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9127U -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9127U
CN214769127U CN202121316954.5U CN202121316954U CN214769127U CN 214769127 U CN214769127 U CN 214769127U CN 202121316954 U CN202121316954 U CN 202121316954U CN 214769127 U CN214769127 U CN 214769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fixedly arranged
drill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69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方凯
蔡高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Chunxing Automobile Fit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Chunxing Automobile Fit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Chunxing Automobile Fit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Chunxing Automobile Fit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69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9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9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9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包括机架、夹持机构和钻孔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工作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滑动座和驱动滑动座前后滑动的平移机构,滑动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和夹持块,所述夹持气缸通过气缸座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夹持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所述夹持块,左右两个夹持块之间形成夹持区,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孔电机、升降板和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钻孔电机固设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钻孔电机的底部设有钻头且钻头正对所述滑动座的中部。本实用新型能自动进行钻孔位置的调整,既便于钻孔,也提高了钻孔效率,可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壳在生产加工时需要使用到钻孔装置对其进行钻孔处理,利用钻孔装置在电机壳上钻出特定的孔,从而方便电机壳在使用时组装。
但是,现有的大多电机壳钻孔装置在使用时都需要人工手动进行钻孔位置的调整,不仅较为麻烦,也不利于提高钻孔效率,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作出了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能自动进行钻孔位置的调整,既便于钻孔,也提高了钻孔效率,可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包括有机架、夹持机构和钻孔机构,所述机架包括有工作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滑动座和驱动滑动座前后滑动的平移机构,滑动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和夹持块,所述夹持气缸通过气缸座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夹持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所述夹持块,左右两个夹持块之间形成夹持区,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孔电机、升降板和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钻孔电机固设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钻孔电机的底部设有钻头且钻头正对所述滑动座的中部。
为了便于平移机构驱动滑动座前后滑动,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气缸、支撑导杆和支撑块,四个所述支撑块均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且呈矩形分布,两个所述支撑导杆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滑动座的两端,支撑导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侧的所述支撑块上,所述平移气缸通过气缸台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平移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中部。
为了便于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支撑座、顶板、支撑柱、丝杆电机和丝杆,所述支撑座分为侧板和安装板且呈L形,所述侧板的底部固设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安装板位于所述侧板的顶部,安装板的两端各固设一个竖直的所述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部固设有所述顶板,顶板的中部固设有所述丝杆电机,丝杆电机的底部设有所述丝杆,丝杆底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且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和两个所述支撑柱均穿过所述升降板的一端,升降板的另一端底部固设有所述钻孔电机。
为了便于拆装更换夹持块,所述夹持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所述夹持块。
优选的,所述气缸座包括支撑台、固定板和支撑筋板,所述固定板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固定板的顶部固设有所述支撑台,支撑台上固设有所述夹持气缸,所述支撑筋板呈三角形且垂直地固设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支撑筋板的底部固设在所述滑动座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上固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位于所述夹持气缸的前侧,夹持气缸的气缸轴穿过所述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固设有三角形的上筋板和下筋板,所述上筋板的顶部固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上筋板的一侧固设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下筋板的底部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下筋板的一侧固设在所述侧板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左右各设一个夹持气缸,既能便于夹持电机壳,也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左右位置,平移机构驱动滑动座前后滑动时,滑动座顶部左右两端的夹持组件及被夹持的电机壳能跟随滑动座一起运动,这样通过平移机构就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前后位置,在将电机壳的左右位置和前后位置调整到位时,启动钻孔电机驱动钻头转动,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下降使钻头接触电机壳进行钻孔,由此可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自动进行钻孔位置的调整,在便于钻孔的同时也能提高钻孔效率,进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2.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气缸、支撑导杆和支撑块,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支撑块能很好地将支撑导杆固定安装到合适的高度,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导杆既能很好地支撑滑动座,也能便于滑动座前后滑动,通过设置气缸台能很好地支撑固定平移气缸,平移气缸运行时通过气缸轴就能方便地带动滑动座在支撑导杆上前后滑动,进而就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前后位置;
