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6374U -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6374U
CN214906374U CN202120085406.XU CN202120085406U CN214906374U CN 214906374 U CN214906374 U CN 214906374U CN 202120085406 U CN202120085406 U CN 202120085406U CN 214906374 U CN214906374 U CN 214906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separator
cover
overflow pipe
hollow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85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庆
雷鹏
乔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85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6374U/zh
Priority to EP21879223.2A priority patent/EP422682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9942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177A1/zh
Priority to US18/003,45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049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6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6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该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旋风管,用于进行脏空气分离;气流入口(2),用于提供进入分离器的气流的进口;溢流管(3),用于将分离器的气流排出;还包括:前置滤网(4),垂直于所述溢流管(3)设置,用于过滤经溢流管(3)排出的气流;前置滤网盖(5),可枢转地设于分离器上,用于将所述前置滤网(4)固定在前置滤网盖槽(11)中。通过以上设计,既能满足前置滤网的固定,又便于在需要时拆下前置滤网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旋分离装置及包括该分离装置的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自动清洁设备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人们不仅希望能够依靠自动化的清洁设备进行家庭清洁,同时也希望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清洁设备进行清理。
吸尘器,特别是无线/手持吸尘器,对于简化人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使用完成后,对吸尘器的清理工作往往使得用户体验不佳,因此亟需一种清洁效率高,又方便用户清理吸尘器的清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器及包括该分离器的清洁设备,能够解决方便清理该清洁设备的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旋风管,用于进行脏空气分离;气流入口,用于提供进入分离器的气流的进口;溢流管,用于将分离器的气流排出;还包括:前置滤网,垂直于所述溢流管设置,用于过滤经溢流管排出的气流;前置滤网盖,可枢转地设于分离器上,用于将所述前置滤网固定在前置滤网盖槽中。
优选地,所述前置滤网包括把手,用于握持从而将所述前置滤网从,前置滤网安装槽中取出。
优选地,所述前置滤网盖通过一条直径一端的枢转部设于所述分离器上,提供所述前置滤网盖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转动轴。
优选地,所述前置滤网盖还包括一条直径另一端的操作部,通过该操作部可以操作所述前置滤网盖的打开和闭合。
优选地,所述前置滤网盖上设置有筋条,以便于有效固定所述前置滤网且不影响所述前置滤网的气流。
优选地,所述前置滤网为圆形结构,包括中间部分的多层过滤网和固定所述多层过滤网的外周部。
优选地,所述外周部为柔性或硬质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前置滤网盖包括镂空部和包围所述镂空部的外圈,在所述前置滤网盖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外圈抵压所述前置滤网的外周部。
优选地,所述镂空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多层过滤网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分离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其将前置滤网设于分离器上形成一个整体,用户在需要清理分离器中的残留垃圾时,只需将分离器从清洁设备拆下,然后进一步对分离器和前置滤网进行单独清理即可,使用方便,并且不影响清洁设备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截面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器第一状态截面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器第二状态截面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器第一状态俯视图;
其中:1,次级旋风分离器;2,气流入口;3,溢流管;4,前置滤网;5,前置滤网盖;6,风机;7,后置滤网;8,尘桶;9,枢转部;10,筋条;11,前置滤网盖槽;12,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但这些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如图2-4,包括次级旋风分离器1,用于将经过前一级分离器分离之后的脏空气进行进一步分离。在前一级分离器中大颗粒垃圾被分离并收集在尘桶8中,脏空气通过气流入口2进入到次级旋风分离器1,次级旋风分离器1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旋风锥管,每个旋风锥管都包括一个或多个气流入口2,且气流从气流入口2沿着旋风锥管上部的切线方向进入旋风锥管,在每个旋风锥管内部形成气旋,从而将细小颗粒垃圾甩向锥管内壁,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旋风锥管底部的出口落入尘桶进行收集,而经过分离之后的清洁空气从旋风锥管上部设置的溢流管3排出,溢流管3为直径小于旋风锥管顶部直径的圆筒状管,溢流管3的长度大于气流入口2的深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气流通过气流入口2进入旋风锥管内部时形成有效的气旋效果而不至于形成乱流。
