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9156U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49156U CN214849156U CN202121409472.4U CN202121409472U CN214849156U CN 214849156 U CN214849156 U CN 214849156U CN 202121409472 U CN202121409472 U CN 202121409472U CN 214849156 U CN214849156 U CN 2148491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clamping
- abutting
- connector terminal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及导电端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组件、低压组件和第二弹片,端子组件具有两个夹持部,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片,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弹片之间形成第一夹口;抵压组件包括两个贴附于夹持部外侧的压板,压板的一端设置有抵压在第一弹片上的抵触部,压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弹片安装于夹持部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将抵压组件设置于端子组件的外侧,解决了抵压组件的第二固定部占据第一弹片的排布空间的技术问题,从而在具备适当的插拔力的同时,增大了连接器端子的过电流能力,且紧固操作方便;再配合第二弹片增大电接触面积,提升连接器端子的过电流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及导电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医疗设备以及太阳能及新能源等领域,其过电流能力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载流能力。现有的连接器端子一般设置有多对用于电接触的弹臂结构,相邻的弹臂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置抵触部的凹槽,通过抵触部给与其相邻的两对弹臂结构施加压力以提供更大的保持力。但是通过设置槽体安装抵触部,不仅组装复杂,且用于容置抵触部的槽体占据了弹臂一定的空间,导致弹臂上用于电接触的接触点变少,过电流能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不仅组装简单,且抵触部不会占据弹臂所在的空间,以增大弹臂上的电接触面积,提升连接器端子的过电流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
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具有相对配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片,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之间形成第一夹口;
抵压组件,所述抵压组件包括两个压板,两个所述压板一一对应贴附于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外侧,所述压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片对应的抵触部,两个所述抵触部朝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上,所述压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两侧,夹固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
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安装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臂,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夹持部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弹臂具有第一延伸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部,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口延伸,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弯折段朝向所述第一夹口突出形成第一夹持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压板相互平行设置,其背离所述第一夹口的侧面抵靠所述压板。
作为优选,所述抵触部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抵触臂,所述抵触臂具有第一抵触段和第二抵触段,所述第一抵触段抵压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口延伸,所述第二抵触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抵触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触段抵压于所述第一弯折段背离所述第一夹口的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触段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压板,所述第二连接段抵靠于所述第一弹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片相对配置,形成第二夹口,每个所述第二弹片具有第三固定部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夹口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弹臂,所述第三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上,多个所述第二弹臂沿第一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夹持部的宽度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臂包括第二延伸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部,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夹口延伸,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弯折段朝向所述第二夹口突出形成第二夹持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连接件锁定于所述夹持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接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紧固件,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端子,通过将抵压组件的压板的第二固定部及抵触部对应设置在端子组件的夹持部的第一固定部及第一弹片的外侧,使得不需要在端子铜基材上设置凹槽,解决了抵压组件占据端子组件的排布空间的技术问题。这样,相同长度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器件与端子接触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大端子的过电流能力;且抵压组件的抵触部能够朝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端子组件的第一弹片以对第一弹片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提供较为适当的保持力,不会导致夹口的插拔力过大。同时,通过在夹持部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弹片,使第二弹片与第一弹片同时作用于电器件,也可以增加连接器端子的电接触面积,提升连接器端子的过电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
1-端子组件;11-夹持部;111-连接件;12-第一弹臂;121-第一延伸段;122-第一弯折段;123-第一连接段;13-第一固定部;131-第一支撑部;132-导接部;1321-连接螺母;133-第三安装孔;14-第一夹口;
2-抵压组件;21-压板;22-抵触臂;221-第一抵触段;222-第二抵触段;223-第二连接段;23-第二固定部;231-第二支撑部;232-第二安装孔;
3-第二弹片;31-第三固定部;31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弹臂;321-第二延伸段;322-第二弯折段;33-第二夹口;
