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3412U - 印刷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73412U
CN214873412U CN202023196797.7U CN202023196797U CN214873412U CN 214873412 U CN214873412 U CN 214873412U CN 202023196797 U CN202023196797 U CN 202023196797U CN 214873412 U CN214873412 U CN 214873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bearing structure
bearing
printe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67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野
曾昭孔
陈武伟
郭瑞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fu Chao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fu Chao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fu Chao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fu Chao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67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73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73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73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印刷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承载结构,第一承载结构设置于底座,用于承载待印刷件;第二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承载有印刷网,印刷网位于第一承载结构的上方,第二承载结构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其中,印刷网相对第二承载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印刷网包括至少一个印刷开口部。本申请公开的印刷测试装置,不仅能够在待印刷件的印刷面上印刷涂覆相应的印刷材料,以实现对印刷开口部的开发测试,且无需使用丝网印刷机以及量产钢网,同时还能够在每次印刷时仅需要对单个或少量的待印刷件进行相同的印刷涂覆,降低印刷材料的消耗量,进而降低印刷网的印刷开口部的开发测试成本。

Description

印刷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印刷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芯片的倒装封装工艺中,一般需要通过丝网印刷机对裸芯的背面印刷涂覆热界面材料。在通过丝网印刷机进行印刷涂覆时,需要配置使用量产钢网。量产钢网上具有多个相同的开口(即印刷涂覆区域),在使用需要铺设于多个裸芯的背面上以通过多个开口对多个裸芯进行相同的印刷涂覆。为了提高热界面材料在裸芯的背面印刷涂覆效果
(例如提高印刷涂覆率等),需要对钢网的开口进行开发测试。
现有对钢网的开口的开发测试工艺中,通常使用丝网印刷机进行印刷涂覆,如此需要配置有多套量产钢网且多套量产钢网的开口尺寸均不同。由于量产钢网价格昂贵,且对每套量产钢网进行测试均需要消耗较多的印刷材料,导致上述的开发测试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印刷测试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印刷测试装置,包括:
底座;
第一承载结构,第一承载结构设置于底座,用于承载待印刷件;
第二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承载有印刷网,印刷网位于第一承载结构的上方,第二承载结构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其中,印刷网相对第二承载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印刷网包括至少一个印刷开口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
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设置于底座,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第一承载结构连接以驱动第一承载结构沿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驱动部。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结构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用于定位待印刷件。
进一步地,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定位槽的大小不同。
进一步地,印刷开口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印刷开口部的大小不同。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结构包括承载主体部,承载主体部设有导向孔,导向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承载主体部;
底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的轴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导向杆活动穿设于导向孔,且导向杆与导向孔的内侧壁导向配合。
进一步地,导向杆穿出导向孔,导向杆的穿出端设有第一磁铁部,导向杆位于导向孔远离第一磁铁部的部分或者底座上设有第二磁铁部,承载主体部设有铁磁部;
其中,在承载主体部被吸附于第二磁铁部时,印刷网搭接于待印刷件,在承载主体部被吸附于第一磁铁部时,印刷网与待印刷件之间分离。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结构包括承载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承载主体部的两个夹持件,两个夹持件分别位于印刷网的两侧以对印刷网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夹持件为螺栓,螺栓螺接于承载主体部。
