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1944U - 磁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1944U
CN214891944U CN202023139883.4U CN202023139883U CN214891944U CN 214891944 U CN214891944 U CN 214891944U CN 202023139883 U CN202023139883 U CN 202023139883U CN 214891944 U CN214891944 U CN 214891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working medium
fluid
medium
magnetic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98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1398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1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1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1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制冷设备,包括:磁体;磁工质,磁工质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工质相对于磁体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磁工质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在磁体的作用下被磁化;当磁工质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与磁体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流体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以与磁工质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磁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通常需要采用制冷剂或换热介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流动来实现对热量的转移,从而起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采用这种结构设置的制冷设备由于制冷剂或换热介质等中间介质的存在,在制冷或制热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热量的传递,而由于传热效率的存在,使得制冷设备的能效难以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制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制冷设备,包括:磁体;磁工质,磁工质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工质相对于磁体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磁工质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在磁体的作用下被磁化;当磁工质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与磁体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流体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以与磁工质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磁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体驱动结构包括:流体第一驱动装置,流体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与第一流道对应的位置处以驱动流体沿第一流道流动;当磁工质运动至磁化位置时,磁工质位于第一流道内或位于第一流道的一端;流体第二驱动装置,流体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与第二流道对应的位置处以驱动流体沿第二流道流动;当磁工质运动至退磁位置时,磁工质位于第二流道内或位于第二流道的一端。
进一步地,磁制冷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制冷腔,壳体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流道连通第三开口和制冷腔。
进一步地,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磁工质绕预定轴线可旋转地设置,以在磁化位置与退磁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磁工质包括多个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工质片,多个工质片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工质片之间形成流体通道。
进一步地,壳体内部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第二开口连通第三腔室;磁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连通件和第二连通件,第一连通件设置于第三腔室,第一连通件将第三腔室分隔为第一腔段和第二腔段,第二开口与第一腔段连通;第二连通件设置于第一腔室,第二连通件将第一腔室分隔为第三腔段和第四腔段,第一开口与第三腔段连通;磁体和磁工质均设置于第二腔室,流体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腔段,流体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第四腔段;其中,当磁工质处于磁化位置时,第三腔段、流体通道以及第一腔段组成第一流道;当磁工质处于退磁位置时,流体通道以及第四腔段组成第二流道。
进一步地,壳体的内部设有隔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对应地设置于隔板的两侧;隔板与第一连通件沿预定轴线所在的方向间隔设置;磁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以及滑动密封盘,滑动密封盘设置于磁工质与隔板之间并与磁工质相对固定;第一密封垫设置于第一连通件的靠近磁工质的端面,第二密封垫设置于隔板的靠近滑动密封盘的一面。
进一步地,磁制冷设备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密封圈环绕预定轴线设置,密封圈的内壁面与磁工质的远离预定轴线的一面接触,密封圈的外壁面与壳体的内壁面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垫的靠近磁工质的一侧、第二密封垫的靠近滑动密封盘的一侧以及密封圈的内壁面均设有毛毡层。
