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6595U -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6595U
CN214806595U CN202120058998.6U CN202120058998U CN214806595U CN 214806595 U CN214806595 U CN 214806595U CN 202120058998 U CN202120058998 U CN 202120058998U CN 214806595 U CN214806595 U CN 214806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hain
rotatably connected
lens
lens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89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志明
卢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89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6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6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6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包括承托支架、第一镜筒夹持件、第二镜筒夹持件和调节机构,第一镜筒夹持件和第二镜筒夹持件均可转动地设于承托支架上并且第一镜筒夹持件和第二镜筒夹持件均与一镜筒相连,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滚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承托支架上,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具有该瞳距调节装置的视力训练设备。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瞳距调节至调节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值上,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视力存在问题。为了缓解视力症状,一些患者采用视力训练设备来缓解视力症状,改善视力,其中,视力训练设备是一种通过锻炼眼部肌肉来改善视力的设备,其通过发出一定波长的光源,使用户的眼球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以训练眼球内外旋转能力来锻炼眼部肌肉,使两眼视轴不停地运动来训练主导视力的三种肌肉:睫状肌、晶状体和虹膜肌,通过协同锻炼来缓解以上肌肉的麻痹僵持状态,使其强壮和灵活,提高眼肌的调节能力,实现改善视力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一些视力训练设备无法进行瞳距的调节,也就是说视力训练设备上两个镜筒间的距离相对固定,使得视力训练设备的使用范围受限,只能够满足特定瞳距的用户使用,而瞳距过大或者过小的用户则不便于使用。另外,一些视力训练设备虽然能够进行瞳距调节,但调节时只能将瞳距调节至调节范围内的某些固定数值上,而这些瞳距不一定与用户的瞳距相匹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使视力训练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将瞳距调节至调节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值上的瞳距调节装置,进一步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瞳距调节装置的视力训练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瞳距调节装置,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承托支架、第一镜筒夹持件、第二镜筒夹持件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镜筒夹持件和第二镜筒夹持件均可转动地设于承托支架上,且所述第一镜筒夹持件和第二镜筒夹持件均与一镜筒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滚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一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端与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传动链和第二传动连杆,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端与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链包括多个第一传动链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万向接头,多个第一传动链本体首尾相连,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一传动链本体首尾不相连,相邻两个第一传动链本体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与第一传动连杆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本体通过第一万向接头与相邻的第一传动链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链包括多个第二传动链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万向接头,多个第二传动链本体首尾相连,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二传动链本体首尾不相连,相邻两个第二传动链本体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与第二传动连杆相连的第二传动链本体通过第二万向接头与相邻的第二传动链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托支架上设有供第一传动连杆导向移动的第一轨迹槽和供第二传动连杆导向移动的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传动连杆滑动设于第一轨迹槽中,所述第二传动连杆滑动设于第二轨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减少第一传动连杆与第一轨迹槽之间摩擦力的第一凸起部,且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在第一传动连杆的端部移出第一轨迹槽后位于第一轨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减少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二轨迹槽之间摩擦力的第二凸起部,且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在第二传动连杆的端部移出第二轨迹槽后位于第二轨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迹槽为圆弧形槽,且圆弧形槽的圆心为第一镜筒夹持件与承托支架之间形成的转动点,和/或所述第二轨迹槽为圆弧形槽,且圆弧形槽的圆心为第二镜筒夹持件与承托支架之间形成的转动点。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及上述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所述瞳距调节装置与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均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均包括镜筒本体和设于镜筒本体一端的光源座,所述光源座上设有光源。
