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6565U -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6565U
CN214936565U CN202121805425.1U CN202121805425U CN214936565U CN 214936565 U CN214936565 U CN 214936565U CN 202121805425 U CN202121805425 U CN 202121805425U CN 214936565 U CN214936565 U CN 214936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t chamber
grid
sewage
collecting box
domestic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054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Quan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de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de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de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054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6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6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6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左侧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沉砂池内部左侧安装有回旋式机械格栅,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右侧可拆卸安装有细格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砂池、进水口、回旋式机械格栅和细格栅,可以将排进来的生活污水中的大小不一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到垃圾收集箱内,且通过将过滤垃圾后的污水导入收集箱内的导管内,当含有泥沙的污水进入流动性较小的导管内,会进行沉淀,同时配合每组导管与竖向导管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可以将大量的泥沙从竖向导管引流到集砂箱内,有效的将污水中含有不同垃圾进行驱除,便于之后污水净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背景技术
目前,为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再次使用水质的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称为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污水中的泥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现有沉砂池的提升泵设置在沉砂池的末端,但由于还是安装在沉砂的区域内,污水含沙量较多,从而影响提升泵的使用寿命;此外,沉砂池通常为单级的过滤格栅进行过滤,沉砂效果较差,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提高提升泵的使用寿命,同时沉砂效果好的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8852470U)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为上部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池体通过隔墙将其内部空间分隔成格栅沉砂区和提升区,所述格栅沉砂区口部盖设有网格盖板,所述格栅沉砂区侧面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隔墙上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用于连通格栅沉砂区和提升区,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连通管的高度,所述格栅沉砂区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格栅沉砂区位于隔墙侧的底部设置有集砂槽,所述提升区内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区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出水管连通。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专利虽然可以通过将池体分隔为格栅沉砂区和提升区,提升泵设置在提升区内,使含沙量较少的污水进入提升区并通过提升泵泵出,提高提升泵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对生活污水进行双层过滤,沉砂效果好;此外,本设计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设计格栅沉砂池,可节约建设成本,但是:1.将大量的垃圾过滤粗格栅和细格栅表面,如果不常常清理,容易造成堵塞,同时清理也较为繁琐;2.虽然将大量的泥沙收集集砂槽内,但是集砂槽上端与污水相互连通,当流速较大时,很容易将集砂槽内的泥沙卷起,排到提升区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包括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左侧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沉砂池内部左侧安装有回旋式机械格栅,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右侧可拆卸安装有细格栅,所述细格栅右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沉砂池内部前后两侧相互贴合,所述收集箱下侧连通安装有集砂箱,所述收集箱左右两侧均贯穿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导管,同一纵排的所述导管左右两侧均贯穿连通有竖向导管,每组所述竖向导管均与所述集砂箱相互连通,每组所述导管与所述竖向导管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所述喇叭管左侧的内直径小于右侧内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砂池右侧可拆卸安装有提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上侧右端设置有垃圾收集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砂箱前侧右端开设有排渣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渣口通过连接管与泥浆泵的进浆口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砂池、进水口、回旋式机械格栅和细格栅,可以将排进来的生活污水中的大小不一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到垃圾收集箱内,且通过收集箱、集砂箱、导管、竖向导管和喇叭管,可以将过滤垃圾后的污水导入收集箱内的导管内,当含有泥沙的污水进入流动性较小的导管内,会进行沉淀,同时配合每组导管与竖向导管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可以将大量的泥沙从竖向导管引流到集砂箱内,有效的将污水中含有不同垃圾进行驱除,便于之后污水净化。