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5179U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5179U
CN214785179U CN202023000098.0U CN202023000098U CN214785179U CN 214785179 U CN214785179 U CN 214785179U CN 202023000098 U CN202023000098 U CN 202023000098U CN 214785179 U CN214785179 U CN 214785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floor
plate body
plate
floor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000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世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000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5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5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5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包括楼板芯体和框架,所述的楼板芯体内设有内孔道,从而减轻自重并可用于穿线;所述的框架围合并固定在所述楼板芯体的四周,所述端面封头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可架设在其他建筑部件上的第一台阶面,使得楼板安装方便;所述第二平面上分别设有与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便于浇灌形成所述内孔道;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上设有与所述楼板芯体相连通的浇灌口,便于浇筑灌料。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楼板重量轻、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小、施工快捷且安装快速高效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在商务楼、住宅等建筑建造过程中,楼板的建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施工量较大的工序之一。建筑内相邻两层之间通过楼板将两个楼层隔开,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现有的楼板绝大多数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稳定性好、结构强度大的优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多道施工工序,然后在楼板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上部结构的安装。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所述楼板包括:
楼板芯体,所述的楼板芯体内设有内孔道,且所述内孔道沿着所述楼板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
框架,围合并固定在所述楼板芯体的四周,且所述框架包括:
端面封头,两个所述端面封头分别位于所述楼板芯体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端面封头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高于所述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使得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可架设在其他建筑部件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平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
侧面封头,两个所述侧面封头分别位于所述楼板芯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上设有与所述楼板芯体相连通的浇灌口。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上均设有插孔,且所述插孔位于所述端面封头上,所述的插孔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并贯通,且所述插孔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端面封头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楼板芯体内铺设有铁丝网,且所述铁丝网位于所述内孔道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面封头是第一C檩,所述第一C檩还包括第四平面,所述第四平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平面垂直相连,所述第四平面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五平面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五平面连接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六平面;所述第一C檩还包括第七平面,所述第七平面的一端与第一平面垂直相连,所述第七平面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八平面垂直相连,且所述第八平面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九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所述第四平面、所述第七平面形成可封住所述楼板芯体端头的第一包覆槽,所述第五平面、第六平面、第八平面和第九平面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内;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六平面形成搭扣在所述铁丝网一侧上的第二台阶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面封头是第二C檩,所述的第二C檩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相平行,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垂直相连;
所述第二C檩还包括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板体垂直相连,所述第四板体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五板体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五板体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六板体;所述第二C檩还包括第七板体,所述第七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板体垂直相连,所述第七板体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八板体垂直相连,且所述第八板体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九板体;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七板体形成可封住所述楼板芯体侧面的第二包覆槽,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六板体、所述第八板体、所述第九板体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内;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第六板体形成搭扣在所述铁丝网一侧上的第三台阶面。
进一步的,所述楼板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至少一侧设有公企口或母企口,且所述公企口和所述母企口相互咬合。
进一步的,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的第一板体超出所述第三板体,使得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形成公企口,另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的第三板体超出所述第一板体,使得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形成母企口,所述的公企口和所述的母企口相互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楼板芯体内沿着所述楼板芯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内孔道,且各所述内孔道相互平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框架相对准的一对穿孔内分别插入一根内置管;
将所述框架放入所述楼板芯体的模具内,且使所述浇灌口朝上;