优选地,所述光源包括光罩、发光器、透镜和电路板,所述发光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光罩的一端设置所述透镜,相对端设置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发光器位于光罩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及具有瞳距调节装置的视力训练设备,能够实现瞳距在调节范围内任一数值上的保持,也就是说能够将瞳距调节至调节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值上,满足不同瞳距的用户,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调节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光源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承托支架,10a、第一本体部,10b、第二本体部,11、第一轨迹槽,12、第二轨迹槽,20、第一镜筒夹持件,30、第二镜筒夹持件,40、调节机构,41、调节滚轮,41a、第一端面,41b、第二端面,42、第一连接件,421、第一传动链,422、第一传动连杆,422a、第一凸起部,43、第二连接件,431、第二传动链,432、第二传动连杆,432a、第二凸起部,50a、第一镜筒,50b、第二镜筒,51、镜筒本体,52、光源座,53、光源,531、发光器,532、电路板,533、光罩,534、透镜,a、第一连接柱,b、第二连接柱,c0、第一传动链本体,c1、第二传动链本体,d0、第一万向接头,d1、第二万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瞳距调节装置,能够将镜筒间的间距调节至调节范围内的任一数值,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广。
结合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包括承托支架10、第一镜筒夹持件20、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及调节机构40。其中,承托支架10用于安装第一镜筒夹持件20、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及调节机构40;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均用于夹持镜筒,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承托支架10上,也即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均与承托支架10转动连接于转动点,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均以转动点为中心相对承托支架10转动,这里的镜筒是供用户观察,以锻炼用户眼部肌肉的装置;调节机构40与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均相连,通过控制第一镜筒夹持件20、第二镜筒夹持件30相对承托支架10转动,以使两个镜筒相靠近或者远离,实现两个镜筒之间距离的调节,也即实现瞳距的调节。
结合图1~图3所示,调节机构40包括调节滚轮41、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具体地,调节滚轮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41a、第二端面41b及连接第一端面41a和第二端面41b的周侧面,第一连接件42的一端与第一端面41a可转动地连接于一转动点,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2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3的一端与第二端面41b可转动地连接于另一转动点,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可转动地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分别设置在调节滚轮41的两侧,并且两个转动点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关于调节滚轮41对称设置,或者说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关于调节滚轮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的位置。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设于调节滚轮41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调节滚轮41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即: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均与第一端面41a或者第二端面41b可转动地连接,且转动点为同一个转动点。
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与调节滚轮41可转动地连接,调节滚轮41的第一端面41a和第二端面41b上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柱a,第一连接件42通过第一端面41a上的第一连接柱a与第一端面41a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3通过第二端面41b上的第一连接柱a与第二端面41b可转动地连接。实施时,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上均设有与第一连接柱a相配合的通孔,第一连接件42通过其上的通孔和第一端面41a上的第一连接柱a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件42与调节滚轮4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3通过其上的通孔和第二端面41b上的第一连接柱a的配合,实现第二连接件43与调节滚轮41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一连接件42与第一镜筒夹持件20可转动地连接及第二连接件43与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上均设有一第二连接柱b,第一连接件42通过第一镜筒夹持件20上的第二连接柱b与第一镜筒夹持件2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3通过第二镜筒夹持件30上的第二连接柱b与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可转动地连接。实施时,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上均设有与第二连接柱b相配合的通孔,第一连接件42通过其上的通孔和对应的第二连接柱b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件42与第一镜筒夹持件2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3通过其上的通孔和对应的第二连接柱b的配合,实现第二镜筒夹持件30与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可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调节滚轮41和镜筒夹持件上设置连接柱以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每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柱,以实现连接件的一端与调节滚轮41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对应的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或者在连接件的任意一端设置一连接柱,在调节滚轮41或者镜筒夹持件上设置另一连接柱,以实现连接件的一端与调节滚轮41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对应的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42包括第一传动链421和第一传动连杆422,其中,第一传动链421的一端与调节滚轮41的第一端面41a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一传动连杆4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传动连杆422的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2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43包括第二传动链431和第二传动连杆432,其中,第二传动链431的一端与调节滚轮41的第二端面41b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二传动连杆43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传动连杆432的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30可转动地连接。
