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8720U - 热芯盒 - Google Patents

热芯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8720U
CN214768720U CN202120792895.2U CN202120792895U CN214768720U CN 214768720 U CN214768720 U CN 214768720U CN 202120792895 U CN202120792895 U CN 202120792895U CN 214768720 U CN214768720 U CN 214768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ox
hot core
mold plate
hot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28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秀明
徐凯强
姜爱龙
王福祥
刘庆义
李继超
孙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28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8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8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8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芯盒。热芯盒包括:热芯盒本体,热芯盒本体形成有用于控制产品形状的型腔;多个加热件,多个加热件沿热芯盒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热芯盒本体内,多个加热件布置在型腔的两侧,多个加热件用于沿热芯盒的长度方向分段加热热芯盒本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芯盒,多个加热件沿热芯盒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多个加热件对热芯盒本体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加热,根据砂芯的厚度分别控制不同加热件的温度,砂芯较薄位置的加热件的温度可以低一些,砂芯较厚位置的加热件的温度可以高一些,从而避免砂芯较薄的位置过烧,避免砂芯较厚的位置难以硬化,进而提高砂芯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热芯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芯盒。
背景技术
热芯盒是铸造型芯的一种模具。铸造砂芯时,将铸造用砂、热固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成的砂料射入具有加热功能的热芯盒中,热芯盒对混合的沙料进行加热,混合沙料中的粘结剂在温度的作用下,迅速缩聚而硬化,从而快速形成砂芯。
传统的热芯盒大多采用沿热电偶等加热部件对其进行加热,热电偶沿热芯盒的长度方向贯穿热芯盒。由于需要铸造的砂芯的厚度不均匀,砂芯不同厚度的部分硬化所需的热量不同,而沿热芯盒长度方向贯穿的热电偶对砂芯均匀加热,可能导致砂芯较薄的部分过烧,或者导致砂芯较厚的部分难以硬化,进而造成砂芯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热芯盒使砂芯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芯盒,所述热芯盒包括:
热芯盒本体,所述热芯盒本体形成有用于控制产品形状的型腔;
多个加热件,所述多个加热件沿所述热芯盒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热芯盒本体内,所述多个加热件布置在所述型腔的两侧,所述多个加热件用于沿所述热芯盒的长度方向分段加热所述热芯盒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芯盒,多个加热件设置在热芯盒本体的内,且多个加热件布置在型腔的两侧,多个加热件从型腔的两侧加热热芯盒本体,进而将热量传递到容纳在型腔内的砂芯,从而对砂芯进行加热。多个加热件沿热芯盒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多个加热件对热芯盒本体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加热,根据砂芯的厚度分别控制加热时间,加热件对砂芯较薄位置的加热时间可以少一些,加热件对砂芯较厚位置的加热时间可以多一些,或者根据砂芯的厚度分别控制不同加热件的温度,砂芯较薄位置的加热件的温度可以低一些,砂芯较厚位置的加热件的温度可以高一些,从而避免砂芯较薄的位置过烧,避免砂芯较厚的位置难以硬化,进而提高砂芯的合格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芯盒,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芯盒本体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共同形成所述型腔,所述多个加热件分别布置在所述定模内和所述动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模包括第一定模板和第二定模板,所述第一定模板与所述第二定模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定模板与所述第二定模板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一部分所述多个加热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模包括第一动模板和第二动模板,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第二动模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第二动模板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加热件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模板上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动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模板与所述第一动模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热芯盒本体的最外侧,所述第二定模板远离所述第一定模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型腔槽,所述第二动模板远离所述第一动模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型腔槽,所述第一型腔槽与所述第二型腔槽共同形成所述型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加热件中的任一个加热件均为棒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所述棒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沿所述热芯盒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芯盒还包括温控单元,所述温控单元与所述多个加热件分别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单元为热敏电阻式温控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芯盒的整体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热芯盒;
10:热芯盒本体、11:定模、111:第一定模板、1111:第一容纳槽、1112:第一定位件、112:第二定模板、1121:第一型腔槽、12:动模、121:第一动模板、122:第二动模板、1221:第二定位槽、13:射砂板、101:型腔;
20:加热件、21:连接线;
30:温控单元;
40:螺栓;
