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6214U - 一种开锁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6214U
CN214886214U CN202023308141.XU CN202023308141U CN214886214U CN 214886214 U CN214886214 U CN 214886214U CN 202023308141 U CN202023308141 U CN 202023308141U CN 214886214 U CN214886214 U CN 214886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teeth
blade
probe
unlock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081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龙
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ray Century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ray Century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ray Century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ray Century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081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6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6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621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锁工具,用于开启具有3种型号叶片结构的双边柱锁芯,包括:主体部,具有插入锁孔的长方形板状钥匙杆;齿组,具有与3种型号叶片相对应的3种型号齿的钥匙齿;其中,钥匙齿相接排列设置在钥匙杆的两侧与所述叶片结构相应位置,钥匙杆插入锁芯后,通过位于钥匙杆一侧表面的齿拨动叶片移动预定距离。采用如上结构,可以在钥匙杆上安装钥匙齿,通过钥匙齿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来对钥匙进行模拟,以使本身请的开锁工具能够打开具有不同叶片排列组合方式的双边柱锁芯。

Description

一种开锁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开锁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门的关闭方式也从普通的锁舌升级到带有天地锁的更加安全的防盗门,其操作也发展成为电子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更加智能的方式,但无论什么样的开启方式,都要通过锁具的核心部件“锁芯”来驱动防盗门的机械部件完成“锁”的动作。“锁芯”也从最初的A级升到了现在市场上所流行的C级,但无论怎么升级换代,锁具升级换代的终极目标依然是要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除了这把唯一的钥匙,杜绝其他方式开启锁具。
然而,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技术的发展也意味着会有更新技术的迭代更替。电子设备存在着断电失灵、程序漏洞的风险,机械钥匙也存在着遗失、损坏等不可控因素。怎样在不破坏锁具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快速的打开一把具有双边柱锁芯的C级锁,成为了现代锁匠和公安人员的一道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锁工具,以能打开具有双边柱锁芯的C级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锁工具,用于开启具有3种型号叶片结构的双边柱锁芯,包括:主体部,具有插入锁孔的长方形板状钥匙杆;齿组,具有与3种型号叶片相对应的3种型号齿的钥匙齿;其中,钥匙齿相接排列设置在钥匙杆的两侧与所述叶片结构相应位置,钥匙杆插入锁芯后,通过位于钥匙杆一侧表面的齿拨动叶片移动预定距离。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在钥匙杆上安装钥匙齿,通过钥匙齿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来对钥匙进行模拟,以使本身请的开锁工具能够打开具有不同叶片排列组合方式的双边柱锁芯。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齿组还包括第四种钥匙齿,可拨动叶片移动的距离,为所述3种钥匙齿所述拨动叶片移动预定距离中两种相近距离的平均值。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第四种钥匙齿替换两种拨动叶片移动预定距离中相近的两种钥匙齿,从而使3种钥匙齿的排列组合,变成2 种钥匙齿的排列组合,从而减少了钥匙齿排列组合的数量,降低了开锁的难度,减少了开锁时间。
本实用新型优选,还包括设置在钥匙杆另一表面的探针,探针一端端部设置有拨动条;钥匙杆插入锁芯后,转动探针可通过拨动条推动叶片沿所述齿拨动叶片移动方向移动。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先对前6排钥匙齿进行排列组合,并将钥匙杆插入锁芯中以确认前6排钥匙齿的排列是否正确。当找到前6排钥匙齿的正确排列组合方式,插入钥匙杆后,双边柱锁芯的限位销的一部分会进入双边柱锁芯的V形槽内。通过探针来依次拨动7-12 排的叶片,使叶片移动,当叶片移动到预定位置,限位销会进入该叶片的V形槽。使用者可以通过探针感觉到力的变化,从而根据探针移动的距离确定该叶片所对应的钥匙齿的型号。以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探针确定所有钥匙齿的型号及排列方式,从而将双边柱锁芯打开。
