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5600U - 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5600U
CN214935600U CN202121291850.3U CN202121291850U CN214935600U CN 214935600 U CN214935600 U CN 214935600U CN 202121291850 U CN202121291850 U CN 202121291850U CN 214935600 U CN214935600 U CN 214935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driving
drum
rope
tra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1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宇
刘昌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1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5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5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5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砌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包括:驱动件;主动卷筒,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第一滑轮,设置在主动卷筒的第一侧;第二滑轮,设置在主动卷筒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绳体,缠绕在主动卷筒上,绳体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与牵引车连接,绳体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与牵引车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绳体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与牵引车连接,绳体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与牵引车连接,绳体所绕过的零件少,绕线比较简单,方便维修,延长钢丝绳的寿命,提高设备可维修性。

Description

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砌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砌块牵引机构包括牵引电机、主滚筒、2个前滑轮、后滑轮、涨紧轮和钢绳,牵引电机与主滚筒转动连接,钢绳的一端从主滚筒上引出后通过一个前滑轮后与牵引车连接,钢绳的另一端从主滚筒上引出后通过另一个前滑轮、后滑轮、涨紧轮与牵引车连接,钢绳的绕线比较复杂,不便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绳的绕线比较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牵引装置,包括:驱动件;主动卷筒,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第一滑轮,设置在主动卷筒的第一侧;第二滑轮,设置在主动卷筒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绳体,缠绕在主动卷筒上,绳体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与牵引车连接,绳体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与牵引车连接。
可选地,牵引装置还包括对绳体进行张紧的张紧机构。
可选地,第一滑轮包括滑轮座、轮体和固定轴,固定轴设置在滑轮座上,轮体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轴上,张紧机构设置在滑轮座上。
可选地,固定轴可移动地设置在滑轮座上,张紧机构包括杆体和弹性件,杆体的一端固定在滑轮座上且另一端穿设在固定轴上,弹性件套设在杆体上且位于滑轮座和固定轴之间。
可选地,弹性件位于固定轴朝向驱动件的一侧。
可选地,牵引装置还包括导轨,驱动件设置在导轨上,驱动件具有固定在导轨的一端的工作位置以及可滑动至导轨的另一端的检修位置。
可选地,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三滑轮,第三滑轮设置在主动卷筒和第一滑轮之间且靠近主动卷筒设置,第三滑轮的转动轴线高于主动卷筒的转动轴线。
可选地,牵引装置还包括第四滑轮,第四滑轮设置在主动卷筒和第一滑轮之间且靠近第一滑轮设置,第四滑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三滑轮的转动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牵引装置还包括从动卷筒,从动卷筒设置在主动卷筒和第二滑轮之间,绳体缠绕在主动卷筒和从动卷筒上。
可选地,牵引车上设有与绳体连接的拉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驱动件驱动主动卷筒转动,进而通过绳体带动牵引车进行往复移动。绳体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与牵引车连接,绳体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与牵引车连接,绳体所绕过的零件少,绕线比较简单,方便维修,延长钢丝绳的寿命,提高设备可维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牵引装置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牵引装置的第一滑轮和张紧机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牵引装置所牵引的牵引车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驱动件;20、主动卷筒;30、第一滑轮;31、滑轮座;32、轮体;33、固定轴;40、第二滑轮;50、绳体;60、张紧机构;61、杆体;62、弹性件;70、导轨;81、第三滑轮;82、第四滑轮;90、从动卷筒;100、牵引车;101、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包括:驱动件10、主动卷筒20、第一滑轮30、第二滑轮40及绳体50;主动卷筒20与驱动件10的驱动端连接;第一滑轮30设置在主动卷筒20的第一侧;第二滑轮40设置在主动卷筒20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绳体50缠绕在主动卷筒20上,绳体50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30与牵引车100连接,绳体50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40与牵引车100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通过驱动件10驱动主动卷筒20转动,进而通过绳体50带动牵引车100进行往复移动。