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7222U -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7222U
CN214937222U CN202121629752.6U CN202121629752U CN214937222U CN 214937222 U CN214937222 U CN 214937222U CN 202121629752 U CN202121629752 U CN 202121629752U CN 214937222 U CN214937222 U CN 214937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water seal
dry quenching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97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加江
马美香
张保虚
周成龙
薛安宁
李治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ji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ji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ji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ji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97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7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7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7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水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锅炉排污冷却池、高位水箱、水封槽结构、沉淀池、过滤池,锅炉排污冷却池的进口端用于接收锅炉排污水,所述过滤池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接回至锅炉排污冷却池内,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与所述高位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一水位提升组件,所述水位提升组件用于实现将锅炉排污水自上游至下游输送。本装置直接利用锅炉排污水代替循环冷却水,节约了水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由于锅炉排污水不易结垢,这也延长了干熄炉水封槽使用寿命周期,使得干熄炉水封槽易于清理,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水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干熄焦装入装置工况下实现水封给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结构,尤其是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背景技术
干熄焦工艺,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工艺方法。干熄焦工艺主要由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干熄焦工艺锅炉单元、循环风机、除尘地面站、水处理单位、自动控制部分、发电部分等组成。
由于干熄炉属于工艺中的重要结构,根据干熄炉装焦特点目前通常的设计一般采用循环水作为补充用水,这种情况下回水外排,水质易结垢,对钢材腐蚀大,而且清理困难,同时也缩短了干熄炉水封槽的使用寿命。另外,目前的干熄炉水封槽采一般用内部浇注,底部采用托料板、外部是挡料板等组成。实际使用过程中,内部挡料板高温易变形脱落,造成旋转密封阀卡料。这样的水封工艺结构不尽使得工人劳动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造成设备使用周期短,排焦装置也会有异物卡塞的隐患,使用时安全隐患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锅炉排污冷却池、高位水箱、水封槽结构、沉淀池、过滤池,锅炉排污冷却池的进口端用于接收锅炉排污水,所述过滤池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接回至锅炉排污冷却池内,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与所述高位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一水位提升组件,所述水位提升组件用于实现将锅炉排污水自上游至下游输送,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的一侧设置有一通过管路与外部配套排污系统相连的溢流口。本装置直接利用锅炉排污冷却池内的外排水,真空罐内并预先装满水,将真空罐进水口接至锅炉排污冷却池内,真空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泵加压后接至干熄炉水封槽配套的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溢流口接至水封槽结构,利用管道泵抽取真空罐内的水形成真空,在大气压作用下锅炉排污冷却池的水通过真空罐的进水口源源不断的为水封槽结构及放散水封供水;干熄炉水封槽的回水则通过回水管将含有焦沫的回水排至沉淀池内,并在沉淀池内沉淀后溢流至过滤池,经过滤池过滤后溢流回流至锅炉排污冷却池,最终完成整个循环利用过程。
另外,锅炉排污冷却池内多余的排污水会通过上部溢流口排至厂内排污系统。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沉淀池的溢流口与所述过滤池的进口端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水位提升组件包括一真空罐,所述真空罐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均连接在对应的管路上,在所述真空罐与所述高位水箱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串联安装有一管道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水封槽结构包括一固定设置的底部脱料板,在所述底部脱料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整体浇筑而成的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在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的一侧固定有一干熄炉水封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干熄炉水封槽的圆周外侧壁上均匀间隔固定有若干个锚固钩,各所述锚固钩的外端均固定在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的厚度为180mm-200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相邻的所述锚固钩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等于200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所述锚固钩的长度均小于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装置直接利用锅炉排污水代替循环冷却水,节约了水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由于锅炉排污水不易结垢,这也延长了干熄炉水封槽使用寿命周期,使得干熄炉水封槽易于清理,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2、改变传统的干熄炉水封槽的结构,去掉干熄炉水封槽内部挡板,增加锚固钩数量,并且采用一次成型浇筑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可以有效的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排除了排焦装置异物卡塞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封槽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排污冷却池;2、高位水箱;3、水封槽结构;4、沉淀池;5、过滤池;6、水位提升组件;7、外部配套排污系统;8、真空罐;9、管道泵;10、底部脱料板;11、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2、干熄炉水封槽;13、锚固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2中所示:
实施例1: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锅炉排污冷却池1、高位水箱2、水封槽结构3、沉淀池4、过滤池5,锅炉排污冷却池1的进口端用于接收锅炉排污水,所述过滤池5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接回至锅炉排污冷却池1内,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1与所述高位水箱2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一水位提升组件6,所述水位提升组件6用于实现将锅炉排污水自上游至下游输送,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1的一侧设置有一通过管路与外部配套排污系统7相连的溢流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沉淀池4的溢流口与所述过滤池5的进口端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水位提升组件6包括一真空罐8,所述真空罐8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均连接在对应的管路上,在所述真空罐8与所述高位水箱2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串联安装有一管道泵9。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水封槽结构3包括一固定设置的底部脱料板10,在所述底部脱料板10的顶部固定设有整体浇筑而成的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在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的一侧固定有一干熄炉水封槽12。