本实用新型优选,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主体部上的第二压板;第二压板朝向主体部一侧设置有通槽状的活动槽;活动槽上沿钥匙杆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探针位于第二压板与主体部之间的活动槽内,探针在滑槽相应位置设置有轴销;其中,探针可以轴销为中心转动,以实现所述通过拨动条推动叶片沿所述齿拨动叶片移动方向移动;轴销可沿滑槽滑动,以使拨动条可推动不同位置的叶片。
采用如上结构,探针可以通过轴销沿滑槽移动,同时还可以以轴销为中心转动,以便于使拨动条拨动叶片。从而使探针的操作更加简便、稳定。
本实用新型优选,探针另一端设置有指针;探针转动所述推动叶片沿所述齿拨动叶片移动方向移动所述预定距离后,指针所指位置还设置有标记。
采用如上结构,当使用者通过探针拨动叶片到达预定位置时,可以通过标记部辅助确定该叶片的型号,从而确认所需钥匙齿的型号,从而使操作更加方便、准确。
本实用新型优选,还包括设置在主体部另一侧表面上,沿钥匙杆方向延伸的定位线。
采用如上结构,当探针沿滑槽移动时,可以通过定位线来辅助探针端部的拨动条沿钥匙杆方向移动,避免拨动条移动方向错误,触碰到其他部件,从而方便对探针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探针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供手握持的手轮。
采用如上结构,使用者可以通过手轮对探针进行操作,从而使使用者对探针的操作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齿组还包括两设置在钥匙杆端部两侧的齿头,两齿头相对一侧表面朝向钥匙杆端部方向形成开口状的斜面。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齿头在钥匙杆部形成的开口状的斜面,可以便于钥匙杆插入锁芯中。
本实用新型优选,钥匙杆的两侧边缘沿钥匙杆设置有滑轨;所述钥匙齿上与滑轨相应位置设置有滑槽。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使钥匙杆与钥匙齿通过滑轨与滑槽实现滑动连接,从而便于对钥匙齿的安装与更换。
本实用新型优选,还包括第一压板,通过磁铁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与所述齿头相背一侧钥匙齿相抵接的固定头。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第一压板可以实现对钥匙齿的固定,使开锁工具在使用时更加稳定。第一压板通过磁铁实现与主体部的连接,便于在更换钥匙齿时,对第一压板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边柱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芯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叶片分布示意图;
图6为不同型号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开锁工具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开锁工具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齿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齿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1#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2#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3#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4#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5#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6#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7#钥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6中第一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7中第二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7中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齿组与钥匙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3为在连接板上安装第一压板的示意图;
图24为第一压板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25为探针操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锁壳1;连接部11;安装部12;销槽121;锁芯2;芯壳21;销孔211;安装孔212;限位销22;卡头部221;插头部222;叶片23;锁孔231;拨块232;V形槽233;标记234;顶头235;弹簧24;主体部3;钥匙柄31;标记311;连接板32;钥匙杆33;导轨331;齿组4;第一齿头41;导槽411;第二齿头42;导槽421;钥匙齿43;齿431;安装座432;导槽433;缺口434;第一压板 5;嵌入孔51;磁铁52;固定头53;探针6;拨动条61;轴销62;手轮63;指针64;第二压板7;活动槽71;滑槽72。
