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8374U - 电池罩 - Google Patents

电池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8374U
CN215008374U CN202120623704.XU CN202120623704U CN215008374U CN 215008374 U CN215008374 U CN 215008374U CN 202120623704 U CN202120623704 U CN 202120623704U CN 215008374 U CN215008374 U CN 215008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uter layer
inner layer
battery
batter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237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甲斐诚
加藤优和
高仓和昌
斋藤拓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6237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8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8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8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罩,用于覆盖电池,该电池罩具有覆盖电池的侧面的侧壁,侧壁具有:内层,位于靠近电池一侧即内侧;及外层,位于远离电池一侧即外侧,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与内层层叠。内层包括内层的端部相比外层的端部延伸而形成的延长部,延长部以包住外层的端部的方式折回到外层的外侧而固定于外层。或者,在内层上形成有减薄部,减薄部的厚度比内层中的减薄部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薄,内层在减薄部处固定于外层。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容易进行装配且具有稳定的隔热结构的电池罩的结构。

Description

电池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罩,尤其涉及用于保护电池免于受热的电池罩。
背景技术
车辆用电池一般与发动机一起设置在发动机舱中。对于车辆用电池而言,电池的表面会被来自发动机的热等加热,从而会发生诸如电池极板腐蚀、电解液劣化这样的对电池造成损害的情况。其结果是,电池的寿命减少。
因此,为了抑制电池的电解液温度的上升,提出了覆盖电池侧面的用于隔热的电池罩(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池的隔热装置,其通过在电池外壳的外侧面附加包含规定形状的发泡成型体的衬垫材料,利用衬垫材料覆盖其外侧面而得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756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电池罩是由发泡成型体构成的衬垫材料。因此,存在该衬垫材料不能完全阻挡热风,热风可能通过该衬垫材料向电池传递热量的问题。为此,也提出了在该衬垫材料的外部再设置一层挡风材料来阻挡热风通过的方案,但是却存在属于不同材料的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无法同时成形、需要分别安装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从而导致花费工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彼此会发生错位从而影响隔热效果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装配且具有稳定的隔热结构的电池罩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罩,用于覆盖电池,电池罩具有覆盖电池的侧面的侧壁,侧壁具有:内层,位于靠近电池一侧即内侧;及外层,位于远离电池一侧即外侧,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与内层层叠。内层包括内层的端部相比外层的端部延伸而形成的延长部,延长部以包住外层的端部的方式折回到外层的外侧而固定于外层。或者,在内层上形成有减薄部,减薄部的厚度比内层中的减薄部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薄,内层在减薄部处固定于外层。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容易进行装配且具有稳定的隔热结构的电池罩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入有电池的电池罩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A~图3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层3的延长部33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A~图4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延长部33与外层4的外侧接合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层3的减薄部34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A~图6D是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减薄部34将内层3固定于外层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电池罩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池罩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方筒形状。电池罩1具有多个(在图1中为4个)侧壁2,通过由侧壁2包围而形成用于收容电池的空间。电池10收纳于电池罩1时,侧壁2覆盖电池10的侧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池罩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方筒形状的例子,但电池罩1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4个侧壁2分别为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间隔且相对配置的前壁21和后壁22、以及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且相对配置的左壁23和右壁24。
图2是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前壁21和后壁22均由内层3和外层4构成。内层3位于靠近电池一侧即内侧,外层4位于远离电池一侧即外侧,并且在侧壁2的厚度方向上与内层3层叠。左壁23和右壁24的基本结构与前壁21、后壁22相同,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内层3和外层4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内层3包括隔热材料层31和形成在隔热材料层31两侧的表皮层32。
作为隔热材料层31的材料,只要是可以形成上述这种隔热材料层31的材料,都不是特别限定的,例如,可以列举聚氨酯发泡体、聚苯乙烯发泡体、聚烯烃发泡体、氯丁二烯发泡体、聚酯发泡体、酚醛泡沫、聚乙烯发泡体、EPDM(三元乙丙橡胶)发泡体等发泡体材料以及聚酯纤维等。从具有容易成形为与模具相同的形状、例如厚壁部与薄壁部混合存在的形状等技术上的优点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发泡体材料。此外,在使用发泡体材料的情况下,从成形性、隔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氨酯发泡体。通过使用隔热材料层31,使得电池罩1的隔热性良好。通过设置隔热材料层31,由此利用隔热材料层31所具有的隔热作用来抑制来自发动机的热向电池侧面和电解液的传导,从而抑制电池的温度上升。