通过所述浇灌口向所述模具内浇灌板料,且使下方未开设浇灌口的所述侧面封头震动,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从而形成密实的楼板芯体;
养护、脱模,形成所述楼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所述的钢结构楼板系统包括所述楼板和钢结构;
所述的楼板和所述的钢结构通过托板固定相连,所述托板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的一侧上,所述托板的自由端向外水平延伸;
所述端面封头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挂设在所述托板的自由端上,且所述端面封头的所述第一平面抵紧在所述钢结构的一侧上,第一螺栓贯穿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托板,且所述第一螺栓的两端设有将所述第二平面拧紧在所述托板上的第一螺母,从而将所述楼板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上。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包括所述楼板和混凝土框架结构;
所述的楼板和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内的预埋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相连;
所述端面封头上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其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板向上支撑所述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端抵触在所述第三平面上,第三螺栓贯穿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三螺栓的两端设有将所述第二平面拧紧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三螺母,从而将所述楼板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楼板包括楼板芯体和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端面封头和侧面封头,通过在所述楼板芯体内设置内孔道,从而减轻了所述楼板芯体的重量,同时所述内孔道可用于穿设电线,从而见减少线槽开槽量;通过在端面封头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使得在浇灌楼板芯体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通过在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上设置浇灌口,使得浇筑所述楼板时灌料方便,从而使得所述楼板施工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进一步减轻楼板重量、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小且施工快捷的有益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的内孔道可以节省材料。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楼板芯体四周加装框架,解决了现有的楼板松软易碎的问题,所制成的楼板强度大大提高,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建筑工况。
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楼板两侧的侧面封头上设置公、母企口,使得相邻两块楼板通过公母企口卡扣配合,不仅可以实现楼板的定位连接,还可以增强楼板层的抗扭强度。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可以模块式预先制作好,到施工现场拼装连接即可,且通过设置可用于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相连接的插件,使得拼装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工业化干作业施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满足快速、精密、高效施工的要求,推进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在安装使用完成后,可以拆除后重复利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节约了资源,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7、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端面封头与所述的楼板芯体通过板料浇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平面、所述第六平面、所述第八平面、所述第九平面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内,可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与所述楼板芯体的连接强度;所述的第二台阶面扣紧在所述铁丝网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与所述楼板芯体的连接强度。
8、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侧面封头与所述的楼板芯体通过板料浇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六板体、所述第八板体、所述第九板体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内,可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与所述楼板芯体的连接强度;所述的第三台阶面扣紧在所述铁丝网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侧面封头与所述楼板芯体的连接强度。
9、本申请实施例经所述的浇灌口浇筑,灌料方便,通过穿孔和内置管的配合,可以快速方便的形成多孔板,通过在模具下方震动,可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形成密实的楼板芯体,质量更好;整个制作自重较低的楼板的工艺简单快捷,方便高效。
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楼板系统,通过设置托板将所述楼板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上,托板的固定端固定在钢结构上,将所述端面封头上的第一台阶面挂设在托板的自由端上,且使所述第一平面抵紧在所述钢结构的一侧上,再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拧紧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托板,即可快速将所述楼板安装固定在钢结构上,从而实现楼板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钢结构楼板系统牢固可靠。
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通过设置连接件将所述楼板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上形成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连接件与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内的预埋件固定相连,再将所述端面封头上的第一台阶面搭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并固定,即可快速将所述楼板安装固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上,从而实现楼板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框架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中一侧(左侧)的侧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中一侧(左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中一端(上端)的端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另一侧(右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钢结构和楼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楼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楼板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串扰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设置楼板芯体和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端面封头和侧面封头,通过在所述楼板芯体内设置内孔道,减轻了所述楼板芯体的重量,同时所述内孔道可用于穿设电线,从而见减少线槽开槽量;通过在端面封头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使得在浇灌楼板芯体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通过在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上设置浇灌口,使得浇筑所述楼板时灌料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进一步减轻楼板重量、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小且施工快捷的有益效果;另外,通过在框架上设置断桥,沿所述楼板芯体的厚度方向隔断金属质地的所述框架,以阻断室内外的热量传导,从而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部件会出现的冷桥问题,实现了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4分别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俯视图和剖视图,图5、6分别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和爆炸图,如图1~6所示,所述楼板100包括楼板芯体120和框架1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以所述楼板100平铺构成楼板层时,楼板100的高度方向为所述厚度方向,楼板100较长的一边为所述长度方向(侧面封头112在在方向),楼板100较短的一边为所述宽度方向(端面封头111所在方向)。
