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1463U -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1463U
CN214771463U CN202023183939.6U CN202023183939U CN214771463U CN 214771463 U CN214771463 U CN 214771463U CN 202023183939 U CN202023183939 U CN 202023183939U CN 214771463 U CN214771463 U CN 214771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abutting
workpiece
linkag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39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伦丕
王文奇
陈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39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1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1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1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包括基座、驱动装置和联动件。驱动装置与基座固定连接。联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基座上,且联动件与基座共同形成承载工件的承载面。联动件与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轴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联动件沿着与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联动件设置有第一斜面。基座上设置的夹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设置在与连接轴垂直的方向,第一固定件设置在联动件的一侧,第一抵持件设置在联动件的另一侧,工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第一固定件与基座固定连接,第一抵持件与基座弹性连接。联动件运动时,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使得第一抵持件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件以夹持或松开工件。

Description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件进行夹持时一个活动件需要单独连接一个驱动件进行驱动,而且驱动动力件与活动件直接连接,大大占用基座上的空间,动作时序相对较大。使得用于夹持定位的机构最终具有较大的体积。
而且通过驱动动力件直接连接活动件,会因为驱动动力件的刚性动力输出作用于工件上,对工件形成刚性的夹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以解决用于夹持的活动件直接连接驱动动力件造成动作时序大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包括基座、驱动装置和联动件。所述基座设有用于夹持定位工件的夹持定位组件。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所述联动件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夹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另一侧,所述工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联动件通过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持件的第二斜面相对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抵持件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滑动,以夹持定位或松开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的所述工件。
由于联动件本身可以具有一定延伸长度,因此可以在一个联动件上设置多个第一抵持件,并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联动件实现所有第一抵持件的驱动。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来实现第一抵持件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件,进而实现工件的夹持定位或松开。其中第一抵持件与基座弹性连接,以使得第一抵持件靠近第一固定件进行工件的夹持时,能够弹性地作用于工件的表面,进而能够避免对工件表面造成挤压损伤。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驱动装置沿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滑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对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基座间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回位。
通过第一滑块的形式实现第一抵持件与基座的滑动连接。而通过第一弹性件实现第一抵持件在远离第一固定件时的回位,并且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弹性件以使得第一抵持件能够弹性地作用于工件,实现工件的弹性夹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件还包括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一夹头设置有第一夹槽,用以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夹持定位所述工件。
工件的侧边插入第一夹槽中,第一夹槽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卡持工件,可以避免工件在与连接轴垂直的方向相对第一抵持件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第二抵持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所述工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之间,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抵持件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方向滑动,以夹持定位或松开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之间的所述工件。
通过第二抵持件跟随联动件运动,当联动件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配合,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抵持件逐步靠近第一固定件时,联动件本身也带动第二抵持件靠近第一固定件。此时,工件会通过第一抵持件、第一固定件、第二抵持件和第二固定件共同夹持,并且第一抵持件、第一固定件夹持的方位与第二抵持件、第二固定件夹持的方位不同,使得工件无法相对基座于任意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两侧。