实施时,调节滚轮41通过第一传动链421带动第一传动连杆422移动,同时,通过第二传动链431带动第二传动连杆432移动,第一传动连杆422进一步带动第一镜筒夹持件20相对承托支架10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连杆432进一步带动第二镜筒夹持件30相对承托支架10移动,第一镜筒夹持件20带动镜筒移动,第二镜筒夹持件30带动镜筒移动,最终实现两个镜筒之间距离的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链421包括多个第一传动链本体c0和至少一个第一万向接头d0,多个第一传动链本体c0首尾相连,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一传动链本体c0首尾不相连,相邻两个第一传动链本体c0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与第一传动连杆42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本体c0通过第一万向接头d0与相邻的第一传动链本体c0可转动地连接,使该两个第一传动链本体c0在任意方向进行转动,最终实现调节滚轮41通过第一传动链421带动第一传动连42杆移动。第二传动链431均包括多个第二传动链本体c1和至少一个第二万向接头d1,多个第二传动链本体c1首尾相连,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二传动链本体c1首尾不相连,相邻两个第二传动链本体c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与第二传动连杆43相连的第二传动链本体c1通过第二万向接头d1与相邻的第二传动链本体c1可转动地连接,使该两个第二传动链本体c1在任意方向进行转动,最终实现调节滚轮41通过第二传动链431带动第二传动连杆43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万向接头d0和第二万向接头d1均包括相正交设置的两个圆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万向接头d0和第二万向接头d1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选择球头万向节;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链本体c0和第二传动链本体c1的数量均优选三个,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链本体c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承托支架10上还设有供第一传动连杆422导向移动的第一轨迹槽11和供第二传动连杆432导向移动的第二轨迹槽12,其中,第一传动连杆422滑动设于第一轨迹槽11中,第二传动连杆432滑动设于第二轨迹槽12中。通过设置供第一传动连杆422导向移动的第一轨迹槽11和供第二传动连杆432导向移动的第二轨迹槽12,可避免第一镜筒夹持件20和第二镜筒夹持件30在相对承托支架10转动过程中产生晃动,提高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承托支架10包括采用分体式设计的第一本体部10a和第二本体部10b,其中,第一本体部10a上装设调节滚轮41,第二本体部10b上设置第一轨迹槽11和第二轨迹槽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10b和第二本体部10b也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连杆422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适当减少第一传动连杆422与第一轨迹槽11之间摩擦力的第一凸起部422a,且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422a在第一传动连杆422的端部移出第一轨迹槽11后位于第一轨迹槽11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凸起部422a,一方面可适当减少第一传动连杆422与第一轨迹槽11之间的摩擦力,也即由面面摩擦变为点面摩擦,摩擦力能够使镜筒在任意位置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可在第一传动连杆422的端部伸出第一轨迹槽11后保持第一传动连杆422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在第一传动连杆422的端部伸出第一轨迹槽11后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422a能够与第一轨迹槽11的内壁摩擦接触,进而保持第一传动连杆422的稳定性。
同样地,第二传动连杆432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减少第二传动连杆432与第二轨迹槽12之间摩擦力的第二凸起部432a,且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432a在第二传动连杆432的端部移出第二轨迹槽12后位于第二轨迹槽12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凸起部432a,一方面可适当减少第二传动连杆432与第二轨迹槽12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在第二传动连杆432的端部伸出第二轨迹槽12后保持第二传动连杆432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在第二传动连杆432的端部伸出第二轨迹槽12后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432a能够与第二轨迹槽12的内壁摩擦接触,进而保持第二传动连杆432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连杆422上优选设置三个第一凸起部422a,并且三个第一凸起部422a均匀分布在第一传动连杆422的一侧,同时第二传动连杆432优选设置三个第二凸起部432a,三个第二凸起部432a均匀分布在第二传动连杆432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凸起部的数量及位置。
如图2所示,第一轨迹槽11为圆弧形槽,第一传动连杆422为与圆弧形槽相适配的圆弧形传动连杆,其中,第一轨迹槽11的圆心为第一镜筒夹持件20与承托支架10之间形成的转动点,第一传动连杆422的圆心与第一轨迹槽11的圆心相同。同样地,第二轨迹槽12也为圆弧形槽,第二传动连杆432为与圆弧形槽相适配的圆弧形传动连杆,第二轨迹槽12的圆心为第二镜筒夹持件30与承托支架10之间形成的转动点,第二传动连杆432的圆心与第二轨迹槽12的圆心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转动调节滚轮41,调节滚轮41进一步通过第一传动链421带动第一传动连杆422移动,同时通过第二传动链431带动第二传动连杆432移动;
第一传动连杆422在第一轨迹槽1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镜筒夹持件20相对承托支架10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连杆432在第二轨迹槽12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镜筒夹持件30相对承托转动;
第一镜筒夹持件20带动一镜筒移动,同时第二镜筒夹持件30带动另一镜筒移动,实现了两个镜筒之间距离的调节,也即实现了瞳距调节。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包括第一镜筒50a、第二镜筒50b及上述瞳距调节装置,其中,第一镜筒50a和第二镜筒50b均与瞳距调节装置相连。具体地,瞳距调节装置中的第一镜筒夹持件20与第一镜筒50a相连,第二镜筒夹持件30与第二镜筒50b相连。第一镜筒50a和第二镜筒50b均包括镜筒本体51和光源座52,其中,镜筒本体51为中空柱状结构,其一端安装光源座52,光源座52上设有光源53。实施时,光源53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用户通过镜筒本体51观察光源座52上光源53发出的光,以实现改善视力的目的。
如图4所示,光源53包括发光器531、电路板532、光罩533和透镜534,其中,发光器531设于电路板532上,并且两者之间电连接,也即发光器531与电路板532集成于一体,以减少空间占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531与电路板532也可采用分体式设计,发光器531与电路板532可通过电缆实现电连接。光罩533为中空柱状结构,用于防止光向外扩散,或者防止外界光对发光器531产生的光造成干扰,其一端装设透镜534,相对端装设电路板532并且发光器531位于光罩533内,也就是说光罩533罩设在发光器531的外围。实施时,发光器531在电路板532的控制下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光经透镜534处理后进入镜筒本体51内,最终从镜筒本体51的另一端射出到达用户的眼中。
