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3614U - 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53614U CN214753614U CN202120664212.5U CN202120664212U CN214753614U CN 214753614 U CN214753614 U CN 214753614U CN 202120664212 U CN202120664212 U CN 202120664212U CN 214753614 U CN214753614 U CN 2147536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spring
- cavity
- opening
- rad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柄体与轴连接体,所述轴连接体具有一轴孔,轴连接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腔口上设有阻碍弹簧从容置腔脱离的第一轴向限位面和第二轴向限位面,所述腔口上设有可供弹簧的簧脚伸出并活动的侧开孔或侧开槽或侧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对安装于其中的弹簧的轴向约束结构,可以直接用自动化机械手快速地将手柄和弹簧一体装在壳体内,使手柄与弹簧便于装配且适于自动化装配,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低压电器产品使用的手柄、手柄结构及应用有该手柄与手柄结构的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已知小型断路器,其操作手柄通过往复推动手柄实现合闸和分闸操作,而目前小型断路器装配量产时,人工装配手柄需要两步:1.工人需要通过双手将扭簧卡进断路器底座相应的槽内;2. 再将手柄卡在扭簧的长臂上。而后,再装其他零部件,最后盖上盖,完成产品组装。采用已知手柄结构组装产品,手柄和扭簧安装需要人工安装,无法实现自动化安装扭簧和手柄。人工装配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DT,并且无法适应自动化生产。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自动化装配的手柄及一体化手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柄与弹簧难以自动化组装导致的人工装配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手柄组装乃至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手柄结构如下:
包括柄体与轴连接体,所述轴连接体具有一轴孔,轴连接体的一侧、沿轴孔周向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一侧轴向具有容置底面、与容置底面相对一侧为腔口;所述腔口上设有阻碍弹簧从容置腔脱离的第一轴向限位面和第二轴向限位面,所述腔口上设有可供弹簧的簧脚伸出并活动的侧开孔或侧开槽或侧开口。
上述结构使第一轴向限位面与第二轴向限位面配合,从两处对腔口形成阻挡,缩小了安装于容置腔中的安装件、例如弹簧的活动空间,提高限位效果、确保装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面与第二轴向限位面位于所述容置腔不同腔壁上。上述结构使第一轴向限位面与第二轴向限位面相对设置,从内、外两侧对腔口形成阻挡,进一步提高限位效果、确保装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面、第二轴向限位面与所述腔口位于同一径向平面,进一步增强对腔口形成的阻挡,增强稳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轴孔周壁上、于腔口处设有一径向凸出的限位凸起,以腔底所在一侧为下,所述限位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轴向限位面。限位凸起的下表面形成轴向限位,可以稳定地将弹簧固定在容置腔内而难以滑出、脱离手柄。并且,该结构还固定了弹簧在手柄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手柄和手柄扭簧自动化装配和生产;并可以避免因手柄弹簧未装配到位引起手柄合闸、分闸无法操作或操作不顺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限位凸起的下表面呈径向水平设置,既便于加工,也能够提高第一轴向限位面的限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限位凸起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导向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导向面为圆倒角加工面。圆角在安装手柄扭簧时,使弹簧可以沿着圆倒角加工面形成的圆弧滑入容置腔中,更适于实际装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限位凸起的轴向截面呈半圆形。
通过上述结构,限位凸起呈半圆滑的形状,该半圆滑的上表面的具有光滑、全面的导向面,更便于弹簧沿其圆滑的形状,低阻碍、不费力地进入手柄上的容置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具有向内轴孔所在一侧凸出的至少一凸壁。通过设置凸壁,可以缩小安装于容置腔中的弹簧与容置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在第一轴向限位面的配合作用下,进一步缩小了弹簧的活动空间、从而提高其在装配后脱离容置腔的难度,提高弹簧装配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高弹簧装配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凸壁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凸起位于两个所述凸壁之间。
