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8323U -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8323U
CN214828323U CN202022180785.9U CN202022180785U CN214828323U CN 214828323 U CN214828323 U CN 214828323U CN 202022180785 U CN202022180785 U CN 202022180785U CN 214828323 U CN214828323 U CN 214828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rotection device
crossbeam
hoist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07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谦
罗光烈
张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shuidian Track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Guangdong No 2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shuidian Track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Guangdong No 2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shuidian Track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Guangdong No 2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shuidian Track Traffic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07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8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8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8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包括承重件和至少一个吊装承载结构,所述吊装承载结构包括可伸缩调节的横梁件、可伸缩调节的托架件以及吊装件,所述吊装件设有两个对称的吊带部和吊带弯折部,两个所述吊带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件的两侧端部上,所述承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件下部,所述吊带弯折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件,使得托架件上的管线被吊起。采用承重件搭配起重吊装件的方式,实现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跨基坑,工序少,制作简单。通过可以伸缩调节的横梁件和托架件,实现装置的宽度调节,不受限于单根管线,实现多重管线悬吊,保证了管线受理均匀,不破坏原有的受力结构,适用于不同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悬吊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地下管线是大部分工程都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城市繁华地带,管线问题更是复杂,若是所有管线都采取管线迁改,一方面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大,另一方面部分管线迁改过程会造成较大影响,城市管线悬吊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工程建设中应用到的管线悬吊方式不一,应用程度比较高的为桁架保护装置,虽技术成熟,但是成本高,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其余应用范围较小的悬吊方式,存在依赖混凝土支撑或者需要桩的辅助,且可调节性差等问题。适用性较窄,难以达到简便、经济要求,悬吊保护的管线直径都较小,且都是单一管线,密排管线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易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包括承重件和至少一个吊装承载结构,所述吊装承载结构包括可伸缩调节的横梁件、可伸缩调节的托架件以及吊装件,所述吊装件设有两个对称的吊带部和吊带弯折部,两个所述吊带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件的两侧端部上,所述承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件下部,所述吊带弯折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件,使得托架件上的管线被吊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承重件搭配起重吊装件的方式,实现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跨基坑,工序少,制作简单。通过可以伸缩调节的横梁件和托架件,实现装置的宽度调节,不受限于单根管线,实现多重管线悬吊,保证了管线受理均匀,不破坏原有的受力结构,适用于不同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二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件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活动搭接于所述第二托架。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使得插销可以穿过通孔固定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还包括托架螺栓,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使得托架螺栓可以穿过通孔固定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件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腹部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肋板。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吊带部的一端对称设置两个可穿过横梁件的孔,两个所述吊带部的孔的下部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扭曲衔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吊带弯折部为分体式或连成一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横梁件110、第一横梁111、第二横梁112、托架件120、第一托架121、第二托架122、吊装件130、承重件140、肋板150、插销160、螺栓170、托架螺栓180、管线1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横梁件110的两侧用螺栓170分别固定在两个承重件140上方,使用螺栓170固定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安装拆除方便快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焊接、铆接固定的方式。吊装件130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吊带部和吊带弯折部,两个对称的吊带部的一端分别设置两个可穿过横梁件110的孔,横梁件110穿过两个吊带部的孔,两个吊带部的孔分别在横梁件110的两侧,托架件120与吊带弯折部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装置。