200:砂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侧”、“外侧”、“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芯盒100,热芯盒100包括:热芯盒本体10和多个加热件20,热芯盒本体10形成有用于控制产品形状的型腔,多个加热件20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热芯盒本体10内,多个加热件20沿布置在型腔的两侧,多个加热件20用于沿热芯盒100的长度方向分段加热热芯盒本体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热芯盒100,多个加热件20设置在热芯盒本体10的内,且多个加热件20布置在型腔101的两侧,多个加热件20从型腔101的两侧加热热芯盒本体10,进而将热量传递到容纳在型腔101内的砂芯200,从而对砂芯200进行加热。多个加热件20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多个加热件20对热芯盒本体10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加热,根据砂芯200的厚度分别控制加热时间,加热件20对砂芯较薄位置的加热时间可以少一些,加热件20对砂芯200较厚位置的加热时间可以多一些,或者根据砂芯200的厚度分别控制不同加热件20的温度,砂芯200较薄位置的加热件的温度可以低一些,砂芯200较厚位置的加热件的温度可以高一些,从而避免砂芯200较薄的位置过烧,避免砂芯200较厚的位置难以硬化,进而提高砂芯200的合格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加热件20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能够保证型腔101内的砂芯200沿长度方向被加热,此外,多个加热件20能够沿型芯101的宽度方向覆盖型芯101,以保证型芯101内的砂芯200沿宽度方向被加热,以使砂芯200在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被加热,另外,多个加热件20布置在新型101的两侧,以使两侧的多个加热件20分别从两侧向砂芯200提供热量,提高砂芯200硬化的速度。
具体地,多个加热件20中的任一个加热件20为棒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棒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沿热芯盒本体10的宽度方向布置,即棒状结构的轴线或长条状结构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以使多个加热件20的布置方式更加简单,减少热芯盒本体10的加工难度。
棒状结构的轴线或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也可以呈一定角度。以上加热件20的两种布置形成中,加热件20的连接线21布置在热芯盒本体10的下方,避免连接线21影响射砂板的布置。
棒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也可以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即棒状结构的轴线或长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为了保证多个加热件20能够沿型腔101的宽度方向覆盖,可以在型腔101的宽度方向布置多个加热件层。该种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0的连接线21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在热芯盒本体10的两端,避免连接线21影响沙子的注入的布置。
具体地,棒状结构的加热件20可以是热电偶,长条状机构的加热件20可以是加热板,加热件2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是能够满足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热芯盒本体10、型腔101和砂芯200加热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热芯盒100还包括温控单元30,温控单元30与多个加热件20分别电连接。通过温控单元30分别控制不同的加热件20的温度和/或加热时间,以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分别控制多个加热件20对热芯盒本体10、砂芯200的加热情况,避免砂芯200较薄的位置过烧,避免砂芯200较厚的位置难以硬化,进而提高砂芯200的合格率。温控单元30的数量与加热件20的数量相同,且多个温控单元30通过多根连接线21与多个加热件20一一对应电连接,以保证对不同区域的加热件20分别进行控制。
具体地,温控单元30可以是热敏电阻式温控器,当与热敏电阻式温控器对应的加热件20到达预设温度后,热敏电阻式温控器切断导电电路,从而控制加热件20继续对热芯盒本体10进行加热。温控单元30也可以是其他控制温度的器件或者控制加热时间的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热芯盒本体10包括定模11和动模12,定模11与动模12共同形成型腔101,多个加热件20分别布置在定模11内和动模12内,通过分别布置在定模11和动模12内的多个加热件20从型腔10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对其内部的砂芯200进行加热,提高砂芯200的硬化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定模11与动模12均为可拆卸式模板,通过可拆卸式模板可以便于将加热件20放入定模11或动模12,另外,还可以防止就爱软件20从定模11或动模12内脱出,提高加热件20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地,定模11包括第一定模板111和第二定模板112,第一定模板111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11、第二定模板112上形成有第二容纳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纳槽1111与第二容纳槽共同形成第一容纳空间,部分多个加热件20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定模板111与第二定模板11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定模板111上设有第一定位件1112,第二定模板112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件111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一定位件1112与第一定位槽的配合以防止第一定模板111与第二定模板112发生转动或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动模12包括第一动模板121和第二动模板122,第一动模板121上形成有第三容纳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动模板122上形成有第四容纳槽(图中未示出),第三容纳槽与第四容纳槽共同形成第二容纳空间,部分多个加热件20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一动模板121和第二动模板12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动模板121上设有第二定位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动模板122上形成有与第二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1221。通过第二定位件与第二定位槽1221的配合以防止第一动模板121与第二动模板122发生相对转动或移动。