所述的楼板芯体120内设有内孔道122,且所述内孔道122沿着所述楼板芯体12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楼板芯体120内沿着所述楼板芯体1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内孔道122,且各所述内孔道122相互平行。具体的,所述的内孔道122可以减轻所述楼板芯体120的重量,且节省材料,同时所述的内孔道122内可以穿设电线或管道,减少线槽开槽量,从而使得楼板110安装、使用方便。
所述的框架110围合并固定在所述楼板芯体120的四周,且所述框架11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楼板芯体120沿所述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封头111和分别位于所述楼板芯体120沿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封头112。
如图2所示,所述端面封头111包括第一平面1111、第二平面1112和第三平面1113,所述第一平面1111高于所述第三平面1113,所述第一平面1111和所述第三平面1113相平行,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平面1111和所述第三平面1113,使得所述第三平面1113和所述第二平面1112形成第一台阶面,以搭设在其他建筑部件上;所述第二平面111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122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113,且所述穿孔113向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1111上和所述第三平面1113上,以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适配的台阶状开口,从而匹配所述的第一台阶面架设在其他建筑部件上。
如图1、2所示,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112上设有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相连通的浇灌口114。
具体的,在浇筑所述楼板芯体120时,将所述框架110置入模具内,且使所述的浇灌口114朝上,将内置管(PVC管)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插入相配对的所述穿孔113内,经所述的浇灌口114向内所述模具内浇灌板料(无机轻质高强硅化合物),养护脱模后所述内置管构成所述内孔道122,从而形成所述楼板100。所述的浇灌口114便于所述楼板100浇筑时的灌料,所述的穿孔113便于所述的楼板芯体120浇筑形成内孔道122,从而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楼板芯体120十分方便,且形成的所述楼板100具有第一台阶面,可直接搭接在其他建筑部件上,再通过固定件固定即可,安装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所述楼板芯体120内铺设有铁丝网121,如图4所示,所述铁丝网121位于所述内孔道122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下方。
具体的,铁丝网为由铁丝形成45度交叉形成的菱形网结构。底面的铁丝网与四周的框架110整体受力。因为采用了瞬间整面触点电焊技术,45度的菱形网与框架110焊接后,将钢筋的力斜向交叉传播在四边形框架上,构成一个高强度的整体受力的钢板托盘。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框架110的四个角上均设有插孔115,且所述插孔115位于所述端面封头111上,所述的插孔111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并贯通,且所述插孔11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平面1112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端面封头111外壁面上。
具体的,为了保持所述端面封头111外壁面的平整,所述的端面封头111外壁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的插孔115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另外,通过设置与所述插孔115配套的连接设备,即可将所述楼板110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中一端(上端)的端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如图3、4、9所示,所述的端面封头111是第一C檩,所述第一C檩还包括第四平面1114,所述第四平面1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平面1113垂直相连,所述第四平面1114的另一端与向内(中间的楼板芯体120的方向)延伸的第五平面1115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五平面1115连接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六平面1116。
所述第一C檩还包括第七平面1117,所述第七平面11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1111垂直相连,所述第七平面1117的另一端与向内(中间的楼板芯体120的方向)延伸的第八平面1118垂直相连,且所述第八平面1118连接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九平面1119。
所述第一平面1111、所述第二平面1112、所述第三平面1113、所述第四平面1114、所述第七平面1117形成可封住所述楼板芯体120端头的第一包覆槽;所述第五平面1115、所述第六平面1116、所述第八平面1118、所述第九平面1119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所述第五平面1115与所述第六平面1116形成搭扣在所述铁丝网121一侧上的第二台阶面。
具体的,所述的端面封头111与所述的楼板芯体120通过板料浇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平面1115、所述第六平面1116、所述第八平面1118和所述第九平面1119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可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111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所述的第二台阶面扣紧在所述铁丝网12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111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中一侧(左侧)的侧视图,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中一侧(左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另一侧(右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如图7、8、10所示,所述的侧面封头是第二C檩,所述的第二C檩包括第一板体1121、第二板体1122和第三板体1123,所述第一板体1121与所述第三板体1123相平行,所述第二板体11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1121和所述第二板体1122垂直相连。
所述第二C檩还包括第四板体1124,所述第四板体11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板体1123垂直相连,所述第四板体1124的另一端与向内(中间的楼板芯体120的方向)延伸的第五板体1125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五板体1125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六板体1126。
