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9334U -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9334U
CN214829334U CN202120930133.4U CN202120930133U CN214829334U CN 214829334 U CN214829334 U CN 214829334U CN 202120930133 U CN202120930133 U CN 202120930133U CN 214829334 U CN214829334 U CN 214829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ipe
reaction zone
energy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0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和平
江诺
饶晨曦
陈蜜
彭颖
向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jiang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Wuhan Co ltd
Zhejiang Xing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jiang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Wuhan Co ltd
Zhejiang Xing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jiang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Wuhan Co ltd, Zhejiang Xing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jiang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0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9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9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9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壳体及污水调节池,所述反应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反应区,各所述反应区依次连通,所述反应区和污水调节池之间设有第一连通机构和第二连通机构,所述反应区、所述第二连通机构、所述污水调节池及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依次闭环连接形成污水循环通道,所述第二连通机构连接所述反应区一端为进水端,连接所述污水调节池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所在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降低设备成本,另一方面节省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MAO作为一种常规的除磷脱氮工艺方法,常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MBR,即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一般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调节池和反应壳体,反应壳体内依次设有厌氧池、好氧池和膜池,厌氧池和好氧池上端连通,好氧池和膜池下端连通。好氧池和污水调节池之间连接有导液管,为了将好氧池内的硝化混合液导至污水调节池内,导液管上安装有提升泵,厌氧池和污水调节池之间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连接厌氧池一端安装有提升泵,用于将污水调节池内的水抽吸至厌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应,实现生物脱氮。由于该处理方式速度较慢,通常会进行多次循环净化处理,以提高处理效果。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硝化混合液从好氧池导至污水调节池内时,会使用提升泵抽吸实现引流,一方面,增大了能耗,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处理污水成本和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提供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壳体及污水调节池,所述反应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反应区,各所述反应区依次连通,所述反应区和污水调节池之间设有第一连通机构和第二连通机构,所述反应区、所述第二连通机构、所述污水调节池及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依次闭环连接形成污水循环通道,所述第二连通机构连接所述反应区一端为进水端,连接所述污水调节池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所在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端。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溢流组件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反应区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管和所述污水调节池连通设置,所述溢流组件内设有储液腔,用于暂存经由所述进水管导入的混合液。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反应区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组件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在所述进水管上的位置高于第二连接处。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用于控制导出至污水调节池的混合液的流量的大小。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组件包括外管和用于安装提升泵的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且储液腔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溢流组件的位置为上端点,所述上端点位于所述溢流组件侧壁的上端,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溢流组件的位置为下端点,所述下端点位于所述溢流组件侧壁的下端。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包括导流管和安装在所述导流管上的提升泵,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反应区和污水调节池,所述提升泵用于将所述污水调节池内的混合液抽吸至所述反应区内。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由其连接所述反应区一端至其连接所述污水调节池一端倾斜向下。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导出管,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导出管一侧安装有检测器,用于检测混合液是否达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反应区和污水调节池通过第一连通机构和第二连通机构连接,第一连通机构将污水调节池内的混合液抽吸至反应区内,第二连通机构的进水端高于出水端,因此从反应区流出的混合液可以自流至污水调节池内,形成水循环反复处理,无需提升泵抽吸,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能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设置溢流组件形成储液腔,可以用来暂存混合液,当反应区内混合液的量较多时,混合液通过进水管进入储液腔,并且很快溢满储液腔,混合液从储液腔导出时,由于储液腔内混合液的深度较大,导出时受到较大的水压,导出的速度也相应提高,加快了反应区和污水调节池之间的循环效率;
3.当出水管由其连接反应区一端至连接污水调节池一端倾斜向下时,出水管内的混合液导出时阻力最小,相较于其他方案,极大地减少了势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在连通机构上连接导出管和检测器,可以对经过处理的混合液进行检测,当混合液中氮的含量合格时,再将其从导出管导出,此时的混合液氮含量合格。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反应区;11、厌氧池;12、好氧池;13、膜池;14、污水调节池;20、导流管;201、第一管道;202、第二管道;21、提升泵;301、第一连通机构;302、第二连通机构;31、溢流组件;311、内管;312、外管;32、储液腔;33、进水管;34、出水管;35、阀门;36、导出管;37、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至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设备,参照图1和图2,包括污水调节池14和反应壳体,反应壳体内设有若干连通的反应区10,反应区10至少设有两个,一般包括厌氧池11、好氧池12和膜池13等,可以用于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以及过滤。反应区10和污水调节池14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机构301和第二连通机构302,第一连通机构301用于将污水调节池14内的混合液导至厌氧池11内,第二连通机构302用于将好氧池12内的混合液回导至污水调节池14内,反应区10、第二连通机构302、污水调节池14及第一连通机构301依次闭环连接形成污水循环通道。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连通机构301包括导流管20和安装在导流管20上的提升泵21,导流管20一端连接污水调节池14,另一端连通于厌氧池11。
