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0134U -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0134U
CN214880134U CN202023197599.2U CN202023197599U CN214880134U CN 214880134 U CN214880134 U CN 214880134U CN 202023197599 U CN202023197599 U CN 202023197599U CN 214880134 U CN214880134 U CN 214880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ling
container
filled
fa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75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彩明
黄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SIG Combibloc Su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75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0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0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0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食品灌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其中,灌装器包括储存部和灌装部,灌装部具有至少一个灌装孔,灌装部内部还包括与灌装孔一一对应的贯穿灌装部的通道,通道的一端与灌装孔连通,另一端与储存部连通;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沿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第一区域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灌装孔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内,且灌装孔在灌装工位上的正投影中,最靠近后端面的灌装孔与后端面之间在沿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上的最小间隔距离大于4mm,且待灌装容器未达到灌装工位时,灌装孔打开。本申请公开的灌装器,能够使得在流体灌装的过程中,保证流体落入待灌装容器中,从而提升灌装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灌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机在食品行业、饮料行业、日化行业等广泛使用。食品包装机械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食品灌装机械将配合产业自动化,促进包装设备总体水平提高,发展多功能、高效率、低消耗的食品包装设备。
现有的用于灌装流体的灌装机通常有多个灌装孔,用于将流体灌装进入待灌装容器内,一般是在待灌装容器运行到灌装工位时流体才开始从灌装孔往下滴进行灌装。而在灌装过程中,待灌装容器的运行速度较快,灌装孔与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之间有一段距离,当停止灌装时,最后的流体从灌装孔滴出再到达待灌装容器,在惯性的作用下,流体很容易落在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之外,导致灌装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器,一方面能够使得在流体灌装的过程中,保证流体落入待灌装容器中,而不会落在待灌装容器之外,从而提升灌装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待灌装容器在到达灌装工位之前打开灌装孔,能够节省灌装时间,从而提高灌装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器,包括储存部和与所述储存部连通的灌装部,所述灌装部背离所述储存部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待灌装容器进行灌装的灌装孔,所述灌装部内部还包括与所述灌装孔一一对应的贯穿所述灌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灌装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存部连通;用于放置所述待灌装容器以进行灌装动作的灌装工位具有与所述灌装部设置所述灌装孔的端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当所述待灌装容器位于所述灌装工位时,所述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沿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灌装孔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其中,所述灌装孔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中,最靠近所述后端面的灌装孔与所述后端面之间在沿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上的最小间隔距离不小于4mm,且当所述灌装孔打开时,所述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前端部在沿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上与所述前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上述灌装器,通过设计灌装孔的排布方式来使得经灌装孔滴出的流体能够顺利落入待灌装容器中,具体体现为:当待灌装容器处于灌装工位时,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在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上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灌装孔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内,最靠近后端面的灌装孔与后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4mm。当待灌装容器还未到达灌装工位之前,灌装器开启灌装动作,由于灌装孔与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之间具有一端距离,当待灌装容器移动至灌装工位时,流体经由灌装孔滴出正好能落入待灌装容器中;当灌装动作停止时,待灌装容器继续前行,此时最后经灌装孔滴下的流体继续下落,由于最靠近后端面的灌装孔与后端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流体到达待灌装容器的顶部高度时,能够保证最靠近后端面的灌装孔滴下的流体在顶部开口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流体能够顺利落入待灌装容器中,避免了流体落在待灌装容器之外。此外,由于上述灌装器在使用过程中,当待灌装容器到达灌装工位之前,就打开灌装孔,当待灌装容器到达灌装工位时,流体刚好落入待灌装容器内,由此可节省一定的灌装时间,从而提升了灌装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装器,一方面能够使得在流体灌装的过程中,保证流体落入待灌装容器中,而不会落在待灌装容器之外,从而提升灌装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待灌装容器在到达灌装工位之前打开灌装孔,能够节省灌装时间,从而提高灌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灌装孔包括至少一排呈弧线形状排列的灌装孔,每一排灌装孔包括沿弧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灌装孔,其中,所述弧线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灌装孔的直径为5-10mm。
优选地,所述灌装孔的直径为8.5mm。
优选地,所述每一排灌装孔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灌装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2-3.5mm。