进一步地,磁体为多个,多个磁体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磁工质为多个,多个磁工质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磁工质与多个磁体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磁制冷设备包括磁轭,磁轭环绕预定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磁制冷设备包括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与磁工质传动连接,以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磁工质在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之间切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磁制冷设备包括磁体、磁工质以及流体驱动结构,磁工质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工质相对于磁体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磁工质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在磁体的作用下被磁化;当磁工质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与磁体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流体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以与磁工质进行换热。当磁工质处于磁化位置时,其被磁体磁化,从而使磁矩有序度增加,温度上升,可向外部释放热量;当磁工质处于退磁位置时,其内部磁矩有序度降低,温度下降,可从外部吸收热量。当磁工质温度上升或下降后,通过流体驱动结构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即可实现流体与磁工质之间的换热,从而实现对流体的制冷或制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设计,采用磁工质起到对流体的换热作用,不需要使用制冷剂或换热介质等中间介质,能够有效地减小磁制冷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换热次数,有利于提高磁制冷设备的能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沿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沿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图7中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磁工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磁工质的俯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一连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壳体;11、隔板;12、操作门;13、分隔件;10、制冷腔;101、冷冻室;102、冷藏室;20、第一腔室;201、第三腔段;202、第四腔段;30、第二腔室;40、第三腔室;401、第一腔段;402、第二腔段;100、第一开口;200、第二开口;300、第三开口;2、磁体;3、磁工质;31、工质片;32、流体通道;33、连接部;34、加强部;4、流体驱动结构;41、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2、流体第二驱动装置;51、第一连通件;511、支撑板;512、底板;52、第二连通件;61、第一密封垫;62、第二密封垫;63、密封圈;7、滑动密封盘;8、磁轭;9、旋转驱动装置;91、电机;92、第一锥齿轮;93、第二锥齿轮;94、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制冷设备,包括:磁体2;磁工质3,磁工质3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工质3相对于磁体2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3在磁体2的作用下被磁化;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3与磁体2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流体驱动结构4,用于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3,以与磁工质3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包括磁体2、磁工质3以及流体驱动结构4,磁工质3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工质3相对于磁体2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3在磁体2的作用下被磁化;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3与磁体2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流体驱动结构4用于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3,以与磁工质3进行换热。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其被磁体2磁化,从而使磁矩有序度增加,温度上升,可向外部释放热量;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其内部磁矩有序度降低,温度下降,可从外部吸收热量。当磁工质3温度上升或下降后,通过流体驱动结构4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3,即可实现流体与磁工质3之间的换热,从而实现对流体的制冷或制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设计,采用磁工质3起到对流体的换热作用,不需要使用制冷剂或换热介质等中间介质,能够有效地减小磁制冷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换热次数,有利于提高磁制冷设备的能效。
其中,磁性材料是指能够被磁体2磁化的材料,上述的磁化和退磁并非限定为必须完全磁化或完全退磁,可以理解为磁工质3在磁化状态和退磁状态时的磁矩有序度不同,其在磁化状态时的磁矩有序度高于退磁状态时的磁矩有序度。
根据具体使用场合,流体可以是空气、水或者其他需要进行温度调节的流体。流体驱动结构4的类型和安装位置等也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3即可,具体地,当流体为气体时,流体驱动结构4可选风机等结构,当流体为液体时,流体驱动结构4可从多种泵中进行选择。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采用制冷剂,能够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具体地,磁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体驱动结构4包括: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设置于与第一流道对应的位置处以驱动流体沿第一流道流动;当磁工质3运动至磁化位置时,磁工质3位于第一流道内或位于第一流道的一端;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设置于与第二流道对应的位置处以驱动流体沿第二流道流动;当磁工质3运动至退磁位置时,磁工质3位于第二流道内或位于第二流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当磁工质3运动至磁化位置时,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流体沿第一流道流动,此部分流体流经磁工质3时与磁工质3发生换热,从而吸收磁工质3的热量,使第一流道内的流体的温度上升。当磁工质3运动至退磁位置时,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 驱动流体沿第二流道流动,此部分流体流经磁工质3时与磁工质3发生换热,从而向磁工质3 传递热量,使第二流道内的流体的温度下降。根据具体的需求,可对第一流道和/或第二流道内的流体进行利用,从而实现制热和/或制冷作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流体驱动结构4仅包括一个流体驱动装置,该流体驱动装置安装于磁工质3并随磁工质3同步运动,当磁工质3运动至磁化位置时,该流体驱动装置驱动流体沿第一流道流动并流经磁工质3。