一般的清洁设备,当清洁空气从旋风锥管的溢流管3排出后会直接进入到风机和马达内部,因此需要对该清洁空气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以防仍有微小颗粒粉尘对风机或马达造成损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溢流管3的下游设置有前置滤网4,该前置滤网4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分离器形成为一个整体,且经过溢流管3排出的气流最好能够垂直穿过前置滤网4从而提升清洁设备的吸入效率。具体为:在分离器的出口部设置有滤网安装槽,前置滤网4的形状与滤网安装槽的形状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置滤网4和滤网安装槽均为圆柱状;为了取得较好地过滤效果,前置滤网4采用多层材料,该多层材料层叠设置,边缘通过缝织的方式形成一个圆形整体,或者,在多层材料层叠之后,在前置滤网4的外周采用柔性或硬质材料将多层材料固定,采用柔性边缘的好处是在清洗时,整个前置滤网4是可扭曲变形的,更便于使用者揉搓清洗或拧干其中的水分,而采用硬质材料的好处是避免前置滤网的变形,在安装之后不能形成很好的密封,采用以上几种形式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仅提供几种可选的方式。为了方便用户取下前置滤网4,在前置滤网4的外周上可以设置把手以供用户操作取下前置滤网4。进一步地,该把手也可以作为一个定位结构,以供安装时定位使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结构也可以为单独的形式,可采用常见的凸起凹槽形式,或其他。
而为了能使前置滤网4能够与分离器形成一个整体,不至在拆卸分离器时前置滤网4脱离分离器,可以通过额外的前置滤网盖5将其固定在分离器上。该前置滤网盖5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与分离器连接,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取下前置滤网4时,需要先取下前置滤网盖5,由于是完全分离的安装方式,用户在后续安装过程中可能忘记安装前置滤网盖5,从而达不到以上描述的技术效果,当然并不排除采用防漏装的结构来提醒用户前置滤网盖5未完成安装。在另一种方式中,可以通过非完全分离的方式设置前置滤网盖5,在前置滤网盖5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分别设置枢转部9和操作部12,枢转部9用于用户打开和闭合前置滤网盖5的枢转,操作部12可以是单独的结构,也可以是前置滤网该5本身,在此不作限制。在用户操作以打开前置滤网盖5时,可以设定限位结构来限制打开的角度,当然此处描述的角度是便于用户在打开前置滤网盖5之后,用户能够方便地从前置滤网安装槽中取出前置滤网4。
前置滤网4在取下进行清理之后,用户也有可能忘记装回从而对清洁设备造成潜在的损坏,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前置滤网4防漏装进行限制,当然防漏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在未装前置滤网4时,前置滤网盖5无法进行闭合操作,抑或分离器无法装回清洁设备,防漏装的形式本公开也不进行具体限制。
对于清洁设备而言,风机功率损失最小是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一方面可以将前置滤网4设计为垂直于溢流管3从而获得最佳的穿过效率;另一方面,过滤网的面积要覆盖所有溢流管3,从而能够对所有经过溢流管3排出的气流进行有效过滤。同时,穿过前置滤网4的气流在进入风机之前也需要保证其穿过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前置滤网盖5的设置需要尽可能小的影响气流流向,最好能够保证气流在穿过前置滤网4之后不受或者少受其他结构的影响而径直流向风机,但是又为了使前置滤网盖5能够达到固定前置滤网4于滤网安装槽的目的,可以将前置滤网盖5设计为中空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能够完全抵压前置滤网4的非过滤边缘,即该环形结构不会与前置滤网4的过滤部进行结构或气流干涉,这是最优的方式。但是由于前置滤网是由多层柔性过滤层层叠而成,当风机启动时,柔性过滤层不可避免会出现变形,整体上会远离溢流管3而趋向于向风机入口偏移,因此有必要在前置滤网盖5上设计一些细小筋条10形成镂空形式对以上偏移趋势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当筋条10数量少且很细时,其对气流的整体流向影响应该在可控或可接受范围内,这样就保证了即便出现风机增大吸入功率或清洁设备堵转时,前置滤网4的偏移趋势也会被抑制。
气流在穿过前置滤网4过滤区域之后,如果前置滤网盖5的外周部分或全部位于过滤区域,很显然会对气流的穿透性有影响,为了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带来的吸入功率下降,将前置滤网盖5的镂空部或中空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前置滤网4的过滤区域面积,这样气流在穿过前置滤网4之后不会由于流道面积变小而使得单位时间穿过的气流体积减小或者气流速度突然变小而与风机的运行功率不相匹配造成吸入功率下降。
由前述,前置滤网4的外围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而当其为缝织或柔性外围时,由于风机的运行导致的前置滤网4或多或少的偏移都会影响整个气流通道的密封性,因此,前置滤网盖5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其外周部将前置滤网4的外围紧紧压住,尽可能减小上述变形发生的可能性,此时前置滤网盖5的外周部需要在闭合时与前置滤网4的外围形成过盈抵压;当然当前置滤网4的外围为硬质材料时,适当的过盈抵压也是必要的,以上设置一方面降低前置滤网4变形的可能,另一方面形成整个气流通道在该位置处的有效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以上所描述的分离器或部分组件,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具体而言,该清洁设备包括尘桶8及其上部设置的进气管,脏空气从进气管切向进入尘桶8后,在尘桶8的上部空间形成第一级气旋,从而将脏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垃圾进行分离;随后经过初次分离的空气进入到次级旋风分离器2,从而进行第二级的气旋分离,进一步分离出细小颗粒垃圾,经过初级分离和次级分离后的垃圾都落入到尘桶8的底部。而经过次级旋风分离器2的清洁空气在流过前置滤网4之后进入到风机6,并随后穿过后置滤网7,然后排出到大气中。
由以上描述,分离器和包括其的清洁设备,用户在使用之后能够将分离器拆卸,取出前置滤网进行清理,以便下一次的清洁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离器,包括:
至少一个旋风管,用于进行脏空气分离;
气流入口(2),用于提供进入分离器的气流的进口;
溢流管(3),用于将分离器的气流排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置滤网(4),垂直于所述溢流管(3)设置,用于过滤经溢流管(3)排出的气流;
