭管14的顶部,能够将活塞杆通过喇叭管14插入固定块122的中心处,进而旋转正反转螺杆121,进而使得挤压块123向固定块122的中心处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123将活塞杆夹紧,防止其移动,这时再启动电动推杆3,进而带动滑动块2向固定杆9的一侧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套接杆6移动到固定杆9的顶部,收缩顶部的升降杆5,使得升降杆5带动固定板4向底部移动,进而使得套接杆6向固定杆9进行挤压,从而实现与固定杆9顶部相互贴合的情况,启动顶升杆8,进而将橡胶圈901带动上升,进而使得橡胶圈901转移到套接杆6的外壁处,反向移动升降杆5和顶升杆8,再收缩电动推杆3,进而电动推杆3带动滑动块2向挤压组件12一侧移动,再重新收缩升降杆5,使得套接杆6与活塞杆相互对齐挤压,进而启动电动伸缩杆7,从而使得下撸推块701带动套接杆6外壁的橡胶圈901向底部进行移动,从而移动到活塞杆的外壁处,实现橡胶圈901的套入,并且同时能够启动竖直伸缩杆11,通过上撸推板13带动喇叭管14上升,实现将橡胶圈901推动到合适的位置的目的,无需人工操作,十分的方便,在使用时,当夹持组件10将顶部的橡胶圈901推动到套接杆6外壁合适的位置后,能够启动顶升杆8收缩,进而带动夹持组件10向底部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夹持杆101移动到固定杆9的外壁处,夹持杆101的底部与橡胶圈901相互接触,由于夹持杆101的底部向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倾斜,进而夹持杆101能够在向下移动的同时,与橡胶圈901相互挤压向两侧移动,从而防止带动橡胶圈901向下挤压,夹持杆101移动到橡胶圈901的底部,在挤压弹簧103的作用下,重新与固定杆9外壁相互贴合,能够根据所需要的橡胶圈901数量,移动到不同的高度,而由于夹持杆101顶部呈水平状,进而夹持组件10向上移动时,不会出现橡胶圈901脱落的情况,十分方便,无需人工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一侧开设有矩形的滑槽,且滑槽内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滑动块(2)的内部水平设置有电动推杆(3),滑动块(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升降杆(5)与滑动块(2)相互连接,固定板(4)底部远离升降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接杆(6),套接杆(6)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7),套接杆(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9),固定杆(9)靠近电动推杆(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顶升杆(8),顶升杆(8)的顶部安装有夹持组件(10),底座(1)顶部远离顶升杆(8)的一侧安装有挤压组件(12),挤压组件(12)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竖直伸缩杆(11),挤压组件(12)的中心处顶部设置有喇叭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0)包括夹持杆(101)、转动环(102)和挤压弹簧(103),夹持杆(101)的中心处均与转动环(102)相互转动连接,夹持杆(101)远离固定杆(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挤压弹簧(103),两个夹持杆(101)之间通过挤压弹簧(103)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101)靠近固定杆(9)的一端呈弧形,两个夹持杆(101)靠近固定杆(9)的一端侧壁向远离固定杆(9)的一侧进行倾斜,转动环(102)与顶升杆(8)的顶部伸出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12)包括正反转螺杆(121)、固定块(122)和挤压块(123),固定块(12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挤压块(123),挤压块(123)的底部与正反转螺杆(121)相互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1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橡胶防滑片,固定块(122)的顶部靠近挤压块(12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伸缩杆(11),竖直伸缩杆(11)的顶部伸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撸推板(13),上撸推板(13)与喇叭管(14)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9)的外壁呈环绕套接有多个橡胶圈(901),托板(9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902),托板(902)呈水平设置,且托板(902)与顶升杆(8)的外壁相互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杆(6)的外壁套接有下撸推块(701),电动伸缩杆(7)的底部伸出端与下撸推块(701)相互固定,套接杆(6)的底端呈锥形,固定杆(9)顶部向内翱翔形成与套接杆(6)相互对应的漏斗状槽。
CN202121193589.3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Active CN215035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3589.3U CN215035200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3589.3U CN215035200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5200U true CN21503520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8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3589.3U Active CN215035200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5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6107A (zh) * 2022-01-18 2022-10-28 张丽娜 一种消防管道密封圈辅助安装便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6107A (zh) * 2022-01-18 2022-10-28 张丽娜 一种消防管道密封圈辅助安装便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2897A (zh) 一种化妆品试样盒体自动灌装抓取机构
CN215035200U (zh) 一种新型活塞杆双密封圈套入机构
CN115739962B (zh) 一种多层渗透式土壤修复设备及修复方法
CN110566586A (zh) 一种橡胶圈结构、自动化压制成型机械及方法
CN114346036A (zh) 一种厨具生产用卷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351323U (zh) 激光器耦合焊接设备的定位夹具
CN216372997U (zh) 一种用于橡胶软管脱芯试压一体设备
CN117464501A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模具的抛光设备
CN210333182U (zh) 一种用于传感器加工用硅胶涂覆装置
CN209935486U (zh) 一种石材加工废材回收装置
CN218426567U (zh) 一种高频焊管焊接用对齐夹持装置
CN214538934U (zh) 一种公路试验用便于废料收集的水泥抗压试验装置
CN215296816U (zh) 一种润滑油检测抽样装置
CN210681255U (zh) 一种钢管六角框收集成型装置
CN2825191Y (zh) 一种高头压管机
CN206914696U (zh) 一种化妆品试样盒体自动灌装抓取机构
CN219169320U (zh) 一种大型波纹管涨型机
CN220973444U (zh) 一种设有清理内壁的便携式模具
CN220052986U (zh) 油渣回收二次取油装置
CN112775053A (zh) 一种led灯管表面有效去尘设备
CN115464972B (zh) 一种丝网印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929026A (zh) 一种工业污水取样用自过滤装置
CN21825458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打磨装置
CN112809890B (zh)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管线槽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CN218286695U (zh) 一种胶管表面条纹挤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Address after: No. 13-3, Xuande South 4th Road,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116000

Patentee after: Dalian yierk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00 floors 1-3, No. 39-8-2, Shengsheng Second Road,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ALIAN DEZHONGYU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