作为表皮层32的材料,只要是由表皮材料和粘合剂构成的材料即可,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在表皮材料浸渍粘合剂、或在表皮材料涂布粘合层的混合物。作为表皮材料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聚酯毛毡、聚丙烯毛毡、尼龙毛毡、聚酯和人造丝的混合物的毛毡等。作为粘合剂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E(聚乙烯)等。作为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酚醛树脂、间苯二酚树脂等。通过在隔热材料层31的外侧设置表皮层32,由此利用表皮层32所具有的防水、阻燃、耐化学药品性这些特性来保护隔热材料层31。
隔热材料层31的厚度例如为1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例如为2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
表皮层32的厚度例如为0.05mm以上,优选为0.3mm以上,另外,例如为1.5mm以下,优选为1mm以下。
另外,内层3整体的厚度例如为1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另外,例如为2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
另外,除以上所述的效果之外,通过在电池的侧面设置包括隔热材料层31和表皮层32的内层3,还能够提高与电池的密合性。
以下,对外层4进行说明。外层4是在厚度方向上与内层3层叠的层。如上所述,通过在电池的侧面设置内层3,能够提高与电池的密合性,但是在电池的侧面仅设置内层3的情况下,来自发动机的一部分热风会通过内层3而到达电池的侧面,换言之,在仅设置内层3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完全防止热风到达电池侧面的问题。对此,在图1所示的电池罩1中,通过在内层3的外侧层叠外层4,能够防止热风到达电池侧面,由此能够兼顾提高密合性以及防御热风这两种功能。
外层4例如由塑料板等片材构成,作为外层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从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等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滑石(润滑剂)。作为塑料板,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塑料瓦楞板片(瓦楞板)。塑料瓦楞板片的基本重量例如为200~2000g/m2,优选为200~1500g/m2
外层4只要是由塑料板等能够阻挡热风到达内层3的片材等构成,对其材料就没有限制。
作为外层4的厚度,例如为1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例如为10mm以下,优选为7mm以下。
以下,对内层3与外层4的接合方式进行说明。
如上述,在以往的电池罩的结构中,通过在发泡体的外部再设置一层挡风材料来防止热风通过发泡成型体而到达电池侧面的情况的发生,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属于不同的材料,因此无法对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同时成形,并且在装配时,需要分别安装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从而花费工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有时由于发泡成型体和挡风材料没有被牢固地接合,因此二者彼此会发生错位从而影响隔热效果。
对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如下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具体来说,如图3A~图3C所示,内层3在端部设置有使内层3的端部相比外层4的端部延伸而形成的延长部33(图示为未固定于外层4的状态)。在图3A中,延长部33由隔热材料层31和形成于隔热材料层31两侧的表皮层32构成,而且,延长部33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比内层3中延长部33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薄。另外,延长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从电池的底部起3~50mm的长度。
以上,对延长部33由隔热材料层31和形成于隔热材料层31两侧的表皮层32构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以上的说明仅仅是示例,作为延长部33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图3B、图3C所示的变形例,即,图3B中延长部33由隔热材料层31和形成于隔热材料层31两侧的两个表皮层32中的某一侧(图3B中为内侧)表皮层32构成,在图3C中延长部33仅由表皮层32构成。
以下,参照图4A~图4D,对利用延长部33将内层3与外层4进行接合的方式进行说明。如图4A~图4D所示,将延长部33以包住外层4的端部的方式折回到外层4的外侧而固定于外层4,由此能够将内层3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
作为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外侧的固定方式,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可靠地固定于外层4的方式,就没有限定。以下,对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外侧的固定方式的几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4A示出了通过胶带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示例,如图4A所示,通过利用胶带覆盖延长部33和外层4的外侧的侧面的一部分,从而将延长部33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内层3和外层4进行接合。作为胶带,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胶带,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将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双面胶带(型号:TW-Y01)与AMBIC公司制造的无纺布(型号:N9495B)组合而构成的胶带来将延长部33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此外,关于胶带的尺寸,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尺寸,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长32mm×宽45mm的尺寸的胶带。
图4B示出了通过粘结剂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示例,如图4B所示,通过利用粘结剂将延长部33粘结到外层4的外侧的侧面,由此将延长部33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内层3和外层4进行接合。作为粘结剂,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粘结剂,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热熔性粘结剂等。