两个第二固定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两侧,使得在夹持工件时也对称设置在工件的中线两侧,可以避免在夹持工件时与工件产生扭矩,带动工件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上还具有滑槽,所述第二抵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第二滑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内壁间使得所述第二滑块弹性地抵持所述工件。
通过第二滑块与滑槽配合的形式使得第二抵持件能够相对联动件滑动,而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二抵持件能够弹性地作用于工件,实现工件的弹性夹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持件还包括第二夹头,所述第二夹头设置有第二夹槽,用以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夹持定位所述工件。
工件的侧边插入第二夹槽中,第二夹槽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卡持工件,可以避免工件在与连接轴垂直的方向相对第二抵持件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抵持件沿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间隔设置。
一个联动件可以同时带动至少两个第一抵持件运动,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抵持件实现一个工件的夹持以保证工件夹持时更加稳定,也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抵持件实现多个工件的夹持以实现一个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同时夹持多个工件。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连接所述连接轴。
气缸的活塞可以延轴向伸出或收回,正好配合联动件所需要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置有凹槽,所述联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联动件的表面与所述基座的表面齐平以共同形成承载所述工件的承载面。
通过设置凹槽使得联动件的表面和基座的表面齐平,以共同承载工件。平整的承载面可以避免工件被夹持时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夹持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联动件和第一抵持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抵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抵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001
工件 002
基座 100
凹槽 110
安装槽 130
驱动装置 200
联动件 300
第一斜面 301
滑槽 310
连接轴 400
第一固定件 600
第一抵持件 700
第一滑块 710
第二斜面 711
第一弹性件 730
第一夹头 750
第一夹槽 751
第二固定件 800
固定块 810
第二抵持件 900
第二滑块 910
第二弹性件 930
第二夹头 950
第二夹槽 95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包括基座、驱动装置和联动件。所述基座设有用于夹持定位工件的夹持定位组件。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所述联动件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夹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另一侧,所述工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联动件通过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持件的第二斜面相对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抵持件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滑动,以夹持定位或松开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的所述工件。
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来实现第一抵持件靠近或远离第一固定件,进而实现工件的夹持定位或松开。其中第一抵持件与基座弹性连接,以使得第一抵持件靠近第一固定件进行工件的夹持时,能够弹性地作用于工件的表面,进而能够避免对工件表面造成挤压损伤。由于联动件本身可以具有一定延伸长度,因此可以在一个联动件上设置多个第一抵持件,并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联动件实现所有第一抵持件的驱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001,用于夹持并定位工件002。具体的,工件002为智能手机的中框。这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001包括基座100、驱动装置200和联动件300。
气缸形成的驱动装置200设置在基座100上并与基座100固定连接。基座100上设置有凹槽110,联动件300设置于凹槽110内,且联动件300的表面与基座100的表面齐平以共同形成承载工件002的承载面。联动件300与驱动装置200通过连接轴400连接,驱动装置200驱动联动件300沿着与连接轴400平行的方向移动,联动件300设置有第一斜面301。
基座100上设置夹持定位组件以实现工件002的夹持,夹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600和第一抵持件700,第一固定件600和第一抵持件700设置在与连接轴400垂直的方向,第一固定件600设置在联动件300的一侧,第一抵持件700设置在联动件300的另一侧,工件002设置在联动件300上,且位于第一固定件600和第一抵持件700之间。第一固定件600与基座100固定连接,第一抵持件700与基座100弹性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联动件300带动第一抵持件700运动的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固定件600的方向,当第一抵持件700靠近第一固定件600运动时,可以夹持定位工件002,当第一抵持件700远离第一固定件600运动时,能够松开被夹持的工件002。
通过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的配合,驱动装置200驱动联动件300沿着与连接轴400平行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第一抵持件700沿着垂直于连接轴400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一抵持件700与基座100弹性连接,以使得第一抵持件700靠近第一固定件600进行工件002的夹持时,能够弹性地作用于工件002的表面,进而能够避免对工件002表面造成挤压损伤。
