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2744U - 汽车儿童增高座 - Google Patents

汽车儿童增高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2744U
CN214822744U CN202120170227.6U CN202120170227U CN214822744U CN 214822744 U CN214822744 U CN 214822744U CN 202120170227 U CN202120170227 U CN 202120170227U CN 214822744 U CN214822744 U CN 214822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driving
nut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02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佳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02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2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2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2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儿童增高座,包括底座与座椅,座椅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地设置在底座上,增高座还包括用于驱使座椅相对底座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与座椅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儿童增高座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调节座椅的高度,同时,升降调节机构采用丝杠和螺母的配合,使得调节更加精细,且具有自锁功能,提高了增高座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儿童增高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儿童增高座。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身高差距,家长在照顾儿童时很不方便,正常情况下,家长会选择使用增高座来协调儿童和家长之间的身高差距。一般来说,儿童之间的身高有差异,且儿童身高变化较大,而大多数增高座的高度不可调节,所以随着儿童身高的变化,使得现有的增高座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汽车儿童增高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儿童增高座,包括底座与座椅,所述座椅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增高座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座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座椅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座椅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这两者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或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座椅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丝杠与螺母,所述丝杠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螺母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上或与所述第二滑动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丝杠旋转的调节操作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均沿前后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部,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部,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分别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左右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第二连杆的前部转动地连接在同一第二滑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座椅的前部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多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支撑架具有分设于自身长度方向两端的活动端与转动端,所述转动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座椅与所述底座这两者中的一者上,所述活动端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直线方向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与所述底座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活动端直线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转动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座椅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座椅与所述活动端之间,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工作状态的调节操作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丝杠与丝杠螺母,所述驱动丝杠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活动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丝杠螺母呈圆柱形,所述活动端具有能够供所述丝杠螺母沿轴向配合地穿入的安装孔,所述活动端能够绕所述丝杠螺母的轴心线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丝杠螺母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具有一前一后设置的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丝杠与丝杠螺母,所述驱动丝杠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驱动丝杠具有沿前后方向固定相接的前丝杠与后丝杠,所述前丝杠与所述后丝杠的螺牙旋向相反地设置,所述丝杠螺母包括与所述前丝杠配合的前螺母、与所述后丝杠配合的后螺母,所述前支撑架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前部,所述前支撑架的上部与所述前螺母转动地连接,所述后支撑架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后部,所述后支撑架的上部与所述后螺母转动地连接,所述座椅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驱动丝杠绕自身轴心线旋转的调节操作件。
