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3347U -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73347U
CN214873347U CN202120710903.4U CN202120710903U CN214873347U CN 214873347 U CN214873347 U CN 214873347U CN 202120710903 U CN202120710903 U CN 202120710903U CN 214873347 U CN214873347 U CN 214873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wheel
copper
clad plate
steel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09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河
王洋
徐莎
黄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Allstar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Allstar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Allstar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Allstar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109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73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73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73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和铜箔发料轮,所述铜箔发料轮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之间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钢带轮面‑面接触压合方式,铜箔与压合膜接触时间长,压合均匀可靠,且可通过设置钢带轮各段压合温度起到预热与退火的效果,产品性能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背景技术
5G打开了柔性覆铜板成长新空间。在5G信号对柔性覆铜板基材的高频及损耗性提出更高要求下,传统柔性覆铜板基材难以符合新时代高频高速需求。相比 4G技术,5G技术所产生的数据量更大、发射频率更大、工作的频段也更高,这需要基站用覆铜板有更好的传输性能和散热性能,这意味着5G基站用覆铜板要使用更高频率、更高传输速度、耐热性更好的基材。由于5G条件下,膜、铜箔等高频原料都与普通柔性覆铜板原料有区别,需要更为可靠的压合成型工艺。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专利CN201510783166公开了一种无胶双面挠性覆铜板生产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涂覆装置及辊压装置,通过该涂覆装置对铜箔进行涂覆以得到无胶单面板半成品,然后再通过其中的辊压装置对上述半成品进行压合和收卷。中国专利CN201610865244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设备,其中包括压合机构,该压合机构的压合电机座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T型滑轨,T型滑轨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滑块。利用步进式推进单元实现集成电路板的逐渐推送,进而完成压合和点胶密封两个工艺,使得整个封装过程连续不间断,提高了封装效率。
然而,目前的上述制备柔性覆铜板主要使用的设备为五轴压合机,压合轮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线对线的方式,生产时压合膜与铜箔接触时间短、产品热成型前后温差大,制备的产品易出现外观较差、尺寸稳定性差、剥离强度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
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和铜箔发料轮,所述铜箔发料轮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铜箔发料轮设置为两组,设置在所述压合膜发料轮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发料轮,所述保护膜发料轮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的上下两侧;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收料轮,所述保护膜收料轮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二压合轮组,所述第二压合轮组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和第二压合轮组之间分别通过上钢带和下钢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和第二压合轮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钢带和下钢带外侧表面光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和第二压合轮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组件由1~7组上下平行设置的加热模块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放料调压轮,所述放料调压轮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与压合机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收料调压轮,所述收料调压轮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与压合机构之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钢带轮面-面接触压合方式,铜箔与压合膜接触时间长,压合均匀可靠,且可通过设置钢带轮各段压合温度起到预热与退火的效果,产品性能更为稳定。具体的,
(1)经过压合膜发料轮供送压合膜,通过铜箔发料轮供送铜箔,为了使铜箔完全覆盖在基材膜表面,避免出现错层等问题,其中的铜箔发料轮与压合膜发料轮之间上下平行设置。铜箔与压合膜在压合机构中的压合轮组的作用下被压合,然后经由收料机构进行收卷得到覆铜板。其中的压合轮组由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组成,两种压合轮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压合膜和铜箔的厚度进行调整,保证压合膜和铜箔在压合轮组的作用下能够被挤压压合。
(2)为了避免压合膜与铜箔在压合过程中对压合轮组对铜箔表面的不平整碾压,影响覆铜板的表面特性,在铜箔表面设置一层保护膜,从而分别在铜箔发料轮远离压合膜发料轮的一侧设置两个保护膜发料轮,用于供送保护膜。为了将基材膜与铜箔之间能够充分的贴附,采用两组压合轮组,并且两组压合轮组之间通过上钢带和下钢带连接,保证两者的运行速度相同。
(3)为了进一步提高覆铜板中基材膜与铜箔之间的粘合效果,避免出现铜箔与基材膜之间出现剥离等问题,申请人对经过第一压合轮组压合之后的压合膜采用第二压合轮组进行第二次压合,两者之间通过温控组件进行加热,从而提高铜箔对基材膜表面的充分贴附,其中的温控组件可以起到预热与退火的效果,产品性能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合膜发料轮、11-铜箔发料轮、12-保护膜发料轮、121-放料调压轮、131-收料调压轮、22-第一压合轮组、23-温控组件、24-上钢带、25-下钢带、26- 第二压合轮组、3-覆铜板收料轮、32-保护膜收料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除此之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外。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辩题已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部件、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不见、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上方即为上,阅读者的下方即为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当部件、元件或层被称为“位于”、“结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位于、结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该另一部件、元件或层,或可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直接结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应当以类似的方式来进行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