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组件1、低压组件2和第二弹片3,端子组件1具有相对配置的两个夹持部11,夹持部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片,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3,两个第一弹片之间形成第一夹口14;抵压组件2包括两个压板21,两个压板21一一对应贴附于两个夹持部11的外侧,压板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弹片对应的抵触部,两个抵触部朝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第一弹片上,压板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3,两个第二固定部23位于两个第一固定部13的两侧,夹固连接两个第一固定部13;第二弹片3安装于夹持部11的内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端子,通过将抵压组件2的压板21的第二固定部23及抵触部对应设置在端子组件1的夹持部11的第一固定部13及第一弹片的外侧,使得不需要在端子铜基材上设置凹槽,解决了抵压组件2占据端子组件1的排布空间的技术问题。这样,相同长度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器件与端子接触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大端子的过电流能力;且抵压组件2的抵触部能够朝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端子组件1的第一弹片以对第一弹片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提供较为适当的保持力,不会导致夹口的插拔力过大。同时,通过在夹持部11的内侧壁设置第二弹片3,使第二弹片3与第一弹片同时作用于电器件,也可以增加连接器端子的电接触面积,提升连接器端子的过电流能力。
参见图1至图3,第一弹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臂12,第一方向为夹持部11的宽度方向,其中,夹持部11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箭头ab所示的方向。具体地,第一弹臂12具有第一延伸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22,第一延伸段121的一端连接于夹持部11,另一端朝向第一夹口14延伸,第一弯折段122连接于第一延伸段121的另一端,第一弯折段122的第一夹持触点朝向第一夹口14突出。通过第一弹臂12上设置的第一延伸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22,使得多个第一弹臂12在第一弹片上形成了可靠的电接触区域,且第一弯折段122朝向第一夹口14突出形成用于抵触电器件的第一夹持触点,有利于第一弹臂12与连接器电接触作业,提升第一弹片电接触作业的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3,第一延伸段12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段123连接于夹持部11,第一连接段123与压板21相互平行设置,其背离第一夹口14的侧面抵靠在部分压板21上。上述通过第一连接段123的过渡设置,使得压板21能够对第一弹臂12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使第一弹臂12在电接触作业时不会轻易发生晃动,且无需占据端子组件1上第一弹臂12的排布空间,使得第一弹臂12与电器件具有充足的电接触面积,保持良好的电接触。
参见图1至图3,第一固定部13与夹持部11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部13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部131连接于夹持部11,夹持部1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31的弯折方向与第一固定部13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31的弯折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夹口14从第一弹臂12的一端延伸到第一支撑部131处,为第二弹片3和第一弹片配合进行电接触作业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也使得两个第一固定部13为两个第一弹片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
参见图1和图2,第一固定部13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接部132,导接部132为一U型弯折结构,两个导接部132相互抵靠;导接部132的尾部可拆卸设置有连接螺母1321,连接螺母1321用于与铜排连接固定,以实现电路连通。
参见图1至图3,抵触部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抵触臂22,抵触臂22具有第一抵触段221和第二抵触段222,第一抵触段221抵压于第一延伸段121上,其一端连接于压板21,另一端朝向第一夹口14延伸,对第一延伸段121施加一定的压力。第二抵触段222连接于第一抵触段221的另一端,与第一弯折段122过盈配合,以使第二抵触段222抵压于第一弯折段122背离第一夹口14的侧面,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弹片上的第一弯折段122相互靠拢,避免了第一弹臂12发生塑性变形导致的与电器件接触不良的问题,能够增加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参见图3,第二抵触段222为一弯折结构,其内侧背离第一夹口14设置,通过将第二抵触段222和第一弯折段122的弯折程度进行配合设置,能够使第二抵触段222能够朝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第一弯折段122以对第一弯折段122施加压力,从而能够提供适当的保持力,不会导致第一夹口的插拔力过大。
参见图1和图2,第一抵触段2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段223连接于压板21,第二连接段223抵靠于第一弹臂12。上述通过第二连接段223的过渡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段223与压板21配合对第一弹臂12上的第一连接段123提供支撑和抵靠,以使第一弹臂12在电接触作业时不会轻易发生晃动,且第二连接段223不会占据第一弹臂12的排布空间,从而第一弹臂12仍与电器件保持良好的电接触。
参见图1和图2,第二固定部23与压板21相互平行设置,第二固定部23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撑部231连接于压板21,压板21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31的弯折方向与第二固定部23相对于第二支撑部231的弯折方向相反,使得第二支撑部231与第一支撑部131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且相互贴靠,从而第二固定部23能够为第一固定部13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连接器端子的整体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3,第二弹片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片3相对配置,形成第二夹口33,每个第二弹片3具有第三固定部31以及自第三固定部31的一端朝向第二夹口33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弹臂32,第三固定部31设置于夹持部11上,具体地,多个第二弹臂32沿第一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为夹持部11的宽度方向,夹持部11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箭头ab所示的方向。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多个第二弹臂32能够置于两个第一弹片之间,且多个第二弹臂32与多个第一弹臂12沿同一方向布置,优化连接器端子的电接触区域的结构设计,增大电接触面积,显著提升连接器端子的过电流能力。
参见图3和图4,第二弹臂32包括第二延伸段321和第二弯折段322,第二延伸段321一端连接于第三固定部31,另一端朝向第二夹口33延伸,第二弯折段322连接于第二延伸段321的另一端,第二弯折段322朝向第二夹口33突出形成第二夹持触点。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延伸段321与第一延伸段121朝同一方向倾斜,第二弯折段322与第一弯折段122朝同一方向弯折,从而第一弹臂12与第二弹臂32能够与外部电器件以相同的角度进行电接触,以便第一夹持触点与第二夹持触点配合接触电器件,提高传输电流的能力和电接触稳定性。
参见图2和图3,第三固定部31通过连接件111锁定于夹持部11上。具体地,夹持部11上设置有连接件111,第三固定部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1,或者,夹持部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1,第三固定部32上设置有连接件111,通过连接件11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11中,将第三固定部31锁定于夹持部11上。
可选地,连接件111可选用压铆螺柱,紧固效果好,有效防止第二弹片3滑动和脱落。
参见图2和图3,连接器端子还包括紧固件4,两个第二固定部23与两个第一固定部13通过紧固件4紧固连接,不仅连接牢固可靠,且安拆简单便捷。
可选地,紧固件4可选用压铆螺柱或焊接件。
可选地,紧固件4可选用相适配的螺柱和螺母,第二固定部2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32,第一固定部1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33,螺柱的头部抵靠于一个第二固定部23的外侧面上,螺杆穿过一个第二固定部23上的第二安装孔232和两个第一固定部13上的第三安装孔133,伸出另一个第二固定部23的第二安装孔232与螺母配合,螺母锁紧于另一个第二固定部23的外侧面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组件(1),所述端子组件(1)具有相对配置的两个夹持部(11),所述夹持部(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片,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3),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之间形成第一夹口(14);
