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5299U -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5299U
CN214785299U CN202023002034.4U CN202023002034U CN214785299U CN 214785299 U CN214785299 U CN 214785299U CN 202023002034 U CN202023002034 U CN 202023002034U CN 214785299 U CN214785299 U CN 214785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board
bearing
load
assembl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020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世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vke Integrated Housing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020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5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5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5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墙板包括墙板芯体和外围构件,所述的墙板芯体内设有内孔道,以减轻自重且可用于穿线;所述的外围构件围合并固定在墙板芯体的四周,所述端面封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从而便于浇灌形成所述内孔道;所述管体面向墙板芯体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贯通的流料口,其中一侧的所述管体的外侧面还连通有浇灌口,且所述管体内填充有板料,以形成承重柱体,从而提高了所述装配式墙板的承重能力。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进一步减轻装配式墙板重量、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少、施工快捷且承重能力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背景技术
墙板是用于墙体的建筑板材,建筑物上的墙板必须具有防腐蚀、耐高温、抗老化、无辐射、防火、防虫、不变形等基本性能,同时还要求重量轻和施工简便。
目前,新型轻质保温墙板材料逐渐取代传统的黏土砖、陶粒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成为现代建筑领域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主流墙板材料。该类墙板为平板,通过向模具上浇灌板料,例如轻质(泡沫)混凝土,养护脱模后形成。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述装配式墙板包括:
墙板芯体,所述的墙板芯体内设有内孔道,且所述内孔道沿着所述墙板芯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
外围构件,围合并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的四周,且所述外围构件包括:
端面封头,两个端面封头分别位于所述墙板芯体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端面封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
管体,两个管体分别位于所述墙板芯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管体面向所述墙板芯体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贯通的流料口;其中一侧的所述管体的外侧面还连通有浇灌口,且所述管体内填充有板料;
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围构件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端面封头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相等,所述的管体与所述的端面封头固定相连;
所述的浇灌口开设在所述管体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端面封头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的外围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端面封头两侧的侧面封头,所述侧面封头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管体固定相连,所述侧面封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面封头固定相连;
所述的浇灌口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构件上设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流料口和浇灌口,且所述的管体是矩形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面封头是第一C檩,所述的第一C檩包括第一板体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两端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两端的所述第二板体围合成可包覆在所述墙板芯体端面的第一包覆扣槽,且所述的第一包覆扣槽的槽口向内弯折,形成可镶嵌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内的第一扣合板,且所述的第一扣合板与所述的第二板体垂直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面封头是第二C檩,所述的第二C檩包括第三板体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三板体一端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围合成可包覆在所述墙板芯体侧面的第二包覆扣槽,且所述的第二包覆扣槽的槽口向内弯折,形成可镶嵌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内的第二扣合板,且所述的第二扣合板与所述第四板体垂直相连;
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管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式墙板还包括:
断桥,所述断桥环绕在所述墙板芯体的四周,且所述断桥嵌设在所述外围构件内,以沿所述墙板芯体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断桥设置在所述管体和所述侧面封头之间,其中,所述第三板体的所述另一端还垂直连接有第五板体,所述第五板体连接有向外垂直延伸的第六板体;
所述的断桥夹设在所述第五板体和所述管体之间,且所述断桥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五板体和所述管体上;所述断桥朝向所述墙板芯体的一侧抵触在所述第六板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断桥与所述外围构件之间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面与所述断桥固定,所述安装件的另一面与所述外围构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式墙板至少一侧设有公企口或母企口,所述的公企口或母企口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的公企口和所述的母企口卡扣配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外围构件相对准的一对穿孔内分别插入一根内置管;
将所述外围构件放入所述墙板芯体的模具内,且使所述浇灌口朝上;
通过所述浇灌口向所述模具内浇灌板料,且使下方未开设浇灌口的所述侧面封头震动,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从而形成密实的墙板芯体;
养护、脱模,形成所述装配式墙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述的连接口是开设在所述管体两端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贯通;
在水平的所述内墙系统处,所述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一一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内墙系统的T形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一T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内墙系统的直角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一L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第一墙角柱体相连。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述的连接口是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两端的扣件,所述的扣件包括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凹陷的扣槽,所述扣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贯通;