当磁工质3运动至退磁位置时,该流体驱动装置驱动流体沿第二流道流动并流经磁工质3。这样,能够减小流体驱动装置的数量,简化磁制冷设备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流体驱动装置为风机为了避免尽可能地避免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流体的相互影响,提高磁制冷设备运行的平稳性,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或退磁位置时,流体驱动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具体实施时,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可根据流体类型选择多种结构,当流体为气体时,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和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为风机,当流体为液体时,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和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为流体泵。
在本实施例中,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3位于第一流道内,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3位于第二流道内。
具体地,磁制冷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内具有制冷腔10,壳体1上设有第一开口100、第二开口200以及第三开口300;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开口100和第二开口200,第二流道连通第三开口300和制冷腔10。
在本实施例中,磁制冷设备为磁制冷冰箱,磁制冷冰箱在使用时,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流体由第一开口100流入第一流道内,吸收磁工质3的热量后,由第二开口200流出;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流体由第三开口300流入第二流道内,将热量传递给磁工质3后,进入制冷腔10,从而实现对制冷腔10内部的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操作口,操作口处设有可打开和关闭的操作门12,当操作门12打开时,制冷腔10通过操作口与外部空间连通,当操作门12关闭时,操作门12将制冷腔10与外部空间隔绝。
制冷腔10设有分隔件13,分隔件13将制冷腔10分隔为冷冻室101和冷藏室102,冷冻室101与第二流道连通。为了减小制冷腔10与外部的热量传递,壳体1包括保温层,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具体地,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磁工质3绕预定轴线可旋转地设置,以在磁化位置与退磁位置之间切换。
通过将磁工质3设置为绕预定轴线可旋转的结构来实现在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之间切换,有利于提高磁制冷设备工作的连续性,提高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当然,除了采用旋转式结构来使磁工质3在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之间切换之外,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运动方式来实现,例如,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磁工质3 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从而在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之间切换,但这种结构设置的磁制冷设备工作的连续性较差。
具体地,磁工质3包括多个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工质片31,多个工质片31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工质片31之间形成流体通道32。
多个工质片31之间通过连接部33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磁工质3的结构强度,磁工质3 包括加强部34,加强部34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延伸设置,加强部34与多个工质片31连接,以对多个工质片31进行加强。
具体地,壳体1内部具有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30以及第三腔室40,第二开口200连通第三腔室40;磁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连通件51和第二连通件52,第一连通件51设置于第三腔室40,第一连通件51将第三腔室40分隔为第一腔段401和第二腔段402,第二开口200与第一腔段401连通;第二连通件52设置于第一腔室20,第二连通件52将第一腔室20分隔为第三腔段201和第四腔段202,第一开口100与第三腔段201连通;磁体2和磁工质3均设置于第二腔室30,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设置于第一腔段401,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设置于第四腔段202;其中,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第三腔段201、流体通道32以及第一腔段401组成第一流道;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流体通道32以及第四腔段202组成第二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件51包括支撑板511,支撑板511与第三腔室40的内壁抵接,从而将第三腔室40分隔为第一腔段401和第二腔段402。另外,第一连通件51还包括与支撑板511连接的底板512,底板512与第三腔室40的内底贴合,从而保证第一连通件51对第一腔段401和第二腔段402的分隔效果。第二连通件52为管状结构。
具体地,壳体1的内部设有隔板11,第一腔室20和第二腔室30分别对应地设置于隔板 11的两侧;隔板11与第一连通件51沿预定轴线所在的方向间隔设置;磁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密封垫61、第二密封垫62以及滑动密封盘7,滑动密封盘7设置于磁工质3与隔板11之间并与磁工质3相对固定;第一密封垫61设置于第一连通件51的靠近磁工质3的端面,第二密封垫62设置于隔板11的靠近滑动密封盘7的一面。
当磁工质3绕预定轴线旋转时,滑动密封盘7随磁工质3同步转动,磁工质3与第一连通件5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垫61进行密封,滑动密封盘7与隔板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垫62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流体能够更顺畅地通过第二流道,滑动密封盘7上与磁工质3 的流体通道3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与磁工质3的多个流体通道3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具体地,磁制冷设备还包括密封圈63,密封圈63设置于第二腔室30和第三腔室40之间,密封圈63环绕预定轴线设置,密封圈63的内壁面与磁工质3的远离预定轴线的一面接触,密封圈63的外壁面与壳体1的内壁面接触。这样,通过密封圈63能够实现第二腔室30与第三腔室40之间的密封,与第一密封垫61和第二密封垫62共同作用,能够保证流体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稳定的流动,避免流体出现混流等情况,提高磁制冷设备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具体地,第一密封垫61的靠近磁工质3的一侧、第二密封垫62的靠近滑动密封盘7的一侧以及密封圈63的内壁面均设有毛毡层。这样,能够保证磁制冷设备整体密封效果的基础上减小磁工质3旋转时的阻力,减小摩擦损失并降低摩擦噪音。