第一抵持件700与基座100的弹性连接不仅仅为了实现工件002的弹性夹持,更重要的是实现第一抵持件700向第一固定件600的方向回位。连接轴400向靠近工件002的方向移动时驱动联动件300运动,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的配合能使得第一抵持件700靠近第一固定件600,但是连接轴400向远离工件002的方向移动时驱动联动件300回位,如果不对第一抵持件700施加靠近工件002的力,则会使得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分离。第一抵持件700和基座100弹性件连接即为了向第一抵持件700提供靠近工件002的力,使得连接轴400向远离工件002的方向移动以驱动联动件300回位时,第一抵持件700也可以向靠近工件002的方向位移,且通过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进行位移速度的控制,使得第一抵持件700的位移速度匹配联动件300的位移速度。
具体的,在基座100上设置有安装槽130,第一抵持件700包括设置于安装槽130内的第一滑块710和第一弹性件730,第一抵持件700的第二斜面711设置于第一滑块710一端,压簧形成的第一弹性件730弹性地连接于第一滑块710的背离第一斜面301的一端,第一弹性件730远离第一滑块710的一端弹性地连接于安装槽130的内壁。驱动装置200沿与连接轴400平行的方向滑动能够驱动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相对滑动,在第一弹性件730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滑块710向靠近第一固定件600的方向回位。
第一固定件600和第一抵持件700能够在垂直于连接轴400的一方向上对工件002进行夹持,为了进一步实现在平行于连接轴400的方向上对工件002进行夹持,工件夹持定位机构001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800和第二抵持件900,第二固定件800固定设置在基座100上用于定位工件002的一侧,第二抵持件900设置在联动件300上,当联动件300运动时第二抵持件900也随之运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二固定件800。当联动件300带动第二抵持件900靠近第二固定件800时能够与第二固定件800配合夹持并定位工件002,当联动件300带动第二抵持件900远离第二固定件800时能够松开工件002。
第二抵持件900与联动件300弹性连接,以实现第二抵持件900对工件002的弹性夹持。具体的,联动件300上设置滑槽310,第二抵持件900包括设置于滑槽310内第二滑块910和第二弹性件930,压簧形成的第二弹性件930设置在第二滑块910与滑槽310的内壁间,第二弹性件930提供第二滑块910向靠近第一固定件600方向移动的力,使得第二滑块910弹性地抵持工件002。
为了保证工件002被第二固定件800和第二抵持件900夹持时受力均衡,第二固定件800包括两个固定块810,两个固定块810对称设置在联动件300的两侧,固定块810通过螺栓与基座100固定。当工件002被第二固定件800和第二抵持件900夹持定位时,两个固定块810对称设置在大致呈方框形的工件002的中线两侧,而第二抵持件900正好位于中线处,因此,工件002被第二固定件800和第二抵持件900夹持定位时受力均衡,不易翻转。
由于联动件300本身沿与连接轴400平行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因此,在一个联动件300上设置四个第一抵持件700,并通过一个驱动装置200驱动联动件300实现四个第一抵持件700的同时驱动。四个第一抵持件700分为两组,每组第一抵持件700用于与一个第一固定件600配合夹持一个工件002。两组第一抵持件700即可实现两个工件002的同时夹持。
当使用两个第一抵持件700进行工件002的夹持时,一方面可以使得工件002受力均衡,另一方面对工件002多点定位使得工件002被夹持时定位精准。
请参阅图2,第一抵持件700设置有与第一斜面301配合的第二斜面711,驱动装置200驱动联动件300沿着与连接轴400平行的方向移动时,联动件300通过第一斜面301与第一抵持件700的第二斜面711相对滑动带动第一抵持件700运动。
请参阅图3,第一抵持件700还包括第一夹头750,第一夹头750设置有第一夹槽751,用以在与连接轴400垂直的方向夹持定位工件002。当基座100水平设置时,作为工件002的中框大致呈方框状也处于水平放置状态,工件002的侧边插入第一夹槽751中,第一夹槽751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卡持工件002,以避免工件002在与连接轴400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一抵持件700运动。
请参阅图4,第二抵持件900还包括第二夹头950,第二夹头950设置有第二夹槽951,用以在与连接轴400垂直的方向夹持定位工件002。当基座100水平设置时,作为工件002的中框大致呈方框状也处于水平放置状态,工件002的侧边插入第二夹槽951中,第二夹槽951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卡持工件002,以避免工件002在与连接轴400垂直的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二抵持件90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联动件300设置的第一斜面301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或其他数量,与之对应的第一抵持件700和第一固定件600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其数量的具体取值根据工件002被夹持时需要的稳定度,以及需要被同时夹持的工件002数量进行调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联动件300设置于凹槽110内也可以陷入凹槽110内部,仅通过基座100对工件002进行支撑,只要不使得工件002处于凹凸不平的承载面上导致工件002容易倾斜即可。
本申请提供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001在使用时:通过驱动装置200带动联动件300相对基座100滑动,使得设置于联动件300上的第二抵持件900远离第二固定件800,第一抵持件700通过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的配合逐渐远离第一固定件600,随后将工件002放到基座100上靠近第一固定件600、第一抵持件700、第二固定件800和第二抵持件900之间形成的区域中。驱动装置200带动联动件300相对基座100滑动,使得设置于联动件300上的第二抵持件900靠近第二固定件800,并带动工件002抵持于第二固定件800实现平行于连接轴400方向的定位,最后通过第二弹性件930使得工件002的侧边弹性地抵持于第二夹槽951中。同时,第一抵持件700通过第一弹性件730的弹性力在第一斜面301和第二斜面711的导向下,逐渐靠近第一固定件600,第一抵持件700带动工件002抵持于第一固定件600实现垂直于连接轴400方向的定位,最后通过第一弹性件730的弹性力使得工件002的侧边弹性地抵持于第一夹槽751中。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设有用于夹持定位工件的夹持定位组件;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联动件,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所述联动件设置有第一斜面;