优选地,所述通道包括与所述灌装孔连通的第一分部以及与所述存储部连通的第二分部,所述端面背离所述灌装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灌装孔一一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为中空结构,且与对应的灌装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1mm,壁厚小于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部的一端到所述凸台背离所述端面一侧的表面距离大于25mm。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灌装机,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灌装器,所述灌装器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待灌装容器的移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灌装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灌装器的一种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灌装器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灌装器在灌装工位的正投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灌装孔打开时与灌装工位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待灌装容器处于灌装工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灌装器;11-存储部;12-灌装部;121-通道;1211-第一分部;1212-第二分部;13灌装孔;14-凸台;15-端面;2-待灌装容器;21-第一区域;3-灌装工位;4-前端面;5-后端面;6-前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器1,包括存储部11以及和存储部11连通的灌装部12,灌装部12背离存储部11的一侧端面15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待灌装容器2进行灌装的灌装孔13,灌装部12内部还包括与灌装孔13一一对应的贯穿灌装部12的通道121,通道121的一端与灌装孔13连通,另一端与存储部11连通;其中,用于放置待灌装容器2以进行灌装动作的灌装工位3具有与灌装部12设置灌装孔13的端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当待灌装容器2位于灌装工位3时,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21,沿待灌装容器2的运行方向(图4或图5中A方向),第一区域21包括前端面4和后端面5,灌装孔13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21内,且灌装孔13在灌装工位3上的正投影中,最靠近后端面5的灌装孔13与后端面5之间在A方向上的最小距离a不小于4mm,且当灌装孔13打开时,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前端部6在A方向上与前端面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上述灌装器1,如图4所示,当待灌装容器2处于灌装工位3时,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21,该第一区域21在待灌装容器2的运行方向上具有前端面4和后端面5,灌装孔13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21内,最靠近后端面5的灌装孔13与后端面5之间的最小距离a大于4mm。当待灌装容器2还未到达灌装工位3之前,灌装器1开启灌装动作,由于灌装孔13与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之间具有一端距离,当待灌装容器2移动至灌装工位3时,流体经由灌装孔13滴出正好能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当灌装动作停止时,待灌装容器2继续前行,此时最后经灌装孔13滴下的流体继续下落,由于最靠近后端面5的灌装孔13与后端面5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流体到达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高度时,能够保证最靠近后端面5的灌装孔13滴下的流体在顶部开口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流体能够全部顺利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避免了流体落在待灌装容器2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灌装工位3应当理解为当待灌装容器2处于灌装器1正下方并停止前进的位置,此外,如图5所示,图5中,实线表示待灌装容器2处于灌装工位(3)时,其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虚线表示当灌装孔(13)打开时,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前端部6与前端面4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即当待灌装容器2还未到达灌装工位3时,即可开启灌装器1的灌装动作,而当待灌装容器2达到灌装工位3时,流体刚好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由此还可节省灌装时间,提高灌装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装器1,能够使得在流体灌装的过程中,保证流体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而不会落在待灌装容器2之外,从而提升灌装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灌装孔13的排布方式可参照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的形状,即灌装孔13的整体分布形状与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相适应,上述结构,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流体完全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6所示,上述灌装孔13包括至少一排呈弧线形状拍俩的灌装孔13,每一排灌装孔13中包括多个沿弧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灌装孔13,其中,弧线的开口朝向与待灌装容器2的运行方向一致。由于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为弧形,当灌装孔13的排布方式与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形状一致时,能够确保获取更多的有效灌装时间,从而提高灌装效果。
在此基础上,上述每一个灌装孔13的直径为5-10mm,上述灌装孔13的直径不仅可保证灌装的流体量,并且在与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相适应的情况下,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灌装孔13的直径,从而能够灌装体积更大的颗粒产品,扩大了灌装产品的范围,提高了本申请中灌装器的实用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上述灌装孔13的直径可选为8.5mm,该直径数据相比于现有的灌装孔13直径略大,由于最靠近后端面5的灌装孔13与后端面5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4mm,在保证了流体完全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的同时,还能够节省灌装时间,提高灌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灌装孔13的排布形状为弧线形时,每一排灌装孔13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灌装孔1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2-3.5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装器1可用于酸奶等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流体,上述间隔距离的设置可防止在灌装过程中,相邻两个灌装孔13出来的流体液柱在下落的过程中混为一体而变成直径较大的流体液柱,而导致产品外溅,灌装效果不佳的结果,因此,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有利于使得每一个灌装孔13流出的流体液柱相对独立,从而保证灌装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各通道121可延伸至灌装部12的端面15背离存储部11的一侧、以在灌装部12的端面15形成多个凸台14,适应性地,则灌装孔13为凸台14背离灌装孔13的一端的圆孔结构。通过设置凸台14,能够防止灌装产品长时间停留在设置灌装孔13的端面15,从而降低了带菌风险。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凸台14的高度大于1mm,且壁厚小于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在灌装部12的端面15设置凸台14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灌装器1所包括的每一个通道121均包括与灌装孔13连通的第一分部1211以及与存储部11连通的第二分部1212,其中,第一分部1211垂直于灌装部12设有灌装孔13的端面15,第二分部1212与第一分部121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b,该夹角b满足小于10°即可。由于第一分部1211正对于待灌装容器2的顶部开口,而第二分部1212与第一分部121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可便于存储部11内的流体更好地通过第二分部1212进入第一分部1211内,再通过灌装孔13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并且,上述结构可减少流体在存储部11内的残留,以便于节省生产成本。