优选地,所述座椅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底座具有支撑底板、自所述支撑底板向上延伸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槽之间相对滑动配合地连接,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槽之间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儿童增高座中,在底座和座椅之间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以调节座椅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增高座高度的调节,且调节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中汽车儿童增高座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沿附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立体图;
附图4为实施例1中汽车儿童增高座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沿附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5的立体图;
附图7为实施例1中汽车儿童增高座的结构拆解图;
附图8为实施例2中汽车儿童增高座处于收缩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实施例2中汽车儿童增高座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实施例2中汽车儿童增高座中丝杠螺母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支撑底板;12、滑动部;
2、座椅;
3、升降调节机构;31、连杆组件;311、第一连杆;312、第二连杆;32、第一滑动件;33、第二滑动件;34、第一驱动组件;341、丝杠;342、螺母;343、调节操作件(旋钮);35、导轨组件;351、第一导轨;352、第二导轨;353、第一限位块;354、第二限位块;36、支撑架;36a、前支撑架;36b、后支撑架;361、活动端;3611、安装孔;362、转动端;37、第二驱动组件;371、驱动丝杠;3711、前丝杠;3712、后丝杠;372、丝杠螺母;372a、前螺母;372b、后螺母;38、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各附图所示的一种汽车儿童增高座,包括底座1与座椅2,座椅2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地设置在底座1上,增高座还包括用于驱使座椅2相对底座1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3,升降调节机构3设置在底座1与座椅2之间。
座椅2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槽21,底座1具有支撑底板11、自支撑底板11向上延伸的滑动部12,滑动部12与导向槽(图中未示出)之间相对滑动配合地连接,且滑动部12与导向槽之间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升降调节机构3设于容纳空间中。
该汽车儿童增高座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当增高座处于展开状态时,底座1和座椅2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底座1能够支撑于较高的高度位置,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当增高座处于收缩状态时,底座1和座椅2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底座1支撑于较低的高度位置,适合年龄较大的儿童使用。
附图1至附图10示出了本汽车儿童增高座中升降调节机构的2种具体结构形式,此处分为2个实施例来介绍: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至附图7所示,升降调节机构3包括连杆组件31,连杆组件31包括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11与第二连杆312,第一连杆311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座椅2上,第一连杆311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滑动件32,第一滑动件32滑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连杆312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上,第二连杆312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件33,第二滑动件33滑动地设置在座椅2上,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3这两者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升降调节机构3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滑动件32和/或第二滑动件33滑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4。
第一驱动组件34设于座椅2上,第一驱动组件34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丝杠341与螺母342,丝杠341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在座椅2上,螺母342固设于第二滑动件33上或与第二滑动件33一体设置,第一驱动组件34还包括用于驱使丝杠341旋转的调节操作件343,调节操作件343固定地连接在丝杠34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调节操作件343具体为旋钮343,而采用丝杠341和螺母342配合,不仅能够将转动转化为水平移动,还具有自锁功能,即停止转动丝杠341时,螺母342不会自动沿着丝杠341长度方向移动,提高增高座的安全稳定性。
第一连杆311与第二连杆312均沿前后方向倾斜延伸,第一滑动件32连接于第一连杆311的前部,第二滑动件33连接于第二连杆312的前部,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3分别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相应地,丝杠341也沿前后方向延伸,旋钮343设置在座椅2的前侧下部位置处,方便用户操作。
座椅2与底座1之间还设置有导轨组件35,导轨组件35包括和丝杠341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351和第二导轨352,以及固定于底座1上的第一限位块353和固定于座椅2上的第二限位块354。具体地,第一导轨351的一端固定地连接在第一限位块353上,第一滑动件32滑动地套设在第一导轨351上,第一限位块353位于第一滑动件32的后方,如此,第一导轨351能够提供第一滑动件32沿前后方向的滑动导向,使升降调节机构3更加稳定牢固,同时,第一限位块353对第一滑动件32具有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滑动件32过度移动;第二导轨352的一端固定地连接在第二限位块354上,另一端固定地连接在座椅2上,第二滑动件33和第二导轨352滑动地连接,且第二限位块354位于第二滑动件33的后方,如此,第二导轨352能够支撑座椅2的重量,防止丝杠341变形而失效,且第二导轨352能够提供第二滑动件33沿前后方向的滑动导向,进一步提高升降调节机构3的稳定性。
