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8614U - 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58614U CN214958614U CN202121358022.7U CN202121358022U CN214958614U CN 214958614 U CN214958614 U CN 214958614U CN 202121358022 U CN202121358022 U CN 202121358022U CN 214958614 U CN214958614 U CN 2149586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partition
- partition plate
- notch
- side wall
- cable tre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属于电力土建技术领域。所述配电柜下电缆沟包括侧壁、内隔板以及底板,所述侧壁设于底板两侧,与底板整体浇筑;所述内隔板预先设置,并通过焊连机构依次间隔的固接于所述侧壁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沟内壁和内隔板的浇筑模板搭设方式繁琐、工作量大、工期长、易炸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属于电力土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电厂是国家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发电厂内电缆的敷设在地面以上则主要布置于电缆桥架上,若发电厂内电缆的敷设在地面以下则主要布置在电缆沟内。电缆沟即是电缆设施的地下通道,也是电缆设施的维护结构,其横断面主要以矩形结构形式为主。
电缆沟正常情况下内部并无隔板,但在配电间内,一些布置在地面的配电柜往往采用柜下出线,这样电缆沟既要承担放置配电柜的功能,又要为配电柜的柜下出线提供通道,这样电缆沟内就会设置有内隔板。电缆沟设置的内隔板具有以下特点:内隔板长度短,往往在1m之内;内隔板密集,往往一个配电柜下会设置三个内隔板;内隔板板厚较小,通常在150mm左右;内隔板须起到防火用,不宜采用钢结构。从上可知,设置有内隔板的电缆沟施工极为不便,目前,电缆沟内壁和内隔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的方式制作,这样的制作方式模板的搭设不仅繁琐、工作量大、工期长,而且很难操作完成,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也经常容易出现炸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沟内壁和内隔板的浇筑模板搭设方式繁琐、工作量大、工期长、易炸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其包括侧壁、内隔板以及底板,所述侧壁设于底板两侧,与底板整体浇筑;所述内隔板预先设置,并通过焊连机构依次间隔的固接于所述侧壁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焊连结构包括第一埋铁和与第一埋铁对应设置的第二埋铁,所述第一埋铁固设于内隔板一侧,所述第二埋铁固设于侧壁内侧,所述内隔板通过第一埋铁与侧壁上的第二埋铁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板靠第二埋铁一侧设有第一槽口,所述侧壁的内侧设有与第一槽口对应设置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内分别筑满水泥基灌浆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板和第一埋铁的底部分别与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等高间隙,所述等高间隙内浇筑有水泥基灌浆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板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配电柜的埋件。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和内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盖板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板和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焊接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侧壁与底板整体浇筑,能够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适应电缆沟的设计要求;内隔板预先设置,并通过焊连机构固接于侧壁的内侧,能够使内隔板与侧壁分开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隔板对侧壁施工的影响,同时分开施工能够有效的降低电缆沟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工作量,避免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炸模的现象,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
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内筑满有水泥基灌浆材料,有效的提高了内隔板对火情的隔绝作用,满足配电柜的安装和防火要求。
内隔板和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焊接角,有效增强了内隔板与侧壁连接处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焊连机构的放大图;
图中:1、埋件;2、侧壁;3、第二埋铁;4、第一埋铁;5、等高间隙;6、底板;7、缺口;8、内隔板;9、第二槽口;10、焊接角;11、第一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包括侧壁2、内隔板8以及底板6;
侧壁2位于底板6的两侧,并与底板6整体浇筑,在适应电缆沟设计要求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内隔板8沿侧壁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的布设于侧壁2的内侧上,内隔板8与侧壁2之间设有焊连结构,焊连结构包括第一埋铁4和第二埋铁3,第一埋铁4与第二埋铁3对应设置,第一埋铁4固设于内隔板8一侧,第二埋铁3固设于侧壁2内侧,内隔板8通过第一埋铁4与侧壁2上的第二埋铁3焊接。内隔板8通过焊连机构固接于侧壁2的内侧,能够使内隔板8与侧壁2分开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隔板8对侧壁2施工的影响,同时分开施工能够有效的降低电缆沟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工作量,避免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炸模的现象,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
