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9583U -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79583U
CN214879583U CN202120687184.9U CN202120687184U CN214879583U CN 214879583 U CN214879583 U CN 214879583U CN 202120687184 U CN202120687184 U CN 202120687184U CN 214879583 U CN214879583 U CN 214879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b
sliding
support
culvert pipe
slid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71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再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6871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79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79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79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吊杆、多组滑撑组件和用于与涵管抵接的支撑件,滑撑组件与吊杆滑动连接,滑撑组件与支撑件铰接,吊杆上设有限制任意一组所述滑撑组件运动的限位块。利用本实用新型作业时,无需人为下井取绳,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保障了人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井,主要用于开采地下水的工程构筑物。可用于生活取水、灌溉;也可用于躲避隐藏或贮存一些食物等。目前,大多数直径较大的水井井壁采用石砖垒砌或涵管堆叠而成。现有的水井施工中,涵管结构水井一般为圆形,涵管的埋设需要借助起重机或者吊机将涵管吊起,通过缆绳捆绑固定,再将涵管竖直放入水井内,再由人进入井内将缆绳从涵管取下,在吊运过程中涵管容易从缆绳中滑落,且人为取绳十分不便,安全风险增高,易发生事故。鉴于此,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后提出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无需人为下井取绳,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保障了人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其包括吊杆、多组滑撑组件和用于与涵管抵接的支撑件,上述滑撑组件与上述吊杆滑动连接,上述滑撑组件与上述支撑件铰接,上述吊杆上设有限制任意一组上述滑撑组件运动的限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撑组件包括滑套和多个连接杆,上述滑套与上述吊杆滑动连接,任意一个上述连接杆一端与上述滑套铰接,任意一个上述连接杆另一端均铰接有上述支撑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述连接杆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杆为四个,四个上述连接杆沿上述滑套周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动轴,沿上述吊杆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上述限位块通过上述转动轴铰接于上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与上述支撑部连接的校正部,上述支撑部与上述校正部之间具有夹角,上述支撑部与上述校正部的连接拐角朝向上述吊杆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与上述校正部之间的夹角为160°~16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与上述校正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靠近涵管的一侧设有纹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吊杆还设有与吊钩配合使用的吊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其包括吊杆、多组滑撑组件和用于与涵管抵接的支撑件,滑撑组件套设在吊杆外,且可以沿吊杆的长度方向滑动,滑撑组件远离吊杆的一端与支撑件相铰接,吊杆上设有限制任意一组滑撑组件运动的限位块。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涵管内部,然后通过起重机或者吊机缓慢提拉吊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此时,滑撑组件与限位块相抵触以限制其向吊杆下部运动,当滑撑组件在吊杆上滑动时,支撑件被滑撑组件紧紧地与涵管内壁相抵触,由于支撑件与涵管内壁之间形成巨大的摩擦力,涵管无法受自身重力而下落,故而将涵管吊起,最后缓缓移入水井之中。涵管竖直放置好之后,吊杆向下滑动,解除限位块对滑撑组件的限制,随之支撑件与涵管内壁相分离,取出起吊装置即可。这样无需人为下井取绳,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保障了人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涵管吊装的速度和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撑式起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吊杆;2、滑套;3、连接杆;4、安装槽;5、支撑件;21、连接块;51、支撑部;52、校正部;6、吊环;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竖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竖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撑式起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其包括一根圆柱状的吊杆1、两组滑撑组件和用于与涵管抵接的T形支撑件5,两组滑撑组件均套设在吊杆1外,且可以沿吊杆1的长度方向滑动,两组滑撑组件远离吊杆1的一端与支撑件5之间通过销孔相铰接,支撑件5可绕两组滑撑组件同时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吊杆1上设有限制两组滑撑组件运动的限位块7。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涵管内部,然后通过起重机或者吊机缓慢提拉吊杆1远离限位块7的一端,此时,两组滑撑组件与两个限位块7相抵触以限制其向吊杆1下部运动,当两组滑撑组件同时在吊杆1上滑动时,支撑件5被两组滑撑组件紧紧地与涵管内壁相抵触,由于支撑件5与涵管内壁之间形成巨大的摩擦力,涵管无法受自身重力而下落,故而将涵管吊起,最后缓缓移入水井之中。涵管竖直放置好之后,吊杆1向下滑动,解除两个限位块7对两组滑撑组件的限制,随之支撑件5与涵管内壁相分离,取出起吊装置即可。这样无需人为下井取绳,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保障了人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涵管吊装的速度和施工效率。
