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0187U - 一种基坑支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支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0187U
CN214940187U CN202120149038.0U CN202120149038U CN214940187U CN 214940187 U CN214940187 U CN 214940187U CN 202120149038 U CN202120149038 U CN 202120149038U CN 214940187 U CN214940187 U CN 214940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 body
row
foundation pit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90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洋
胡欣
姚宁
严昱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490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0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0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01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属于建筑基坑技术领域。其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所述第一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所述第一桩排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所述第二桩排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本申请具有在软土地区可以在不设置内支撑系统下能有效地控制基坑支护的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支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基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区,由于土质较软,变形控制困难,在挖掘基坑时对基坑支护的要求较高,基坑支护需要有较好的扛倒伏能力,特别是面积较大的基坑对此的要求更高,需要阻止土壤倾覆到基坑内,从而更好的挖掘基坑并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往往需要采用支撑系统或者锚杆系统。
桩撑结构体系施工周期长、造价高,尤其对于开挖面积巨大的基坑性价比很低,在单层地下室开挖中使用量已逐渐减少;而桩锚结构体系往往出红线无法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即使采用可回收锚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面临无法全部回收的尴尬。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设计一种在不使用支撑系统情况下,在软土地区也能很好的阻止土壤朝基坑中倾覆的基坑支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软土地区较好的阻止土壤朝基坑中倾覆,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所述第一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
所述第一桩排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
所述第二桩排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排桩结构的第一桩排作为挡土结构,通过第二桩排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为支护桩提供水平抗力,更好的阻挡土,支护在土的作用下更加不容易变形。
可选的,还包括冠梁,所述第一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所述第二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和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通过冠梁联为一体,能有效增加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的整体刚度。
可选的,所述冠梁包括第一冠梁、第二冠梁和多根连接梁,所述第一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所述第二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所述连接梁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所述连接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连接梁进行连接,降低冠梁制造时材料的消耗量,同时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又能保持相互连接,第一冠梁关联第一桩排,第二冠梁关联第二桩排,从而把整个支护结构关联为一个整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桩排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所述第二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和所述第三桩体沿所述第二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桩排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使得第二桩排在第三桩体的作用下结构刚度较高,第三桩体和第一桩体形成门式结构,支护的整体强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第一桩排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所述第一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四桩体沿所述第一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桩排通过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为第一桩排提供较好的水平抗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桩排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所述第二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和所述第三桩体沿所述第二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桩排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所述第一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四桩体沿所述第一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桩排具有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二桩排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均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水平抗力,支护桩更加不容易变形。
可选的,所述第二桩体的底端朝基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桩体朝远离基坑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区块上设置与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垂直的侧壁,更便于节点的施工,并使得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上的压力更直接的传递到冠梁上,冠梁更不容易破碎。
