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5186U - 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95186U CN214795186U CN202120965546.6U CN202120965546U CN214795186U CN 214795186 U CN214795186 U CN 214795186U CN 202120965546 U CN202120965546 U CN 202120965546U CN 214795186 U CN214795186 U CN 2147951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latform
- frame
- hollow base
- bas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所述架体结构包括中空底座、调节式支撑架和对称设置在中空底座顶部的第一、第二支撑平台,所述中空底座为长敞口式箱体结构;所述调节式支撑架安装在中空底座内,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控制下收缩至中空底座内,或伸出中空底座的敞口面对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进行支撑;第一、第二支撑平台平铺至中空底座的敞口面上方,第一支撑平台与调节式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通过转动机构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并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控制转动机构转动带动第二支撑平台旋转180°叠放至第一支撑平台上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检测完毕后把装置收回到底座内,方便收纳、移动以及运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检测辅助工具,具体为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隧道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的对隧道的内部进行检测,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隧道的状况,保障隧道的通车安全。由于隧道较高,在进行隧道检测时,一般需要搭设支架作为辅助工具,但是现有隧道检测支架体积较大,而且由于支架是固定式的,使用完毕后移动运输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所述架体结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又可以方便收纳、移动和运输。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所述架体结构包括中空底座、调节式支撑架和对称设置在中空底座顶部的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所述中空底座为长敞口式箱体结构;所述调节式支撑架安装在中空底座内,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控制下收缩至中空底座内,或伸出中空底座的敞口面对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平铺至中空底座的敞口面上方,第一支撑平台与调节式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通过转动机构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并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控制转动机构转动带动第二支撑平台旋转180°叠放至第一支撑平台上方。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式支撑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调节架、第二调节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两侧的两对调节架,第一调节架的两对调节架上端与第一支撑板铰链连接,下端倾斜置于中空底座内,并与中空底座铰链连接,第二调节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底部的两对调节架,第二调节架的两对调节架上端与第二支撑板铰链连接,下端倾斜置于中空底座内,并与中空底座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一调节架连接,并控制第一调节架转动,第一调节架通过连杆机构与第二调节架联结,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第二调节架同时与第一调节架相对转动收放至中空底座内,并致使第二支撑板重叠置于第一支撑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空底座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和高度可调式扶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中空底座底部的行走底座和设置在行走底座底部的行走轮,所述行走底座的面积大于中空底座;所述高度可调式扶梯下端固定在行走底座上,并沿着中空底座向上延伸,其顶部设有卡接杆,在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临近两平台连接部位分别设有限位孔,两限位孔与高度可调式扶梯顶部的卡接杆相对应,并可配合卡接限位。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平铺的面积大于中空底座的敞口面积,在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的边缘设置或不设置防护围栏。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轴和固定杆,第二驱动机构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其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转轴和第二支撑平台向上180°旋转重叠至第一支撑平台上方或向下180°旋转与第一支撑平台在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式支撑架还包括第一稳定架和第二稳定架,所述第一稳定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两侧且与第一调节架平行的两个稳定架,第一稳定架的两稳定架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铰链连接,下端置于中空底座内,并与中空底座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稳定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且与第二调节架平行的两个稳定架,第二稳定架的两稳定架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铰链连接,下端置于中空底座内,并与中空底座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中空底座外侧壁,其输出轴伸入中空底座内与第一调节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出端轴线与所述第一调节架与中空底座铰接端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方,第二支撑平台展开后置于第二支撑板上方。