在水平的所述外墙系统处,所述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二一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外墙系统的T形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二T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外墙系统的直角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二L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第二墙角柱体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包括墙板芯体和外围构件,所述的外围构件包括端面封头和管体,通过在所述墙板芯体内设置内孔道,减轻了所述墙板芯体的重量;通过在端面封头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使得在浇灌墙板芯体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通过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浇灌口、流料口,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十分简单方便;通过在墙板芯体四周加装外围构件,增强了装配式墙板的强度,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所述管体的壁厚和在所述管体内浇灌所述板料,使所述管体构成承重柱体,从而使得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墙板重量轻、且制作简单、施工快捷、承重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的内孔道可以节省材料。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墙板芯体四周加装外围构件,解决了现有的外墙体松软易碎的问题,所制成的外墙体强度大大提高,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建筑工况。
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装配式墙板两侧的侧面封头上设置公、母企口,使得相邻两块装配式墙板通过公母企口卡扣配合,并通过螺钉将两个装配式墙板在相连接的公母企口处固定,不仅可以实现装配式墙板的定位连接,还可以增强墙体的抗扭强度。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可以模块式预先制作好,到施工现场拼装连接即可,使得拼装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工业化干作业施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满足快速、精密、高效施工的要求,推进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在安装使用完成后,可以拆除后重复利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节约了资源,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管体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流料口,其中所述管体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浇灌口,提高了板料的浇灌速度、板料的流动速度和流动均匀性,使得形成的墙板芯体平整度较好。
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管体是矩形管,矩形管的四侧为平面,便于所述装配式墙板与其他装配式墙板建筑内的其他部件更好连接。
9、本申请实例通过在外围构件上设置断桥,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以阻断室内外的热量传导,防止形成冷凝水,从而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室内外温差导致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结露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10、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墙板两侧的封头包括管体和侧面封头,所述的管体内浇灌板料能提高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承重能力,而侧面封头重量较轻,使得本实施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在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较轻的重量。
11、本实例通过在外围构件上设置断桥,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以阻断室内外的热量传导,防止形成冷凝水,从而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室内外温差导致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结露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12、本实例所述的断桥设置在所述外围构件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正中间,所述浇灌口位于所述断桥的一侧,且所述断桥上开设有与所述穿孔对准并贯通的窗口,从而使得所述的断桥不遮挡所述的浇灌口和所述的穿孔。
13、本实例所述的安装件的一面设有可与所述第二卡条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安装件的另一面是与所述凹槽的槽壁相贴合的平面,所述的安装件使得所述外围构件能直接使用市场上的成品断桥相适配,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14、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墙板的制作工艺简单快捷,方便高效;
1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一字型连接件、第一T字型连接件和第一L型连接件连接水平相邻和竖直相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或第一墙角柱体,可快速安装充当内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实现了充当内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牢固可靠。
1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一字型连接件、第二T字型连接件和第二L型连接件连接水平相邻和竖直相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或第一墙角柱体,可快速安装充当外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从而实现充当外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侧视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正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端面封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俯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中一侧(左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另一侧(右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其中一个端面封头(顶部的) 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另一个端面封头(底部的)的横截面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俯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剖视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结构爆炸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剖视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剖视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与外围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其中一个侧面封头(左侧) 