参见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31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左右两组连杆组件31的第二连杆312的前部转动地连接在同一第二滑动件33上,相应地,第一导轨351和第一限位块353均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第二导轨352和第二限位块354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驱动组件34的两根丝杠341的轴心线相互平行,且螺母342均固定地设置在第二滑动件33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11的前部也可以转动地连接在同一第一滑动件32上,并将第一驱动件34设于底座1的前部并与第一滑动件32连接,驱使第一滑动件32滑动时也可以驱使连杆组件31的第一连杆311与第二连杆312相互转动而实现座椅2高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增高座的高度调节原理具体如下:
参见附图1至附图6所示,当增高座需要从收缩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时,即,需要使得座椅2的高度升高时,旋转旋钮343,丝杠341相对螺母342转动,使第二滑动件33沿第二导轨352长度方向靠近第二限位块354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杆312相对第一连杆311转动展开,从而使座椅2相对底座1上升,当座椅2上升到合适的高度时,停止旋转旋钮343即可;当第一滑动件32和第一限位块353相抵时,座椅2达到极限高度,此时旋钮343无法继续旋转;当需要将增高座重新转变为收缩状态或者需要降低座椅2的高度时,反向旋转旋钮343,使第二滑动件33沿导轨352长度方向远离第二限位块354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杆312相对第一连杆311收拢,进而使座椅2相对底座1下降;当座椅2底端和支撑底板11相抵时,增高座完成收缩,即降低至最低高度,旋钮343无法继续旋转。
实施例2
参见附图8至附图10所示,升降调节机构3包括多根支撑架36,每根支撑架36均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支撑架36具有分设于自身长度方向两端的活动端361与转动端362,转动端362转动地连接在座椅2与底座1这两者中的一者上,活动端361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直线方向运动地连接于座椅2与底座1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升降调节机构3还包括用于驱使活动端361直线运动而使得支撑架36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37,当支撑架36与支撑底板11之间的夹角减小时,座椅2的高度降低;当支撑架36与支撑底板11之间的夹角增大时,座椅2的高度升高。
本实施例中,转动端362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上,活动端361与座椅2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37设置在座椅2与活动端361之间,座椅2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驱动组件37工作状态的调节操作件343。
第二驱动组件37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丝杠371与丝杠螺母372,驱动丝杠371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座椅2的底部,调节操作件343此处具体为旋钮343,该旋钮343固定在驱动丝杠371的一端部。
活动端361转动地连接在丝杠螺母372上。此处,丝杠螺母372呈圆柱形,活动端361具有能够供丝杠螺母372沿轴向配合地穿入的安装孔3611,活动端361能够绕丝杠螺母372的轴心线相对转动地套设在丝杠螺母372上。如此,能够防止丝杠螺母372从安装孔3611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6设置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两根,分别为前支撑架36a与后支撑架36b,驱动丝杠371具有沿前后方向固定相接的前丝杠3711与后丝杠3712,前丝杠3711与后丝杠3712的螺牙旋向相反地设置,丝杠螺母372包括与前丝杠3711配合的前螺母372a、与后丝杠3712配合的后螺母372b。具体地,前支撑架36a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的前部,前支撑架36a的上部与前螺母372a转动地连接,前螺母372a配合地套设在前丝杠3711上;后支撑架36b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的后部,后支撑架36b的上部与后螺母372b转动地连接,后螺母372b配合地套设在后丝杠3712上,且前支撑架36a和后支撑架36b相对于支撑底板11所成的角度相等。如此,当驱动丝杠371旋转时,前螺母372a和后螺母372b运动方向相反,即前螺母372a和后螺母372b同步地相向运动或者相对远离地运动,从而使得前支撑架36a与后支撑架36b转动同样的角度,使得座椅2整体沿竖直方向上平稳地升降。
底座1和座椅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块38,固定块38和座椅2之间固定连接,固定块38上开设有能够让驱动丝杠371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驱动丝杠371在上述通孔中能够沿自身旋转中心流畅地转动。
本实施例中增高座的高度调节原理具体如下:
参见附图8至附图10,当增高座需要从收缩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时,即,需要使得座椅2的高度升高时,旋转旋钮343,使驱动丝杠371转动,从而使前螺母372a和后螺母372b相互远离,即前支撑架36a绕转动端362向竖直方向转动,同时后支撑架36b绕转动端362向竖直方向转动,此时,前支撑架36a和支撑底板11之间的角度变大,后支撑架36b和支撑底板11之间的角度变大,活动端361的高度被抬高,从而使座椅2沿竖直方向上升,当座椅2上升到合适的高度时,停止旋转旋钮343即可;当前支撑架36a与后支撑架36b均转动到竖直位置时,即前支撑架36a和后支撑架36b均垂直于支撑底板11,此时,座椅2上升到最高位置;当需要将增高座重新转变为收缩状态或者需要降低座椅2的高度时,只要反向旋转旋钮343,使前螺母372a和后螺母372b相向运动,即前支撑架36a绕转动端362向水平方向转动,后支撑架36b绕转动端362向水平方向转动,前支撑架36a和支撑底板11之间的角度变小,后支撑架36b和支撑底板11之间的角度减小,从而使座椅2沿竖直方向下降,当座椅2下降到合适的高度时,停止旋转旋钮343即可,当座椅2下端和支撑底板11相抵时,增高座完全收缩,旋钮343无法继续旋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儿童增高座通过在底座1和座椅2之间设置升降调节机构3。用户通过调节升降调节机构3,以调节增高座的高度,同时,升降调节机构采用丝杠和螺母的配合,使得调节更加精细,而且具有自锁功能,提高了增高座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与座椅,所述座椅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增高座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座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座椅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相互交叉且在交叉处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座椅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这两者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或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座椅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丝杠与螺母,所述丝杠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螺母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上或与所述第二滑动件一体