进一步地,横梁件110包括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2,优选地,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2采用方管,采用方管的有益效果是方管可承受较大的重量。第一横梁1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横梁112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二横梁112可以活动的套进第一横梁111管内,从而使得横梁件110可以伸缩调节总长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1和第二横梁112采用管件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横梁111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第二横梁112也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第一横梁111的通孔可以与第二横梁112通孔对应重合,形成贯通,使用插销160贯穿插入通孔,起到固定两个横梁的作用,防止因重量偏移导致横梁滑出而造成的危险。
进一步地,承重件140采用工字钢,工字钢有很好的抗弯性能,工字钢的腹部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肋板150,增加承重件140的强度,使装置更安全。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4,优选地,吊装件130的吊带弯折部连接设置为一体式,一体式的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吊装件130的吊带弯折部可以设置为分体式,分体式可以跟随横梁件110和托架件120伸缩调节装置的宽度而变化,不需要再另外制作不同的吊装件130,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简易、安装拆卸便捷。进一步地,吊装件130的两个吊带部的孔的下部竖向方向设置至少一个扭曲衔接结构,用于衔接吊带部的孔和吊带部的竖向部,扭曲形成的结构有更高的强度,防止吊装件130被拉断。
进一步地,托架件120包括第一托架121和第二托架122,优选地,第一托架121和第二托架122采用槽钢,继续参照图5,第一托架1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托架122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二托架122可以放进第一托架121的凹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托架121和第二托架122可以伸缩调节托架件120的总长度。第二托架122的槽宽大于吊带弯折部的板宽,使得吊带弯折部可以放进第二托架122的凹槽内,并限制吊装件130在槽宽方向上的活动。第一托架121和第二托架122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托架螺栓180穿过通孔固定第一托架121和第二托架122,在托架件120伸缩调节合适的宽度后使用托架螺栓180固定,防止因重量偏移导致托架之间滑脱分离而造成的危险,托架螺栓180的数量设置至少一个。托架螺栓180同时也位于吊带弯折部的下方,从而限制吊装件130在托架凹槽内的竖向运动,吊装件130的吊带弯折部被全方位的限制在托架的凹槽内,防止托架件120与吊装件130分离造成危险。托架件120和吊带部、横梁件110共同形成一个矩形空间,用于放置、保护和悬吊管线190。横梁件110、托架件120和吊装件130安装好的整体可以根据管线190的长度间隔的设置多个。
具体操作方法:伸缩调节横梁件110和托架件120使装置达到合适的宽度,用插销160固定横梁件110,用螺栓170固定托架件120,将管线190依次放进装置的矩形空间内,保护管线190,防止损坏。将吊车悬吊绳穿挂入吊装件130的孔内捆绑固定好,整个悬吊过程可以避免管线190摆动碰撞损伤。
采用承重件140搭配起重吊装件的方式,实现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跨基坑,工序少,制作简单;通过可以伸缩调节的横梁件110和托架件120,实现装置的宽度调节,不受限于单根管线190,实现多重管线190悬吊,保证了管线190受理均匀,不破坏原有的受力结构,适用于不同场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件和至少一个吊装承载结构,所述吊装承载结构包括可伸缩调节的横梁件、可伸缩调节的托架件以及吊装件,所述吊装件设有两个对称的吊带部和吊带弯折部,两个所述吊带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件的两侧端部上,所述承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件下部,所述吊带弯折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架件,使得托架件上的管线被吊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二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件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活动搭接于所述第二托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还包括插销,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使得插销可以穿过通孔固定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还包括托架螺栓,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分别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使得托架螺栓可以穿过通孔固定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腹部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吊带部的一端对称设置两个可穿过横梁件的孔,两个所述吊带部的孔的下部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扭曲衔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弯折部为分体式或连成一体。
CN202022180785.9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Active CN214828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785.9U CN214828323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785.9U CN214828323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8323U true CN214828323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56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0785.9U Active CN214828323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8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0812U (zh) 一种大型钢筋笼专用吊具系统
CN211871141U (zh) 一种高强钢筋吊环
CN214828323U (zh) 一种可调节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CN205527294U (zh) 一种十字吊梁
CN205712069U (zh) 便于吊装的几字型板桩
CN212388543U (zh) 超高缆风绳用现场固定装置
CN110171766B (zh) 一种钢筋运输吊具
CN210122723U (zh) 一种新型钢筋笼吊架
CN203782575U (zh) 斜拉索挂设及张拉施工装置
CN216638684U (zh) 提升吊挂装置
CN202450782U (zh) 拉索式悬挑卸料平台搭设结构
CN216275180U (zh) 一种预埋导管结构
CN218415674U (zh) 能布设电力管线的钢桁架结构
CN212336689U (zh) 挂架的预埋悬挑支撑件
CN213954566U (zh) 一种大跨度管线悬吊保护装置
CN217732597U (zh) 一种用于叉车抬升h型钢的柔性固定器
CN217027983U (zh) 悬挑工字钢斜拉钢丝绳限位装置及悬挑脚手架
JP2005146772A (ja) 屋根支持構造体ユニットおよび大空間屋根構造物並びにこれらの施工法
CN211083117U (zh) 一种管道抗震支吊装置
CN204199271U (zh) 一种灌注桩钢筋笼吊放固定装置
CN214679814U (zh) 一种多点悬吊装置
CN215886135U (zh) 一种塔吊的拼接结构
CN219156363U (zh) 一种焊机悬臂挂架
CN216072701U (zh) 一种平衡起吊装置
CN21276937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