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0271U - 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00271U CN214900271U CN202121099106.3U CN202121099106U CN214900271U CN 214900271 U CN214900271 U CN 214900271U CN 202121099106 U CN202121099106 U CN 202121099106U CN 214900271 U CN214900271 U CN 214900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harging
- positive
- negative
- charging assembly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其中,一种无线充电组件,用于对电子设备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头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头包括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正极导电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环与所述正极导电头彼此接触;负极导电环,所述负极导电环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环与所述负极导电头彼此接触;其中,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或同轴且径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情况下无法旋转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长足的发展,比如手机。通过在用于支撑的支架内放置线圈对电子设备充电是对常规支架的功能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从而形成了可以对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支架。
然而,用户在对电子设备的展示角度进行调整时,由于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无法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情况下无法旋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组件,用于对电子设备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头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头包括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
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
无线充电线圈;
正极导电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环与所述正极导电头彼此接触;
负极导电环,所述负极导电环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环与所述负极导电头彼此接触;
其中,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或同轴且径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面向所述电子设备,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同心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限定的平面与所述支撑面在所述平面的法向上间隔。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在所述平面内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支撑面内旋转。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为第一磁吸件、粘贴件和夹持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其中,所述正极导电件与所述正极导电环电连接,并且所述正极导电件朝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负极导电件与所述负极导电环电连接,并且所述负极导电件朝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的径向间隔空间内;其中,所述绝缘环凸出所述正极导电环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和所述负极导电环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挂扣。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支架,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如前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充电接头和支撑机构;所述充电接头背离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万向节和固定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充电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充电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背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通过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座为软管夹、弹力夹和平面底座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充电接头的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分别与无线充电组件的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接触,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分别与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由此形成充电回路,以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可形成一个无线充电感应区域,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同心或同轴并且径向间隔设置,因而在无线充电组件在旋转之时(充电接头保持不动),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在分别在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限定的环形轨迹内相对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运动,而依然各自配对保持接触,使得在充电之时,无线充电组件可带动电子设备旋转,以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组件和充电接头连接之时限定的平面内的角度,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无线充电组件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无线充电组件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无线充电组件的第三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的无线充电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的无线充电组件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充电接头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7为充电接头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8为支撑机构的第一优选示意图;
图9为支撑机构的第二优选示意图;
图10为支撑机构的第三优选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无线充电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技术中,用于对电子设备支撑的支架已经进行了无线充电改进,从而丰富和拓展了支架的功能,以满足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需求。支架一般包括具有线圈的支撑架和具有主板、充电触头的底盘;支撑架和底盘属于可拆分的两个不同部件。在需要充电时,将支撑架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感应区域内,而将底盘连接在支撑架的盘背离电子设备的一侧,使得充电触头与线圈的正负极相连,由此组成充电回路。然而在充电状态下,当用户需要调整手机在支撑面的方向时,底盘和支撑架由于充电触头和线圈的正负极的接触关系而无法调整,使得手机在支撑面内无法进行旋转而无法调整屏幕的在支撑面内面向用户的角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充电下可以调整电子设备角度的支撑架,即本实用新型中的无线充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组件100,用于对电子设备充电。通常情况下,该无线充电组件100连接于电子设备的背面(屏幕的相对面)。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IPAD等。所述无线充电件100与所述充电接头200活动连接,充电接头200用于向无线充电组件100提供电能。所述充电接头200包括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