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丝杠旋转的调节操作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均沿前后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部,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部,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分别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具有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左右两组所述连杆组件的所述第二连杆的前部转动地连接在同一第二滑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座椅的前部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多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沿上下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支撑架具有分设于自身长度方向两端的活动端与转动端,所述转动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座椅与所述底座这两者中的一者上,所述活动端既能够相对转动又能够沿直线方向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与所述底座这两者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活动端直线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座椅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座椅与所述活动端之间,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工作状态的调节操作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丝杠与丝杠螺母,所述驱动丝杠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活动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丝杠螺母呈圆柱形,所述活动端具有能够供所述丝杠螺母沿轴向配合地穿入的安装孔,所述活动端能够绕所述丝杠螺母的轴心线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丝杠螺母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一前一后设置的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驱动丝杠与丝杠螺母,所述驱动丝杠仅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于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驱动丝杠具有沿前后方向固定相接的前丝杠与后丝杠,所述前丝杠与所述后丝杠的螺牙旋向相反地设置,所述丝杠螺母包括与所述前丝杠配合的前螺母、与所述后丝杠配合的后螺母,所述前支撑架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前部,所述前支撑架的上部与所述前螺母转动地连接,所述后支撑架的下部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后部,所述后支撑架的上部与所述后螺母转动地连接,所述座椅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驱动丝杠绕自身轴心线旋转的调节操作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儿童增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底座具有支撑底板、自所述支撑底板向上延伸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槽之间相对滑动配合地连接,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槽之间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CN202120170227.6U 2021-01-21 2021-01-21 汽车儿童增高座 Active CN214822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0227.6U CN214822744U (zh) 2021-01-21 2021-01-21 汽车儿童增高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0227.6U CN214822744U (zh) 2021-01-21 2021-01-21 汽车儿童增高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2744U true CN214822744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95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0227.6U Active CN214822744U (zh) 2021-01-21 2021-01-21 汽车儿童增高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2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873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位置调节装置
RU142825U1 (ru) Встроенный узел подголовника
JP2007507318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チェア
CN109843641A (zh) 包括靠背倾斜装置的飞机乘客座椅组件
US9102250B2 (en) Stadium and stowing seat
BR102014029836A2 (pt) banco para passageiro com estrutura com parte e posição ajustável
CN103863161B (zh) 用于车辆中的后座的头枕的斜倚装置
CN111572780A (zh) 多位置可调节头枕组件
CN109795382A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111839052A (zh)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US11453314B2 (en) Sea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14822744U (zh) 汽车儿童增高座
CN106379205A (zh)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CN112790546A (zh) 一种沙发机架结构及沙发
CN112606748B (zh) 一种椅背角度及座垫位置可调的座椅
CN217227351U (zh) 一种靠背可调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2878459U (zh)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209063936U (zh) 儿童约束系统
CN209616967U (zh) 可调脚踏装置及交通工具
CN215663055U (zh) 一种一体式电动调节头枕
JPS62116324A (ja) 座席を曲線的に移動させる装置
CN214420256U (zh) 车辆模块化联动调节座椅
CN221023406U (zh) 脚踏装置及车辆
JPH0535859Y2 (zh)
CN215502122U (zh) 一种沙发机架结构及沙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