绳体50的一端绕过第一滑轮30与牵引车100连接,绳体50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40与牵引车100连接,绳体所绕过的零件少,绕线比较简单,方便维修,延长钢丝绳的寿命,提高设备可维修性。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还包括对绳体50进行张紧的张紧机构60,张紧机构60对绳体50进行张紧,确保绳体不打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滑轮30包括滑轮座31、轮体32和固定轴33,固定轴33设置在滑轮座31上,轮体32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轴33上,张紧机构60设置在滑轮座31上。当然,张紧机构6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滑轮40的滑轮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33可移动设置在滑轮座31上,张紧机构60包括杆体61和弹性件62,杆体61的一端固定在滑轮座31上且另一端穿设在固定轴33上,弹性件62套设在杆体61上且位于滑轮座31和固定轴33之间。通过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对绳体50进行张紧,保证绳体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不需要人为调整。优选地,滑轮座31上设有长形的开槽,开槽用于容纳杆体61,固定轴33的端部也位于开槽中,固定轴22的端部可在开槽内移动,开槽可以对固定轴33进行限位。具体地,固定轴22的端部的相对两侧具有切面,切面与开槽的槽壁配合,防止固定轴33发生转动的情况。当然,张紧机构也可以为螺栓,螺栓穿过滑轮座31后与地面上的固定部件上连接,固定部件位于滑轮座31远离驱动件10的一侧,通过调节螺栓的位置,进而对绳体进行张紧,使得钢绳与主动滚筒具有不同的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中,杆体61为螺栓,螺栓与滑轮座3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简便。当然,杆体61也可以为螺杆,螺杆的一端与滑轮座31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2位于固定轴33朝向驱动件10的一侧,当绳体50受到拉力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的弹力驱动固定轴33向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进而驱动固定轴33上的轮体32向拉力相反方向运动,保证绳体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弹性件62位于固定轴33远离驱动件10的一侧,当绳体50受到拉力时,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弹性件的弹力驱动固定轴33向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进而驱动固定轴33上的轮体32向拉力相反方向运动,保证绳体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优选地,弹性件62为弹簧,弹簧具有易变形、弹性大等特点。当然,弹性件62也可以为弹性套筒等弹性零件。
优选地,绳体50为钢丝绳,钢丝绳具有能够传递长距离的负载、承载安全系数大、使用安全可靠、自身重量轻、较高的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及抗冲击韧性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牵引装置还包括导轨70,驱动件10设置在导轨70上,驱动件10具有固定在导轨70的一端的工作位置以及可滑动至导轨70的另一端的检修位置。当需要对驱动件10进行维修时,解除驱动件10与导轨70之间的固定,使得驱动件10可以在导轨70上滑动,将驱动件10滑动至导轨70的另一端,便于将驱动件10拖出进行检测和维修,可维修性好;维修完之后,推动驱动件10,将驱动件10推至导轨70的一端,然后将驱动件10固定在导轨70上。驱动件10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导轨70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拆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三滑轮81,第三滑轮81设置在主动卷筒20和第一滑轮30之间且靠近主动卷筒20设置,第三滑轮81的转动轴线高于主动卷筒20的转动轴线。第三滑轮81起到对钢丝绳进行导向的作用,还可以抬高靠近主动卷筒的钢丝绳的高度,除两侧需要开坑做预埋安装驱动件、主动滚筒、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外,其余部分仅需要开一道凹槽供钢丝绳通过即可。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三滑轮81。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还包括第四滑轮82,第四滑轮82设置在主动卷筒20和第一滑轮30之间且靠近第一滑轮30设置,第四滑轮82的转动轴线与第三滑轮81的转动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第四滑轮82起到对钢丝绳进行导向的作用,还可以抬高靠近第二滑轮的钢丝绳的高度,供钢丝绳通过的凹槽也可以做的更浅,简化牵引装置,减少基础工作量,降低牵引装置成本。
为了增大钢丝绳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装置还包括从动卷筒90,从动卷筒90设置在主动卷筒20和第二滑轮40之间,绳体50缠绕在主动卷筒20和从动卷筒90上。主动卷筒20和从动卷筒90上均设有若干绳槽,钢丝绳在主动卷筒20和从动卷筒90缠绕多圈之后,一端从主动卷筒20上出线,然后绕过第二滑轮40与牵引车100连接,另一端从从动卷筒90上出线,经过主动卷筒20上的绳槽后依次经过第三滑轮81、第四滑轮82,然后绕过第一滑轮30后与牵引车连接。优选地,绳槽的数量大于3圈。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0为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与主动卷筒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车100上设有与绳体50连接的拉环101,钢丝绳的两端紧固在拉环101上,拉环101便于与钢丝绳连接。牵引车100的前侧和后侧上均设有拉环101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前侧的拉环101上,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后侧的拉环101上。牵引车100为蒸养车,牵引装置可以驱动蒸养车运动,其具有低成本、寿命长、可靠性强等优点。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拉环101,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一个拉环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牵引装置包括电机组件、主动卷筒、从动卷筒、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及钢丝绳,主动卷筒和从动卷筒上均设有绳槽,钢丝绳在主动卷筒和从动卷筒上缠绕多圈之后,一端经过第二滑轮与牵引车的一个拉环连接,另一端经过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二滑轮后与牵引车的另一个拉环连接,电机组件驱动主动卷筒转动,进而通过钢丝绳带动蒸养车前后往复运动,驱动结构简单,整体结构紧凑,成本更低,绕线简单,延长钢丝绳寿命,可靠性强。