实施例2
请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滑撑组件包括滑套2和多个连接杆3,滑套2与吊杆1滑动连接,任意一个连接杆3一端与滑套2铰接,任意一个连接杆3另一端均铰接有支撑件5。
在本实施例中,滑撑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圆形吊杆1外的滑套2和三个连接杆3,沿滑套2的周向均匀焊接有三个连接块21,连接块21与连接杆3之间可以通过销孔相铰接,连接杆3与T形支撑件5之间也通过销孔相铰接。当滑套2沿圆形吊杆1向上滑动时,设于滑套2周边的三个连接杆3同时向远离吊杆1的方向撑开,三个支撑件5被连接杆3撑开,形成一个以圆形吊杆1为轴线的圆柱状,这种结构增加了涵管固定时的稳定性,避免从起吊装置中滑脱。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滑套2和连接块21可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型,减少生产工序,且产品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实施例3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提出:多个连接杆3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滑撑组件中的六个连接杆3长度均相等,当滑套2在吊杆1上滑动时保证了T形支撑件5被六个连接杆3撑开后与涵管内壁贴合面积更大(点与面的接触到面与面的接触);此外,在吊运涵管的过程中,还可以保证六个连接杆3对T形支撑件5形成的支撑力更加均匀,进而延长起吊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提出:连接杆3为四个,四个连接杆3沿滑套2周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滑撑组件中滑套2的周向均匀铰接有四个连接杆3,四个连接杆3之间的角度为90°。T形支撑件5的上部与一组滑撑组件中的连接杆3铰接,T形支撑件5的下部与另一组滑撑组件中的连接杆3铰接。如此,则有四个T形支撑件5环绕吊杆1周边设置,T形支撑件5与涵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也就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使用时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为基础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3的数量还可以为五个、六个或七个,但不限于此,当连接杆3的数量越多时,支撑件5与涵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摩擦力也越大,起吊涵管时更加安全,不易脱落。
实施例5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提出:还包括转动轴,沿吊杆1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4,限位块7通过转动轴铰接于安装槽4内。
在本实施例中,沿吊杆1长度方向开设有矩形安装槽4,用钻孔工具沿安装槽4的侧壁(也就是吊杆1的径向方向)钻出通孔,再将设有转动孔的三角状限位块7安装于安装槽4内,将转动轴穿设于通孔和转动孔内,限位块7就被铰接于安装槽4内,最后将转动轴固定在安装槽4内,限位块7由于转动关系会被隐藏收纳于安装槽4内。当不使用起吊装置时,可以将限位块7收纳于安装槽4内,使得限位块7与滑套2不接触,设于滑套2上的连接杆3和T形支撑件5的体积则被收缩,这样便于收纳和运输。
实施例6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支撑件5包括支撑部51和与支撑部51连接的校正部52,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之间具有夹角,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的连接拐角朝向吊杆1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主要包括与涵管内壁相贴合的支撑部51和连接在支撑部51下端的校正部52,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之间具有夹角,且通过圆弧过渡;设于吊杆1四周的支撑件5的校正部52朝吊杆1方向延伸。在使用过程中,如若需要将涵管重叠至上一涵管之上,则通过本起吊装置的支撑部51将涵管吊入水井之中,然后再缩放吊杆1,使得校正部52与上一涵管的内壁相接触,迫使被吊入的涵管与上一涵管处于同一轴线上,这样保证了涵管重叠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实施例7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6的技术方案提出: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之间的夹角为160°~165°。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之间的夹角设置165°,此时校正部52与上一涵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在15°。在放入涵管后,随即通过校正部52及时与上一涵管的内壁相接触,迫使被吊入的涵管与上一涵管处于同一轴线上,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将起吊和对正的步骤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实现自动校正,大大地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例8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6或实施例7的技术方案提出: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撑部51与校正部52可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支撑件5结构稳定、坚实牢固;且生产工序少,制造成本低廉。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8的技术方案提出:支撑部51靠近涵管的一侧设有纹路(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部51靠近涵管的外侧壁设有条形纹路,一可以增大支撑部51与涵管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两者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发生;二可以增加美观,吸引购买者的购买欲望。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纹路还可以是波浪形或小凸粒状,这样可以供消费者多种选择,满足不同需求。