图4C示出了通过销钉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示例,如图4C所示,通过使销钉贯穿延长部33和外层4并钉入内层3中,由此将延长部33、外层4以及内层3固定在一起。作为销钉,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外层4以及内层3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销钉,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NIPPON POP RIVETS AND FASTENNERS LTD.公司制造的塑料销钉(型号:Clip,Insulator/Carpet)。另外,作为销钉的尺寸,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外层4以及内层3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尺寸,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钉帽直径为25mm、钉体直径为9mm的销钉,销钉的长度则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即可。
图4D示出了通过订书钉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示例,如图4D所示,通过使订书钉贯穿延长部33和外层4并钉入内层3中,由此将延长部33、外层4以及内层3固定在一起。作为订书钉的尺寸,只要是能够将延长部33、外层4以及内层3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尺寸,就没有限定,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即可。
此外,除上述固定方式之外,也可以采用热熔接将延长部33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接将延长部33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在图4A~图4D所示的示例中,延长部33的厚度比内层3中延长部33之外的其余部分厚度薄,这是因为,在将延长部33的厚度形成为比内层3中延长部33之外的其余部分厚度薄的情况下,能够使进行固定的材料彼此更加接近,从而能够节省设置空间,故而优选。当然也可以使延长部33的厚度与内层3中延长部33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厚度相同。
在上述说明中,对于延长部33向下侧延伸并从下侧以包住外层4的端部的方式折回到外层4的外侧而固定于外层4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延长部33也可以向上侧延伸并从上侧以包住外层4的端部的方式折回到外层4的外侧而固定于外层4。
对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部位也没有限定,例如,既可以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中央部,也可以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端部附近,但是由于在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中央部的情况下,外层4所具有的阻挡热风的功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优选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端部附近(在图2中,示出了使用胶带将延长部33固定于外层4的端部附近的例子)。
关于内层3具有的延长部33的数量也没有限定,从提高内层3与外层4的固定的牢固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内层3具有两个以上的延长部33,且两个以上的延长部33分别固定于外层4。
上述基于延长部33的固定构造可以适用于各个侧壁2。优选地,电池罩1至少包括彼此对向的一对侧壁2,且在该一对侧壁2各自的内层3分别至少设有一个延长部33。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直接将内层3的延长部33折回到外层4的外侧并将其固定于外层4,就能够在不损害隔热性的情况下将内层3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将内层3和外层4接合的工序非常简单,而且由于内层3和外层4被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层3和外层4也难以发生彼此错位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罩在结构上除了在内层没有形成延长部而形成有减薄部之外,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内层3上形成有减薄部34,该减薄部34是通过将内层3的下部一部分减薄而形成的,因此减薄部34的厚度比内层3中的减薄部34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薄。另外,减薄部34由隔热材料层31和形成于隔热材料层31两侧的表皮层32构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薄部34既可以由隔热材料层31和形成于隔热材料层31两侧的两个表皮层32中的某一侧的表皮层32构成,也可以仅由表皮层32构成。
另外,对于减薄部3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也没有限定,但从保证内层3的隔热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减薄部34的长度为从电池底部起3~10mm。
以下,参照图6A~图6D,对利用减薄部34将内层3与外层4进行接合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6A是使用胶带将减薄部34与外层4进行固定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通过使胶带呈U字形并将减薄部34的端部和外层4的端部包住,由此将减薄部34和外层4固定,从而将内层3和外层4接合。此外,关于胶带的尺寸,只要是能够将减薄部34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尺寸,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长15mm×宽20mm的尺寸的胶带。
图6B是通过粘结剂将减薄部34固定于外层4的示意图。如图6B所示,通过利用粘结剂将减薄部34粘结到外层4,由此将减薄部34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内层3和外层4进行接合。作为粘结剂,只要是能够将减薄部34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粘结剂,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热熔性粘结剂等。
图6C是通过销钉将减薄部34和外层4进行固定的示意图。如图6C所示,通过使销钉贯穿减薄部34和外层4,由此将减薄部34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内层3和外层4进行接合。作为销钉的尺寸,只要是能够将减薄部34、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尺寸,就没有限定,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使用钉帽直径为25mm、钉体直径为9mm的销钉,销钉的长度则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即可。
图6D是通过订书钉将减薄部34和外层4进行固定的示意图。如图6D所示,通过使订书钉贯穿减薄部34和外层4,由此将减薄部34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进而将内层3和外层4进行接合。作为订书钉的尺寸,只要是能够将减薄部34、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尺寸,就没有限定,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即可。