为进一步提高弹簧装配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凸壁之间的夹角为35°;和/或,两个所述凸壁分别位于所述柄体与轴连接体连接处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容置腔一处侧壁设有径向开口,所述径向开口的两侧侧壁表面形成所述径向限位面,该结构既便于加工、也便于装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径向限位面与第二轴向限位面相邻设置,从而对弹簧的一个簧脚进行固定,第一轴向限位面对弹簧的圈体部分或另一簧脚进行固定,可以有效提高弹簧装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径向开口角度为钝角;或者,所述径向开口角度为120°~135°,从而在简化结构、减轻手柄重量的同时,确保手柄本身结构以及其与弹簧形成的装配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径向开口一侧壁与所述手柄轴连接体处之间的角度为35°~6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体化手柄结构,包括有扭簧和如上任一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的容置腔中安装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圈体部分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之中,所述扭簧的两个簧脚分别抵触于径向限位面上并伸出至手柄外。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面、第二轴向限位面于容置腔腔口处阻挡扭簧脱离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其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有一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可转动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手柄结构;所述安装轴的相邻处还设有分别与扭簧的两个簧脚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可使弹簧通过自动化组装加工与手柄加工为一体化结构,从而便于在后续加工中将该一体化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而方便、快速、精确地装配至壳体上,既实现了手柄、弹簧的自动化生产,也确保了生产质量和产品性能。
二、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与手柄的组装时,只需将弹簧对准容置腔后,施力按压即可,装配过程简单、定位精度要求低,便于装配且适合自动化装配。
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手柄体积轻巧且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 A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扭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手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断路器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断路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手柄 ,2—扭簧 ,3—壳体;
110—柄体 ,120—容置腔 ,130—轴孔 ,140—径向开口侧壁一 ,150—径向开口侧壁二 ,160—限位凸起二 ,170—限位凸起一,171—导向面,172—第一轴向限位面 ,121—容置底面;
210—簧圈 ,220—簧脚一 ,230—簧脚二 ,310—安装轴 ,320—安装槽 ,330—抵触凸起一 ,340—抵触凸起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与弹簧稳定组装的手柄1、同弹簧组合为一体的手柄1结构,以及应用前述手柄1或手柄1结构的小型断路器,通过改良手柄1结构、增加手柄1对安装于其中的弹簧的轴向约束,本实用新型使弹簧与手柄1可通过自动化方式生产并以自动化方式组装至断路器的壳体3之上,使手柄1与弹簧便于装配且适于自动化装配,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柄1,包括有柄体110与轴连接体,轴连接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轴向圆形柱体结构,其一侧同断路器的底座相配合、另一侧同断路器的盖相配合。在现有加工中,通常先将手柄1与弹簧安装于底座上,故手柄1朝向于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弹簧的容置腔120,该容置腔120同时还具有开孔结构与外界连通,以便弹簧的簧脚从中穿过。为与断路器的底座、盖稳定配合,该轴连接体上贯穿有轴孔130,轴孔130在轴连接体朝向底座的一侧(即用于安装弹簧的一侧)沿轴孔130周向设置有一环形、不封闭的容置腔120,从而该容置腔120的一侧轴向具有容置底面121、与容置底面121相对的不封闭的一侧即为腔口。
结合图2、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1径向连接于轴连接体的一侧,与该手柄1成一定夹角(35°~60°)处,容置腔120设有径向开口,该径向开口的开口角度为钝角,且径向开口角度最好为120°~135°。由于径向开口的角度足够大,弹簧的两个簧脚可直接通过该径向开口伸至轴连接体的范围之外。同时,若弹簧的两个簧脚之间的夹角同该径向开口的开口角度相适应,则该径向开口的两个侧壁即形成径向限位平面与簧脚分别抵触配合、并用于限制簧脚于轴连接体上的安装位置。
