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19360U -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19360U
CN214819360U CN202120741080.1U CN202120741080U CN214819360U CN 214819360 U CN214819360 U CN 214819360U CN 202120741080 U CN202120741080 U CN 202120741080U CN 214819360 U CN214819360 U CN 214819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ving
knitting
shuttle
weaving mechanism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10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军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shu Jinliu Handicra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shu Jinliu Handicra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shu Jinliu Handicra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shu Jinliu Handicra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10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19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19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19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编织机及编织系统。该编织机包括:第一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上梭、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下梭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二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上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下梭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预设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为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为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本公开能够提高编织效率。

Description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编织物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过去,人们常采用手工编织来生产编织物。由于手工编织的效率较低,导致手工编织生产的编织物的数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为了提高编织物的生产效率,人们常常采用编织机生产编织物。然而,现有的编织机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机及编织系统,能够提高编织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编织机,包括:
第一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上梭、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下梭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上梭以及所述第一下梭均与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梭和所述第一下梭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错开设置;
第一拉料机构,与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中;
第二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上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下梭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上梭以及所述第二下梭均与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梭和所述第二下梭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错开设置;
第二拉料机构,与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中;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预设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为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为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构还包括:
夹具,用于夹持编织物;
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夹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沿着第三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远离所述第一编织机,使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远离所述第二编织机,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预设平面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梭和所述第一下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梭和所述第二下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还包括:
底座,具有承载面,所述第一编织机构、所述第一拉料机构、所述第二编织机构、所述第二拉料机构、所述夹具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均支撑于所述承载面,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承载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还包括:
第一条形板,支撑于所述承载面,并与所述承载面垂直,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条形板,支撑于所述承载面,并与所述承载面垂直,且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第三条形板,与所述承载面垂直,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条形板的一个侧边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卡设于所述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二缺口卡设于所述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缺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三条形板连接于所述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条形板与所述夹具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机用于编织天然编织线。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编织线为竹丝或柳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编织系统,包括上述的编织机。
本公开的编织机及编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沿第一方向将第一编织线送入第一编织机构进行编织,沿第二方向将第二编织线送入第二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其中,第一编织线作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并作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第二编织线作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并作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基于此,通过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连续送入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可以使编织机实现连续编织,提高编织机的编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在去除夹具和第三条形板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第一上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1、承载面;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第一条形板;5、第二条形板;6、第三条形板;7、夹具;8、第一拉料机构;9、第二拉料机构;10、第一上梭;11、第二上梭;12、第一编织线;13、第二编织线;14、第一下梭;15、第二下梭;16、容置槽;17、第一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编织机。如图1至图5所示,该编织机可以包括第一编织机构、第一拉料机构8、第二编织机构以及第二拉料机构9,其中:
该第一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一上梭10、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一下梭14以及第一驱动机构2。该第一上梭10以及第一下梭14均与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该第一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第一上梭10和第一下梭14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将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错开设置。该第一拉料机构8与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中。该第二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上梭11、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下梭15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该第二上梭11以及第二下梭15均与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该第二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二上梭11和第二下梭15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将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错开设置。该第二拉料机构9与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中。其中,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与预设平面平行,且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在使用过程中,沿第一方向X将第一编织线12送入第一编织机构进行编织,沿第二方向Y将第二编织线13送入第二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其中,第一编织线12作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并作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第二编织线13作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并作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基于此,通过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连续送入第一编织线12和第二编织线13,可以使编织机实现连续编织,提高编织机的编织效率。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该第一编织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上梭10。该第一上梭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沿着第一方向X(见图2)分布。该第一编织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下梭14。该第一下梭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沿着第一方向X分布。该第一方向X与预设平面平行。此外,该第一上梭10和第一下梭14可以沿着第一方向X交错排列。该第一上梭10以及第一下梭14均与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具体地,该第一上梭10和第一下梭14均可以设有用于容置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的容置槽16(见图6)。其中,该第一上梭10容置的经线与第一下梭14容置的经线不是同一根经线。该第一编织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该第一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第一上梭10和第一下梭14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具体地,在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第一上梭10在竖直方向上朝上移动时,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第一下梭14朝下移动,从而使第一上梭10容置的经线与第一下梭14容置的经线在竖直方向上上下错开设置。该编织机可以包括第一拉料机构8。该第一拉料机构8可以与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中。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2可以为电机,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第一上梭1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第一下梭14的结构与第一上梭10的结构相同。