2、第一滑轮上设置张紧机构,确保钢丝绳不打滑,可靠性好。
3、电机组件设置在导轨上,方便拖出进行检测和维修,提高设备可维修性。
4、通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抬高钢丝绳的高度,除两侧需要开坑做预埋安装驱动件、主动滚筒、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外,其余部分仅需要开一道槽供钢丝绳通过即可,地基工作量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件(10);
主动卷筒(20),与所述驱动件(10)的驱动端连接;
第一滑轮(30),设置在所述主动卷筒(20)的第一侧;
第二滑轮(40),设置在所述主动卷筒(20)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绳体(50),缠绕在所述主动卷筒(20)上,所述绳体(50)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30)与牵引车(100)连接,所述绳体(50)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40)与所述牵引车(1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对所述绳体(50)进行张紧的张紧机构(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30)包括滑轮座(31)、轮体(32)和固定轴(33),所述固定轴(33)设置在所述滑轮座(31)上,所述轮体(3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轴(33)上,所述张紧机构(60)设置在所述滑轮座(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轮座(31)上,所述张紧机构(60)包括杆体(61)和弹性件(62),所述杆体(6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轮座(31)上且另一端穿设在所述固定轴(33)上,所述弹性件(62)套设在所述杆体(61)上且位于所述滑轮座(31)和所述固定轴(3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2)位于所述固定轴(33)朝向所述驱动件(1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导轨(70),所述驱动件(10)设置在所述导轨(70)上,所述驱动件(10)具有固定在所述导轨(70)的一端的工作位置以及可滑动至所述导轨(70)的另一端的检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三滑轮(81),所述第三滑轮(81)设置在所述主动卷筒(20)和所述第一滑轮(30)之间且靠近所述主动卷筒(20)设置,所述第三滑轮(81)的转动轴线高于所述主动卷筒(20)的转动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第四滑轮(82),所述第四滑轮(82)设置在所述主动卷筒(20)和所述第一滑轮(30)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滑轮(30)设置,所述第四滑轮(82)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滑轮(81)的转动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从动卷筒(90),所述从动卷筒(90)设置在所述主动卷筒(20)和所述第二滑轮(40)之间,所述绳体(50)缠绕在所述主动卷筒(20)和所述从动卷筒(9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车(100)上设有与所述绳体(50)连接的拉环(101)。
CN202121291850.3U 2021-06-09 2021-06-09 牵引装置 Active CN214935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1850.3U CN214935600U (zh) 2021-06-09 2021-06-09 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1850.3U CN214935600U (zh) 2021-06-09 2021-06-09 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5600U true CN214935600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1850.3U Active CN214935600U (zh) 2021-06-09 2021-06-09 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5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14152U (zh) 桥式起重机小车行走牵引机构
CN202022688U (zh) 一种电动绞盘
CN101870437B (zh) 电动攀登器及其应用设备
CN217126780U (zh) 用于卷扬设备的新型自动排、出绳装置
EP0785161A1 (en) Prevent-sliding drive machine for elevator
CN214935600U (zh) 牵引装置
CN201074171Y (zh) 卷扬机
CN211419417U (zh) 一种石油钻机小绞车用自动压绳、排绳装置
CN101481071B (zh) 便携式双筒手动绞盘
CN109867220B (zh) 一种双滚筒机动绞磨逆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55866A (zh) 钢丝绳封闭环迁车装置
CN201002942Y (zh) 起重机钢丝绳排绳装置
CN212832512U (zh) 一种双卷筒驱动的液压绞车
CN209276059U (zh) 一种多卷盘节能绞车
CN212712295U (zh) 曳引系统下置的建筑施工用复绕式井道升降机
CN211227831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钢丝绳预张拉装置
CN209757122U (zh) 钢丝绳封闭环迁车装置
CN109110665B (zh) 一种用于绞磨绳的收放装置
CN209276062U (zh) 一种用于绞车的张紧装置
CN201367885Y (zh) 长冲程曳引抽油机
CN112389468A (zh) 一种煤矿架空乘人装置的尾轮装置
CN2412002Y (zh) 绳索牵引小车双卷筒补偿装置
CN219469554U (zh) 一种电动葫芦
CN202193578U (zh) 一种绞车排绳装置
CN210214482U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复绕式施工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