第二连通机构302包括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之间通过溢流组件31连接。进水管33与反应区10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进水管33与溢流组件31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第一连接处在进水管33上的位置高于第二连接处。溢流组件31一般安装在反应壳体内部厌氧池11上方,溢流组件31包括内管311和外管312,外管312内设有储液腔32,内管311设置于储液腔32内,储液腔32为内管311和外管312之间的环形腔室,用于暂存经由进水管33导入的混合液。提升泵21固定安装在内管311内,导流管20包括第一管道201和第二管道202,第一管道201一端连接于厌氧池11,另一端连接于提升泵21,第二管道202一端连接于提升泵21,另一端连通于厌氧池11,混合液经由第一管道201、提升泵21、第二管道202至厌氧池11内。
厌氧池11和好氧池12上端连通,以供混合液流至好氧池12内,进行下一步反应。好氧池12和膜池13下端连通,以完成后续过滤步骤。进水管33一端连通于好氧池12,另一端连通于储液腔32。进水管33连接外管312的位置为上端点,上端点位于外管312侧壁的上端,出水管34连接外管312的位置为下端点,下端点位于外管312侧壁的下端。当好氧池12内混合液的液面超过进水管33所在高度时,好氧池12内的混合液通过进水管33漫至储液腔32内。
出水管34一端连通于储液腔32,另一端连接污水调节池14,用于将储液腔32内的混合液导出至污水调节池14内,出水管34上固定安装有阀门35,以调节混合液的导出量。为了减少能量损耗,出水管34由其连接溢流组件31一端至其连接污水调节池14一端倾斜向下。另外,出水管34上连接有导出管36,出水管34和导出管36连接位置为分流区,分流区内安装有检测器37,检测器37用于检测混合液内氨的含量,阀门35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导出管36上和出水管34靠近污水调节池14一侧。
检测器37包括比较部和处理部,比较部用于接收并处理检测器37内部输出的数据信号,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处理部耦接于两个阀门35。当混合液内氨的含量低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处理部控制出水管34上的阀门35闭合,同时导出管36上的阀门35打开,混合液从导出管36内导出。当混合液内氨的含量仍大于预设值时,处理部控制导出管36上的阀门35闭合,同时出水管34上的阀门35打开,混合液重新进入污水调节池14进行循环处理。
处理污水时,提升泵21将污水调节池14内的混合液通过导流管20抽吸至厌氧池11内,进行硝化反应。厌氧池11和好氧池12上端连通,厌氧池11内混合液的量到达一定值时,漫出至好氧池12和膜池13内,进行反硝化反应。当好氧池12内的混合液液面超过进水管33所在高度时,好氧池12内的混合液通过进水管33进入储液腔32内。
由于出水管34由其连接溢流组件31一端至连接污水调节池14一端倾斜向下,因此储液腔32内的混合液流向污水调节池14一侧。进入分流区时,检测器37对混合液内的氨含量进行检测。
当混合液内氨的含量低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处理部控制出水管34上的阀门35闭合,同时导出管36上的阀门35打开,混合液从导出管36内导出。当混合液内氨的含量仍大于预设值时,处理部控制导出管36上的阀门35闭合,同时出水管34上的阀门35打开,混合液重新进入污水调节池14进行循环处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壳体及污水调节池(14),所述反应壳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反应区(10),各所述反应区(10)依次连通,所述反应区(10)和污水调节池(14)之间设有第一连通机构(301)和第二连通机构(302),所述反应区(10)、所述第二连通机构(302)、所述污水调节池(14)及所述第一连通机构(301)依次闭环连接形成污水循环通道,所述第二连通机构(302)连接所述反应区(10)一端为进水端,连接所述污水调节池(14)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所在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机构(302)包括进水管(33)和出水管(34),所述进水管(33)通过溢流组件(31)与所述出水管(34)连接,所述进水管(33)与所述反应区(10)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管(34)和所述污水调节池(14)连通设置,所述溢流组件(31)内设有储液腔(32),用于暂存经由所述进水管(33)导入的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3)与所述反应区(10)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处,所述进水管(33)与所述溢流组件(31)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在所述进水管(33)上的位置高于第二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4)上安装有阀门(35),用于控制导出至污水调节池(14)的混合液的流量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组件(31)包括外管(312)和用于安装提升泵(21)的内管(311),所述内管(311)设置在外管(312)内,且储液腔(32)位于所述内管(311)和所述外管(3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3)连接所述溢流组件(31)的位置为上端点,所述上端点位于所述溢流组件(31)侧壁的上端,所述出水管(34)连接所述溢流组件(31)的位置为下端点,所述下端点位于所述溢流组件(31)侧壁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301)包括导流管(20)和安装在所述导流管(20)上的提升泵(21),所述导流管(20)连接所述反应区(10)和污水调节池(14),所述提升泵(21)用于将所述污水调节池(14)内的混合液抽吸至所述反应区(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4)由其连接所述反应区(10)一端至其连接污水调节池(14)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4)上连接有导出管(36),所述出水管(34)靠近所述导出管(36)一侧安装有检测器(37),用于检测混合液是否达标。
CN202120930133.4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829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0133.4U CN214829334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0133.4U CN214829334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9334U true CN214829334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7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0133.4U Active CN214829334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9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8227A (zh) 一种曝气耦合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6517496A (zh) 低耗能自流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14829334U (zh)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11115821B (zh) 基于mbbr的自养脱氮一体化系统及快速启动方法
CN215327188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cast工艺一体化反应池
CN211339187U (zh) 一种气提式回流集成化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10945010U (zh) 一种污水多级a/o生物脱氮的装置
CN209226681U (zh) 一体化生物滤床脱氮a-o-a-o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6298418U (zh) 低耗能自流式膜生物反应器
CN209618997U (zh) 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
CN220597201U (zh) 一种水气混合循环曝气系统
CN113104965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cast工艺一体化反应池
CN212024904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设备
CN110877949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16472466U (zh) 一种基于a2/o+mbbr工艺的强化脱氮除磷系统
CN219752076U (zh) 一种小型低能耗污水好氧处理装置
CN211847347U (zh) 一种工艺及容积可调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20827302U (zh) 一种紧凑型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0656355U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orbal-mbr型集中处理装置
CN214528604U (zh)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3977122U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曝气装置
CN213037488U (zh) 一种立式内外循环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9740913U (zh) 高盐废水处理硝基氮硝化与反硝化反应柱
CN212403628U (zh) 一种便携式氧化池进水升温器
CN217351103U (zh) 一种双膜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