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延长线相交;所述连杆机构与第一调节杆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与中空底座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调节杆与中空底座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度可调式扶梯包括下扶梯和上扶梯,下扶梯底部固定在行走底座上,在下扶梯顶部设有连接块,在上扶梯下端设有连接滑杆,上扶梯通过其下部的连接滑杆与下扶梯顶部的连接块滑动连接,并可沿着连接块上下滑动调节扶梯的高度;所述卡接杆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上扶梯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第二折叠支撑架,在第一、第二折叠支撑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第二支撑平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在第一折叠支撑架上部,第二支撑平台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控制转轴转动,使转轴带动第二支撑平台与第二支撑板分离并转动到第一支撑平台上;第一、第二折叠支撑架通过连杆机构联结,并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同控制两个折叠支撑架折叠张开,两个折叠支撑架均设有支撑连杆,保证其稳定性,两个折叠支撑架可以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收回底座内或者展开伸出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架体结构的底座既可以作为支撑结构又可以作为收纳箱体,在检测完毕后,可以将上部的支撑架折叠收放在底座内,并在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方便检测支架的收纳、移动和运输。
(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通过电机控制其折叠和张开,其折叠收放比较方便,在使用时将其展开,方便工作人员攀爬至支撑板上进行检测过程,不使用时,便可将其折叠方便收纳到底座内,而且整个支撑架的稳定性好。
(3)本实用新型设有高度可调式扶梯,在支撑架张开时可以将扶梯调整至适合的高度,并将其固定,方便工作人员攀爬;在支撑架收放时,可以将扶梯调整至适合的高度,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平台折叠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放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平台折叠状态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两支撑板撑开状平面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两支撑板收放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中:1—中空底座,2—第一支撑平台,3—第二支撑平台,4—调节式支撑架,400—第一驱动机构,401—第一调节架,402—第二调节架,403—第一支撑板,404—第二支撑板,405—连杆机构,406—第一稳定架,407—第二稳定架,5—转动机构,500—转轴,501—固定杆,6—第二驱动机构,7—-高度可调式扶梯,700—下扶梯,701—上扶梯,702—连接块,703—连接滑杆,8—行走底座,9—行走轮,10—限位孔,11—卡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8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架体结构包括中空底座1、调节式支撑架4和对称设置在中空底座1顶部的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所述中空底座1为长敞口式箱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平铺于中空底座1敞口面上方,其平铺面积大于中空底座1的敞口面积,在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的边缘设置或不设置防护围栏,也可以在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边缘开设有通孔,可在通孔内插入可拆卸连接的护栏,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第一支撑平台2与调节式支撑架4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3通过转动机构5与第一支撑平台2连接,并在第二驱动机构6的作用下,控制转动机构4转动带动第二支撑平台3旋转180°叠放至第一支撑平台2上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为驱动电机。如图6所示,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转轴500和固定杆501,第二驱动机构6通过固定杆50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2,其输出轴与转轴50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3固定安装在转轴500上,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转轴500和第二支撑平台3向上180°旋转重叠至第一支撑平台2上方(如图2所示)或向下180°旋转与第一支撑平台2在同一平面(如图1所示)。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调节式支撑架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00、第一调节架401、第二调节架402、第一支撑板403、第二支撑板404、连杆机构405、第一稳定架406和第二稳定架407,所述第一调节架401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03两侧的两对调节架,第一调节架401的两对调节架上端与第一支撑板403铰链连接,下端倾斜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第二调节架402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04底部的两对调节架,第二调节架402的两对调节架上端与第二支撑板404铰链连接,下端倾斜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稳定架406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03两侧且与第一调节架401平行的两个稳定架,第一稳定架406的两稳定架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403铰链连接,下端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稳定架407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04且与第二调节架402平行的两个稳定架,第二稳定架407的两稳定架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404铰链连接,下端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401与第二调节杆402延长线相交;所述连杆机构405与第一调节杆401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调节杆401与中空底座1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连杆机构405与所述第二调节杆402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调节杆402与中空底座1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为驱动电机,其输出轴伸入中空底座1内与第一调节架40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出端轴线与所述第一调节架401与中空底座1铰接端的轴线重合。