在此基础上,第一分部1211连接于第二分部1212的一端到凸台14背离端面15一侧的表面距离大于25mm,上述距离可防止当停止灌装时,灌装部12内残留的流体滴落,从而保证了灌装工位3的洁净度,并且避免浪费流体。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一种灌装机,该灌装机包括本申请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灌装器1,其中,多个灌装器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待灌装容器2的移动方向,当待灌装容器2快到达灌装工位3时,灌装机开启灌装工作,而当待灌装容器2到达灌装工位3时,流体刚好落入待灌装容器2内,当停止灌装时,待灌装容器2继续移动,此时,停止灌装前滴落的流体在继续下落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不落在待灌装容器2的后端,从而保证所有的流体均能顺利落入待灌装容器2中。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灌装器,包括储存部和与所述储存部连通的灌装部,所述灌装部背离所述储存部的一侧端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待灌装容器进行灌装的灌装孔,所述灌装部内部还包括与所述灌装孔一一对应的贯穿所述灌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灌装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存部连通;其特征在于,用于放置所述待灌装容器以进行灌装动作的灌装工位,具有与所述灌装部设置所述灌装孔的端面平行的第一平面,当所述待灌装容器位于所述灌装工位时,所述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区域,沿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灌装孔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其中,所述灌装孔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中,最靠近所述后端面的灌装孔与所述后端面之间在沿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上的最小间隔距离不小于4mm,且当所述灌装孔打开时,所述待灌装容器的顶部开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前端部在沿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上与所述前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孔包括至少一排呈弧线形状排列的灌装孔,每一排灌装孔包括沿弧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灌装孔,其中,所述弧线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待灌装容器的运行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孔的直径为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孔的直径为8.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排灌装孔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灌装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2-3.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与所述灌装孔连通的第一分部以及与所述储存部连通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背离所述第二分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端面背离所述储存部的一侧以在所述端面形成凸台,所述灌装孔位于所述凸台背离所述端面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1mm,壁厚小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部的一端到所述凸台背离所述端面一侧的表面距离大于25mm。
9.一种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灌装器,所述灌装器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待灌装容器的移动方向。
CN202023197599.2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Active CN214880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7599.2U CN214880134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7599.2U CN214880134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0134U true CN214880134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1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7599.2U Active CN214880134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01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776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康美包服务股份公司 灌装头及其灌装装置和灌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776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康美包服务股份公司 灌装头及其灌装装置和灌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80134U (zh) 一种灌装器及灌装机
EP3786077A1 (en) Paper container with stopper
CN206422049U (zh) 回流装置
CN210030003U (zh) 一种润滑油加工用灌装设备
CN215556979U (zh) 一种酒瓶定向排列运输装置
CN203558239U (zh) 一种瓶装口服液的装盒装置
CN205205020U (zh) 可降低扰流的槽盘式液体循环系统
CN104419915A (zh) 化镀装置
EP2788125B1 (en) Device for dosing an additive solution
CN205838036U (zh) 一种用于敞口饮料杯生产终端的设备
CN214018507U (zh) 虹吸式自动涂油的制条导向架
CN212073354U (zh) 一种新型印刷机
CN209406716U (zh) 自动点胶系统
CN208325761U (zh) 一种瓶装饮料成排膜包装置
CN215249500U (zh) 一种抑菌漱口水灌装机
CN201825428U (zh) 电力周转箱
CN207951878U (zh) 龙门式点胶机
CN107284761B (zh) 旋转包装机
CN214821922U (zh) 一种喷码机用上料装置
CN206265715U (zh) 一种玻璃药瓶的传输装置
CN203525996U (zh) 一种具有分流均化功能的涂布模具
CN210349776U (zh) 一种喷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oled基板清洗设备
CN217754316U (zh) 分听排列装置及裹包机
JP2551444Y2 (ja) 液体充填機の液垂れ受止め装置
CN210885259U (zh) 一种改良型精华水灌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