可选的,所述冠梁分区块,每个所述区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桩体或一个所述第二桩体,且所述区块浇筑固定于所述第一桩体或所述第二桩体外,所述第一桩体外的所述区块朝向所述第一桩体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桩体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桩体外的所述区块朝向所述第二桩体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桩体的轴线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密排桩结构的第一桩排作为挡土结构,通过第二桩排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为支护桩提供水平抗力,同时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和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通过冠梁联为一体,能有效增加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的整体刚度;
2.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连接梁进行连接,降低冠梁制造时材料的消耗量,同时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又能保持相互连接,第一冠梁关联第一桩排,第二冠梁关联第二桩排,从而把整个支护结构关联为一个整体;
3.第一桩排具有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桩体,第二桩排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均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水平抗力,支护桩更加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支护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桩与拉森钢板桩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冠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5中支护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5中支护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6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7中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冠梁;11、第一冠梁;12、第二冠梁;13、连接梁;2、第一桩排;21、第一桩体;22、第三桩体;3、第二桩排;31、第二桩体;32、第四桩体;5、拉森钢板桩;6、锁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支护。
参照图1和图2,基坑支护,安装于基坑外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与保护,包括冠梁1、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并列设置,第二桩排3围于基坑外,第一桩排2围于第二桩排3外,第一桩排2由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桩体21组成,第二桩排3由多根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31组成,第二桩体31的底端朝基坑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桩体21的排布方向和第二桩体31的排布方向平行,第一桩体21和第二桩体31可以采用预制桩中的钢管桩。
冠梁1用于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进行关联固定,使得支护内的结构联接为一个整体,冠梁1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参照图2和图3,冠梁1为一整块的实心混凝土块,第一桩体21的顶端和第二桩体31的顶端均与冠梁1浇筑固定,冠梁1分区块,把冠梁1上浇筑固定于一个第一桩体21外或一个第二桩体31外的部分设为一个区块,第一桩体21外的区块朝向第一桩体21底端的侧壁与第一桩体21的轴线垂直,第二桩体31外的区块朝向第二桩体31底端的侧壁与第二桩体31的轴线垂直,通过区块上设置与第一桩体21和第二桩体31垂直的侧壁,更便于节点的施工,并使得第一桩体21和第二桩体31上的压力更直接的传递到冠梁1上,冠梁1更不容易破碎。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桩体21的底端和第二桩体31的底端均插入地面下,第二桩体31倾斜设置,使得支护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在土壤朝基坑方向倾覆时,第二桩排3为冠梁1提供反向推力,冠梁1再通过第一桩排2阻止土壤的倾覆,第一桩体21竖直设置使得支护整体具有一个较好的刚度。
参照图2和图4,第一桩排2采用密排桩结构,相邻第一桩体21之间的间距小于20cm,第一桩排2用于阻挡泥土通过,同时第一桩体21之间还设置有拉森钢板桩5,相邻第一桩体21之间相向延伸设置有锁扣结构6,拉森钢板桩5两侧也设置有锁扣结构6,拉森钢板桩5两侧的锁扣结构6一一对应滑移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桩相向设置的两个锁扣结构6内,通过拉森钢板桩5进一步阻止土壤的通过。
第二桩排3采用梳桩结构,相邻第二桩体31之间的间距大于20cm,减少第二桩体31的用量。
实施例2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冠梁1包括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12和多根连接梁13,多根连接梁13沿第一桩排2的排布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梁13一端固定于第一冠梁11,连接梁13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冠梁12,第一桩体21的顶端固定于第一冠梁11,第二桩体31的顶端固定于第二冠梁12,连接梁13位于第一冠梁11和第二冠梁12之间。
实施例3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桩排3也采用密排桩结构,且相邻第二桩体31之间也相向延伸设置有锁扣结构6,相邻第二桩体31之间也设置拉森钢板桩5,拉森钢板桩5两侧设置有锁扣结构6,拉森钢板桩5两侧的锁扣结构6一一对应滑移安装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桩体31相向设置的两个锁扣结构6内,使得第二桩排3也能很好的阻挡土壤。
实施例4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桩排3包括多根第二桩体31和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22,多根为至少三根,第二桩体31和第三桩体22沿第二桩排3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第二冠梁12上浇筑固定于第三桩体22外的部分也设为一个区块,第三桩体22外的区块朝向第三桩体22底端的侧壁与第三桩体2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5
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桩排2包括多根第一桩体21以及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32,多根为至少三根,第四桩体32的底端朝基坑方向倾斜设置或朝远离基坑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桩体21和第四桩体32沿第一桩排2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且第一桩排2上不再设置拉森钢板桩5,第一冠梁11上浇筑固定于第四桩体32外的部分也设为一个区块,第四桩体32外的区块朝向第四桩体32底端的侧壁与第四桩体3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6
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桩排3包括多根第二桩体31和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22,多根为至少三根,第二桩体31和第三桩体22沿第二桩排3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第二冠梁12上浇筑固定于第三桩体22外的部分也设为一个区块,第三桩体22外的区块朝向第三桩体22底端的侧壁与第三桩体22的轴线垂直。
第一桩排2包括多根第一桩体21以及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32,第四桩体32的底端朝基坑方向倾斜设置或朝远离基坑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桩体21和第四桩体32沿第一桩排2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且第一桩排2上不再设置拉森钢板桩5,第一冠梁11上浇筑固定于第四桩体32外的部分也设为一个区块,第四桩体32外的区块朝向第四桩体32底端的侧壁与第四桩体3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7