第一驱动机构400控制第一调节架401转动,第一调节架401通过连杆机构405与第二调节架402联结,在连杆机构405的作用下,第二调节架402同时与第一调节架401相对转动收放至中空底座1内(如图5和图8所示),此时第二支撑404重叠置于第一支撑板403下方,一起置于中空底座1内;或在第一驱动机构400的控制下,第一调节架401和第二调节架402相反转动伸出中空底座1外(如图4和图7所示),此时,第一支撑板403和第二支撑404在同一平面,均伸出中空底座1;在收放状态下,第一稳定架406和第二稳定架407也同时转动收放至中空底座1内;在撑开状态下,第一稳定架406和第二稳定架407同时伸开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403上方,第二支撑平台3展开后置于展开的第二支撑板404上方。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空底座1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和高度可调式扶梯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中空底座1底部的行走底座8和设置在行走底座8底部的行走轮9,所述行走底座8的面积大于中空底座1;所述高度可调式扶梯7所述高度可调式扶梯7包括下扶梯700和上扶梯701,下扶梯底部固定在行走底座8上,在下扶梯顶部设有连接块702,在上扶梯701下端设有连接滑杆703,上扶梯701通过其下部的连接滑杆703与下扶梯700顶部的连接块702滑动连接,并可沿着连接块702上下滑动调节扶梯的高度,在调节到适当高度后,可以通过锁紧螺栓将其固定锁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扶梯出现滑动;在上扶梯70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接杆11,在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临近两平台连接部位分别设有限位孔10,两限位孔10与高度可调式扶梯7顶部的卡接杆11相对应,并可配合卡接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底座1可以用于在检测完毕后方便对架体进行收纳,底部的行走机构方便整个架体的移动,扶梯方便工作人员攀爬到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上。本实用新型使用之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0控制第一调节架401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板403绕第一调节架401与中空底座1的铰接端转动伸出中空底座1,同时通过第一调节架401通过连杆机构405带动第二调节架40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板404绕第二调节架402与中空底座1的铰接端转动伸出中空底座1,并与第一支撑板403在同一高度,同时在第一支撑板403和第二支撑板404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稳定支架406和第二稳定支架407转动分别对两个支撑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在第一支撑板403和第二支撑板404伸出到位后,停止第一驱动机构400工作,开启第二驱动机构6,带动第二支撑平台3绕着转轴5向下转动180°至与第一支撑平台2在同一平面,并通过第二支撑板404进行支撑。调节高度可调式扶梯7至支撑平台3的高度,将其固定避免其滑动,然后将可调式扶梯7顶部的卡接杆11对应卡入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上的限位孔10内,并固定锁紧。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可调式扶梯7攀爬至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上进行隧道中上部的检测工作,在检测完毕之后,松开可调式扶梯7,反转第二驱动机构6,使第二支撑平台3向上旋转180°并重叠置于第一支撑平台2上方,反转第一驱动机构400,使第一调节架401、第二调节架402、第一支撑板403、第二支撑板404、连杆机构405、第一稳定架406和第二稳定架407收回到中空底座1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结构包括中空底座(1)、调节式支撑架(4)和对称设置在中空底座(1)顶部的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所述中空底座(1)为长敞口式箱体结构;所述调节式支撑架(4)安装在中空底座(1)内,并在第一驱动机构(400)的控制下收缩至中空底座(1)内,或伸出中空底座(1)的敞口面对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平铺至中空底座(1)的敞口面上方,第一支撑平台(2)与调节式支撑架(4)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3)通过转动机构(5)与第一支撑平台(2)连接,并在第二驱动机构(6)的作用下,控制转动机构(5)转动带动第二支撑平台(3)旋转180°叠放至第一支撑平台(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式支撑架(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00)、第一调节架(401)、第二调节架(402)、第一支撑板(403)、第二支撑板(404)和连杆机构(405),所述第一调节架(401)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03)两侧的两对调节架,第一调节架(401)的两对调节架上端与第一支撑板(403)铰链连接,下端倾斜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第二调节架(402)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04)底部的两对调节架,第二调节架(402)的两对调节架上端与第二支撑板(404)铰链连接,下端倾斜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的输出轴与第一调节架(401)连接,并控制第一调节架(401)转动,第一调节架(401)通过连杆机构(405)与第二调节架(402)联结,在连杆机构(405)的作用下,第二调节架(402)同时与第一调节架(401)相对转动收放至中空底座(1)内,并致使第二支撑板(404)重叠置于第一支撑板(403)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底座(1)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和高度可调式扶梯(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中空底座(1)底部的行走底座(8)和设置在行走底座(8)底部的行走轮(9),所述行走底座(8)的面积大于中空底座(1);所述高度可调式扶梯(7)