前置滤网盖(5),可枢转地设于分离器上,用于将所述前置滤网(4)固定在前置滤网安装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网(4)包括把手,用于握持从而将所述前置滤网(4)从前置滤网安装槽中取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网盖(5)通过一条直径一端的枢转部(9)设于所述分离器上,提供所述前置滤网盖(5)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转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网盖(5)还包括一条直径另一端的操作部(12),通过该操作部(12)可以操作所述前置滤网盖(5)的打开和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网盖(5)上设置有筋条(10),以便于有效固定所述前置滤网(4)且不影响所述前置滤网(4)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网(4)为圆形结构,包括中间部分的多层过滤网和固定所述多层过滤网的外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部为柔性或硬质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滤网盖(5)包括镂空部或中空部和包围所述镂空部或中空部的外圈,在所述前置滤网盖(5)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外圈抵压所述前置滤网(4)的外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部或中空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多层过滤网的面积。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器。
CN202120085406.XU 2020-10-12 2021-01-13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Active CN214906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5406.XU CN214906374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EP21879223.2A EP4226823A1 (en) 2020-10-12 2021-09-23 Cleaning apparatus
PCT/CN2021/119942 WO2022078177A1 (zh) 2020-10-12 2021-09-23 清洁设备
US18/003,453 US20230240495A1 (en) 2020-10-12 2021-09-23 Clean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5406.XU CN214906374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6374U true CN214906374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22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85406.XU Active CN214906374U (zh) 2020-10-12 2021-01-13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6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6001B2 (en)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with improved collection chamber
US6502278B2 (en)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having a cyclone type dust collector
KR100483554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JP4947110B2 (ja) 電気掃除機
US20040163206A1 (en) Cyclone-typ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KR20160089202A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집진장치
MX2008012688A (es) Aspiradora de ciclon de una sola fase.
CN110811421B (zh)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JP4749457B2 (ja) 電気掃除機
EP1676517B1 (en)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ust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JP3565219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0546622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JP2004105364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4906374U (zh) 一种分离器及包括其的清洁设备
JP7022002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4536122B2 (ja) 電気掃除機
GB2379404A (en) An upright vacuum cleaner with a cyclonic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JP6539002B1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KR100578332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케이싱용 분리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집진케이싱
KR100546628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116350136A (zh) 一种水箱以及清洁装置
KR100556444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JP3528847B1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6043139A (ja) 集塵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KR100572873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케이싱용 분리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집진케이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