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集砂箱前侧右端开设有排渣口,且排渣口通过连接管与泥浆泵的进浆口可拆卸连接,通过集砂箱将大量的泥沙收集起来,在通过泥浆泵进行收集,有效防止收集起来的泥沙再次扩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的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砂池;2、进水口;3、回旋式机械格栅;4、细格栅;5、收集箱;6、集砂箱;7、导管;8、竖向导管;9、喇叭管;10、提升机;11、垃圾收集箱;12、排渣口;13、泥浆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包括沉砂池1,所述沉砂池1左侧上端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沉砂池1内部左侧安装有回旋式机械格栅3,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3右侧可拆卸安装有细格栅4,所述细格栅4右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沉砂池1内部前后两侧相互贴合,所述收集箱5下侧连通安装有集砂箱6,所述收集箱5左右两侧均贯穿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导管7,同一纵排的所述导管7左右两侧均贯穿连通有竖向导管8,每组所述竖向导管8均与所述集砂箱6相互连通,每组所述导管7与所述竖向导管8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9,所述喇叭管9左侧的内直径小于右侧内直径,通过在沉砂池1、进水口2、回旋式机械格栅3和细格栅4,可以将排进来的生活污水中的大小不一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到垃圾收集箱11内,且通过收集箱5、集砂箱6、导管7、竖向导管8和喇叭管9,可以将过滤垃圾后的污水导入收集箱5内的导管7内,当含有泥沙的污水进入流动性较小的导管7内,会进行沉淀,同时配合每组导管7与竖向导管8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9,可以将大量的泥沙从竖向导管8引流到集砂箱6内,有效的将污水中含有不同垃圾进行驱除,便于之后污水净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砂池1右侧可拆卸安装有提升机10,便于将清理后的污水排到另一个净化池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3上侧右端设置有垃圾收集箱11,对较大的垃圾进收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砂箱6前侧右端开设有排渣口12,便于将集砂箱6内的泥沙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渣口12通过连接管与泥浆泵13的进浆口可拆卸连接,通过集砂箱6将大量的泥沙收集起来,在通过泥浆泵13进行收集,有效的防止收集起来的泥沙再次扩散。
在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各个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使用时,通过在沉砂池1、进水口2、回旋式机械格栅3和细格栅4,可以将排进来的生活污水中的大小不一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到垃圾收集箱11内,且通过收集箱5、集砂箱6、导管7、竖向导管8和喇叭管9,可以将过滤垃圾后的污水导入收集箱5内的导管7内,当含有泥沙的污水进入流动性较小的导管7内,会进行沉淀,同时配合每组导管7与竖向导管8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9,可以将大量的泥沙从竖向导管8引流到集砂箱6内,有效的将污水中含有不同垃圾进行驱除,便于之后污水净化,同时在集砂箱6前侧右端开设有排渣口12,且排渣口12通过连接管与泥浆泵13的进浆口可拆卸连接,通过集砂箱6将大量的泥沙收集起来,在通过泥浆泵13进行收集,有效的防止收集起来的泥沙再次扩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包括沉砂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1)左侧上端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沉砂池(1)内部左侧安装有回旋式机械格栅(3),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3)右侧可拆卸安装有细格栅(4),所述细格栅(4)右侧固定安装有收集箱(5),所述收集箱(5)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沉砂池(1)内部前后两侧相互贴合,所述收集箱(5)下侧连通安装有集砂箱(6),所述收集箱(5)左右两侧均贯穿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导管(7),同一纵排的所述导管(7)左右两侧均贯穿连通有竖向导管(8),每组所述竖向导管(8)均与所述集砂箱(6)相互连通,每组所述导管(7)与所述竖向导管(8)的交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喇叭管(9),所述喇叭管(9)左侧的内直径小于右侧内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1)右侧可拆卸安装有提升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式机械格栅(3)上侧右端设置有垃圾收集箱(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砂箱(6)前侧右端开设有排渣口(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12)通过连接管与泥浆泵(13)的进浆口可拆卸连接。
CN202121805425.1U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Active CN214936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5425.1U CN214936565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05425.1U CN214936565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6565U true CN214936565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05425.1U Active CN214936565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6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2506B (zh) 水质净化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
CN104193027A (zh) 重力式一体化净水器
CN210905278U (zh) 一种脱模剂废水再回收前处理装置
CN104841200A (zh) 一种漩流式固液分离装置
CN212713010U (zh) Gxc型絮凝沉淀器
CN214936565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格栅沉砂池
CN211037136U (zh) 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04343438U (zh) 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井
CN108408973B (zh) 一种微絮凝连续砂滤器
CN110104838A (zh) 一种含油污水的自动分层分离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662187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4192941U (zh) 一种悬浮生物填料城镇污水处理装置
CN206219359U (zh) 除污系统
CN214402090U (zh) 一种雨水沉泥井
CN212283195U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201400627Y (zh) 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11799035U (zh) 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
CN21297428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初沉池
CN2116594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螺旋状环流沉砂池
CN213012186U (zh) 一种防堵塞高效厌氧反应器
CN210103598U (zh) 一种旋流除污器
CN2103138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9771437U (zh) 净水效果较佳的多级沉淀池结构
CN217613137U (zh) 一种新型水力旋流沉砂池
CN214611838U (zh) 建筑工地污水回收再利用初级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2

Address after: Room 615-3, 6th Floor, Office Building 1, No. 16 Xincheng 17th Road, Changqing Street,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82

Patentee after: Hubei Quanm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room 391, 18 / F, building B4, phase I, Longshan Innovation Park, Wuh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o. 999,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atentee before: Wuhan xinde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