具体实施方式
双边柱锁芯
首先,结合图1至图8对本申请开锁工具所要开启的双边柱锁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双边柱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锁壳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锁芯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双边柱锁芯包括锁壳1及设置在锁壳1里的锁芯2。其中,锁壳1 包括呈C字形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的端部各设置有一圆筒形的安装部12,两安装部12的轴心重合。安装部12的内表面朝向连接部 11一侧设置有一销槽121,销槽121为呈长方形的通槽,沿安装部 12的轴向设置。锁芯2包括呈圆筒形的芯壳21,芯壳21上与销槽121相对位置沿芯壳21轴向设置有长方形的销孔211,用于安装限位销22。限位销22包括长方形块状的卡头部221,卡头部221的形状与销孔211相适配,可从销孔211伸出。卡头部221朝向锁芯2 中心一侧设置有三角形的插头部222,插头部222与下述V形槽233 相适配,可进入V形槽233的内部。销孔211两侧中间位置均匀贯穿设置有6个长方形的安装孔212,安装孔212的宽度与两下述叶片 23的厚度相适配,安装孔212的高度略小于叶片23的高度。
图4为芯壳21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叶片分布示意图。如图4所示,芯壳21内还设置有多个叶片23,每个安装孔212内设置有两平行的叶片23,使芯壳21内形成沿垂直芯壳21轴心平行设置的 12片叶片23。叶片23呈类似圆形的片状部件,叶片23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形的锁孔231,以供钥匙穿过。锁孔231的上部(以朝向限位销22方向为上部)设置有向下伸出的长方形拨块232。叶片23 的上部及下部平直,其中,上部设置有V形缺口状的V形槽233,上部一端位置设置有缺口状的标记234,下部与标记234相应一侧设置有顶头235。上述安装孔212内设置有两相对的叶片23,两相对的顶头235之间设置有弹簧24,通过弹簧24推动两叶片23,使叶片 23固定在安装孔212内。
图6为不同型号叶片2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叶片23 包括1#、2#、3#叶片23三种型号,不同型号的叶片23之间的形状、结构相同,拨块232的位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V形槽233的底部与拨块232之间的距离不同,1#、2#、3#叶片23的V形槽233底部与拨块232距V形槽233较远一侧距离分别为1.4mm、2mm、3mm。
安装后,三种型号的叶片23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安装在6 个安装孔212内,每个安装孔212内设置有两个叶片23。由于不同型号V形槽233在叶片23上部的位置不同,因此12个叶片23上部的V形槽233交错形成平面,使位于叶片23上部的限位销22的卡头部221由销孔211露出,处于销槽121内,从而使锁芯2相对于锁壳1无法相对转动,使双边柱锁芯处于锁死状态。
当正确的钥匙插入锁孔231时钥匙一侧表面上的凹槽状的拨片槽会拨动每个叶片23上的拨块232,使每个叶片23上的V形槽233 的中心一致对齐并处于插头部222下方(中间位置)时。V形槽233 上的限位销22从销槽121落入中心一致对齐的V形槽233里,卡头从销槽121内脱离,收回到销孔211内,此时锁芯2相对锁壳1可以转动,此为开锁状态。要想打开双边柱锁芯,需要使用与双边柱锁芯中叶片23组合向适配的钥匙。双边柱锁芯的叶片23组合有312种(即531441种)组合方式,也就是说相对会有531441种钥匙。
开锁工具
图7为本申请开锁工具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 中开锁工具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图8所示,开锁工具包括:主体部3,主体部3具有钥匙柄31、连接板32和钥匙杆33三部分;齿组4,沿着钥匙杆33滑动套设在钥匙杆33上形成钥匙槽;第一压板5,设置在主体部3一侧表面上,与主体部3可拆卸连接,对钥匙杆33上的齿组4起到限位作用;探针6,设置在主体部3另一侧表面;第二压板7,与主体部3固定连接,使探针6与主体部3 实现滑动连接的。
图9为图7中主体部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主体部3 为板状部件,由厚度为0.63mm的SKD11模具钢加工制作而成,包括用于插入锁孔231的呈长方形的钥匙杆33,用于方便用户手握的长方形的钥匙柄31,以及连接钥匙杆33与钥匙柄31的连接板32。连接板32呈凸字形,分为宽、窄两部分。其中窄部的端部与钥匙杆33 连接,且尺寸大于钥匙杆33;宽部的端部与钥匙柄31连接,且尺寸小于钥匙柄31。主体部3的一侧表面,在钥匙杆33的两侧边缘位置,设置有沿钥匙杆33边缘延伸的导轨331,用于与齿组4滑动连接。导轨331由钥匙杆33的端部延伸到接近连接板32的位置,形成端部,以便下述钥匙齿43安装在导轨331上,与导轨331滑动连接。钥匙柄31上在靠近端部的两侧还设置有多个标记311,不同位置的标记311代表着不同的排数及钥匙齿43的型号。主体部3的另一侧表面,在钥匙柄31上沿钥匙杆33延伸方向还设置有两定位线312。安装后,两定位线312位于探针6的两侧,用于辅助探针6沿钥匙柄31方向移动。
如图7、图8所示,齿组4包括第一齿头41、第二齿头42以及 1#-7#钥匙齿43。其中,第一齿头41、第二齿头42设置在钥匙杆33 的端部两侧,通过焊接与钥匙杆33固定连接。
