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52885U -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552885U
CN221552885U CN202420054142.5U CN202420054142U CN221552885U CN 221552885 U CN221552885 U CN 221552885U CN 202420054142 U CN202420054142 U CN 202420054142U CN 221552885 U CN221552885 U CN 221552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housing
portable
modu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541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541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552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552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552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底座和便携式充电模块,所述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所述第一充电部设置有第一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部与所述第一充电部呈锐角分布,所述第二充电部上设置有对便携式充电模块充电的充电槽;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充电结构,第二充电结构用于为手边和/或手机进行充电;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软包支架,软包支架在第一状态可展平贴附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所述软包支架在第二状态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在一定角度进行支撑,通过上述结构,可对不同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并且可通过软包支架对便携式充电模块进行支撑,提升充电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
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一般是直接连接外部电源的,然后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无法进行携带,并且充电方式及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能够对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并且可以通过充电宝的形式对终端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底座和便携式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所述第一充电部设置有第一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呈锐角分布,所述第二充电部上设置承载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并对其进行充电的充电槽;
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用于为手边和/或手机进行充电;
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软包支架,所述软包支架在第一状态可展平贴附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所述软包支架在第二状态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在一定角度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充电部通过所述第一底板放置于平面,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为与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对应的第一充电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面内侧的第一无线充电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充电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并呈锐角分布,所述充电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为所述第二充电结构供电,所述第二外壳放置于所述充电槽内通过第三充电结构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第三充电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槽的弹针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弹针与所述接触弹片接触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底板,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形成的壳体内并且通过强力胶与所述第二底板粘接;所述第二充电结构设置第三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充电面,所述第二充电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置物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包括第二无线充电模块以及第一磁铁,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并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二充电面,所述第二充电面贴附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磁铁,所述磁铁通过所述强力胶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软包支架通过所述第二磁铁吸附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软包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软包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指板凸起,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壳体对应的第三缺口部。
进一步的,所述软包支架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三个支撑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折弯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可通过所述折弯部折弯一定角度,三个所述支撑部均可通过所述第二磁铁吸附于所述第二底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第一充电部设置第一充电结构以及在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充电结构,可对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2、在第二充电部上设置充电槽可实现对便携式充电模块的充电;
3、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软包支架,可实现对便携式充电支架进行支撑,调整其充电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充电底座和便携式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电底座的分解图;
图4为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便携式充电模块的分解图;
图6为软包支架与便携式充电模块的分解图;
图7为软包支架支撑便携式充电模块的侧视图;
图8为软包支架支撑便携式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无线充电装置;10、充电底座;11、第一外壳;111、第一充电部;112、第二充电部;113、第一壳体;114、第一底板;1141、底垫;115、第二壳体;13、主电路板;14、第一无线充电模块;141、第一无线充电模块;15、充电槽;16、第三充电结构;161、弹针;162、接触弹片;20、便携式充电模块;21、第二外壳;211、第三壳体;212、第二底板;213、第三缺口部;22、蓄电池;221、强力胶;222、第二磁铁;223、PCB板;23、第二充电结构;231、第二无线充电模块;232、第一磁铁;233、防滑垫;234、第二充电面;235、凸起部;24、软包支架;241、钩部;242、指板凸起;243、支撑部;244、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底座10和便携式充电模块20,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可分离的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0,所述充电底座10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进行充电,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可相对所述充电底座10分离,然后对其他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底座10包括第一外壳11,所述第一外壳11包括第一充电部111和第二充电部112,所述第一充电部111设置有第一充电结构14;所述第二充电部112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部111的一侧并于所述第一充电部111呈锐角分布,所述第二充电部112上设置承载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并对其进行充电的充电槽15。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充电部111用于水平放置于对应的平面,在所述第一充电部111水平放置时,所述第二充电部112相对所述第一充电部111呈一定夹角分布,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可通过所述充电槽15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部112。