实施例10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提出:吊杆1还设有与吊钩配合使用的吊环6。
在本实施例中,在吊杆1的上端连接有一圆形吊环6,用于方便起重机或者吊机通过吊钩吊装本起吊装置,使用更加便捷。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其包括吊杆1、多组滑撑组件和用于与涵管抵接的支撑件5,滑撑组件套设在吊杆1外,且可以沿吊杆1的长度方向滑动,滑撑组件远离吊杆1的一端与支撑件5相铰接,吊杆1上设有限制任意一组滑撑组件运动的限位块7。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涵管内部,然后通过起重机或者吊机缓慢提拉吊杆1远离限位块7的一端,此时,滑撑组件与限位块7相抵触以限制其向吊杆1下部运动,当滑撑组件在吊杆1上滑动时,支撑件5被滑撑组件紧紧地与涵管内壁相抵触,由于支撑件5与涵管内壁之间形成巨大的摩擦力,涵管无法受自身重力而下落,故而将涵管吊起,最后缓缓移入水井之中。涵管竖直放置好之后,吊杆1向下滑动,解除限位块7对滑撑组件的限制,随之支撑件5与涵管内壁相分离,取出起吊装置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人为下井取绳,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保障了人的生命安全,也提高了涵管吊装的速度和施工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杆、多组滑撑组件和用于与涵管抵接的支撑件,所述滑撑组件与所述吊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撑组件与所述支撑件铰接,所述吊杆上设有限制任意一组所述滑撑组件运动的限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撑组件包括滑套和多个连接杆,所述滑套与所述吊杆滑动连接,任意一个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滑套铰接,任意一个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均铰接有所述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杆的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滑套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轴,沿所述吊杆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转动轴铰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校正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校正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校正部的连接拐角朝向所述吊杆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校正部之间的夹角为160°~16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校正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涵管的一侧设有纹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式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还设有与吊钩配合使用的吊环。
CN202120687184.9U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Active CN214879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7184.9U CN214879583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7184.9U CN214879583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79583U true CN214879583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7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7184.9U Active CN214879583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795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9430A (zh) * 2022-11-08 2023-03-07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用防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9430A (zh) * 2022-11-08 2023-03-07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用防护系统
WO2024098630A1 (zh) * 2022-11-08 2024-05-16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用防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79583U (zh) 一种内撑式起吊装置
CN202272622U (zh) 平衡翻转吊钩
CN215364523U (zh) 一种法兰三角集中转运装置
CN210825089U (zh) 一种防脱落的建筑预制件用吊装结构
CN211496605U (zh) 一种用于车轮吊装的吊具工装
CN205906924U (zh) 一种用于吊装叉车整体式轮毂的吊具
CN207046694U (zh) 一种适用于吊装有孔类结构货物的胀紧吊具
CN206502514U (zh) 飞轮吊具
CN211056518U (zh) 一种轮毂吊具
CN204588433U (zh) 吊具
CN212505151U (zh) 一种单晶炉导流筒的吊装夹具
CN210313131U (zh) 桥下结构吊装连接机构及吊装装置
CN207792499U (zh) 一种电机定子装卸吊具
CN220642239U (zh) 一种铜棒的吊运工具
CN211769717U (zh) 一种吊装组件
CN214456142U (zh) 一种长度可调式钢链吊具
CN206244260U (zh) 一种吊装平衡梁
CN206047067U (zh) 多轴砂箱翻转结构
CN106586822A (zh) 吊装工装
CN210480590U (zh) 吊具及起重装置
CN216737205U (zh) 一种油田管道运输装置
CN213834227U (zh) 一种贝雷片吊具
CN217102731U (zh) 一种行星轮吊具
CN218708730U (zh) 一种折叠式小型起重装置
CN211004186U (zh) 一种轴承拆装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