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另一侧的侧面封头(右侧)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一字型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一字型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一字型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T字型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T字型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L字型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的第一L字型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一字型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一字型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一字型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T字型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T字型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4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L型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的第二L型连接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在所述墙板芯体内设置内孔道,减轻了所述墙板芯体的重量;通过在端面封头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使得在浇灌墙板芯体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从而减轻自重,同时所述内孔道可用于穿线,从而减少线槽开槽量;通过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浇灌口、流料口,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十分简单方便;通过在墙板芯体四周加装外围构件,增强了装配式墙板的强度,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所述管体的壁厚和在所述的管体内浇灌所述板料,使所述管体构成承重柱体,从而使得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墙板重量轻、且制作简单、施工快捷、承重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另外,通过在外围构件上设置断桥,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隔断金属质地的所述外围构件,以阻断室内外的热量传导,从而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部件会出现的冷桥问题,实现了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2分别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3、4、5分别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侧视图一、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5所示,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包括墙板芯体120和外围构件110,且所述的外围构件110围合并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四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以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构成墙体时,与墙体高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为装配式墙板100的所述高度方向,与墙体宽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为装配式墙板100 的所述宽度方向,与墙体厚度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为装配式墙板100的所述厚度方向。
所述的墙板芯体120内设有内孔道,且所述内孔道沿着所述墙板芯体12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墙板芯体120内沿着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内孔道,且各所述内孔道沿相互平行。具体的,所述的内孔道可以减轻所述墙板芯体120的重量,且节省材料,同时所述的内孔道内可以穿设电线或管道,减少线槽开凿量,从而使得装配式墙板110安装、使用方便。
所述外围构件包括端面封头111、管体112和连接口,其中,两个所述的端面封头111 分别位于所述墙板芯体120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管体112分别位于所述墙板芯体 120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端面封头111和管体112首尾相连,以围合并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四周。
所述端面封头111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113。所述管体112面向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内侧面上均设有贯通的流料口1121,所述流料口1121与所述管体112的内腔连通;其中一侧的所述管体112的外侧面还连接有浇灌口114,且所述浇灌口114与所述的管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管体112内填充有板料。
所述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围构件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为内墙板,所述管体112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端面封头111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相等,所述的管体112与所述的端面封头111固定相连,所述的浇灌口114开设在所述管体112的外侧面上。
具体的,在浇筑所述墙板芯体120时,将所述外围构件110置入模具内,且使所述的浇灌口114朝上,将内置管沿着所述高度方向插入相配对的所述穿孔113内,经所述的浇灌口 114向所述模具内浇灌板料,所述的板料依次经过与所述浇灌口114所连通的管体112、其上的流料口1121、所述墙板芯体120的模具、另一侧管体112上的流料口1121及管体112,将板料填满两侧的所述管体112并形成所述墙板芯体120,养护脱模后所述内置管构成所述内孔道,从而形成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所述的浇灌口114、所述的管体112和其上的所述的流料口1121便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浇筑时的灌料,所述的穿孔113便于所述的墙板芯体120浇筑形成内孔道,从而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墙板芯体120十分方便;通过在墙板芯体120四周加装外围构件110,增强了装配式墙板100的强度,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所述管体112 的壁厚和在所述的管体112内浇灌所述板料,使得所述管体构成承重柱体,从而使得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适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工况。