在本申请中,所述充电底座1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当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放置于所述充电槽15内时,所述充电底座10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进行充电。同时所述第一充电部111可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结构14对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手表、耳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在此不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部111包括第一壳体113和第一底板114,所述第一充电结构1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3与所述第一底板114连接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充电部111通过所述第一底板114放置于平面,所述第一壳体113的顶面为与所述第一充电结构14对应的第一充电面1131。所述第一充电结构14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面1131内侧的第一无线充电模块141。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113和所述第一底板114均为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壳体113为开口向下的壳体,所述第一底板11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3的下方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113的底端开口进行闭合,所述第一壳体113的内部设置有主电路板13,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141于所述主电路板13电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线的接电端口,所述接电端口与所述主电路板13电连接。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141贴合所述第一充电面1131的内壁,当终端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面1131时,所述第一无线充电模块141可对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底板114的底面贴附有底垫1141,所述充电底座10通过所述底垫1141放置于相应的平面上,可通过所述底垫1141增加与平面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充电部112包括第二壳体115,所述第二壳体115与所述第一壳体113固定连接并呈锐角分布,所述充电槽15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15的外表面。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115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3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壳体115可通过卡接或者螺丝固定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113进行固定,具体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固定方式,在此不进行限定。所述第二壳体115的顶端悬空设置,所述充电槽15从所述第二壳体115顶端进行延伸。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上设置有第二充电结构23,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可通过第二充电结构23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充电,在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和/或手表,在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可实现对手机的充电,也可实现对手表的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包括第二外壳21,所述第二外壳21内设置有蓄电池22,所述蓄电池22为所述第二充电结构23供电,所述第二外壳21放置于所述充电槽15内通过第三充电结构16对所述蓄电池22进行充电。具体的,在所述第二外壳21的内部设置有PCB板223,所述蓄电池22、所述第二充电结构23、所述第三充电结构16分别于所述PCB板223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21放置于所述充电槽15内时,所述充电底座10通过所述第三充电结构16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电连接,接着所述充电底座10可通过所述第三充电结构16对所述蓄电池22进行充电。在使用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时,所述蓄电池22通过所述PCB板223对所述第二充电结构23进行供电,并通过所述第二充电结构23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21的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具体的,所述第三充电结构16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槽15的弹针16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21的接触弹片162,所述接触弹片162与所述蓄电池22电连接,所述弹针161与所述接触弹片162接触与所述蓄电池22电连接。具体的,当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放置于所述充电槽15内时,所述弹针161与所述接触弹片162解除,进而实现所述充电底座10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的电连接。
在本申请中,所述充电槽15的内侧和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三磁铁163,当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放置于所述充电槽15内,对应的所述第三磁铁163和相互吸附,提升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在所述充电槽15内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外壳21包括第三壳体211和第二底板212,所述蓄电池22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211与所述第二底板212连接形成的壳体内并且通过强力胶221与所述第二底板212粘接;所述第二充电结构23设置第三壳体211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三壳体211上设置有第二充电面234。
所述第二充电结构23包括第二无线充电模块231以及第一磁铁232,所述第三壳体211上设置有凸起部235,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231设置在所述凸起部235的内侧并于所述蓄电池22电连接,所述第一磁铁232固定于所述凸起部235,所述凸起部235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二充电面234,所述第二充电面234贴附有防滑垫233。在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时,所述终端设置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面234,然后在所述第二充电面234通过所述第一磁铁232进行吸附定位,接着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231对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面234的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在本申请中,设置所述防滑垫233用于增加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充电面234的摩擦力。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充电面23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置物凹槽236,在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时,在为其进行充电时,可将手机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面234,然后通过第二无线充电模块231对其进行充电;当所述终端设备为手表时,可将手表放置于所述置物凹槽236,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231对其进行充电。当手机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面234以及所述手表放置于所述置物凹槽236内时,可通过第一磁铁232对其进行吸附,使其放置稳定。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磁铁232的形状、大小、数量不进行限定,只要能满足其吸附效果均在本申请要求范围内。