此外,除上述固定方式之外,也可以采用热熔接将减薄部34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超声波熔接将减薄部34和外层4固定在一起的方式。
在上述说明中,对于通过将内层3的下部一部分减薄而形成减薄部34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通过将内层3的上部一部分减薄而形成减薄部34。
另外,对于在内层3中的形成减薄部34的部位没有限定,但是从保证内层3的隔热性能以及便于将减薄部34和外层4进行固定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减薄部34形成于内层3的端部。
关于内层3具有的减薄部34的数量也没有限定,从提高内层3与外层4的固定的牢固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内层3具有两个以上的减薄部34,且两个以上的减薄部34分别与外层4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减薄部34容易地将内层3和外层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内层3和外层4也难以发生彼此错位的情况。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组合和变更,这些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标号说明
1 电池罩
2 侧壁
3 内层
31 隔热材料层
32 表皮层
33 延长部
34 减薄部
4 外层
10 电池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罩,用于覆盖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罩具有覆盖所述电池的侧面的侧壁,
所述侧壁具有:
内层,位于靠近所述电池一侧即内侧;及
外层,位于远离所述电池一侧即外侧,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层层叠,
所述内层包括所述内层的端部相比所述外层的端部延伸而形成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以包住所述外层的端部的方式折回到所述外层的外侧而固定于所述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包括隔热材料层和形成在所述隔热材料层两侧的表皮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是塑料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由所述隔热材料层和形成于所述隔热材料层两侧的所述表皮层构成,或者所述延长部由所述隔热材料层和形成于所述隔热材料层两侧的所述表皮层中的某一侧所述表皮层构成,又或者所述延长部仅由所述表皮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通过胶带、粘结剂、销钉、订书钉、热熔接、超声波熔接中的至少一种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外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彼此对向的一对所述侧壁,在该一对所述侧壁各自的内层分别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延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的厚度比所述内层中所述延长部之外的其余部分厚度薄。
8.一种电池罩,用于覆盖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罩具有覆盖所述电池的侧面的侧壁,
所述侧壁具有:
内层,位于靠近所述电池一侧即内侧;及
外层,位于远离所述电池一侧即外侧,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层层叠,
在所述内层上形成有减薄部,所述减薄部的厚度比所述内层中的所述减薄部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厚度薄,所述内层在所述减薄部处固定于所述外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薄部位于所述内层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通过胶带、粘结剂、销钉、订书钉、热熔接、超声波熔接中的至少一种固定方式在所述减薄部处固定于所述外层。
CN202120623704.XU 2021-03-26 2021-03-26 电池罩 Active CN215008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3704.XU CN215008374U (zh) 2021-03-26 2021-03-26 电池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3704.XU CN215008374U (zh) 2021-03-26 2021-03-26 电池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8374U true CN21500837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6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23704.XU Active CN215008374U (zh) 2021-03-26 2021-03-26 电池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8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8588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109896B2 (en) Heat insulating member and battery cover
EP2990271B1 (en) Battery cover
KR102024326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H09199093A (ja) 蓄電池用電槽および蓄電池
JP2013216229A (ja) 自動車用の燃料タンクの断熱構造
CN215008374U (zh) 电池罩
KR20220001226A (ko) 플라스틱 재질의 엔드 플레이트가 구비된 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851805B2 (ja)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CN112290158B (zh) 蓄电模块
JP2012006457A (ja) 吸音材取付構造
JP6496055B2 (ja) バッテリーカバー
JP4085741B2 (ja) 単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電池
CN217387416U (zh) 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725451U (zh) 电池模组的侧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JP6858671B2 (ja) 吸音材取付構造
JP6858673B2 (ja) 吸音材取付構造
WO2020170559A1 (ja) 電線用外装体及び外装体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92467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7035891U (zh) 电池串、电池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0866309U (zh) 软包电池模组的绝缘板和软包电池模组
KR20090062968A (ko) 배터리 유닛의 수납 장치
CN217691422U (zh) 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5119087U (zh) 电池组中的缓冲件和电池组
US2023029106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