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7446U - 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37446U CN214837446U CN202120992853.3U CN202120992853U CN214837446U CN 214837446 U CN214837446 U CN 214837446U CN 202120992853 U CN202120992853 U CN 202120992853U CN 214837446 U CN214837446 U CN 2148374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lifting
- actuator
- rear door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液压控制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液压泵连接油箱,第一举升阀分别连接有第一执行器及液压泵,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第二举升阀进油口连接至液压泵,第二先导阀控制连接第二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第一先导阀连接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第三执行器进油口连接有顺序阀组,顺序阀组另一端还连接至第二举升阀及第二执行器。用于解决卸货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第二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实现货箱后门门锁的开闭操作和货箱后门的开闭操作,通过第一先导阀控制货箱的举升下降操作及后门的下降操作,实现对货箱的开锁开门及举升自卸的自动化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液压控制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背景技术
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其中,矿用自卸车具有承载力大,运距短,运输效率高的特点,传统的矿用宽体自卸车后门开启关闭多采用链条结构,该结构链条长度不好控制,且稳定性不好。
目前,逐渐开始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对货箱的后门开闭和后门门锁的开闭进行液压控制,取代以往的链条结构,但是,目前对货箱的举升控制,货箱后门开闭控制等均是分开进行的,集成程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低,导致货箱的卸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用于解决卸货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包括:油箱;
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油箱;
第一举升阀,所述第一举升阀分别连接有第一执行器及所述液压泵;
第一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控制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的控制口;
第二举升阀,所述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所述第二举升阀进油口连接至所述液压泵;
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二先导阀控制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所述第一先导阀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其中,所述第三执行器进油口连接有顺序阀组,所述顺序阀组另一端还连接至所述第二举升阀及第二执行器,当第二执行器运动到位后,所述顺序阀组连通第二举升阀与第三执行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举升阀控制第一执行器实现自卸车的货箱举升自卸操作,在第一举升阀的回路中串接第二举升阀,通过与第二举升阀连接的第二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实现货箱后门门锁的开闭操作和货箱后门的开闭操作,通过第二先导阀控制第二举升阀的举升操作,通过第一先导阀控制货箱的举升下降操作及后门的下降操作,实现对货箱的开锁开门及举升自卸的自动化操作,同时,通过设置的顺序阀组实现在先接通第二执行器后在接通第三执行器,即实现先打开后门门锁后再打开后门,保证了后门开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气控阀,所述气控阀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第一限位阀,所述第一限位阀串接在所述气控阀的另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之间,用于限位所述第一执行器的最大动作位置。
通过在气控阀与第一举升阀之间串接第一限位阀,通过第一限位阀实现在与第一举升阀连接的第一执行器动作到位后自动切断对第一举升阀的举升控制,使货箱举升到位后自动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先导阀与所述第一举升阀之间串接有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执行器的最大动作位置的第二限位阀。
通过串接在第一先导阀与第一举升阀之间的第二限位阀实现在第三执行器动作到位后,即后门打开到位后,再接通第一先导阀与第一举升阀,避免后门未打开的情况下,举升货箱自卸导致货物堆积在货箱内的危险行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举升阀与所述第二执行器之间串接有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执行器初始位置的换向阀。
通过换向阀实现与第三执行器的匹配响应,在第三执行器位于初始位置时,接通第二执行器与第二举升阀,通过换向阀实现第二执行器打开到位后打开第三执行器时对第二执行器的油路封闭,使第二执行器保持打开状态,同时,在第三执行器未回落至初始位置时,断开第二执行器和第二举升阀,使第二执行器保持打开状态,防止第三执行器即后门未关闭到位时,第二执行器即后门门锁闭合,提高了后门动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为二位二通常通式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控阀为三位三通气控阀,所述气控阀一出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及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通过将第一举升阀和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连接在气控阀的出气口,通过气控阀控制第一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的同时下降操作,节省两执行器的下降回落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先导阀为二位三通气控阀,所述第二先导阀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举升位控制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举升阀及第二举升阀结构相同,均为包括举升位、保持位及下降位的三位三通阀,所述三位三通阀保持位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保持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还连接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