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和铜箔发料轮,所述铜箔发料轮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钢带轮压合机可以对压合膜的单面或双面进行覆铜处理,其中的压合膜发料轮上卷绕有压合膜,其中的压合膜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类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改性聚酰亚胺(MPI)、液晶高分子(LCP)等。经过压合膜发料轮供送压合膜,通过铜箔发料轮供送铜箔,为了使铜箔完全覆盖在基材膜表面,避免出现错层等问题,其中的铜箔发料轮与压合膜发料轮之间上下平行设置。铜箔与压合膜在压合机构中的压合轮组的作用下被压合,然后经由收料机构进行收卷得到覆铜板。其中的压合轮组由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组成,两种压合轮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压合膜和铜箔的厚度进行调整,保证压合膜和铜箔在压合轮组的作用下能够被挤压压合。
进一步的,所述铜箔发料轮设置为两组,设置在所述压合膜发料轮的上下两侧。当铜箔发料轮为单个是可以制备单面覆铜板,而为了得到双面覆铜板需要设置两组铜箔发料轮,并将其设置在压合膜发料轮的上下两侧平行设置,从而在压合膜上下表面分别压合两层铜箔。
进一步的,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发料轮,所述保护膜发料轮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的上下两侧;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收料轮,所述保护膜收料轮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的上下两侧。为了避免压合膜与铜箔在压合过程中对压合轮组对铜箔表面的不平整碾压,影响覆铜板的表面特性,在铜箔表面设置一层保护膜,从而分别在铜箔发料轮远离压合膜发料轮的一侧设置两个保护膜发料轮,用于供送保护膜。与此同时,为了收集经过压合机构后的保护膜,再增添保护膜收料轮,根据覆铜板的单层覆铜或双面覆铜结构,保护膜收料轮可以设置一组或两组,分别收集单层覆铜板保护膜和双面覆铜板保护膜,当设置两组保护膜收料轮时,其分别设置在覆铜板收料轮的上下两侧,分别收集覆铜板上下两侧的保护膜。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二压合轮组,所述第二压合轮组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和第二压合轮组之间分别通过上钢带和下钢带连接。为了将基材膜与铜箔之间能够充分的贴附,采用两组压合轮组,并且两组压合轮组之间通过上钢带和下钢带连接,保证两者的运行速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和第二压合轮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避免上下钢带对铜箔或保护膜表面的不平整碾压,以及避免由于钢带表面的不平整引起的离型难等问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钢带和下钢带外侧表面光滑设置。本发明中的所述上钢带和下钢带是两个无间断压力钢带,由冷轧高拉强度的不锈钢制成,仅有一条焊缝。钢带的内外表面都经过精细抛光,钢带外表面镀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带宽度ca.830mm、钢带厚度1.5+/-0.1mm。本发明中,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进行处理得到光滑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中对其光滑程度并不做特殊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光滑程度越高越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钢带和下钢带外侧表面工业抛光Ra粗糙度< 0.1μm。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轮组和第二压合轮组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组件由1~7组上下平行设置的加热模块组成。为了进一步提高覆铜板中基材膜与铜箔之间的粘合效果,避免出现铜箔与基材膜之间出现剥离等问题,申请人对经过第一压合轮组压合之后的压合膜采用第二压合轮组进行第二次压合,两者之间通过温控组件进行加热,从而提高铜箔对基材膜表面的充分贴附,其中的温控组件可以起到预热与退火的效果,产品性能更为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放料调压轮,所述放料调压轮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与压合机构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收料调压轮,所述收料调压轮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与压合机构之间。为了调节对原料张力和压力的调节,分别在压合机构与发料轮之间以及压合机构与收料轮之间设置放料调压轮和收料调压轮,根据实际情况对供送的铜箔、保护膜,以及收集的保护膜、覆铜板料等进行压力的调节。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
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1和铜箔发料轮11,所述铜箔发料轮11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22,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3;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
所述铜箔发料轮11设置为两组,设置在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的上下两侧。
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二压合轮组26,所述第二压合轮组26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分别通过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连接。
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外侧表面光滑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温控组件23,所述温控组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
所述温控组件23由4组上下平行设置的加热模块组成。
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
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1和铜箔发料轮11,所述铜箔发料轮11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22,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3;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
所述铜箔发料轮11设置为两组,设置在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的上下两侧。
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二压合轮组26,所述第二压合轮组26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分别通过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连接。
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外侧表面光滑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温控组件23,所述温控组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
所述温控组件23由4组上下平行设置的加热模块组成。
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发料轮12,所述保护膜发料轮12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11的上下两侧;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收料轮32,所述保护膜收料轮32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3的上下两侧。
实施例3: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
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1和铜箔发料轮11,所述铜箔发料轮11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22,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3;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