3.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顶板、支撑柱、丝杆电机和丝杆,结构设计合理,丝杆电机启动运行时驱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杆作用于升降板就能方便地实现升降板和钻孔电机的升降,进而便于钻孔电机进行钻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台上安装平移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 1-工作台,2-滑动座,3-夹持气缸,4-夹持块,5-气缸座,6-钻孔电机,7-升降板,8-钻头,9-支撑腿,10-平移气缸,11-支撑导杆,12-支撑块,13-气缸台,14-支撑座,15-顶板,16-支撑柱,17-丝杆电机,18-丝杆,19-侧板,20-安装板,21-连接板,22-连接螺栓,23-支撑台,24-固定板,25-支撑筋板,26-支撑板,27-上筋板,28-下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包括有机架、夹持机构和钻孔机构,所述机架包括有工作台1,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滑动座2和驱动滑动座2前后滑动的平移机构,滑动座2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3和夹持块4,所述夹持气缸3通过气缸座5固设在所述滑动座2的一端,夹持气缸3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所述夹持块4,左右两个夹持块4之间形成夹持区,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孔电机6、升降板7和驱动升降板7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钻孔电机6固设在所述升降板7的底部,钻孔电机6的底部设有钻头8且钻头8正对所述滑动座2的中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待钻孔的电机壳放到夹持区并通过夹持气缸3驱动夹持块4平移进行夹持,左右各设一个夹持气缸3,既能便于夹持电机壳,也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左右位置,平移机构驱动滑动座2前后滑动时,滑动座2顶部左右两端的夹持组件及被夹持的电机壳能跟随滑动座2一起运动,这样通过平移机构就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前后位置,在将电机壳的左右位置和前后位置调整到位时,启动钻孔电机6驱动钻头8转动,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7下降使钻头8接触电机壳进行钻孔,由此可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自动进行钻孔位置的调整,在便于钻孔的同时也能提高钻孔效率,进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具体实施时夹持块4与电机壳适配,钻头8可拆卸地固设在钻孔电机6前端,工作台1的底部固设多个支撑腿9,均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夹持气缸3、钻孔电机6和钻头8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为了便于平移机构驱动滑动座2前后滑动,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气缸10、支撑导杆11和支撑块12,四个所述支撑块12均固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呈矩形分布,两个所述支撑导杆11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滑动座2的两端,支撑导杆1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侧的所述支撑块12上,所述平移气缸10通过气缸台13固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平移气缸10的气缸轴前端固设在所述滑动座2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块12能很好地将支撑导杆11固定安装到合适的高度,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导杆11既能很好地支撑滑动座2,也能便于滑动座2前后滑动,通过设置气缸台13能很好地支撑固定平移气缸10,平移气缸10运行时通过气缸轴就能方便地带动滑动座2在支撑导杆11上前后滑动,进而就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前后位置。所述的平移气缸10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为了便于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板7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支撑座14、顶板15、支撑柱16、丝杆电机17和丝杆18,所述支撑座14分为侧板19和安装板20且呈L形,所述侧板19的底部固设在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安装板20位于所述侧板19的顶部,安装板20的两端各固设一个竖直的所述支撑柱16,两个支撑柱16的顶部固设有所述顶板15,顶板15的中部固设有所述丝杆电机17,丝杆电机17的底部设有所述丝杆18,丝杆18底部穿过所述安装板20且与安装板20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8和两个所述支撑柱16均穿过所述升降板7的一端,升降板7的另一端底部固设有所述钻孔电机6。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位于侧板19顶部且靠近工作台1中部,顶板15上设有与丝杆18适配的通孔,可便于穿过丝杆18,丝杆18底部与安装板20之间安装有轴承,可便于丝杆18转动,升降板7上设有安装孔和丝杆18孔,安装孔与支撑柱16适配,可便于升降板7在支撑柱16上上下滑动,丝杆18孔与丝杆18适配,可便于丝杆18驱动升降板7升降,丝杆电机17启动运行时驱动丝杆18转动,通过丝杆18作用于升降板7就能方便地实现升降板7和钻孔电机6的升降,进而便于钻孔电机6进行钻孔。所述的丝杆电机17和丝杆18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为了便于拆装更换夹持块4,所述夹持气缸3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所述夹持块4。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气缸3的气缸轴前端焊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设有连接通孔,夹持块4的后侧设有连接螺纹孔,安装时将连接螺栓22穿过连接通孔后拧入连接螺纹孔就能很好地将夹持块4固定到连接板21上,采用螺纹连接能便于拆装更换不同规格的夹持块4,进而就能在夹持区更好地夹持固定不同规格的电机壳,可更好地满足实际的加工需求。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气缸座5包括支撑台23、固定板24和支撑筋板25,所述固定板24固设在所述滑动座2的一端,固定板24的顶部固设有所述支撑台23,支撑台23上固设有所述夹持气缸3,所述支撑筋板25呈三角形且垂直地固设在所述固定板24的一侧,支撑筋板25的底部固设在所述滑动座2上。在本实施中,设置固定板24能将支撑台23固定到合适的高度,设置支撑筋板25能增强固定板24的稳定性,气缸座5结构合理,能很好地支撑固定夹持气缸3。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台23上固设有支撑板26且支撑板26位于所述夹持气缸3的前侧,夹持气缸3的气缸轴穿过所述支撑板26。在本实施中,支撑板26上设有与气缸轴适配的支撑孔,夹持气缸3运行时气缸轴在支撑孔内滑动,通过增设支撑板26能对气缸轴起到支撑作用,可有利于提升气缸轴运动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14上固设有三角形的上筋板27和下筋板28,所述上筋板27的顶部固设在所述安装板20的底部,上筋板27的一侧固设在所述侧板19上,所述下筋板28的底部固设在所述工作台1上,下筋板28的一侧固设在所述侧板19上。