第一定模板111与第一动模板121相对设置在热芯盒本体10的对外侧,第二定模板112远离第一定模板111的一侧设有第一型腔槽1121,第二动模板122远离第一动模板121的一侧设有第二型腔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型腔槽1121与第二型腔槽共同形成型腔101。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模板111和第二定模板112、第一动模板121和第二动模板122均通过螺栓40进行连接。螺栓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螺栓均匀分别在定模11和动模12的四角,以保证定模11和动模12受力均匀。另外,多个螺栓40可以沿着定模11的四周均匀布置,沿着动模12的四周均匀布置,多个螺栓4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布置在定模11和动模12上,只要是能够保证定模11和动模12受力均匀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1112和第二定位件也可以是螺栓,对应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1221可以是螺纹孔,第一定位件1112与第一定位槽配合实现第一定模板111和第二定模板112定位和连接,第二定位件与第二定位槽1221配合实现第一动模板121和第二动模板122的定位与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热芯盒本体10还包括射砂板13,射砂板13布置在定模11和动模12的顶端,而加热件20的连接件21由定模11或动模12的底端伸出或者由定模11或动模12沿热芯盒本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其两端,从而避免射砂板13的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芯盒包括:
热芯盒本体,所述热芯盒本体形成有用于控制产品形状的型腔;
多个加热件,所述多个加热件沿所述热芯盒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热芯盒本体内,所述多个加热件布置在所述型腔的两侧,所述多个加热件用于沿所述热芯盒的长度方向分段加热所述热芯盒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芯盒本体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共同形成所述型腔,所述多个加热件分别布置在所述定模内和所述动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包括第一定模板和第二定模板,所述第一定模板与所述第二定模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定模板与所述第二定模板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一部分所述多个加热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包括第一动模板和第二动模板,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第二动模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动模板与所述第二动模板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加热件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模板上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动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板与所述第一动模板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热芯盒本体的最外侧,所述第二定模板远离所述第一定模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型腔槽,所述第二动模板远离所述第一动模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型腔槽,所述第一型腔槽与所述第二型腔槽共同形成所述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热件中的任一个加热件均为棒状结构或长条状结构,所述棒状结构或所述长条状结构沿所述热芯盒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芯盒还包括温控单元,所述温控单元与所述多个加热件分别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为热敏电阻式温控器。
CN202120792895.2U 2021-04-16 2021-04-16 热芯盒 Active CN214768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2895.2U CN214768720U (zh) 2021-04-16 2021-04-16 热芯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2895.2U CN214768720U (zh) 2021-04-16 2021-04-16 热芯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8720U true CN214768720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8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2895.2U Active CN214768720U (zh) 2021-04-16 2021-04-16 热芯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8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89008A (en) Multilayer mould apparatus and method
CA114831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unnerless injection-compression molding thermosetting materials
US20080054529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WO2007026987A1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having separation type mold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PL94126B1 (zh)
CN214768720U (zh) 热芯盒
CN109940804B (zh) 盆式绝缘子制造方法
CN202668932U (zh) 一种气缸阀针式冷流道注塑系统
JPS6112087Y2 (zh)
CN104129042A (zh) 医疗行业用热流道系统
US323165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lastic molding
CN102909829A (zh) 一种注射器外套全热流道成型模具
CN102689426A (zh) 一种气缸阀针式冷流道注塑系统
US3981662A (en) Injection-molding machine, especially for thermosetting or thermally cross linkable synthetic resins
CN102844168A (zh) 包括用以减小对流道组件的支撑力的可伸缩支撑组件的模具工具系统
PL90770B1 (zh)
KR101352703B1 (ko) 광학 부품 성형용 금형 및 광학 부품 제조 방법
JPH04138234A (ja) 射出成形機の制御装置
CN106142435A (zh) 一种多模同时注塑的单射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CN207523057U (zh) 一种复合材料热压装置的模具
JP2511759Y2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218399186U (zh) 一种注塑成型设备的隔热上模结构
GB2134839A (en) Manufacture of moulded articles
JPH0123790Y2 (zh)
KR102108266B1 (ko) 금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