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桩排2围于基坑外,第二桩排3围于第一桩排2外,且第二桩体31朝远离基坑方向倾斜设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2)和第二桩排(3),所述第一桩排(2)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3)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
所述第一桩排(2)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21);
所述第二桩排(3)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冠梁(1),所述第一桩排(2)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1),所述第二桩排(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1)包括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12)和多根连接梁(13),所述第一桩排(2)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11),所述第二桩排(3)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12),所述连接梁(13)位于所述第一冠梁(11)和所述第二冠梁(12)之间,所述连接梁(13)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11),所述连接梁(13)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排(3)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22),所述第二桩体(31)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31)和所述第三桩体(22)沿所述第二桩排(3)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排(2)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32),所述第一桩体(21)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21)和所述第四桩体(32)沿所述第一桩排(2)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排(3)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22),所述第二桩体(31)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31)和所述第三桩体(22)沿所述第二桩排(3)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桩排(2)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32),所述第一桩体(21)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21)和所述第四桩体(32)沿所述第一桩排(2)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31)的底端朝基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桩体(32)朝远离基坑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1)分区块,每个所述区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桩体(21)或一个所述第二桩体(31),且所述区块浇筑固定于所述第一桩体(21)或所述第二桩体(31)外,所述第一桩体(21)外的所述区块朝向所述第一桩体(21)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桩体(21)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桩体(31)外的所述区块朝向所述第二桩体(31)底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桩体(31)的轴线垂直。
CN202120149038.0U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基坑支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40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9038.0U CN214940187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基坑支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9038.0U CN214940187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基坑支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0187U true CN214940187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7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903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40187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基坑支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01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2614A (zh) * 2021-01-19 2021-06-15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2614A (zh) * 2021-01-19 2021-06-15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40187U (zh) 一种基坑支护
CN110777806B (zh)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0658383U (zh) 一种淤泥深水大水流基坑组合支护
CN210507458U (zh) 一种基坑竖向拉锚支护系统
CN210621706U (zh) 疏垛控制变形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13476893U (zh) 跨越大型地下管线基坑支护结构
CN210104765U (zh) 一种软弱地质边坡的高大支挡结构
CN211849466U (zh) 大型动荷载下深基坑支护体系
CN211143100U (zh) 沿海软土地基双排钢管桩围堰结构
CN103981858A (zh) 一种网格状水泥土连续墙防护的抗倾斜管桩及其工法
CN207176696U (zh) 一种支墩型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108487303B (zh) 一种支护桩和扶壁式挡土墙的组合挡墙及施工方法
CN112962614B (zh) 一种基坑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N101514546B (zh) 振动下沉薄壁钢筋混凝土圆筒基础直立式防波堤
CN206512722U (zh) 一种增强型拉森钢板桩支护体系
CN217399722U (zh) 一种桩基托梁衡重式挡土墙及桩基托梁衡重式挡土结构
CN220099806U (zh) 一种装配式高桩码头岸坡加固结构
CN212316937U (zh) 复合钢板墙半刚性悬臂基坑支护系统
CN217629990U (zh) 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
CN216787170U (zh) 一种具有仰斜式挡墙和锚索格构梁的支护结构
CN217811076U (zh) 一种复合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18479820U (zh) 一种勘测平硐的支护结构
CN213448501U (zh)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1494037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组合挡土墙结构
CN218508510U (zh) 一种高低跨基础边坡支护及换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