图10为第一齿头41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第二齿头4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齿头41为块状部件,第一齿头41一侧为直面,另一侧为具有相连的两呈钝角设置的斜面。第一齿头41沿直面设置有两端开口的导槽411,导槽411在斜面上贯穿。导槽411 与钥匙杆33上的导轨331相适配,使第一齿头41可以沿导轨331 滑动到钥匙杆33的端部后,通过焊接固定在钥匙杆33上,以在钥匙杆33插入锁孔231时,便于拨块232进入钥匙齿43形成的拨片槽。如图9所示,第二齿头42的形状与第一齿头41向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齿头42在钥匙杆33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齿头 41。
图12为1#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2#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3#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图13、图 14所示,钥匙齿43由呈直角设置的齿431与安装座432构成。齿 431与安装座432连接位置设置有导槽433,导槽433与钥匙杆33 上的导轨331相适配,使钥匙齿43可以沿导轨331滑动,从而实现与钥匙杆33的滑动连接。齿431的宽度(垂直于齿431、安装座432 连接方向)与上述叶片23相适配,可以推动拨块232,使V形槽233移动到中间位置。安装座432的一端较齿431短,从而形成缺口434,以供下述拨动条61穿过。
其中,1#、2#、3#钥匙齿43分别对应1#、2#、3#叶片23,由于 1#、2#、3#叶片23的V形槽233底部与拨块232距V形槽233较远一侧距离分别为1.4mm、2mm、3mm,因此,为了使齿431拨动拨块 232后V形槽233位于中间位置,1#、2#、3#钥匙齿43的齿431宽度有相应的不同。1#钥匙齿43的齿431的宽度小于2#钥匙齿43的齿431,为了使1#、2#钥匙齿43的齿431相接时,拨块232可以在两齿431间顺利的移动,在1#钥匙齿43的齿431的两端设置三角形的斜面,使1#钥匙齿43的齿431形成凸起状。3#钥匙齿43的齿431 的宽度大于2#钥匙齿43的齿431,为了使2#、3#钥匙齿43的齿431 相接时,拨块232可以在两齿431间顺利的移动,在3#钥匙齿43的齿431的两端设置三角形的斜面,使3#钥匙齿43的齿431形成凹陷状。如此,即使1#钥匙齿43的齿431与2#钥匙齿43的齿431相接,拨块232也可经两齿431相接的斜面在两齿431间移动。
图15为4#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5#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6#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图15、图 16所示,4#、5#、6#钥匙齿43分别与1#、2#、3#钥匙齿43相对应, 4#、5#、6#钥匙齿43与1#、2#、3#钥匙齿43的不同在于,4#、5#、 6#钥匙齿43在长度方向上较1#、2#、3#钥匙齿43长出一截。4#、 5#、6#钥匙齿43用于安装在钥匙杆33的根部,通过长出的一截,可使钥匙杆33两侧根部的钥匙齿43向平。
另外,图18为7#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由于 1#、2#叶片23上的V形槽233底部与拨块232距V形槽233较远一侧距离之间相近,分别为1.4mm和2mm,取两者的中间值1.7mm,根据V形槽233底部与拨块232距V形槽233较远一侧距离为1.7mm 虚拟出4#叶片23。图17为7#钥匙齿4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齿组4中还包括与4#叶片23相对应的7#钥匙齿43。
图19为图7中第一压板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第一压板5为长方形板状部件,第一压板5上平行设置有两圆形通孔状的嵌入孔51,用于安装磁铁52。第一压板5与连接板32上窄部相适配,第一压板5与钥匙杆33两侧相对位置各设置有一固定头53,固定头53在一部分在钥匙杆33的一侧表面,另一部分在钥匙杆33的侧部位置,通过两固定头53可以相对连接板32位置固定。安装后,嵌入孔51内嵌入设置有磁铁52,第一压板5通过磁铁52吸附固定在连接板32上,通过固定头53可以与钥匙杆33两侧的钥匙齿43 抵接,从而实现对钥匙齿43的固定。
图20为图8中第二压板7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第二压板7为板状部件,第二压板7的形状呈凸字形,第二压板7与连接板32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压板7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梯形的通槽状活动槽71,活动槽71宽度窄的一端在第二压板7窄的一端开口;活动槽71宽度宽的一端在第二压板7宽的一端开口。活动槽71中间位置沿活动槽71延伸方向设置有穿透活动槽71的长条形滑槽72,滑槽72的宽度与下述轴销62相适配,轴销62可在滑槽72内滑动及旋转。
图21为图8中探针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探针6呈长条形板状部件。探针6一端在靠近端部位置逐渐变窄,并在端部向两侧伸出有拨动条61。探针6一侧表面上,在靠近该端端部1/4长度位置设置有圆柱形的轴销62。探针6另一端端部,位于轴销62 一侧表面设置有圆柱形的手轮63,以便于用户对探针6进行操作,探针6两侧靠近手轮63位置设置有指针64。