抵压组件(2),所述抵压组件(2)包括两个压板(21),两个所述压板(21)一一对应贴附于两个所述夹持部(11)的外侧,所述压板(2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片对应的抵触部,两个所述抵触部朝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上,所述压板(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3),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2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13)的两侧,夹固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13);
第二弹片(3),所述第二弹片(3)安装于所述夹持部(11)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臂(12),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夹持部(11)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弹臂(12)具有第一延伸段(121)和第一弯折段(122),所述第一延伸段(1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部(11),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口(14)延伸,所述第一弯折段(122)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弯折段(122)朝向所述第一夹口(14)突出形成第一夹持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2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段(123)连接于所述夹持部(11),所述第一连接段(123)与所述压板(21)相互平行设置,其背离所述第一夹口(14)的侧面抵靠所述压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抵触臂(22),所述抵触臂(22)具有第一抵触段(221)和第二抵触段(222),所述第一抵触段(221)抵压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21)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21),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口(14)延伸,所述第二抵触段(222)连接于所述第一抵触段(2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触段(222)抵压于所述第一弯折段(122)背离所述第一夹口(14)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段(2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段(223)连接于所述压板(21),所述第二连接段(223)抵靠于所述第一弹臂(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片(3)相对配置,形成第二夹口(33),每个所述第二弹片(3)具有第三固定部(31)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31)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夹口(33)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弹臂(32),所述第三固定部(31)设置于所述夹持部(11)上,多个所述第二弹臂(32)沿第一方向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夹持部(11)的宽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32)包括第二延伸段(321)和第二弯折段(322),所述第二延伸段(32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部(31),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夹口(33)延伸,所述第二弯折段(322)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段(3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弯折段(322)朝向所述第二夹口(33)突出形成第二夹持触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31)通过连接件(111)锁定于所述夹持部(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3)与所述夹持部(1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3)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部(131)连接于所述夹持部(11),所述夹持部(1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1)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3)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31)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固定部(13)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接部(132)。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4),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23)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13)通过所述紧固件(4)紧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09472.4U CN214849156U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09472.4U CN214849156U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49156U true CN214849156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80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09472.4U Active CN214849156U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49156U (zh) |
-
2021
- 2021-06-24 CN CN202121409472.4U patent/CN2148491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6472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585062A (zh) |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 |
CN107134674B (zh) | 导电连接件及连接组件 | |
EP3091618B1 (en) | Female contact and power-supply connector | |
CN219017947U (zh) | 带有护套的接插转接端子及相应的连接器 | |
CN113258372B (zh) | 电性连接套件及电性连接器 | |
CN211957772U (zh) | 电池包 | |
CN214849156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
CN117223176A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和插头连接件 | |
CN209929208U (zh) | 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 |
CN218940049U (zh) | 导电端子 | |
CN215299564U (zh) | 一种接电组件及连接器 | |
CN212783932U (zh) | 卡环机构 | |
CN114639924B (zh) | 电池安装组件和胶囊内窥镜 | |
CN110060905B (zh) | 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 |
CN112803186B (zh) | 一种充电插座 | |
CN213184676U (zh) | 一种充电连接器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9436246U (zh) | 一种互连装置及连接器 | |
CN211507712U (zh) | 一种电池盒组件 | |
CN118554222B (zh) | 一种排线直插的自动锁连接器 | |
CN220527253U (zh) | 一种大电流端子的组装结构 | |
CN220021688U (zh) | 接插组件、压缩机、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731886U (zh) | 一种片式接触件插孔结构 | |
CN209804966U (zh) | 一种直头连接器插孔 | |
CN217334452U (zh) | 一种继电器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