具体地,磁体2为多个,多个磁体2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磁工质3为多个,多个磁工质3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磁工质3与多个磁体2一一对应地设置。
也就是说,随着多个磁工质3的旋转,多个磁工质3同时处于磁化位置或同时处于退磁位置,通过流体驱动结构4驱动流体与多个磁工质3进行换热,能够充分地利用磁工质3在磁化位置或退磁位置的停留时间,提高磁制冷设备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磁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体驱动结构4包括多个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和多个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多个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与多个磁工质3一一对应地设置;当多个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多个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驱动流体流过多个磁工质,并驱动流体沿第一流道流动;当多个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多个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驱动流体流过多个磁工质3,并驱动流体沿第二流道流动。
具体地,磁制冷设备包括磁轭8,磁轭8环绕预定轴线设置。
通过设置环绕预定轴线的磁轭8,能够使磁场更集中地分布在磁轭8与磁体2之间的区域,从而提高磁工质3的磁化和退磁效果。
具体地,磁制冷设备包括旋转驱动装置9,旋转驱动装置9与磁工质3传动连接,以通过旋转驱动装置9驱动磁工质3在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之间切换。
在具体实施时,旋转驱动装置9可以有多种结构选择,只要能实现驱动磁工质3绕预定轴线旋转的功能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装置9包括电机91、第一锥齿轮92、第二锥齿轮93以及驱动轴94,电机91设置于第二腔段402内且其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锥齿轮92安装于电机91的输出轴,第二锥齿轮93与第一锥齿轮92啮合,第二锥齿轮93 安装于驱动轴94上,驱动轴94沿预定轴线所在的方向延伸设置,驱动轴94与滑动密封盘7 连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磁制冷设备包括磁体2、磁工质3以及流体驱动结构4,磁工质3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磁工质3相对于磁体2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磁工质3在磁体2的作用下被磁化;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磁工质3与磁体2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流体驱动结构4用于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3,以与磁工质3进行换热。当磁工质3处于磁化位置时,其被磁体2磁化,从而使磁矩有序度增加,温度上升,可向外部释放热量;当磁工质3处于退磁位置时,其内部磁矩有序度降低,温度下降,可从外部吸收热量。当磁工质3温度上升或下降后,通过流体驱动结构4驱动流体流经磁工质3,即可实现流体与磁工质3之间的换热,从而实现对流体的制冷或制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设计,采用磁工质3起到对流体的换热作用,不需要使用制冷剂或换热介质等中间介质,能够有效地减小磁制冷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换热次数,有利于提高磁制冷设备的能效。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体(2);
磁工质(3),所述磁工质(3)的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磁工质(3)相对于所述磁体(2)可运动地设置以具有磁化位置和退磁位置;当所述磁工质(3)处于所述磁化位置时,所述磁工质(3)在所述磁体(2)的作用下被磁化;当所述磁工质(3)处于所述退磁位置时,所述磁工质(3)与所述磁体(2)间隔设置以实现退磁;
流体驱动结构(4),用于驱动流体流经所述磁工质(3),以与所述磁工质(3)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制冷设备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流体驱动结构(4)包括:
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所述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流道对应的位置处以驱动流体沿所述第一流道流动;当所述磁工质(3)运动至所述磁化位置时,所述磁工质(3)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或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
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所述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流道对应的位置处以驱动流体沿所述第二流道流动;当所述磁工质(3)运动至所述退磁位置时,所述磁工质(3)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或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制冷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具有制冷腔(10),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一开口(100)、第二开口(200)以及第三开口(300);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00)和所述第二开口(200),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开口(300)和所述制冷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化位置和所述退磁位置沿环绕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磁工质(3)绕所述预定轴线可旋转地设置,以在所述磁化位置与所述退磁位置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工质(3)包括多个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工质片(31),多个所述工质片(31)沿环绕所述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工质片(31)之间形成流体通道(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30)以及第三腔室(40),所述第二开口(200)连通所述第三腔室(40);