本申请提供的印刷测试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有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第一承载结构承载待印刷件,第二承载结构承载印刷网,印刷网相对第二承载结构可拆卸地设置且包括至少一个印刷开口部,第二承载结构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印刷网搭接于待印刷件或者与待印刷件分离,不仅能够在待印刷件的印刷面上印刷涂覆相应的印刷材料,以实现对印刷开口部的开发测试,且无需使用丝网印刷机以及量产钢网,同时还能够在每次印刷时仅需要对单个或少量的待印刷件进行相同的印刷涂覆,降低印刷材料的消耗量,进而降低印刷网的印刷开口部的开发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请参考附图1,本申请提供的印刷测试装置,能够基于印刷网400对待印刷件500进行印刷涂覆,以测试印刷网400的印刷开口部410对待印刷件500的印刷效果(例如但不限于在待印刷件500上的印刷涂覆率是否达到所需的水平等)。待印刷件500包括但不限于裸芯等,印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热界面材料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其中,待印刷件500为裸芯且印刷材料为热界面材料为例,裸芯的印刷面为裸芯背面,在通过印刷测试装置对裸芯的背面进行印刷时,需要将印刷网400铺设于裸芯的背面上且印刷开口部410对应裸芯的背面设置,以在裸芯的背面印刷涂覆热界面材料。当然,本申请的印刷测试装置并不限于在对印刷网400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开发测试中使用,例如还可作为常规的印刷装置用作印刷使用。
请继续参考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测试装置,包括:
底座100;
第一承载结构200,第一承载结构200设置于底座100,用于承载待印刷件500;
第二承载结构300,第二承载结构300承载有印刷网400,印刷网400位于第一承载结构200的上方,第二承载结构30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100,其中,印刷网400相对第二承载结构300可拆卸地设置,印刷网400包括至少一个印刷开口部410。
在本实施例中,印刷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于底座100上的第一承载结构200和第二承载结构300。第一承载结构200用于承载待印刷件500,待印刷件500包括但不限于裸芯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第二承载装置用于承载印刷网400,印刷网400位于第一承载结构200的上方,第二承载结构300相对底座10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印刷网400在搭接于待印刷件500的位置和远离待印刷件500的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二承载结构300带动印刷网400移动至搭接于待印刷件500的位置时,此时可将印刷材料通过印刷网400印刷涂覆在待印刷件500的印刷面上;在第二承载结构300带动印刷网400移动至远离待印刷件500的位置时,此时印刷网400和第一承载结构200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于拿取印刷后的待印刷件500以及放置新的待印刷件500等。其中,印刷网400和第一承载结构200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印刷网400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开口部410,其中印刷开口部410为印刷涂覆区域,其供印刷材料通过印刷网400以对待印刷件500上的印刷面进行印刷涂覆。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印刷网400的印刷开口部410数量能够较少,在对每个印刷网400进行测试时仅需要对单个或少量的待印刷件500进行相同的印刷涂覆,降低测试期间的印刷材料的消耗量。其中,印刷网400上的印刷开口部410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且印刷开口部410的应尽可能地较少设置,以有助于降低测试期间的印刷材料的消耗量。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相同的印刷涂覆为通过相同大小的印刷开口部410所进行的印刷涂覆。
印刷网400相对第二承载结构300可拆卸地设置,以实现对印刷网400的更换,进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印刷开口部410进行测试。例如:第二承载结构300所承载的当前印刷网400的印刷涂覆效果未达标时,可在第二承载结构300上更换具有不同大小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印刷网400,以测试更换后的印刷网400的印刷涂覆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测试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对印刷网400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开发测试,且避免丝网印刷机以及量产钢网的使用,同时还在每次印刷时仅需要对单个或少量的待印刷件500进行相同的印刷涂覆,降低开发测试期间的印刷材料的消耗量,进而降低印刷网400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开发测试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位于印刷网400的印刷材料可通过人工刮涂的方式进行印刷,或者通过刮刀机构进行刮涂的方式进行印刷。其中,刮刀机构包括刮刀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设置于底座100以驱动刮刀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印刷测试装置还包括:
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设置于底座100,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第一承载结构200连接以驱动第一承载结构200沿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0上设有位置调整结构(附图1中未示出),位置调整机构具有驱动部,驱动部与第一承载结构200连接以驱动第一承载结构200沿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移动,以使得待印刷件500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如此设置,不仅能够通过调节待印刷件500的位置以使得待印刷件500的印刷面与印刷开口部410精准对齐,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印刷质量,还能够有助于切换待印刷件500所对应的印刷开口部410,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其中,定位调整机构可为二维平面移动机构,具体地: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100上,第二滑动件沿第二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件,第一承载结构200设置于第一滑动件上。