参照图1至3所示,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包括:
无线充电线圈100c;
正极导电环100a,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0c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与所述正极导电头200a彼此接触;
负极导电环100b,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0c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与所述负极导电头200b彼此接触;
其中,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同心或同轴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接头200的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分别与无线充电组件200的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接触,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分别与无线充电线圈100c电连接,由此形成充电回路,以使得无线充电线圈100c可形成一个无线充电感应区域,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由于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或同轴且径向间隔设置,因而在无线充电组件200在旋转之时(充电接头200保持不动),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在分别在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限定的环形轨迹内相对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运动,而依然各自配对保持接触,使得在充电之时,无线充电组件100可带动电子设备旋转,以调整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组件100和充电接头200连接之时限定的平面内的角度,满足用户需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均为以铜片制成的环形导电片。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为圆环,便于电子设备可以360°旋转。如图1所示,正极导电环100a位于内侧,负极导电环100b位于外侧,不过这是以接线而确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道,正极导电环100a还可以位于外侧,而负极导电环100b位于内侧。
本实用新型中,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或同轴且径向间隔设置主要是为了: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可以共心或者共轴分别相对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旋转,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旋转。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还包括支撑面100f,如图4所示。支撑面100f为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背离充电接头200的一面,其面向电子设备,用于支撑电子设备。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即: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位于同一平面内,便于安装;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限定的平面与所述支撑面在所述平面的法向上间隔,也即:支撑面与该平面是平行且间隔的,在该间隔之间设置了无线充电圈100c。也即:电子设备在支撑面100f内跟随无线充电组件100旋转,以在充电状态下在该支撑面内调整其面向用户的角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无线充电组件100包括侧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用于限定出支撑面100f,侧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用于限定出无线充电组件100的容纳空间,用于装配无线充电线圈100c、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下壳体设置有两个环形通口,分别对应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用于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延伸至容纳空间内,以与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接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以使得在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在所述平面内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支撑面100f内旋转。固定件主要是为了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支撑面100f上并且位于无线充电组件100的无线感应区域,使得电子设备感应无线感应区域而充电。在用户需要旋转电子设备时,固定件还用于将电子设备保持于无线充电组件100的支撑面上,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支撑面100f内旋转。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为第一磁吸件100g、粘贴件和夹持臂100h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磁吸件100g主要是了通过磁吸连接的方式将无线充电组件固定在电子设备,此时的电子设备应当具有另一第一磁吸件。
粘贴件即是通过胶贴的方式将电子设备固定于支撑面上。
如图4或5所示,夹持臂100h则是通过可在平行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伸缩的楔形块,将电子设备的两侧夹持,而将电子设备支撑于支撑面100f内。具体地,楔形块为两个,镜像设置在无线充电组件100的两侧。通过两个伸缩方向为径向(若支撑面100f为圆平面)的弹簧100k分别连接各自的楔形块,两个弹簧100k的另一端连接导柱100l(位于无线充电组件100的内部,其轴线可以为无线充电组件100的中线/重心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正极导电件100d和负极导电件100e;其中,所述正极导电件100d与所述正极导电环100e电连接,并且所述正极导电件100d朝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0c电连接;其中,所述负极导电件100e与所述负极导电环电100b连接,并且所述负极导电件100e朝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0c电连接。也即:无线充电线圈100c靠近支撑面100f(电子设备),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正极导电件100d和负极导电件100e也可以为铜片支撑,其具有一定的厚度,在作为导电件的同时,还可以分别为所述正极导电环100e和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提供支撑。正极导电件100d和负极导电件100e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正极导电件100d和负极导电件100e分别沿周向均布间隔排布于所述正极导电环100e和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以向无线充电圈100c提供电能,并且为所述正极导电环100e和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提供支撑。比如,正极导电件100d和负极导电件100e均为三个,形成三角支撑,如图3所示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绝缘环100i,所述绝缘环100i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的径向间隔空间内;绝缘环100i是为了防止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因为可能存在的形变而短接;绝缘环100i、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所述绝缘环100i凸出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和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此时,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可延伸嵌入所述绝缘环100i、所述正极导电环100a、所述负极导电环100b形成环状沟槽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挂扣100j。如图1或3所示,挂扣100j的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正极导电环100a和负极导电环100b的径向,其在充电状态下之时,挂扣100j回缩至充电组件的腔体内部而不凸出下壳体;在非充电状态下,挂扣100j可转动而凸出下壳体,便于用户用手指钩住挂扣100j。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无线充电组件100和充电接头200可以磁吸连接。如图6所示,充电接头200具有与无线充电组件100的第一磁吸件100g位置适配的第二磁吸件200c。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支架,该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充电接头200、支撑机构300和无线充电组件100,该无线充电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无线充电支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充电接头200背离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0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300可拆卸连接。比如,充电接头200和支撑机构30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磁吸连接、卡扣连接等等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支撑机构300以将无线充电支架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用户的多需求。