所述第二C檩还包括第七板体1127,所述第七板体112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1121垂直相连,所述第七板体1127的另一端与向内(中间的楼板芯体120的方向)延伸的第八板体1128垂直相连,且所述第八板体1128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九板体1129。
所述第一板体1121、所述第二板体1122、所述第三板体1123、所述第四板体1124和所述第七板体1127形成可封住所述楼板芯体120侧面的第二包覆槽,所述第五板体1125、所述第六板体1126、所述第八板体1128和所述第九板体1129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其中,所述第五板体1125与所述第六板体1126形成搭扣在所述铁丝网121一侧上的第三台阶面。
具体的,所述的侧面封头112与所述的楼板芯体120通过板料浇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板体1125、所述第六板体1126、所述第八板体1128和所述第九板体1129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可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112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所述的第三台阶面扣紧在所述铁丝网12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侧面封头112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所述楼板100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至少一侧设有公企口116或母企口117,且所述公企口116和所述母企口117相互卡合。
具体的,位于中间的相邻两块所述楼板100可通过所述公、母企口的相互咬合而实现定位,并通过螺钉锁定后可实现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4、8、9所示,一侧(左侧)的所述侧面封头112的第一板体1121超出所述第三板体1123,使得所述第三板体1123和所述第二板体1122形成公企口116,另一侧(右侧)的所述侧面封头112的第三板体1123超出所述第一板体1121,使得所述第一板体1121和所述第二板体1122形成母企口117,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所述的母企口117相互咬合。
具体的,两侧的所述侧面封头112呈中心对称,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所述的母企口117上下咬合后,所述的公企口116上的第二板体1122和所述的母企口117上的第二板体1122相贴合,再通过螺钉拧紧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122,即可固定相邻两个楼板100。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楼板包括楼板芯体120和框架110,所述的框架110包括端面封头111和侧面封头112,通过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设置内孔道122,减轻了所述楼板芯体120的重量,同时所述内孔道可用于穿设电线,从而见减少线槽开槽量;通过在端面封头111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122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111,使得在浇灌楼板芯体120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122;通过在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112上设置浇灌口114,使得浇筑所述楼板100时灌料方便,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所述楼板100十分简单方便;且形成的所述楼板100具有第一台阶面,可直接搭接在其他建筑部件上,再通过固定件固定即可,安装十分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进一步减轻楼板重量、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小且施工快捷的有益效果。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楼板包括楼板芯体120和框架110,所述的框架110包括端面封头111和侧面封头112,通过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设置内孔道122,从而减轻了所述楼板芯体120的重量;通过在端面封头111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122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111,使得在浇灌楼板芯体120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122,通过在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112上设置浇灌口114,使得浇筑所述楼板100时灌料方便,从而使得所述楼板100施工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楼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进一步减轻楼板重量、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小且施工快捷的有益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的内孔道122可以节省材料,同时所述的内孔道122内可以穿设电线或管道,减少线槽开槽量,从而使得楼板110安装、使用方便。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楼板芯体120四周加装框架110,解决了现有的楼板松软易碎的问题,所制成的楼板强度大大提高,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建筑工况。
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楼板两侧的侧面封头112上设置公、母企口,使得相邻两块楼板通过公母企口卡扣配合,不仅可以实现楼板的定位连接,还可以增强楼板层的抗扭强度。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可以模块式预先制作好,到施工现场拼装连接即可,且通过设置可用于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相连接的插件115,使得拼装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工业化干作业施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满足快速、精密、高效施工的要求,推进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在安装使用完成后,可以拆除后重复利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节约了资源,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7、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端面封头111与所述的楼板芯体120通过板料浇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平面1115、所述第六平面1116、所述第八平面1118、所述第九平面1119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可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111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所述的第二台阶面扣紧在所述铁丝网12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111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
8、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侧面封头112与所述的楼板芯体120通过板料浇灌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板体1125、所述第六板体1126、所述第八板体1128、所述第九板体1129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120内,可以加强所述端面封头112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所述的第三台阶面扣紧在所述铁丝网12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侧面封头112与所述楼板芯体120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框架111相对准的一对穿孔113内分别插入一根内置管;
步骤2:将所述框架111放入所述楼板芯体120的模具内,且使所述浇灌口114朝上,预留所述连接孔115;
步骤3:通过所述浇灌口114向所述模具内浇灌板料,且使下方未开设浇灌口114的所述侧面封头112震动,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从而形成密实的楼板芯体120;