基于附图1所示的印刷测试装置,第一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为里外方向,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或者,第一水平方向为里外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结构200可拆卸地连接于驱动部。如此设置,能够在实现更换不同大小的待印刷件500的同时,还无需对整体测试装置进行改进,降低更换不同待印刷件500的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例如:在第一承载结构200所承载的当前待印刷件500印刷完毕后,可通过更换承载不同于当前待印刷件500的第一承载结构200,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待印刷件500的印刷涂覆,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其中,不同的第一承载结构200的区别可仅在用于承载待印刷件500的承载部,以使得不同的第一承载结构200在印刷测试装置具有适配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结构200设有定位槽210,定位槽210用于定位待印刷件5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结构200具有用于承载待印刷件500的承载部,承载部为定位槽210。当待印刷件500安装于定位槽210时两者之间形成定位配合,以避免在印刷时出现待印刷件500相对第一承载结构200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印刷测试装置的印刷质量。
其中,待印刷件500的印刷面通过安装槽的开口311露出。具体地,印刷面可与安装槽的开口311平齐或伸出安装槽的开口3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2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定位槽210的大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2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定位槽210的大小不同,使得第一承载结构200上可同时承载有两个以上且至少具有两种大小的待印刷件500,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例如:第一承载结构200上具有两个定位槽210,分别为大小不同的第一定位槽210和第二定位槽210。印刷网400对应设有两个印刷开口部410,且两个印刷开口部410的大小也不同。通过印刷网400对第一承载结构200上的两个待印刷件500进行印刷,能够在一次印刷作业时实现对两种不同大小的待印刷件500进行印刷涂覆,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印刷开口部4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大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开口部41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大小不同,能够使得在一次印刷作业时实现两个以上且不同大小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印刷测试,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例如:印刷网400上设有大小不同的两个印刷开口部410,第一承载结构200上对应承载有两个相同的待印刷件500。通过印刷网400对第一承载结构200上的两个相同的待印刷件500进行印刷,能够在两个相同的待印刷件500上形成不同的印刷涂覆区域,进而使得在一次印刷作业时实现两个不同大小的印刷开口部410的印刷测试,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实用性。
当然,印刷网400上的印刷开口部410的数量和第一承载结构200上所承载的待印刷件500的数量可对应相等,也可为印刷网400上的印刷开口部410的数量小于第一承载结构200上所承载的待印刷件500的数量。以印刷网400上的印刷开口部410的数量小于第一承载结构200上所承载的待印刷件500的数量为例,印刷网400上的印刷开口部410与第一承载结构200上所承载的部分待印刷件500对应设置,以实现对该部分待印刷件500的印刷涂覆。至于其他待印刷件500则可不进行印刷涂覆,或者可通过位置调整机构驱动第一承载结构200移动以使得其他待印刷件500与印刷网400上的印刷开口部410对应设置,以实现对其他待印刷件500的印刷涂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结构300包括承载主体部310,承载主体部310设有导向孔,导向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承载主体部310;
底座100设有导向杆110,导向杆110的轴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导向杆110活动穿设于导向孔,且导向杆110与导向孔的内侧壁导向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结构300包括承载主体部310,承载主体部310用于承载印刷网400。承载主体部310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导向孔,底座100上设有导向杆110,导向杆110活动穿设于导向孔且导向杆110与导向孔的内侧壁导向配合,如此能够使得第二承载结构300沿竖直方向精确地移动,提高印刷测试装置的印刷质量。
其中,可通过人工移动的方式实现第二承载结构300的上下移动,或者通过直线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承载结构300上下移动,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气缸等。
其中,第二承载结构300和底座100之间可设有两对以上的导向杆110和导向孔,以增加第二承载结构300的移动稳定性。其中,两对以上的导向杆110和导向孔可设置于第二承载结构300的不同边角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杆110穿出导向孔,导向杆110的穿出端设有第一磁铁部,导向杆110位于导向孔远离第一磁铁部的部分或者底座100上设有第二磁铁部,承载主体部310设有铁磁部;
其中,在承载主体部310被吸附于第二磁铁部时,印刷网400搭接于待印刷件500,在承载主体部310被吸附于第一磁铁部时,印刷网400与待印刷件500之间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110具有穿出导向孔的穿出端,穿出端设有第一磁铁部(附图1中未示出),导向杆110位于导向孔远离第一磁铁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二磁铁部(附图1中未示出),第二承载结构300可在第一磁铁部和第二磁铁部之间移动。第二承载结构300上靠近导向孔的部分设有铁磁部(附图1中未示出),铁磁部能够分别与第一磁铁部和第二磁铁部磁吸配合。其中,当第二承载结构300更靠近第一磁铁部时,第一磁铁部对第二承载结构300的磁吸力大于第二磁铁部对第二承载结构300的磁吸力,第二承载结构300能够被吸附至第一磁铁部,此时印刷网400与待印刷件500之间分离;当第二承载结构300更靠近第二磁铁部时,第二磁铁部对第二承载结构300的磁吸力大于第一磁铁部对第二承载结构300的磁吸力,第二承载结构300能够被吸附至第二磁铁部,此时印刷网400搭接于待印刷件500。
其中,导向杆110可优选为非导磁材质,例如铜、铝等。
当然,由于底座100位于第二承载结构300靠近第一承载结构200的一侧,所以第二磁铁部也可设置于底座100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结构300包括承载主体部310以及设置于承载主体部310的两个夹持件320,两个夹持件320分别位于印刷网400的两侧以对印刷网400进行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主体部310用于承载印刷网400,承载主体部310中形成有露出印刷网400的开口311,以使印刷网400可搭接于待印刷件500。第二承载结构300还包括设置于承载主体部310上的两个夹持件320,两个夹持件320分别位于印刷网400的两侧以对印刷网400进行夹持。通过两个夹持件320对印刷网400进行夹持,不仅使得第二承载结构300对印刷网400的固定可靠性好,且还便于印刷网400的拆卸。