本实施例中,发光器531为激光发射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器531也可为其他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等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及具有瞳距调节装置的视力训练设备,能够实现瞳距在调节范围内任一数值上的保持,也就是说能够将瞳距调节至调节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值上,满足不同瞳距的用户,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承托支架、第一镜筒夹持件、第二镜筒夹持件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镜筒夹持件和第二镜筒夹持件均可转动地设于承托支架上,且所述第一镜筒夹持件和第二镜筒夹持件均与一镜筒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滚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托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一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端与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相对端与第一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传动链和第二传动连杆,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端与调节滚轮可转动地连接,相对端与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相对端与第二镜筒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链包括多个第一传动链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万向接头,多个第一传动链本体首尾相连,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一传动链本体首尾不相连,相邻两个第一传动链本体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与第一传动连杆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本体通过第一万向接头与相邻的第一传动链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链包括多个第二传动链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万向接头,多个第二传动链本体首尾相连,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第二传动链本体首尾不相连,相邻两个第二传动链本体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与第二传动连杆相连的第二传动链本体通过第二万向接头与相邻的第二传动链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支架上设有供第一传动连杆导向移动的第一轨迹槽和供第二传动连杆导向移动的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传动连杆滑动设于第一轨迹槽中,所述第二传动连杆滑动设于第二轨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减少第一传动连杆与第一轨迹槽之间摩擦力的第一凸起部,且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在第一传动连杆的端部移出第一轨迹槽后位于第一轨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减少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二轨迹槽之间摩擦力的第二凸起部,且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在第二传动连杆的端部移出第二轨迹槽后位于第二轨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为圆弧形槽,且圆弧形槽的圆心为第一镜筒夹持件与承托支架之间形成的转动点,和/或所述第二轨迹槽为圆弧形槽,且圆弧形槽的圆心为第二镜筒夹持件与承托支架之间形成的转动点。
8.一种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所述瞳距调节装置与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均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均包括镜筒本体和设于镜筒本体一端的光源座,所述光源座上设有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力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光罩、发光器、透镜和电路板,所述发光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光罩的一端设置所述透镜,相对端设置所述电路板,且所述发光器位于光罩内部。
CN202120058998.6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Active CN214806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8998.6U CN214806595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8998.6U CN214806595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6595U true CN21480659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7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8998.6U Active CN214806595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6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3164A (zh) 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US9180341B2 (en)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RU2670138C1 (ru) Прибор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ки и коррекции зрения
CN113041550B (zh) 一种主动平衡训练模块及动态平衡训练系统
KR20160097858A (ko) 모양체근 훈련 장치
CN212395187U (zh) 眼部激光治疗仪
CN214806595U (zh)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CN203915401U (zh) 眼肌麻痹康复训练仪
CN108379042B (zh) 一种头戴式视功能训练装置
CN108210252A (zh) 一种人体上肢康复平台
CN206424297U (zh) 一种学生眼睛护理矫正设备
CN210872850U (zh) 瞳距调节机构以及便携式视力训练仪
US2831481A (en) Optical device
CN211095820U (zh) 一种眼肌康复训练装置
CN214806596U (zh)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视力训练设备
CN211797586U (zh) 康复设备
CN108785030B (zh) 一种眼跟踪识别训练装置
CN214806598U (zh) 一种多点激光光源装置及视力训练装置
CN209916368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
CN208989560U (zh) 一种人体上肢康复平台
RU176099U1 (ru) Видеотренажер
CN207306867U (zh) 一种护眼仪
CN110623822A (zh) 一种眼肌康复训练装置
CN210962946U (zh) 一种眼外肌功能训练仪
CN212817090U (zh) 睫状肌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