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料是无机轻质高强硅化合物,所述的板料即为所述墙板芯体120 的形成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12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流料口1121,所述管体112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浇灌口114,以提高板料的浇灌速度、板料的流动速度和流动均匀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管体112是矩形管,矩形管的四侧为平面,便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与其他装配式墙板100建筑内的其他部件更好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2、5所示,所述装配式墙板100至少一侧设有公企口116或母企口117,所述的公企口116或母企口117设置在所述管体112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所述的母企口117卡扣配合。具体的,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所述的母企口117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112外表面的正中间,所述的公、母企口为匹配设置的凹凸结构,相邻两块所述装配式墙板100通过公母企口卡扣配合,并通过螺钉将两个装配式墙板在相连接的公母企口处固定,不仅可以实现装配式墙板100的定位连接,还可以增强墙体的抗扭强度。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端面封头的剖视图,如图5、6所示,所述的端面封头111是第一C檩,所述的第一C檩包括第一板体1111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111两端的第二板体1112,所述第一板体1111和两端的所述第二板体1112围合成可包覆在所述墙板芯体120端面的第一包覆扣槽,且所述的第一包覆扣槽的槽口向内弯折,形成可镶嵌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120内的第一扣合板1113,且所述的第一扣合板1113与所述的第二板体1112垂直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墙角拐角处,所述的外墙板100的侧面需要做斜边处理,以使相邻装配式墙板100相互契合。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包括墙板芯体120和外围构件110,所述的外围构件110包括端面封头111和管体112,通过在所述墙板芯体120内设置内孔道,减轻了所述墙板芯体120的重量,同时所述内孔道可用于穿线,从而减少线槽开槽量;通过在端面封头111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111,使得在浇灌墙板芯体120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通过在所述管体112上设置浇灌口114、流料口,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十分简单方便;通过在墙板芯体120四周加装外围构件110,增强了装配式墙板100的强度,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所述管体112的壁厚和在所述的管体112内浇灌所述板料,使所述管体112构成承重柱体,从而使得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墙板100重量轻、且制作简单、线槽开槽量少、施工快捷、承重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包括墙板芯体120和外围构件110,所述的外围构件110包括端面封头111和管体112,通过在所述墙板芯体120内设置内孔道,减轻了所述墙板芯体120的重量,同时所述内孔道可用于穿线,从而减少线槽开槽量;通过在端面封头111上设置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且用于贯穿内置管的穿孔111,使得在浇灌墙板芯体120时,可以轻松形成所述内孔道;通过在所述管体112上设置浇灌口114、流料口,使得制作自重较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十分简单方便;通过在墙板芯体120四周加装外围构件110,增强了装配式墙板100的强度,并进一步通过增加所述管体112的壁厚和在所述的管体112内浇灌所述板料,使所述管体112构成承重柱体,从而使得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墙板重量较大、制作繁琐、线槽开槽量大且承重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配式墙板100重量轻、且制作简单、施工快捷、承重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的内孔道可以节省材料,同时所述的内孔道内可以穿设电线或管道,减少线槽开凿量,从而使得装配式墙板110安装、使用方便。
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墙板芯体120四周加装外围构件110,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墙板松软易碎的问题,所制成的装配式墙板强度大大提高,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建筑工况。
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装配式墙板两侧的侧面封头112上设置公、母企口,使得相邻两块装配式墙板通过公母企口卡扣配合,并通过螺钉将两个装配式墙板在相连接的公母企口处固定,不仅可以实现装配式墙板的定位连接,还可以增强墙体的抗扭强度。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可以模块式预先制作好,到施工现场拼装连接即可,且通过设置可用于与钢结构相连接的扣件115,使得拼装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工业化干作业施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满足快速、精密、高效施工的要求,推进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在安装使用完成后,可以拆除后重复利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节约了资源,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管体112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流料口1121,其中所述管体112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浇灌口114,提高了板料的浇灌速度、板料的流动速度和流动均匀性,使得形成的墙板芯体 112平整度较好。
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管体112是矩形管,矩形管的四侧为平面,便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与其他装配式墙板100建筑内的其他部件更好连接。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一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管体112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端面封头111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的外围构件11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端面封头111两侧的侧面封头118,所述侧面封头118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管体112固定相连,所述侧面封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面封头111固定相连;所述的浇灌口114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 118上;所述的装配式墙板可以是内墙板也可以是外墙板。
图7、8分别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9、10分别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俯视图、剖视图。如图 7~10所示,所述的端面封头111沿厚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管体112固定相连,所述的端面封头111沿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侧面封头118固定相连。
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中一侧(左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另一侧(右侧)的侧面封头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1、12所示,所述的侧面封头112是第二C檩,所述的第二C檩包括第三板体1121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三板体1121一端的第四板体1123,所述第三板体1121和所述第四板体1123围合成可包覆在所述墙板芯体120侧面的第二包覆扣槽,且所述的第二包覆扣槽的槽口向内弯折,形成可镶嵌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120内的第二扣合板1122,且所述的第二扣合板1122与所述第四板体1121垂直相连;所述第三板体112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管体11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其中一个端面封头(顶部的)的横截面视图,图1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100另一个端面封头111(底部的)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3、14所示,所述的第一C檩具有适配第二C檩的斜边1114 (顶部端面封头的)、斜边1115(底部端面封头的)。所述的斜边1114、1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11和第二板体1112相连。