进一步地,所述顺序阀组包括相互并联的单向阀及顺序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整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后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后门开启后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货箱举升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后门和货箱下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油箱;2、液压泵;
3、第一举升阀;4、第一先导阀;
41、气控阀;42、第一限位阀;
5、第一执行器;
6、第二举升阀;7、第二先导阀;
8、第二执行器;9、第三执行器;
10、顺序阀组;
11、第二限位阀;
12、换向阀;
13、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包括:油箱、液压泵、第一举升阀、第一先导阀;第二举升阀、第二先导阀,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油箱,所述第一举升阀分别连接有第一执行器及所述液压泵,通过第一举升阀控制第一执行器实现第一执行器的举升、保持和下降的操作,对应的第一举升阀具有举升、保持及下降三位,所述第一先导阀控制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的控制口,具体地,通过第一先导阀实现第一举升阀的三位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所述第二举升阀进油口连接至所述液压泵,所述第二先导阀控制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所述第一先导阀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其中,所述第三执行器进油口连接有顺序阀组,所述顺序阀组另一端还连接至所述第二举升阀及第二执行器,当第二执行器运动到位后,所述顺序阀组连通第二举升阀与第三执行器。
第一举升阀控制第一执行器实现自卸车的货箱举升自卸操作,在第一举升阀的回路中串接第二举升阀,通过与第二举升阀连接的第二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实现货箱后门门锁的开闭操作和货箱后门的开闭操作,通过第二先导阀控制第二举升阀的举升操作,通过第一先导阀控制货箱的举升下降操作及后门的下降操作,实现对货箱的开锁开门及举升自卸的自动化操作,同时,通过设置的顺序阀组实现在先接通第二执行器后在接通第三执行器,即实现先打开后门门锁后再打开后门,保证了后门开启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气控阀及第一限位阀,所述气控阀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所述第一限位阀串接在所述气控阀的另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之间,用于限位所述第一执行器的最大动作位置,具体地,气控阀为三位四通阀,气控阀的两进气口分别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气控阀的两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一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和通过第一限位阀连接第一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实现对第一举升阀的保持,举升和下降的三个动作的控制。
通过在气控阀与第一举升阀之间串接第一限位阀,通过第一限位阀实现在与第一举升阀连接的第一执行器动作到位后自动切断对第一举升阀的举升控制,使货箱举升到位后自动停止,具体地,第一限位阀为常通式二位换向阀,在货箱未举升时,第一限位阀为接通状态,在货箱举升至设定位置时,即货箱通过接触等手段对第一限位阀进行换向操作后,第一限位阀变为截止状态,切断第一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的连接,使得货箱停止举升。
所述第一先导阀与所述第一举升阀之间串接有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执行器的最大动作位置的第二限位阀。
第二限位阀串接在第一先导阀中气控阀与第一限位阀所在的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举升位控制口的回路中,第二限位阀安装在第三执行器即后门附近指定位置,第二限位阀为常闭式二位换向阀,在后门未打开时,第二限位阀为截止状态,当后门打开到位时,即后门通过接触等手段对第二限位阀进行换向操作后,第二限位阀变为接通状态,此时可通过接通第一先导阀与第一举升阀举升位的控制口实现对第一执行器的举升操作,即通过串接在第一先导阀与第一举升阀之间的第二限位阀实现在第三执行器动作到位后,即后门打开到位后,再接通第一先导阀与第一举升阀,避免后门未打开的情况下,举升货箱自卸导致货物堆积在货箱内导致货箱倾翻的危险行为。
所述第二举升阀与所述第二执行器之间串接有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执行器初始位置的换向阀。
具体地,换向阀可采用二位常通式换向阀,通过换向阀实现与第三执行器的匹配响应,在第三执行器位于初始位置时,接通第二执行器与第二举升阀,通过换向阀实现第二执行器打开到位后打开第三执行器时对第二执行器的油路封闭,使第二执行器保持打开状态,同时,在第三执行器未回落至初始位置时,断开第二执行器和第二举升阀,使第二执行器保持打开状态,防止第三执行器即后门未关闭到位时,第二执行器即后门门锁闭合,提高了后门动作的安全性。
所述气控阀为三位三通气控阀,所述气控阀一出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及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通过将第一举升阀和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连接在气控阀的出气口,通过气控阀控制第一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的同时下降操作,节省两执行器的下降回落时间。
所述第二先导阀为二位三通气控阀,所述第二先导阀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举升位控制口。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二位三通气控阀或二位三通电磁阀等阀门形式,本实施例中由于采集气源较为便利,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用二位三通气控阀。
所述第一举升阀及第二举升阀结构相同,均为包括举升位、保持位及下降位的三位三通阀,所述三位三通阀保持位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保持连通。在第一举升阀保持中位时,压力油可通过第一举升阀进入第二举升阀,在第二举升阀保持中位时,压力油可通过第二举升阀进入第一举升阀,保持油路的畅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还连接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通过串接在第二举升阀出口的节流阀可以调节后门开闭和门锁开闭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顺序阀组包括相互并联的单向阀及顺序阀。
如图2所示,为后门开启操作,当后门未打开时,第二限位阀不通,无论气控阀如何动作,第一举升阀右位举升位不通,货箱不会举升;第二先导阀得电,第二先导阀打通,继而第二举升阀右位举升位打通,液压泵通过第一举升阀中位保持位、第二举升阀右位举升位达到节流阀,因为此时后门紧闭,所以换向阀处于打通状态,此时在顺序阀组的作用下,液压油先到达第二执行器,将第二执行器打开到位后,液压油压力持续增大,达到顺序阀组的预设压力值,顺序阀组接通,液压油通过顺序阀组进入第三执行器,将后门进行举升,打开后门,与此同时,换向阀由于后门打开处于截至状态,将第二执行器油路中液压油封闭,使得第二执行器处于保持打开的状态。且后门打开到位后,第二限位阀受控处于打通状态。此时,第二先导阀断电,则第二举升阀回复中位,如图3所示,此时第三执行器油路中液压油封闭,保持举升油缸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4所示,为货箱举升操作,气控阀打到左位举升位,气体通过第一限位阀、第二限位阀进入到第一举升阀的右位举升位,第一举升阀右位被打通,液压油通过液压泵、第一举升阀进入第一执行器,从而货箱被举升。当货箱被举升到设定位置时,第一限位阀被截止,货箱停止举升。