所述磁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连通件(51)和第二连通件(52),所述第一连通件(51)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40),所述第一连通件(51)将所述第三腔室(40)分隔为第一腔段(401)和第二腔段(402),所述第二开口(200)与所述第一腔段(40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件(5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0),所述第二连通件(52)将所述第一腔室(20)分隔为第三腔段(201)和第四腔段(202),所述第一开口(100)与所述第三腔段(201) 连通;
所述磁体(2)和所述磁工质(3)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30),所述流体第一驱动装置(4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段(401),所述流体第二驱动装置(42)设置于所述第四腔段(202);
其中,当所述磁工质(3)处于所述磁化位置时,所述第三腔段(201)、所述流体通道(32)以及所述第一腔段(401)组成所述第一流道;当所述磁工质(3)处于所述退磁位置时,所述流体通道(32)以及所述第四腔段(202)组成所述第二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隔板(11),所述第一腔室(20)和所述第二腔室(30)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隔板(11)的两侧;所述隔板(11)与所述第一连通件(51)沿所述预定轴线所在的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磁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密封垫(61)、第二密封垫(62)以及滑动密封盘(7),所述滑动密封盘(7)设置于所述磁工质(3)与所述隔板(11)之间并与所述磁工质(3)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垫(6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件(51)的靠近所述磁工质(3)的端面,所述第二密封垫(62)设置于所述隔板(11)的靠近所述滑动密封盘(7)的一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制冷设备还包括密封圈(63),所述密封圈(6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30)和所述第三腔室(40)之间,所述密封圈(63)环绕所述预定轴线设置,所述密封圈(63)的内壁面与所述磁工质(3)的远离所述预定轴线的一面接触,所述密封圈(63)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61)的靠近所述磁工质(3)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垫(62)的靠近所述滑动密封盘(7)的一侧以及密封圈(63)的内壁面均设有毛毡层。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2)为多个,多个所述磁体(2)沿环绕所述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磁工质(3)为多个,多个所述磁工质(3)沿环绕所述预定轴线的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磁工质(3)与多个磁体(2)一一对应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制冷设备包括磁轭(8),所述磁轭(8)环绕所述预定轴线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制冷设备包括旋转驱动装置(9),所述旋转驱动装置(9)与所述磁工质(3)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9)驱动所述磁工质(3)在所述磁化位置和所述退磁位置之间切换。
CN202023139883.4U 2020-12-22 2020-12-22 磁制冷设备 Active CN214891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9883.4U CN214891944U (zh) 2020-12-22 2020-12-22 磁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9883.4U CN214891944U (zh) 2020-12-22 2020-12-22 磁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1944U true CN214891944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25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9883.4U Active CN214891944U (zh) 2020-12-22 2020-12-22 磁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1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7692B2 (en) Thermal generator having a magneto-caloric material
US6295828B1 (en)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frigerant channel of a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cooling and warming functions
US9857106B1 (en) Heat pump valve assembly
KR102086373B1 (ko) 자기 냉각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040062989A (ko) 회전하는 자석 자기재생기
KR101954538B1 (ko) 자기 냉각 시스템
CN112556234A (zh) 磁制冷设备
KR101622727B1 (ko) 밸브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CN214891944U (zh) 磁制冷设备
CN104235420A (zh) 制冷剂切换阀以及具备制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CN1272617A (zh) 双调节阀装置
JP3145033B2 (ja) 四方切換え弁
CN211011986U (zh) 一种旋转式磁制冷冷机
CN112303951A (zh) 磁制冷装置
CN108626942B (zh) 冷藏冷冻装置
KR100590974B1 (ko) 자기냉동을 이용한 에어컨시스템
JP2000081257A (ja) 冷暖房装置における作動媒体の流路切換装置
CN21903684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287813U (zh) 一体式可换向热泵机组
JP2000009366A (ja) 冷暖房装置における作動媒体の流路切換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具えたアキュムレ―タ
CN215972070U (zh) 盖板组件、抽屉和制冷设备
CN117168013A (zh) 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磁制冷装置及家用制冷器具
JP2000329250A (ja) 作動媒体の流路切換装置における駆動機構
CN214199260U (zh) 磁制冷装置
JP6365173B2 (ja) 磁気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