该第二编织机构可以包括第二上梭11。该第二上梭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沿着第二方向Y(见图2)分布。该第二方向Y可以与预设平面平行,且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该第二编织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下梭15。该第二下梭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沿着第二方向Y分布。该第二方向Y与预设平面平行。此外,该第二上梭11和第二下梭15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交错排列。该第二上梭11以及第二下梭15均与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具体地,该第二上梭11和第二下梭15均可以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的容置槽16。其中,该第二上梭11容置的经线与第二下梭15容置的经线不是同一根经线。该第二编织机构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3。该第二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二上梭11和第二下梭15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具体地,在第二驱动机构3驱动第二上梭11在竖直方向上朝上移动时,第二驱动机构3驱动第二下梭15朝下移动,从而使第二上梭11容置的经线与第二下梭15容置的经线在竖直方向上上下错开设置。该编织机可以包括第二拉料机构9。该第二拉料机构9可以与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中。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3可以为电机,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第二上梭11和第二下梭15的结构均与上述的第一上梭10的结构相同。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还可以包括夹具7和第三驱动机构。该夹具7用于夹持编织物。该第三驱动机构可以与夹具7连接,用于驱动夹具7沿着第三方向Z移动,以使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远离第一编织机,使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远离第二编织机。该第三方向Z可以与预设平面平行。该第三方向Z(见图2)可以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可以为45°,该第三方向Z可以与第二方向Y的夹角为45°。该第三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还可以包括底座1。该底座1可以具有承载面101。上述第一编织机构、上述第一拉料机构8、上述第二编织机构、上述第二拉料机构9、上述夹具7以及上述第三驱动机构均支撑于承载面101。上述预设平面可以与承载面101平行。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还可以包括第一条形板4、第二条形板5以及第三条形板6。该第一条形板4可以支撑于承载面101,并与承载面101垂直,且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该第二条形板5可以支撑于承载面101,并与承载面101垂直,且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该第三条形板6连接于夹具7。该第三条形板6的一个侧边可以设有第一缺口17和第二缺口。该第一缺口17与第二缺口间隔设置。该第一缺口17卡设于第一条形板4,即第一条形板4容置于第一缺口17内。该第一缺口17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条形板4的厚度。该第二缺口卡设于第二条形板5,即第二条形板5容置于第二缺口内。该第二缺口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条形板5的厚度。该第三条形板6连接于夹具7。在夹具7沿着第三方向Z移动时,第三条形板6的第一缺口17卡设于第一条形板4,第三条形板6的第二缺口卡设于第二条形板5,从防止夹具7的移动方向发生较大的偏离。此外,上述第三条形板6可以与夹具7可拆卸连接,但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此外,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机用于编织天然编织线。该天然编织线可以为竹丝或柳条,当然,也可以为杨木片、藤条或纸绳。对于天然编织线,其长度有限,每编织一定长度,需要停机,重新穿插编织线,这样浪费时间和降低生产效率,在此背景下,本公开在第一方向送入第一编织线,并在第二方向上送入第二编织线,这样就可以连续编织无限长度的天然材料编织物。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编织系统。该编织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编织机。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编织系统所包括的编织机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编织机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采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编织机。该编织方法可以包括:
沿第一方向X将第一编织线12送入第一编织机构进行编织,沿第二方向Y将第二编织线13送入第二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其中,第一编织线12作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并作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第二编织线13作为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并作为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
此外,该编织方法还可以包括:采用上述的夹具7将由第一编织线12和第二编织线13编织的织物沿着第三方向Z移动,以远离第一编织机构和第二编织机构,第三方向Z与预设平面平行,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45°,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的夹角为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上梭、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下梭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上梭以及所述第一下梭均与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梭和所述第一下梭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错开设置;
第一拉料机构,与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中;
第二编织机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上梭、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下梭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上梭以及所述第二下梭均与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梭和所述第二下梭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错开设置;
第二拉料机构,与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拉入错开设置的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中;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预设平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经线为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经线为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构还包括:
夹具,用于夹持编织物;
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夹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沿着第三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编织机构的纬线远离所述第一编织机,使所述第二编织机构的纬线远离所述第二编织机,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预设平面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梭和所述第一下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梭和所述第二下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错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还包括:
底座,具有承载面,所述第一编织机构、所述第一拉料机构、所述第二编织机构、所述第二拉料机构、所述夹具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均支撑于所述承载面,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承载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还包括:
第一条形板,支撑于所述承载面,并与所述承载面垂直,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条形板,支撑于所述承载面,并与所述承载面垂直,且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第三条形板,与所述承载面垂直,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条形板的一个侧边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卡设于所述第一条形板,所述第二缺口卡设于所述第二条形板,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缺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三条形板连接于所述夹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形板与所述夹具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用于编织天然编织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编织线为竹丝或柳条。
10.一种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机。
CN202120741080.1U 2021-04-09 2021-04-09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Active CN214819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1080.1U CN214819360U (zh) 2021-04-09 2021-04-09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1080.1U CN214819360U (zh) 2021-04-09 2021-04-09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19360U true CN214819360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1080.1U Active CN214819360U (zh) 2021-04-09 2021-04-09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19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5487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2844482B (zh) 用于制造带有附加纬面花纹的织物的方法和织机
US20130102217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3097597B (zh) 用于制造带有垫入的覆盖纱线的编织物或材料的织机
CN108699736B (zh) 用于制造具有编入针织线或包覆线的机织织物的织机
CN103774317A (zh) 菱形布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CN107099926A (zh) 一种双贾卡提花网布的编织方法
CN105239256A (zh) 三维多层喷气引纬织机
CN214819360U (zh) 编织机及编织系统
NO337250B1 (no) Fremgangsmåte for fremstilling av raknefrie tøymaterialer
CN108468139A (zh) 异型织物织机引纬装置和异型织物织机
CN115194901A (zh) 编织机及编织方法
CN108570755B (zh) 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1995B (zh) 一种双层窄幅织带机
KR101028034B1 (ko) 전열 경편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금속사 급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전열 경편물
CN108842285A (zh) 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KR101446003B1 (ko) 차폐원단 및 그 차폐원단의 제직공정방법
CN208309088U (zh) 一种抗拉伸性双针床经编布料
CN215289164U (zh) 一种新型电脑横机垂直喂纱装置
CN103850049A (zh) 一种带有花版编织装置的针织机
CN212451825U (zh) 一种用于圆织机的重力钩锤
CN103850048A (zh) 一种针织机
CN220034831U (zh) 一种贾卡锁边布
CN212316358U (zh) 提花机换型装置
EP2037018B1 (en) Weaving loom for production of combined structures of the ground and gauze wea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