图22为齿组4与钥匙杆33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2所示,组装时,第一齿头41、第二齿头42分别在钥匙杆33的端部通过导槽 411、421与导轨331实现滑动连接,将第一齿头41、第二齿头42 设置在钥匙杆33端部两侧后,将第一齿头41、第二齿头42通过焊接固定,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齿头41、第二齿头42的斜面在钥匙杆 33的端部形成开口状,以便钥匙杆33更易插入锁孔231。其他钥匙齿43在钥匙杆33与连接板32连接位置通过导槽433进入导轨331,使各钥匙齿43实现与钥匙杆33的滑动连接。由于第一齿头41在钥匙杆33上的长度大于第二齿头42,使钥匙杆33两侧相对的钥匙齿 43能够错开一定位置,从而使两侧的钥匙齿43能够对应同一安装孔 212内平行相对设置的两叶片23,最终钥匙杆33两侧的钥匙齿43 按照前后顺序(以钥匙杆33的端部为前方,钥匙杆33朝向连接板 32方向为后方)分为第1排-第12排。同时,为了保证钥匙杆33 两侧的钥匙齿43在端部能够平齐,第11排的钥匙齿43选择4#、5# 或者6#钥匙齿43,其他位置使用1#、2#、3#、7#钥匙齿43进行组合,最终在钥匙杆33的中间位置通过两侧的钥匙齿43形成曲线形凹槽状的拨片槽,使钥匙杆33插入锁芯2时,拨块232在拨片槽内滑动,以向左/右推动叶片23。
图23为在连接板32上安装第一压板5的示意图;图24为第一压板5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如图23、图24所示,钥匙齿43安装完成后,将第一压板5放置在连接板32一侧表面上,通过磁铁52 与主体部3实现固定连接,通过两侧的固定头53与钥匙齿43的抵接,实现对钥匙齿43的固定,防止钥匙齿43在导轨331上发生滑动。第二压板7放置在连接板32的另一侧表面,焊接固定在连接板 32上。探针6位于第二压板7与主体部3之间,拨动条61位于钥匙杆33上,轴销62位于滑槽72内,用户通过控制手轮63,可以使探针6沿滑槽72移动,并且可在滑槽72内转动,以使拨动条61可以穿过安装座432上的缺口434与叶片23上锁孔231的左/右侧抵接。通过旋转探针6,是拨动条61推动叶片23向左/右移动,以使V形槽233处于中间位置。此时探针6上的指针64指在相应的排数及钥匙齿43型号所代表的标记上。
开锁工具开锁原理
首先,将双边柱锁芯中的12片叶片23平均分为前后两部分(以芯壳21内侧为前方),即分为前6片叶片23与后6片叶片23两部分,前、后6片叶片23各有36(即729)种排列方式。此时,可假设前6片叶片23中的1#、2#叶片23由4#叶片23替换,即前6片叶片23包含3#、4#两种叶片23,前6片叶片23的组合方式相应变为26(即64种)排列方式,从而减少了叶片23的排列组合数量。
相应地,在钥匙杆33的前6排位置以3#、7#钥匙齿43进行6 个钥匙齿43的排列组合。64种排列方式中,会有一种排列方式与上述假设的前6片叶片23相对应。同时在第7-12排钥匙齿43中,第 11排安装6#钥匙齿43,其他位置全部安装3#钥匙齿43。组装完成后,如果前6排的钥匙齿43的组合方式与上述假设的前6片叶片23 相对正确,则实际中,前6排叶片23上的V形槽233会处于限位销 22下部,由于1#、2#叶片23的V形槽233的位置与4#叶片23有差别,因此前6片叶片23中1#、2#叶片23上的V形槽233处于靠近中间的位置,使1#、2#、3#叶片23在中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使限位销22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倾斜落入,并在第7片叶片23上形成支点。此时,向左/右旋转主体部3,因为限位销22没有完全进入V 形槽233,会和锁壳1进行相互摩擦,当旋转力足够大时,限位销22就不会轻易移动,从而造成了进入V形槽233的部分的限位销22 对叶片23进行了限位,当这部分叶片23不能移动时,钥匙杆33上对应的钥匙齿43也被进行了限制不能移动。所以,在旋转主体部3 用力的同时,钥匙杆33是不能从锁芯2里拔出来的,从而确定前6 排的齿所选的这种组合是正确的。如果前6排的钥匙齿43组4合方式与与上述假设的前6片叶片23相对错误,则芯壳21里的叶片23 依然会在上部交织成一个平面,限位销22会放置于平面之上,我们在旋转锁紧工具的时候,由于没有“V”形槽和限位销22之间的限制,叶片23可以自由移动,工具可以轻松从锁芯2里拔出来。
图25为探针6操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5所示,当钥匙杆33上的前6排的钥匙齿43齿确定后,用探针6拨动第7个叶片23左右移动时,限位销22会在这个第7个叶片23上进行滑动,当支点移动到该叶片23V形槽233的临界点时,限位销22进入V形槽233所产生的落差使探针6处能有相应感应,此时查看探针6的指示针在主体上的标记,从而判断该叶片23是哪一型号的叶片23,进而可以确定钥匙杆33上第7排应该使用哪一型号的钥匙齿43。更换钥匙杆 33上第7排的钥匙齿43后,使用上述方法继续确认第8-12排的钥匙齿43的型号,从而找到正确的后6排钥匙齿43的排列组合方式。如果此时还是无法打开双边柱锁芯,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由第6 排钥匙齿43开始,以此确定前6排钥匙齿43的型号。由此,可以确定双边柱锁芯全部叶片23的组合方式,从而找到相应的钥匙齿43 的组合方式,以使钥匙杆33能够模拟钥匙,将双边柱锁芯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锁工具,用于开启具有3种型号叶片结构的双边柱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具有插入锁孔的长方形板状钥匙杆;
齿组,具有与3种型号叶片相对应的3种型号齿的钥匙齿;