如图5所示,为货箱和后门下降操作,气控阀打到右位下降位,此时第一举升阀左位下降位打通,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执行器收缩,货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第二举升阀左位下降位打通,在重力作用下,第二执行器中液压油通过顺序阀组中的单向阀、双向节流阀、第二举升阀左位的回油口回油箱,第三执行器开始收缩,后门开始关闭,此时,由于换向阀的作用,第二执行器中油路封闭,第二执行器处于打开状态维持不动,当第三执行器完全收缩,即后门完全关闭时,换向阀受控处于打通位置,第二执行器中液压油通过双向节流阀、第二举升阀左位的回油口回油箱,第二执行器在弹簧力作用下开始收缩,完成后门锁紧的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此套控制系统中第一执行器,第二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三个油缸均采用同一个液压泵供油,无外加动力元件,节约成本。
2.第一举升阀与第二举升阀同样采用气控结构,方便控制。
3.第二执行器和第三执行器采用单作用缸形式,采用换向阀保证后门关闭时的后门举升和后门锁紧顺序,采用顺序阀组保证后门开启时后门举升和后门锁紧顺序。
4.采用第二限位阀保证后门不开启,货箱坚决不举升的动作,起安全保护的作用。
5.此液压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货箱下降与后门关闭的同时动作,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
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油箱;
第一举升阀,所述第一举升阀分别连接有第一执行器及所述液压泵;
第一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控制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的控制口;
第二举升阀,所述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所述第二举升阀进油口连接至所述液压泵;
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二先导阀控制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所述第一先导阀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其中,所述第三执行器进油口连接有顺序阀组,所述顺序阀组另一端还连接至所述第二举升阀及第二执行器,当第二执行器运动到位后,所述顺序阀组连通第二举升阀与第三执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气控阀,所述气控阀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第一限位阀,所述第一限位阀串接在所述气控阀的另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举升阀的举升位控制口之间,用于限位所述第一执行器的最大动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导阀与所述第一举升阀之间串接有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执行器的最大动作位置的第二限位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阀与所述第二执行器之间串接有用于响应所述第三执行器初始位置的换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二位二通常通式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阀为三位三通气控阀,所述气控阀一出气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举升阀及所述第二举升阀的下降位控制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先导阀为二位三通气控阀,所述第二先导阀连接所述第二举升阀举升位控制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举升阀及第二举升阀结构相同,均为包括举升位、保持位及下降位的三位三通阀,所述三位三通阀保持位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保持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阀出油口还连接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执行器及第三执行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序阀组包括相互并联的单向阀及顺序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92853.3U CN214837446U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92853.3U CN214837446U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37446U true CN214837446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773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92853.3U Active CN214837446U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37446U (zh) |
-
2021
- 2021-05-10 CN CN202120992853.3U patent/CN2148374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79828U (zh) | 侧装压缩式垃圾车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1309504Y (zh) | 刚性矿用自卸车举升转向控制系统 | |
CN205101301U (zh) | 一种自卸车 | |
CN114215796B (zh) | 矿用自卸车电液比例先导控制举升系统 | |
CN203157804U (zh) | 自卸式运输车倾翻机构的液压系统 | |
CN214837446U (zh) | 一种自卸车后门联动液控系统 | |
US11371535B2 (en) | Fluid pressure circuit | |
CN101367347B (zh) | 刚性矿用自卸车举升转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837570Y (zh) | 自卸车辆液压倾卸机构的气控装置 | |
CN206955583U (zh) | 一种适用于叉装机负载行走的减振缓冲控制系统 | |
CN102943903B (zh) | 用于控制叉车门架的多路换向阀 | |
CN214888009U (zh) | 一种自卸车后门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1395906A (zh) | 一种飞机舱门液压控制机构 | |
CN112499528B (zh) | 一种用于叉车提升油缸液压系统 | |
CN214570019U (zh) | 一种无外接电源的自动开门集装箱翻转吊具 | |
CN100344517C (zh) | 一种具有储能功能的卸车机 | |
CN2786060Y (zh) | 一种具有储能功能的卸车机 | |
CN113443304B (zh) | 一种自动卸料系统及压缩车 | |
CN102923036A (zh) | 双集装箱半挂后卸车 | |
CN2185341Y (zh) | 汽车翻斗油缸的电磁组合控制阀 | |
CN220726712U (zh) | 一种货箱举升及后门开启联动液压系统 | |
CN202072441U (zh) | 具有升降自锁、手动下降和下降限速功能的叉车用多路阀 | |
CN221853000U (zh) | 一种厢式垃圾车举升卸料控制系统 | |
CN112377476B (zh) | 具有复合功能的清扫车节能液压系统 | |
CN220581392U (zh) | 一种整杆甘蔗收割机一键卸料液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