其中,夹持件320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可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夹持件320可设置于印刷网400的两侧或四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320为螺栓,螺栓螺接于承载主体部310。
在本实施例中,螺栓螺接于承载主体部310,通过旋转螺栓便可实现对印刷网400的夹持,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承载待印刷件;
第二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承载有印刷网,所述印刷网位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上方,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其中,所述印刷网相对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可拆卸地设置,所述印刷网包括至少一个印刷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沿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和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驱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定位所述待印刷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定位槽的大小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开口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印刷开口部的大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包括承载主体部,所述承载主体部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所述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承载主体部;
所述底座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竖直方向,所述导向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的内侧壁导向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穿出所述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穿出端设有第一磁铁部,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导向孔远离所述第一磁铁部的部分或者底座上设有第二磁铁部,所述承载主体部设有铁磁部;
其中,在所述承载主体部被吸附于所述第二磁铁部时,所述印刷网搭接于所述待印刷件,在所述承载主体部被吸附于所述第一磁铁部时,所述印刷网与所述待印刷件之间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包括承载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部的两个夹持件,所述两个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印刷网的两侧以对所述印刷网进行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螺栓,所述螺栓螺接于所述承载主体部。
CN202023196797.7U 2020-12-24 2020-12-24 印刷测试装置 Active CN214873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6797.7U CN214873412U (zh) 2020-12-24 2020-12-24 印刷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6797.7U CN214873412U (zh) 2020-12-24 2020-12-24 印刷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73412U true CN214873412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1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6797.7U Active CN214873412U (zh) 2020-12-24 2020-12-24 印刷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73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1361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테스트 장치용 크로스멤버 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테스트 장치
JP5895134B2 (ja) ペースト供給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ペースト供給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14151507A (ja) ペースト供給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ペースト供給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00581816C (zh) 反转布板自动平网印花机
CN214873412U (zh) 印刷测试装置
KR102003531B1 (ko) 행거 및 상기 행거를 구비한 전해도금 시스템
CN109932318A (zh) 一种磁铁浮动夹紧夹具及空调窗体检测设备
CN210701510U (zh) 一种基于新型等离子清洗机的夹持机构
CN210139690U (zh) 一种自动定位丝印机
CN214769619U (zh) 大电流自适应固定点焊机
CN111168424B (zh) 一种自锁紧式缸盖加工装置
JP4496757B2 (ja) 着磁装置及び着磁方法
CN201579622U (zh) 一种双头镗床的加工工装
CN209937976U (zh) 一种用于印花机的定位装置
CN210337231U (zh) 一种新型的丝印装置
CN109756085A (zh) 一种磁石装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5360432U (zh) 一种平网印花机的网框定位装置
CN112026345A (zh) 印刷机组件及多线印刷装置
CN220960403U (zh) 感光鼓表面摩擦力检测工装
CN216613465U (zh) 一种贴棉机械手
CN218657505U (zh) Pcb裸板通用限位工装
JP2015002278A (ja) ペースト供給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210795134U (zh) 一种印刷用面纸与底纸对齐激光检测设备
CN114814679B (zh) 一种应力自动施加下软磁材料磁性实时检测装置
CN217253044U (zh) 一种用于打孔的磁钻座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