其中,钥匙齿相接排列设置在钥匙杆的两侧与所述叶片结构相应位置,钥匙杆插入锁芯后,通过位于钥匙杆一侧表面的齿拨动叶片移动预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组还包括第四种钥匙齿,可拨动叶片移动的距离,为所述3种钥匙齿所述拨动叶片移动预定距离中两种相近距离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钥匙杆另一表面的探针,探针一端端部设置有拨动条;钥匙杆插入锁芯后,转动探针可通过拨动条推动叶片沿所述齿拨动叶片移动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主体部上的第二压板;第二压板朝向主体部一侧设置有通槽状的活动槽;活动槽上沿钥匙杆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探针位于第二压板与主体部之间的活动槽内,探针在滑槽相应位置设置有轴销;其中,探针可以轴销为中心转动,以实现所述通过拨动条推动叶片沿所述齿拨动叶片移动方向移动;轴销可沿滑槽滑动,以使拨动条可推动不同位置的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探针另一端设置有指针;探针转动所述推动叶片沿所述齿拨动叶片移动方向移动所述预定距离后,指针所指位置还设置有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主体部另一侧表面上,沿钥匙杆方向延伸的定位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供手握持的手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组还包括两设置在钥匙杆端部两侧的齿头,两齿头相对一侧表面朝向钥匙杆端部方向形成开口状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钥匙杆的两侧边缘沿钥匙杆设置有滑轨;所述钥匙齿上与滑轨相应位置设置有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锁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板,通过磁铁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具有与所述齿头相背一侧钥匙齿相抵接的固定头。
CN202023308141.X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开锁工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886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8141.XU CN21488621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开锁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8141.XU CN21488621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开锁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6214U true CN214886214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1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08141.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88621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开锁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6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5082B2 (en) Key blank, key and master keying system
US7114357B2 (en) Key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007528B2 (en) Re-keyable lock cylinder
US7716960B2 (en) Lock device
KR20080068878A (ko) 열쇠교체가능한 록어셈블리용 리셋 고정구
CN214886214U (zh) 一种开锁工具
CN112627638B (zh) 一种开锁工具
JP5105365B2 (ja) 基板ケースの不正開放防止機構
WO1993012313A1 (en) A cylinder lock-key combination which includes a side bar; and a lock key
CN109209025A (zh) 门锁和电气设备
JP4506194B2 (ja) 遊技機
US20090266124A1 (en) Pantographic-type opening and reading tool kit
RU2230865C2 (ru) Узел, состоящий из замка с реверсивным механизмом и ключа
PL186526B1 (pl) Klucz płaski do zamków bębenkowych
EP0217586B1 (en) Lock device of the cylinder type
NO320886B1 (no) Flat nokkel for sylinderlas, profilanordning og las for slik nokkel
JP4897571B2 (ja)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CN220726022U (zh) 一字锁的解锁工具
JP5356788B2 (ja) トップチェーンの分解連結用治具
CN220726001U (zh) 一种四维金刚锁的解锁工具
CN211818699U (zh) 锁芯测量工具
JP5489160B2 (ja) 表示板の固定方法および表示板の固定構造
AU743807B2 (en) Cylinder lock with replaceable plug
JP4816786B2 (ja) 遊技機
JP3984682B2 (ja) シリンダ錠の鍵孔封鎖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0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