进一步的,如图9、10所示,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母企口117分别设置在所述侧面封头 118上,且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母企口117分别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10沿厚度方向的中间。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的浇灌口114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118上,且所述的浇灌口114位于所述公企口116或母企口117的一侧。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两侧的封头包括管体112和侧面封头118,所述的管体112内浇灌板料能提高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的承重能力,而侧面封头118重量较轻,使得本实施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在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较轻的重量,适用于承重要求低于实施例一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的工况下。
前述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通过前述对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二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为外墙板,所述的装配式墙板 100还设有断桥130。
图1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外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爆炸图,图1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俯视图,图1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剖视图。如图15~18所示,所述断桥130环绕在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四周,且所述断桥130嵌设在所述外围构件110内,以沿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110。
在现有技术中,当室内外具有一定温度差时,室外的冷量或热量通过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部件传导至室内,会在外墙墙体部件与墙体的连接处结露形成冷凝水(冷桥),冷凝水会浸透墙体,从而导致墙体被慢性破坏,尤其在年温差变化较大的地区(北方区域),对墙体的破坏作用更加明显。本实例通过在外围构件110上设置断桥,沿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厚度方向隔断金属质地的所述外围构件110,以阻断室内外的热量传导,从而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部件会出现的冷桥问题,实现了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图1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结构爆炸图,图2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剖视图,图2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的剖视图,如图19~22所示,所述的断桥130包括位于中间的阻热体131,所述阻热体131 沿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配合体132,且所述的阻热体131和所述配合体132凹凸卡扣配合。
具体的,所述的断桥130采用的是现有铝合金门窗中通用的断桥,所述的阻热体131 是高强阻热有机材料,所述的配合体132是铝合金条,所述的阻热体131上设有两条第一卡条,所述的配合体132上设有两条第一卡槽,且所述的第一卡槽的槽口宽于所述槽底,所述的第一卡条和所述的第一卡槽卡口配合。
图2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断桥与外围构件110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所述的断桥130设置在所述管体112和所述侧面封头118之间。
图2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其中一个侧面封头(左侧)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另一侧的侧面封头(右侧)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24、25所示,所述侧面封头118的所述第三板体1181的所述另一端还垂直连接有第五板体1184,所述第五板体1184连接有向外垂直延伸的第六板体1185,所述第五板体1184沿所述宽度延伸,所述第六板体1185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
如图23所示,所述的断桥130夹设在所述第五板体1184和所述管体112之间,且所述断桥130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件150固定在所述第五板体1184和所述管体 112上;所述断桥朝向所述墙板芯体120的一侧抵触在所述第六板体1185上。
具体的,所述的断桥130填充在所述管体112和所述侧面封头118之间,沿着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110,以阻止室内外热量传递,从而防止墙体内的金属部件因冷桥问题形成破坏墙体的冷凝水。
如图19~23所示,所述断桥130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卡条,所述断桥130与所述外围构件 110之间设有安装件140,所述安装件140的一面设有可与所述第二卡条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安装件140的另一面是与所述管体112的侧壁或所述侧面封头118的第五板体1184 相贴合的平面。具体的,所述的安装件140使得所述外围构件110能直接使用市场上的成品断桥130,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件150是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安装件140、管体112 的侧壁或所述侧面封头118的第五板体1184,所述螺母将所述安装件140拧紧在所述管体 112和所述侧面封头118上,从而将所述断桥130固定在所述管体112和所述侧面封头118之间。
进一步的,如图17、18所示,所述断桥130设置在所述外围构件110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正中间。所述浇灌口114位于所述断桥130的一侧。
进一步的,如图15、16所示,所述断桥130上开设有与所述穿孔113对准并贯通的窗口,从而使得所述的断桥130不遮挡所述的浇灌口114和所述的穿孔113。
进一步的,如图21、22所示,所述的公企口116和所述的母企口117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所述断桥130上。
本实施例其他实施方式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实例通过在外围构件110上设置断桥,沿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110,以阻断室内外的热量传导,防止形成冷凝水,从而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室内外温差导致金属质地的外墙墙体结露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防止墙体被冷凝水破坏,延长墙体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2、本实例所述的断桥130设置在所述外围构件110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正中间,所述浇灌口114位于所述断桥130的一侧,且所述断桥130上开设有与所述穿孔113对准并贯通的窗口,从而使得所述的断桥130不遮挡所述的浇灌口114和所述的穿孔113。
4、本实例所述的安装件的一面设有可与所述第二卡条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安装件的另一面是与所述凹槽的槽壁相贴合的平面,所述的安装件使得所述外围构件110能直接使用市场上的成品断桥130相适配,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前述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通过前述对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四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外围构件111相对准的一对穿孔113内分别插入一根内置管;
步骤2:将所述外围构件111放入所述墙板芯体120的模具内,且使所述浇灌口114朝上;