步骤4:养护、脱模,形成所述楼板110。
具体的,所述的板料是无机轻质高强硅化合物,所述的无机轻质高强硅化合物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PVE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和阳离子引气剂的复合物,其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型号是2488。可以通过在未开设浇灌口114的所述侧面封头112下方设置震动装置来驱动所述侧面封头112震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经所述的浇灌口114浇筑,灌料方便,通过穿孔111和内置管的配合,可以快速方便的形成多孔板,通过在模具下方震动,可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形成密实的楼板芯体120,质量更好;整个制作自重较低的楼板110的工艺简单快捷,方便高效。
前述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前述对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制作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一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由所述楼板构建的钢结构楼板系统。
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楼板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的钢结构楼板系统包括钢结构200和若干块所述楼板100。
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钢结构和楼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的楼板100和所述的钢结构200通过托板210固定相连,所述托板210的固定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钢结构200一侧的钢梁腹壁上,所述托板210的自由端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端面封头111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挂设在所述托板210的自由端上,以向上支撑所述楼板100,且所述端面封头111的所述第一平面1111抵紧在所述钢结构200上,第一螺栓300贯穿所述连接孔115、所述第二平面1112和所述托板210,且所述第一螺栓300的两端设有将所述第二平面1112拧紧在所述托板210上的第一螺母,从而将所述楼板100固定在所述钢结构200上。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垫片400,所述垫片400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栓上。
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的托板210包括顶板211和设置在所述顶板211前后两侧的侧板212,所述顶板21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螺母贯穿的穿孔213,所述顶板211的一侧焊接固定在所述的钢梁腹壁上。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楼板系统,通过设置托板210将所述楼板100固定在所述钢结构200上,托板210的固定端固定在钢结构200上,将所述端面封头110上的第一台阶面挂设在托板210的自由端上,且使所述第一平面1111抵紧在所述钢结构200的一侧上,再通过第一螺栓300和第一螺母拧紧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托板210,即可快速将所述楼板100安装固定在钢结构200上,从而实现楼板100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钢结构楼板系统牢固可靠。
前述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通过前述对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的制作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四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一中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由所述楼板100构建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
图1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楼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包括混凝土框架结构500和若干块所述楼板100。
所述的楼板100和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500通过连接件600固定相连;所述的连接件600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500内的预埋件510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相连;
所述端面封头111上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其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板向上支撑所述的第二平面1112,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端抵触在所述第三平面1113上,第三螺栓700贯穿所述连接孔115、所述第二连接板1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三螺栓700的两端设有将所述第二平面1112拧紧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三螺母,从而将所述楼板100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100上。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螺母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垫片400,所述垫片400套设在所述第三螺栓上。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通过设置连接件600将所述楼板100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500上形成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连接件与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500内的预埋件固定相连,再将所述端面封头110上的第一台阶面搭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并固定,即可快速将所述楼板100安装固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500上,从而实现楼板100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牢固可靠。
前述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申请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申请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
楼板芯体,所述的楼板芯体内设有内孔道,且所述内孔道沿着所述楼板芯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
框架,围合并固定在所述楼板芯体的四周,且所述框架包括:
端面封头,两个所述端面封头分别位于所述楼板芯体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端面封头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高于所述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三平面,使得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可架设在其他建筑部件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平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