在本实施中,上筋板27和下筋板28均呈三角形,能有效地起到三角支撑作用,增设下筋板28能有效地支撑侧板19,可增强侧板19的稳定性,增设上筋板27能有效地支撑安装板20,可增强安装板20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未作说明的固定方式或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也能根据具体位置采用其他现有的连接方式,螺纹连接和焊接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工作方式:首先将与电机壳适配的夹持块4螺纹连接到连接板21上,再将待钻孔的电机壳放到夹持区并通过夹持气缸3驱动夹持块4平移进行夹持,通过控制左右两侧的夹持气缸3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左右位置,平移气缸10通过气缸轴驱动滑动座2在两个支撑导杆11上前后滑动时,滑动座2顶部左右两端的夹持组件及被夹持的电机壳能跟随滑动座2一起运动,这样通过控制平移气缸10就能方便地调整电机壳的前后位置,在将电机壳的左右位置和前后位置调整到位时,启动钻孔电机6驱动钻头8转动,并通过丝杆电机17驱动升降板7下降使钻头8接触电机壳进行钻孔,由此可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自动进行钻孔位置的调整,既便于钻孔,也提高了钻孔效率,可更好地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夹持机构和钻孔机构,所述机架包括有工作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滑动座和驱动滑动座前后滑动的平移机构,滑动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和夹持块,所述夹持气缸通过气缸座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夹持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所述夹持块,左右两个夹持块之间形成夹持区,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孔电机、升降板和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钻孔电机固设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钻孔电机的底部设有钻头且钻头正对所述滑动座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气缸、支撑导杆和支撑块,四个所述支撑块均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且呈矩形分布,两个所述支撑导杆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滑动座的两端,支撑导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侧的所述支撑块上,所述平移气缸通过气缸台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平移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支撑座、顶板、支撑柱、丝杆电机和丝杆,所述支撑座分为侧板和安装板且呈L形,所述侧板的底部固设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安装板位于所述侧板的顶部,安装板的两端各固设一个竖直的所述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部固设有所述顶板,顶板的中部固设有所述丝杆电机,丝杆电机的底部设有所述丝杆,丝杆底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且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和两个所述支撑柱均穿过所述升降板的一端,升降板的另一端底部固设有所述钻孔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气缸的气缸轴前端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所述夹持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座包括支撑台、固定板和支撑筋板,所述固定板固设在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固定板的顶部固设有所述支撑台,支撑台上固设有所述夹持气缸,所述支撑筋板呈三角形且垂直地固设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支撑筋板的底部固设在所述滑动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固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位于所述夹持气缸的前侧,夹持气缸的气缸轴穿过所述支撑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固设有三角形的上筋板和下筋板,所述上筋板的顶部固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上筋板的一侧固设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下筋板的底部固设在所述工作台上,下筋板的一侧固设在所述侧板上。
CN202121316954.5U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Active CN214769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6954.5U CN214769127U (zh)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6954.5U CN214769127U (zh)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9127U true CN214769127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1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6954.5U Active CN214769127U (zh)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9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3642A (zh) * 2024-01-11 2024-02-23 常州邦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机壳生产用多点位钻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3642A (zh) * 2024-01-11 2024-02-23 常州邦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机壳生产用多点位钻孔装置
CN117583642B (zh) * 2024-01-11 2024-03-22 常州邦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机壳生产用多点位钻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4744B (zh) 电机散热片全自动专用铆接机
CN108044726A (zh) 一种六面加工中心
CN214769127U (zh) 一种电机壳钻孔装置
CN214110670U (zh) 一种线路板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09954774U (zh) 一种用于栅格板的自动异形切割机构
CN207841616U (zh) 一种六面加工中心
CN214244952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的整平装置
CN108482522B (zh) 全铝车身数控合装胎
CN214613266U (zh) 一种鞋垫生产用裁剪装置
CN216228282U (zh) 一种倾角可调立式机床工作台
CN213999666U (zh) 一种线路板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3106247U (zh) 一种汽车饰条生产用抛光装置
CN212907394U (zh) 一种大型特种变压器装配用智能翻转操作台
CN211276446U (zh) 一种托架铸造用模具
CN212370917U (zh) 一种新型的冲床机台
CN213647743U (zh) 一种pcb电路板切边装置
CN212312282U (zh) 一种纤维板热压装置
CN216162574U (zh) 一种电机定转子冲片加工装置
CN219648830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多角度切割板材装置
CN208130050U (zh) 一种医用神经外科手术架
CN214449896U (zh) 一种新型木材雕花设备
CN215496275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电力变压器安装架
CN211806101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芯状线圈用放置装置
CN216682448U (zh) 一种便于稳定夹持的亚克力板切割装置
CN219628012U (zh) 一种具有自动通孔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