充电接头200包括充电接口(未标注)和主板(未示出)。充电接口通电之时,主板通过正极导电头200a和负极导电头200b与无线充电组件100的无线充电线圈100c形成充电回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式,所述支撑机构300包括支撑座300a、万向节300b和固定座300c。所述支撑座300a与所述充电接头200可拆卸连接;参照图7所示,充电接头200背离无线充电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磁铁,支撑座300a面向充电接头200的一侧设置有配合的磁铁,便于磁吸连接;或者,所述支撑座300a与所述充电接头200的背离无线充电组件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万向节300b包括即为万向接头,即:支撑座300a通过万向接头与固定座300c连接,使得支撑座300a可以转动,进而调整支撑面的法向,增加电子设备的自由度,便于用户使用。优选地,万向节300b的万向球与固定座300c可以一体式连接。万向节300b的腔体可以与支撑座300a背离所述充电接头200的一端可以一体式连接。万向球与腔体装配形成万向节。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式,所述固定座300c为软管夹300c’、弹力夹300c”和平面底座300c”’中的一种。
如图10、11所示,软管夹300c’包括软管和夹子。其主要用于桌面边缘、床边缘等场景。
如图9所示,弹力夹300c”主要用于承载出风口等场景。
如图8所示,平面底座300c”’主要用于桌面、梳妆台等平整结构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组件,用于对电子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与所述充电接头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头包括正极导电头和负极导电头;
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
无线充电线圈;
正极导电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电环与所述正极导电头彼此接触;
负极导电环,所述负极导电环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环与所述负极导电头彼此接触;
其中,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或同轴且径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
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面向所述电子设备,并支撑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同心且径向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限定的平面与所述支撑面在所述平面的法向上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以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在所述平面内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带动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支撑面内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第一磁吸件、粘贴件和夹持臂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
其中,所述正极导电件与所述正极导电环电连接,并且所述正极导电件朝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负极导电件与所述负极导电环电连接,并且所述负极导电件朝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还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的径向间隔空间内;
其中,所述绝缘环凸出所述正极导电环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和所述负极导电环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挂扣。
8.一种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支架包括充电接头、支撑机构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组件;
所述充电接头背离所述无线充电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万向节和固定座;
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充电接头可拆卸连接;
所述支撑座背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通过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支座为软管夹、弹力夹和平面底座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99106.3U CN214900271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99106.3U CN214900271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00271U true CN214900271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90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99106.3U Active CN214900271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00271U (zh) |
-
2021
- 2021-05-20 CN CN202121099106.3U patent/CN2149002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105047A1 (en) | Mobile device mounting and charging system | |
US20170062999A1 (en) | Rot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80175655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 |
CN209375872U (zh) | 无线耳机及耳机盒 | |
CN214900271U (zh) | 无线充电组件和无线充电支架 | |
KR20220054926A (ko) | 복수의 접점들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 |
CN218682799U (zh) | 供电桌 | |
CN205911765U (zh) | 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端 | |
CN212935540U (zh) | 无线充电器 | |
CN213906355U (zh) | 无线充电设备及系统 | |
CN214590783U (zh)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220421449U (zh) | 磁吸无线双面多功能充电器 | |
CN219734727U (zh) | 电子设备的支架组件 | |
CN218070244U (zh) | 受电片和受电装置 | |
CN217469490U (zh) | 终端供电装置 | |
CN220543338U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系统 | |
CN217882981U (zh) | 一种双面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 |
CN220190486U (zh) |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 |
CN216959436U (zh) | 一种可抽拉式移动电源无线充 | |
CN221552885U (zh) |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 |
CN220732430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CN220210029U (zh) | 一款多功能手机无线充电器 | |
CN218242510U (zh) | 受电座和受电装置 | |
CN219268518U (zh) | 一种携带移动电源的无线充电器 | |
CN220822704U (zh) | 无线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