在此采用一次成型浇筑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可以有效的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排除了排焦装置异物卡塞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干熄炉水封槽12的圆周外侧壁上均匀间隔固定有若干个锚固钩13,各所述锚固钩13的外端均固定在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内。
通过设置若干个锚固钩13可以有效地保证干熄炉水封槽12与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的厚度为180mm-200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所述锚固钩13的长度均小于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的厚度。
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采用合适的厚度保证其稳定性与耐高温性能,同时将锚固钩13的长度设计的小于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可以保证锚固钩13连接稳定的同时又使得锚固钩13不突出至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11外部,保证美观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相邻的所述锚固钩13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等于200mm。
在一定合适的间隔范围内设置相邻的锚固钩13可以有效地保证对整个干熄炉水封槽12结构3的固定,提高其牢固性。
具体工作原理:
本装置直接利用锅炉排污冷却池1内的外排水,真空罐8内并预先装满水,将真空罐8进水口接至锅炉排污冷却池1内,真空罐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泵9加压后接至干熄炉水封槽12配套的高位水箱2,高位水箱2的溢流口接至水封槽结构3,利用管道泵9抽取真空罐8内的水形成真空,在大气压作用下锅炉排污冷却池1的水通过真空罐8的进水口源源不断的为水封槽结构3及放散水封供水;干熄炉水封槽12的回水则通过回水管将含有焦沫的回水排至沉淀池4内,并在沉淀池4内沉淀后溢流至过滤池5,经过滤池5过滤后溢流回流至锅炉排污冷却池1,最终完成整个循环利用过程。
另外,锅炉排污冷却池1内多余的排污水会通过上部溢流口排至厂内排污系统。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7)

1.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锅炉排污冷却池、高位水箱、水封槽结构、沉淀池、过滤池,锅炉排污冷却池的进口端用于接收锅炉排污水,所述过滤池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接回至锅炉排污冷却池内,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与所述高位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一水位提升组件,所述水位提升组件用于实现将锅炉排污水自上游至下游输送,在所述锅炉排污冷却池的一侧设置有一通过管路与外部配套排污系统相连的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提升组件包括一真空罐,所述真空罐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均连接在对应的管路上,在所述真空罐与所述高位水箱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串联安装有一管道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槽结构包括一固定设置的底部脱料板,在所述底部脱料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整体浇筑而成的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在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的一侧固定有一干熄炉水封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炉水封槽的圆周外侧壁上均匀间隔固定有若干个锚固钩,各所述锚固钩的外端均固定在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的厚度为180mm-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锚固钩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等于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锚固钩的长度均小于所述耐磨耐高温浇筑料筑体的厚度。
CN202121629752.6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Active CN214937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9752.6U CN214937222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9752.6U CN214937222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7222U true CN214937222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7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9752.6U Active CN214937222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72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1285A (zh) * 2021-12-15 2022-04-22 陕西黑猫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干熄焦水封的自动循环补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1285A (zh) * 2021-12-15 2022-04-22 陕西黑猫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干熄焦水封的自动循环补水装置
CN114381285B (zh) * 2021-12-15 2023-09-01 陕西黑猫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干熄焦水封的自动循环补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48300U (zh) 焦炉上升管水封水净化循环装置
CN214937222U (zh) 一种干熄焦水封装置
CN210194853U (zh) 一种一体化排渣泵站
CN210141791U (zh) 一种回转窑烟气余热回收器及综合利用系统
CN217273556U (zh) 一种煤气排水器的连接管路
CN204147638U (zh) 纤维转盘滤池
CN210751655U (zh) 一种压缩机循环水冷却过滤系统
CN109899269A (zh) 余热回收装置
CN214781641U (zh) 一种旋流式干熄焦水封槽
CN202139501U (zh) 一种碱回收炉溜槽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17329418U (zh) 一种煤气管道与煤气排水器连接装置
CN221107714U (zh) 一种防堵塞的碱洗塔
CN216744417U (zh) 一种导烟车冷却器
CN211502846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烟雾处理装置
CN215609856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处理系统
CN212067851U (zh) 一种污水连续过滤装置
CN221344495U (zh) 一种能够分离杂质和防止泄漏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
CN210216582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供水水箱
CN219469826U (zh) 污水厌氧反应器可拆卸布水系统
CN218842055U (zh) 一种焦罐运焦过程移动除尘工艺装置
CN210786777U (zh) 一种耐热耐磨的烟气吸收塔装置
CN202762214U (zh) 工业冷却水排泥排沙节水装置
CN210458048U (zh) 一种焦炉加热煤气冷凝水封系统
CN212559684U (zh) 一种热连轧旋流井的高效清渣装置
CN219693222U (zh) 一种冶金炉窑余热锅炉乏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