步骤3:通过所述浇灌口114向所述模具内浇灌板料,且使下方未开设浇灌口114的所述侧面封头112震动,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从而形成密实的墙板芯体120;
步骤4:养护、脱模,形成所述装配式墙板110。
具体的,所述的板料是无机轻质高强硅化合物,所述的无机轻质高强硅化合物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PVE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和阳离子引气剂的复合物,其中所述的聚乙烯醇的型号是2488。可以通过在未开设浇灌口114的所述侧面封头112下方设置震动装置来驱动所述侧面封头112震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经所述的浇灌口114浇筑,灌料方便,通过穿孔111和内置管的配合,可以快速方便的形成多孔板,通过在模具下方震动,可以排出模具内板料中的气泡,形成密实的墙板芯体120,质量更好;整个制作自重较低的装配式墙板110的工艺简单快捷,方便高效。
前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前述对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制作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五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一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充当内墙板,所述的连接口是开设在所述管体112两端的第一通孔1124,且所述第一通孔1124沿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厚度方向贯通。
如图26所示,在水平的所述内墙系统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通过第一一字型连接件 300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200相连。
进一步的,如图27~29所示,所述第一一字型连接件30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内板311,所述第一内板31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两个间隔设置并排成一字型的第一内插头313,以插入所述自承重墙100的管体112内;所述第一内插头31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内连接板314,所述第一内连接板31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管体112上的第一通孔1124对准并贯通的第一内连接孔315,且所述第一内连接板31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内板311上;所述第一内板311的两侧具有两个用于向上支撑所述楼板200并与所述楼板200固定相连的第一内支撑位312。
具体的,如图26所示,位于同一层的两个所述第一内插头313分别插入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以形成水平的内墙系统,且所述第一内插头313内浇灌有填充剂(可与所述板料相同),第一内螺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124和对应的第一内连接孔315,且所述第一内螺栓两端设有将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和所述第一内连接板314拧紧在一起的第一内螺母。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两侧的两块所述楼板200的一端分别搭设在所述第一内支撑位312上,且所述楼板200与所述第一内连接板314通过第一楼板螺栓和第一楼板螺母固定。
在所述内墙系统的T形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通过第一T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200相连;
进一步的,如图30、31所示,所述第一T字型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内板321,所述第二内板32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三个用于插入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的第二内插头323,且三个所述第二内插头323分别位于第一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从而排成T形,所述第二内插头32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内连接板324,所述第二内连接板32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管体112上的所述第一通孔1124对准并贯通的第二内连接孔325,且所述第二内连接板32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内板321上;所述第二内板321的两侧具有三个用于向上支撑所述楼板200并与所述楼板200相连的第二内支撑位322。
具体的,位于同一楼层的所述第二内插头323分别插入相邻的三个所述装配式墙板100 的管体112内,且所述第二内插头323内浇灌有填充剂(可与所述板料相同),第二内螺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124和对应的第二内连接孔325,且所述第二内螺栓两端设有将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和所述第二内连接板324拧紧在一起的第二内螺母。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 周边的三块所述楼板200的一角或一端分别搭设在所述第二内支撑位322上,且所述第二内板322与所述楼板200通过第二楼板螺栓和第二楼板螺母固定。
在所述内墙系统的直角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通过第一L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200、第一墙角柱体相连;
如图32、33所示,所述第一L型连接件包括第三内板331,所述第三内板33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两个用于插入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的两个第三内插头333和一个用于插入第一墙角柱体内的第四内插头336,且两个所述第三内插头333和一个所述第四内插头336分别位于第一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上,以排成L形,且所述第四内插头336位于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上;所述第三内插头33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内连接板334,所述第三内连接板33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管体112上的所述第一通孔1124对准并贯通的第三内连接孔335,且所述第三内连接板33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内板331上;所述第三内板331的两侧具有三个用于向上支撑所述楼板200并与所述楼板200相连的第三内支撑位332。
具体的,所述第三内插头333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所述第四内插头336插入所述第一墙角柱体内,且所述第三内插头333和第四内插头336内浇灌有填充剂(可与所述板料相同),第三内螺栓贯穿依次所述第一通孔1124和对应的第三内连接孔335,且所述第三内螺栓两端设有将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和所述第三内连接板334 拧紧在一起的第三内螺母。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周边的三块所述楼板200的一角或一端分别搭设在所述第三内支撑位332上,且所述第三内板331和所述楼板200通过第三楼板螺栓和第三楼板螺母固定。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一字型连接件、第一T字型连接件和第一L型连接件连接水平相邻和竖直相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或第一墙角柱体,可快速安装充当内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实现了充当内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牢固可靠。
前述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六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三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是外墙板,所述的连接口是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 118两端的扣件119,所述的扣件119包括沿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厚度方向凹陷的扣槽,所述扣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墙板芯体120的厚度方向贯通;