侧面封头,两个所述侧面封头分别位于所述楼板芯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上设有与所述楼板芯体相连通的浇灌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上均设有插孔,且所述插孔位于所述端面封头上,所述的插孔沿厚度方向延伸并贯通,且所述插孔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端面封头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芯体内铺设有铁丝网,且所述铁丝网位于所述内孔道沿厚度方向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面封头是第一C檩,所述第一C檩还包括第四平面,所述第四平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平面垂直相连,所述第四平面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五平面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五平面连接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六平面;所述第一C檩还包括第七平面,所述第七平面的一端与第一平面垂直相连,所述第七平面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八平面垂直相连,且所述第八平面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九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所述第四平面、所述第七平面形成可封住所述楼板芯体端头的第一包覆槽,所述第五平面、第六平面、第八平面和第九平面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内;所述第五平面与所述第六平面形成搭扣在所述铁丝网一侧上的第二台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面封头是第二C檩,所述的第二C檩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相平行,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垂直相连;
所述第二C檩还包括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板体垂直相连,所述第四板体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五板体垂直相连,且所述第五板体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六板体;所述第二C檩还包括第七板体,所述第七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板体垂直相连,所述第七板体的另一端与向内延伸的第八板体垂直相连,且所述第八板体连接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九板体;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七板体形成可封住所述楼板芯体侧面的第二包覆槽,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六板体、所述第八板体、所述第九板体均嵌设在所述楼板芯体内;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第六板体形成搭扣在所述铁丝网一侧上的第三台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至少一侧设有公企口或母企口,且所述公企口和所述母企口相互咬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的第一板体超出所述第三板体,使得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形成公企口,另一侧的所述侧面封头的第三板体超出所述第一板体,使得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形成母企口,所述的公企口和所述的母企口相互咬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板芯体内沿着所述楼板芯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内孔道,且各所述内孔道相互平行。
9.一种钢结构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结构楼板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楼板和钢结构;
所述的楼板和所述的钢结构通过托板固定相连,所述托板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的一侧上,所述托板的自由端向外水平延伸;
所述端面封头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挂设在所述托板的自由端上,且所述端面封头的所述第一平面抵紧在所述钢结构的一侧上,第一螺栓贯穿连接孔、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托板,且所述第一螺栓的两端设有将所述第二平面拧紧在所述托板上的第一螺母,从而将所述楼板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上。
10.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楼板和混凝土框架结构;
所述的楼板和所述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内的预埋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相连;
所述端面封头上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其中,所述的第二连接板向上支撑所述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端抵触在所述第三平面上,第三螺栓贯穿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三螺栓的两端设有将所述第二平面拧紧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三螺母,从而将所述楼板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上。
CN202023000098.0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Active CN214785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0098.0U CN21478517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0098.0U CN21478517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5179U true CN21478517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1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00098.0U Active CN21478517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5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2536B1 (ko) 용도와 기능에 맞는 표면재와 구조용 철근을 적용하고 조립식 구조를 갖는 더블월 피씨패널
CN214994585U (zh) 一种钢结构墙体及模块化钢混组合结构建筑结构
CN211690988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混凝土预制板
CN21478517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CN1632252B (zh) 轻钢密柱框架建筑体系
US10253511B2 (en) Multi-flex forming system
CN11272691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100702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物用的钢缆拉紧墙面及其构筑物
CN21483349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
CN201321667Y (zh) 无机轻钢复合墙体
CN214785298U (zh) 一种易于装配的轻质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N214785299U (zh)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N114293686A (zh) 压型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1923213U (zh) 一种预制结构的互扣式外挂保温墙板系统
CN210999276U (zh) 混凝土预制块成型模具
CN214785301U (zh) 一种混凝土框架建筑用轻质快装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N109653405B (zh) 混凝土隔墙和楼地面及免拆面板的模板装置和支护方法
CN202990234U (zh) 构件式轻型围护墙板
CN214785300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及其钢结构墙体系统
CN112726951A (zh)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61303A (zh) 一种易于装配的轻质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9599875U (zh) 一种用于生产轻质复合墙板的成型专用设备
CN214461129U (zh) 一种绿色建筑框架结构
CN220139030U (zh) 砌筑用装配式预制配电箱构件
CN213773815U (zh) 一种基于复合保温墙板的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