内隔板8靠第二埋铁3一侧设有第一槽口11,侧壁2的内侧设有第二槽口9,第一槽口11与第二槽口9相对应设置,第一槽口11与第二槽口9内分别筑满有水泥基灌浆材料,有效的提高了内隔板8对火情的隔绝作用,满足配电柜的安装和防火要求。
内隔板8与第一埋铁4同等高度设置,内隔板8和第一埋铁4的底部分别与底板6的上表面设有等高间隙5,等高间隙5内通过水泥基灌浆材料进行浇筑封堵。
一种实施例,内隔板8的顶部预留有用于安装配电柜的埋件1。
一种实施例,侧壁2和内隔板8上分别开设有缺口7,盖板卡接于该缺口7中。
一种实施例,内隔板8和侧壁2的连接处设有焊接角10,有效增强了内隔板8与侧壁2连接处的机械强度。
本实施例中,内隔板8通过焊连机构焊接于侧壁2的右侧,缺口7开设于侧壁2的左侧,但不限于此,内隔板8也可以通过焊连机构焊接于侧壁2的左侧,缺口7开设于侧壁2的右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2)、内隔板(8)以及底板(6),所述侧壁设于底板两侧,与底板整体浇筑;所述内隔板预先设置,并通过焊连机构依次间隔的固接于所述侧壁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连结构包括第一埋铁(4)和与第一埋铁对应设置的第二埋铁(3),所述第一埋铁固设于内隔板一侧,所述第二埋铁固设于侧壁内侧,所述内隔板通过第一埋铁与侧壁上的第二埋铁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靠第二埋铁一侧设有第一槽口(11),所述侧壁的内侧设有与第一槽口对应设置的第二槽口(9),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内分别筑满水泥基灌浆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和第一埋铁的底部分别与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等高间隙(5),所述等高间隙内浇筑有水泥基灌浆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配电柜的埋件(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和内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盖板的缺口(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下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和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焊接角(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58022.7U CN214958614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58022.7U CN214958614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58614U true CN214958614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4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58022.7U Active CN214958614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58614U (zh) |
-
2021
- 2021-06-18 CN CN202121358022.7U patent/CN2149586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958614U (zh) | 一种配电柜下电缆沟 | |
KR101852578B1 (ko) | 분절형 아치 구조물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 |
EP3006639B1 (en) | Module for slabs and metho to make said module | |
CN208173365U (zh) | 一种预制拼装式箱式变压器基础 | |
CN208637978U (zh) | 一种电缆槽盒预埋装置 | |
CN102003026A (zh) | 一种用于现浇节能空腹楼盖的组合空心箱体 | |
CN202416347U (zh) | 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 | |
CN104234432B (zh) | 车库顶板结构施工方法 | |
CN108335853A (zh) | 一种预制拼装式箱式变压器基础 | |
CN209066507U (zh) | 基于钢模板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支模结构 | |
CN221372452U (zh) | 土石坝装配式混凝土观测房 | |
CN218815254U (zh) | 一种框架柱二次浇注装置 | |
CN219732463U (zh) | 一种预埋线管集结处结构加固构件 | |
CN219175257U (zh) | 一种可拆卸保护支护挡墙竖向钢筋连接装置 | |
CN210482783U (zh) | 一种预制天沟施工定位装置 | |
CN209908093U (zh) | 一种预制封闭式围墙 | |
CN216272648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制混凝土沟盖板 | |
CN215330016U (zh) | 一种具有加强框架的预制地埋站结构 | |
CN218779526U (zh) | 一种用于风电场分散式储能系统的固定装置 | |
CN215168060U (zh) | 一种电气竖井预留孔结构 | |
CN112323965B (zh) | 一种地下室设备间的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0978402U (zh) | 建筑墙体 | |
CN210074728U (zh) | 一种用于地下电缆铺设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 |
CN213204438U (zh) | 一种半预制及半现浇的建筑构件 | |
CN218374460U (zh) | 一种预制板胎膜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