如图34所示,在水平的所述外墙系统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通过第二一字型连接件400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200相连;
如图34~37所示,所述第二一字型连接件40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外板411,所述第一外板41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排成一字型的第一外插头413,以插入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所述第一外插头413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第一外连接板 414,所述第一外连接板41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扣件119上的第二通孔对准并贯通的第一外连接孔415,且所述第一外连接板41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外板411上;所述第一外板411朝向室内的一侧上具有一个用于向上支撑所述楼板200并与所述楼板200相连的第一外支撑位412。
具体的,如图34所示,同一楼层的第一外插头413分别插入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且所述第一外插头413内浇灌有填充剂(可与所述板料相同),第一外螺栓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对应的第一外连接孔415,且所述第一外螺栓两端设有将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和所述第一外连接板414拧紧在一起的第一外螺母。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朝向室内一侧的所述楼板200的一端搭设在所述第一外支撑位412上,且所述第一外板411和所述楼板200通过第四楼板螺栓和第四楼板螺母固定。
在所述外墙系统的T形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通过第二T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200相连;
如图38、39所示,所述第二T字型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外板421,所述第二外板42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两个用于插入充当外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的第二外插头423和一个用于插入充当内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的第三外插头426,且两个所述第二外插头423和一个所述第三外插头426分别位于第二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以排成T形;所述第二外插头423朝向室内的一侧和所述第三外插头426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外连接板424,所述第二外连接板42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通孔或第一通孔1124对准并贯通的第二外连接孔425,且所述第二外连接板42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外板421上;所述二外板421朝向室内的一侧上具有两个用于向上支撑所述楼板200并与所述楼板200相连的第二外支撑位422。
具体的,位于同一楼层的所述第二外插头423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充当外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所述第三外插头426插入充当内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 的管体112内,且所述第二外插头423和第三外插头426内浇灌有填充剂(可与所述板料相同),第三内螺栓贯穿所述第三外连接孔425和对应的第二通孔或第一通孔1124,且所述第三内螺栓两端设有将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和所述第三外连接板424拧紧在一起的第三内螺母。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周边的两块所述楼板200的一角搭设在两所述第三内支撑位422 上,且所述第二外板421和所述楼板200通过第五楼板螺栓和第五楼板螺母固定。
在所述外墙系统的直角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100通过第二L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200、第二墙角柱体相连;
如图41、40所示,所述第二L型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三外板431,所述第三外板43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两个用于插入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的两个第四外插头433和一个用于插入第二墙角柱体内的第五外插头436,且两个第四外插头433和一个第五外插头436分别位于第二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上,以排成L形,且所述第五外插头436位于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上,所述第四外插头433朝向室内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三外连接板434,所述第三外连接板43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扣件119上的第二通孔对准并贯通的第三外连接孔435,且所述第三外连接板434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外板431上;所述第三外板431朝向室内的一侧上具有一个用于向上支撑所述楼板200并与所述楼板200相连的第三外支撑位;
具体的,所述第四外插头433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管体112内,所述第五外插头436插入第二墙角柱体内,且所述第四外插头433和第五外插头436内浇灌有填充剂(可与所述板料相同),第三内螺栓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和对应的第三内连接孔435,且所述第三内螺栓两端设有将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和所述第三外连接板434拧紧在一起的第三外螺母。位于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周边的一块所述楼板200的一角搭设在所述第三外支撑位432上,且所述第三外板431和所述第楼板200通过第六楼板螺栓和第六楼板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上下相邻两所述装配式墙板100的所述侧面封头118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密封胶500,且所述密封胶延伸至所述扣件119的扣槽内。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一字型连接件、第二T字型连接件和第二L型连接件连接水平相邻和竖直相邻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楼板或第一墙角柱体,可快速安装充当外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从而实现充当外墙板的所述装配式墙板100在施工现场的快速安装,且形成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牢固可靠。
前述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申请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申请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板包括:
墙板芯体,所述的墙板芯体内设有内孔道,且所述内孔道沿着所述墙板芯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
外围构件,围合并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的四周,且所述外围构件包括:
端面封头,两个端面封头分别位于所述墙板芯体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端面封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道两端的孔口对准并贯通的穿孔;
管体,两个管体分别位于所述墙板芯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管体面向所述墙板芯体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贯通的流料口;其中一侧的所述管体的外侧面还连通有浇灌口,且所述管体内填充有板料;