所述夹持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另一侧,所述工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基座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联动件通过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持件的第二斜面相对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抵持件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滑动,以夹持定位或松开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抵持件之间的所述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驱动装置沿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滑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基座间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回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还包括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一夹头设置有第一夹槽,用以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夹持定位所述工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
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基座固定,所述第二抵持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所述工件设置在所述联动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之间,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联动件沿着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抵持件朝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方向滑动,以夹持定位或松开所述第二固定件和第二抵持件之间的所述工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两个固定块,所述两个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所述联动件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上还具有滑槽,所述第二抵持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槽内的第二滑块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内壁间使得所述第二滑块弹性地抵持所述工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还包括第二夹头,所述第二夹头设置有第二夹槽,用以在与所述连接轴垂直的方向夹持定位所述工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抵持件沿与所述连接轴平行的方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凹槽,所述联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联动件的表面与所述基座的表面齐平以共同形成承载所述工件的承载面。
CN202023183939.6U 2020-12-25 2020-12-25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Active CN214771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3939.6U CN214771463U (zh) 2020-12-25 2020-12-25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3939.6U CN214771463U (zh) 2020-12-25 2020-12-25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1463U true CN21477146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2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3939.6U Active CN214771463U (zh) 2020-12-25 2020-12-25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1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3901B (zh) 一种自动定位治具
CN109732110B (zh) 一种灵活装卡的卡盘
CN214771463U (zh) 工件夹持定位机构
CN111618760B (zh) 载具和载具系统
CN210306566U (zh) 一种用于双工位e型卡簧装配的双面装料单元
CN213765561U (zh) 一种夹具
CN213858127U (zh) 一种多功能精密夹具
CN217072087U (zh) 夹紧治具及自动化设备
CN216228794U (zh) 一种便于多类型工件夹紧放置的加工治具
CN102487030B (zh) 双工件台夹持机构
CN210360985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用夹具
CN210046550U (zh) 定位夹具
CN210633695U (zh) 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夹手
CN102886749B (zh) 一种带夹紧装置的快速夹
CN111390467A (zh) 夹持定位装置
CN215617549U (zh) 一种批量加工装夹工装
CN211516714U (zh) 夹具
CN219859398U (zh) 一种码垛机器人夹具
CN215546871U (zh) 一种电缸对中夹紧装置
CN211387609U (zh) 电极装夹机构
CN111015161B (zh) 一种轴承外圈自动夹持装置
CN219499170U (zh) 一种铆合机
CN212122487U (zh) 一种模块化液压夹具
CN217755770U (zh) 一种防止工件损伤的机械加工抓取装置
CN217620661U (zh) 多爪夹持器及一种物料夹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0 workshop, building J02, Foxconn 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1, Guanggu 2n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Technology (Wu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0 workshop, building J02, Foxconn 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1, Guanggu 2n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