如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上设置有软包支架24,所述软包支架24在第一状态可展平贴附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所述软包支架24在第二状态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在一定角度进行支撑。
具体的,所述第二底板21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磁铁222,所述第二磁铁222通过所述强力胶221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212,所述软包支架24通过所述第二磁铁222吸附于所述第二底板212的外侧壁。在所述软包支架24与所述第二底板212的外表面接触时,所述第二磁铁222可吸附所述软包支架24,使其贴附所述第二底板212的外表面。
在本申请中,所述软包支架24包括软包外皮和设置于软包外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二磁铁222通过所述支撑板实现对所述软包支架24的吸附。
所述软包支架24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212固定连接,所述软包支架24的另一端设置有指板凸起242,所述第三壳体2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壳体211对应的第三缺口部213。具体的,所述软包支架24的一端设置有钩部241,所述钩部241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212的一端,当所述第二底板212与所述第三壳体211固定时,可将所述钩部241的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212与所述第三壳体211连接形成的壳体内,进而实现对所述软包支架24的连接。当所述软包支架24展平并贴附所述第二底板212的外壁时,所述指板凸起242伸进所述第三缺口部213内进行定位。
如图6至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软包支架24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三个支撑部243,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243之间设置有折弯部244,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243可通过所述折弯部244折弯一定角度,三个所述支撑部243均可通过所述第二磁铁222吸附于所述第二底板212。在需要将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支撑在一定角度时,可分别通过折弯部244对三个所述支撑部243的位置进行支撑,使得三个所述支撑部243通过形变形成支撑架,进而实现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20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底座和便携式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所述第一充电部设置有第一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呈锐角分布,所述第二充电部上设置承载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并对其进行充电的充电槽;
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充电结构,所述第二充电结构用于为手边和/或手机进行充电;
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上设置有软包支架,所述软包支架在第一状态可展平贴附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所述软包支架在第二状态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在一定角度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充电部通过所述第一底板放置于平面,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为与所述第一充电结构对应的第一充电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充电面内侧的第一无线充电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并呈锐角分布,所述充电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充电模块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为所述第二充电结构供电,所述第二外壳放置于所述充电槽内通过第三充电结构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第三充电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槽的弹针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弹针与所述接触弹片接触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底板,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形成的壳体内并且通过强力胶与所述第二底板粘接;所述第二充电结构设置第三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充电面,所述第二充电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置物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结构包括第二无线充电模块以及第一磁铁,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并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二充电面,所述第二充电面贴附有防滑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磁铁,所述磁铁通过所述强力胶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软包支架通过所述第二磁铁吸附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软包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指板凸起,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壳体对应的第三缺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支架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三个支撑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折弯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可通过所述折弯部折弯一定角度,三个所述支撑部均可通过所述第二磁铁吸附于所述第二底板。
CN202420054142.5U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21552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54142.5U CN221552885U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54142.5U CN221552885U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552885U true CN221552885U (zh) 2024-08-16

Family

ID=9222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54142.5U Active CN221552885U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552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552885U (zh)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装置
CN219643633U (zh) 组合型快充充电宝底座装置
CN219067908U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08939601U (zh) 无线充电器、车载支架及桌面支架
CN212304887U (zh) 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CN221614674U (zh) 一种多口无线充电设备
CN208782518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1908402U (zh) 一种无线充电式麦克风以及麦克风充电组件
CN220732396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4013956U (zh) 充电支架
KR20200002620U (ko) 휴대용 이동전원장치
CN217508323U (zh) 一种磁吸式支架移动电源
CN219268564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5221841U (zh) 一种便于携带且可双面充电的无线充电器
CN205725059U (zh) 无线充电系统
CN214751814U (zh) 一种无线充电鼠标装置
CN217522599U (zh) 一种可折叠无线充电支架
CN216086179U (zh) 无线充电琴架、乐器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8386909U (zh) 适用于多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的装置
CN218544194U (zh) 非接触信号传输灯效装置
CN216121844U (zh) 一种磁吸式移动电源
CN215989482U (zh) 一种多样式充电装置
CN208782517U (zh) 一种组合型多功能充电器
CN216056416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支架
CN220368525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