下端固定在行走底座(8)上,并沿着中空底座(1)向上延伸,其顶部设有卡接杆(11),在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临近两平台连接部位分别设有限位孔(10),两限位孔(10)与高度可调式扶梯(7)顶部的卡接杆(11)相对应,并可配合卡接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平铺的面积大于中空底座(1)的敞口面积,在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3)的边缘设置或不设置防护围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为驱动电机;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转轴(500)和固定杆(501),第二驱动机构(6)通过固定杆(50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平台(2),其输出轴与转轴(50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平台(3)固定安装在转轴(500)上,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转轴(500)和第二支撑平台(3)向上180°旋转重叠至第一支撑平台(2)上方或向下180°旋转与第一支撑平台(2)在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式支撑架(4)还包括第一稳定架(406)和第二稳定架(407),所述第一稳定架(406)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03)两侧且与第一调节架(401)平行的两个稳定架,第一稳定架(406)的两稳定架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403)铰链连接,下端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稳定架(407)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04)且与第二调节架(402)平行的两个稳定架,第二稳定架(407)的两稳定架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404)铰链连接,下端置于中空底座(1)内,并与中空底座(1)铰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为驱动电机,第一驱动机构(400)固定连接于中空底座(1)外侧壁,其输出轴伸入中空底座(1)内与第一调节架(40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出端轴线与所述第一调节架(401)与中空底座(1)铰接端的轴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403)上方,第二支撑平台(3)展开后置于第二支撑板(404)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架(401)与第二调节架(402)延长线相交;所述连杆机构(405)与第一调节架(401)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调节架(401)与中空底座(1)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连杆机构(405)与所述第二调节架(402)的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调节架(402)与中空底座(1)铰接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式扶梯(7)包括下扶梯(700)和上扶梯(701),下扶梯底部固定在行走底座(8)上,在下扶梯顶部设有连接块(702),在上扶梯(701)下端设有连接滑杆(703),上扶梯(701)通过其下部的连接滑杆(703)与下扶梯(700)顶部的连接块(702)滑动连接,并可沿着连接块(702)上下滑动调节扶梯的高度;所述卡接杆(11)设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上扶梯(701)的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65546.6U CN214795186U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65546.6U CN214795186U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95186U true CN214795186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92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65546.6U Active CN214795186U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95186U (zh) |
-
2021
- 2021-05-08 CN CN202120965546.6U patent/CN2147951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69181B (zh) | 一种电力电杆立杆装置 | |
CN108118950B (zh) | 一种标准化变电站台架双电杆架设装置 | |
CN108750967B (zh) | 一种开挖立架吊装车 | |
CN214795186U (zh) | 一种基于盾构隧道雷达检测的架体结构 | |
CN210341658U (zh) |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架 | |
CN109944424B (zh) | 一种野外施工用支撑平台及其支撑方法 | |
CN214499111U (zh) | 一种基于隧道桥梁的临时支护装置 | |
CN118110380A (zh) | 一种建设施工用围挡 | |
CN114017272A (zh) | 一种吊顶延展式多功能型风力发电机舱罩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9798136A (zh) | 隧道支护车 | |
CN207053061U (zh) | 快速架设移动式架线机 | |
CN209396843U (zh) | 便携式支撑装置 | |
CN109973109B (zh) | 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撑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1270980A (zh) | 电力安装维修用绝缘折叠梯 | |
CN110526141A (zh) | 一种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翻折装置 | |
CN103485812B (zh) | 一种超前支护机构及掘进机 | |
CN215887922U (zh) | 一种双幅桥梁双吊点桥检车 | |
CN216690273U (zh) | 一种移动式横跨铁路装置 | |
CN214479080U (zh) | 一种展开式车载跨越架 | |
CN212003000U (zh) | 电力安装维修用绝缘折叠梯 | |
CN211527689U (zh) | 一种桥梁基桩内力检测的辅助装置 | |
CN217028759U (zh) | 一种翻折梯组合式接触网检修梯车 | |
CN108857310B (zh) | 一种开挖立架移动安装车 | |
CN219196956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装置 | |
CN220364901U (zh) | 一种交通安全锥筒收放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