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围构件的四个角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面封头是第一C檩,所述的第一C檩包括第一板体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两端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两端的所述第二板体围合成可包覆在所述墙板芯体端面的第一包覆扣槽,且所述的第一包覆扣槽的槽口向内弯折,形成可镶嵌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内的第一扣合板,且所述的第一扣合板与所述的第二板体垂直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沿厚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端面封头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相等,所述的管体与所述的端面封头固定相连;所述的浇灌口开设在所述管体的外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沿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端面封头沿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的外围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端面封头两侧的侧面封头,所述侧面封头的一端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管体固定相连,所述侧面封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端面封头固定相连;所述的浇灌口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面封头是第二C檩,所述的第二C檩包括第三板体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三板体一端的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围合成可包覆在所述墙板芯体侧面的第二包覆扣槽,且所述的第二包覆扣槽的槽口向内弯折,形成可镶嵌固定在所述墙板芯体内的第二扣合板,且所述的第二扣合板与所述第四板体垂直相连;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管体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板还包括:
断桥,所述断桥环绕在所述墙板芯体的四周,且所述断桥嵌设在所述外围构件内,以沿所述墙板芯体厚度方向隔断所述外围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桥与所述外围构件之间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面与所述断桥固定,所述安装件的另一面与所述外围构件固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墙板至少一侧设有公企口或母企口,所述的公企口或母企口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的公企口和所述的母企口卡扣配合。
9.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内墙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述的连接口是开设在所述管体两端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贯通;
在水平的所述内墙系统处,所述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一一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内墙系统的T形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一T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内墙系统的直角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一L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第一墙角柱体相连。
10.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外墙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所述的连接口是开设在所述侧面封头两端的扣件,所述的扣件包括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凹陷的扣槽,所述扣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墙板芯体的厚度方向贯通;
在水平的所述外墙系统处,所述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二一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外墙系统的T形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二T字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相连;在所述外墙系统的直角拐角处,所述的装配式墙板通过第二L型连接件与相邻所述装配式墙板、楼板、第二墙角柱体相连。
CN202023002034.4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Active CN214785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2034.4U CN21478529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2034.4U CN21478529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5299U true CN21478529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02034.4U Active CN21478529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5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792A (zh) 一种简筑绿色轻钢装配式房屋及安装方法
CN111236529B (zh) 一种预制互扣式外挂保温墙板系统及安装方法
WO2016082765A1 (zh) 陶砖石墙的基础模块、组件、制备模具及施工方法
CN108222270B (zh) 装配式房屋的装配施工建造方法
CN111456250A (zh) 一种快捷装配式房屋
CN214785299U (zh)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N112814216A (zh) 一种可容纳管道的卡卧式墙体及施工方法
CN112726951A (zh) 一种可承重的装配式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12089B (zh) 并挂件、组合墙板、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926405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装配式隔墙
CN211622736U (zh) 一种工业化装配式住宅
CN214785301U (zh) 一种混凝土框架建筑用轻质快装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N214785300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及其钢结构墙体系统
CN210562806U (zh) 建筑模块拼接墙体
CN111705967B (zh) 一种管线分离的装配式墙体及安装方法
CN214785298U (zh) 一种易于装配的轻质墙板及其构建的墙体系统
CN107989224B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房屋墙角处的连接机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0658707U (zh) 可拆卸混凝土移动房屋
CN210658732U (zh) 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
CN21478517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楼板及其构建的楼板系统
CN112726952A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用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984627A (zh) 一种工业化装配式住宅
CN112376747A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内部可铺设线路的装配式隔墙
CN112726953A (zh) 一种混凝土框架建筑用轻质快装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19740A (zh) 一种装饰一体化装配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