所述铜箔发料轮11设置为两组,设置在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的上下两侧。
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二压合轮组26,所述第二压合轮组26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分别通过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连接。所述上钢带和下钢带外侧表面光滑设置,钢带的内外表面都经过精细抛光,钢带外表面镀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带宽度ca.830 mm、钢带厚度1.5+/-0.1mm,外侧表面工业抛光Ra粗糙度<0.1μm。
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外侧表面光滑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温控组件23,所述温控组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
所述温控组件23由4组上下平行设置的加热模块组成。
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发料轮12,所述保护膜发料轮12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11的上下两侧;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收料轮32,所述保护膜收料轮32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3的上下两侧。
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放料调压轮121,所述放料调压轮121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11与压合机构之间。
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收料调压轮131,所述收料调压轮131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3与压合机构之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
所述发料机构包括压合膜发料轮(1)和铜箔发料轮(11),所述铜箔发料轮(11)与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第一压合轮组(22),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覆铜板收料轮(3);所述发料机构、压合机构和收料机构之间通过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发料轮(11)设置为两组,设置在所述压合膜发料轮(1)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发料轮(12),所述保护膜发料轮(12)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11)的上下两侧;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两组保护膜收料轮(32),所述保护膜收料轮(32)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3)的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第二压合轮组(26),所述第二压合轮组(26)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压合轮;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分别通过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带(24)和下钢带(25)外侧表面光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还包括温控组件(23),所述温控组件(2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轮组(22)和第二压合轮组(2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23)由1~7组上下平行设置的加热模块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料机构还包括放料调压轮(121),所述放料调压轮(121)设置在所述铜箔发料轮(11)与压合机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收料调压轮(131),所述收料调压轮(131)设置在所述覆铜板收料轮(3)与压合机构之间。
CN202120710903.4U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Active CN214873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0903.4U CN214873347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0903.4U CN214873347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73347U true CN214873347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86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0903.4U Active CN214873347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733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7792A (zh) * 2022-12-12 2023-03-24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箔自动粘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7792A (zh) * 2022-12-12 2023-03-24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箔自动粘合装置
CN115837792B (zh) * 2022-12-12 2023-07-11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箔自动粘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0126B (zh) 复合式双面铜箔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4873347U (zh) 一种高稳定性覆铜板钢带轮压合机
KR100724046B1 (ko) 적층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206932462U (zh) 复合式lcp高频高速frcc基材
JPWO2012020818A1 (ja) 金属張積層板
CN111619173A (zh)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8015B (zh) 铜箔、覆铜层叠板、以及柔性印刷基板和电子设备
CN109514968A (zh) 高效节能一体化热贴膜机组
CN211843506U (zh) 一种涂布法高频mpi挠性覆铜板
CN109532145B (zh) 一种无胶型双面挠性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8128629U (zh) 基于高频frcc与fccl单面板的fpc
CN217160119U (zh) 一种fpc结构
TW201944861A (zh) 一種多層軟性印刷線路板及其製法
CN101746098A (zh) 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快压工艺的阻胶膜
CN203077767U (zh) 辊压装置
CN111491452B (zh) Lcp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24897B1 (ko) 금속 피복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CN111308760A (zh) 一种背板的加工方法、背板及显示装置
CN211222348U (zh) 一种高频低损耗无胶挠性覆铜板
CN114007832B (zh) 覆金属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10366309A (zh) 基于高频frcc与fccl单面板的fpc及工艺
CN116033678B (zh) 一种用于改善非对称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加工方法
CN116685051B (zh) 金属箔、载体箔、覆金属层叠板、印刷线路板及电池
CN116896829A (zh) 复合铜箔制造方法
CN21894868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复合膜的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