为避免弹簧在装配后从容置腔120中脱离,腔口上设有限位凸起一170与限位凸起二160,以容置腔120底为下,限位凸起一170、限位凸起二160的下表面分别构成第一轴向限位面172与第二轴向限位面。当然,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一170与限位凸起二160分设于容置腔120的内侧壁、外侧壁两侧而相对设置:限位凸起一170为轴向截面、径向截面均为半圆形的凸起:半圆形的凸起的上表面采为半圆弧状且倒有圆角,从而形成表面光滑、圆润、向下倾斜的导向面171,从而便于引导弹簧的圈体部分向容置腔120内部移动。限位凸起二160位于上述径向开口的侧壁一140的上方,其下表面与径向开口的侧壁一140(即径向限位面)直接相邻设置,用于限制安装于,位于腔口一侧的簧脚的限制于固定。
上述限位凸起一170与限位凸起二160相配合,起到限制容置腔120腔口开口面积、最终限制安装于其中的弹簧从中脱离的目的。
此外,本实施例也可以进一步在容置腔120的外腔壁设置向内轴孔130所在一侧凸出两个凸壁,两个凸壁间隔设置(最好成35°的夹角),而限位凸起一170则位于两个所述凸壁之间。通过凸壁与限位凸起一170的凹凸配合,进一步将弹簧稳定在容置腔120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一170与限位凸起二160均位于容置腔120的同侧侧壁上,且限位凸起一170与限位凸起二160分散设置,二者之间的夹角至少为100°。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一170、限位凸起二160可均设于轴孔130的外侧壁之上。或者,限位凸起一170、限位凸出二分别设于容置腔120的外侧壁上,并且分别靠近于扭簧2的两个簧脚设置。或者,在该情形下限位凸起二160的位置不变,限位凸起一170从现有位置移动至对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一170为劣弧状或优弧状凸起,其表面可加工为一向下倾斜的平面,倾斜角度在45°以上。当然,最优实施方式是同样加工为表面光滑且向下倾斜的圆倒角。
或者,上述实施例1-3中,限位凸起一170的数量可增加为两个或更多,但最好均匀分布。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20一处侧壁设有一与外部连通、用于与弹簧的一簧脚配合的侧开口,侧开口侧开口角度(开口角度为45°~100°)小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径向开口的角度,其可允许扭簧的簧脚一或簧脚二通过其伸出至手柄外并同壳体形成抵触配合即可。扭簧的另一簧脚插入容置腔120的腔底还设有的一个轴向固定孔进行固定即可。
实施例5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柄1结构,包括有扭簧2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手柄1,扭簧2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簧圈210和从簧圈210的轴向两侧延伸而出的簧脚一220、簧脚二230,本实施例中,为与手柄1相适配,簧脚一220、簧脚二230形成钝角夹角。扭簧2的圈体部分安装于容置腔120之中,簧脚一220、簧脚二230从径向开口的两处侧壁处向手柄1外伸出并分别抵触于径向开口的侧壁一140、侧壁二150。第一轴向限位面172、第二轴向限位面于容置腔120腔口处阻挡扭簧2脱离容置腔120。
本实施例弹簧与手柄1的组装时,只需将弹簧对准容置腔120以及容置腔120上同弹簧簧脚相配合的径向开口后,施力按压弹簧使其进入容置腔120中即可,弹簧的两个簧脚自然卡入径向开口之中,簧圈210自然地受到第一轴向限位面172和第二轴向限位面的配合限位作用而被固定于容置腔120中,装配过程简单、定位精度要求低。相比之下,现有加工方式采用用手工装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把弹簧装错位置,导致弹簧极其容易弹出,造成安装不到位,进而影响后续装配过程。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有壳体3,如图7所示,壳体3上设有一安装轴310,环绕该凸出于壳体3设置的安装轴310设有一环形安装槽320,在该环形安装槽320的左下侧、右下侧分别设置有抵触凸起一330、抵触凸起二340。抵触凸起一330、抵触凸起二340分别具有以安装轴310为圆心的径向抵触面一、径向抵触面二。实施例5所提供的一体化手柄1结构即安装于安装轴310中,其中,簧脚一220同径向抵触面一抵触配合,簧脚二230通径向抵触面二抵触配合。
除本实施例断路器外,上述实施例1-5所提供的手柄及手柄结构还可用于接触器等其他低压电器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自动化生产的手柄1、一体化手柄1结构以及断路器,其降低了组装难度、简化了组装步骤,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并提高了手柄1结构的组装合格率。
Claims (11)
1.一种手柄,其特征在于:
包括柄体与轴连接体,所述轴连接体具有一轴孔,轴连接体的一侧、沿轴孔周向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一侧轴向具有容置底面、与容置底面相对一侧为腔口;所述腔口上设有阻碍弹簧从容置腔脱离的第一轴向限位面和第二轴向限位面,所述腔口上设有可供弹簧的簧脚伸出并活动的侧开孔或侧开槽或侧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面与第二轴向限位面位于所述容置腔不同腔壁上;和/或,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面、第二轴向限位面与所述腔口位于同一径向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周壁上、于腔口处设有一径向凸出的限位凸起,以腔底所在一侧为下,所述限位凸起的下表面为第一轴向限位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下表面呈径向水平设置;
和/或,所述限位凸起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导向面;
和/或,所述限位凸起的轴向截面呈半圆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外腔壁具有向内轴孔所在一侧凸出的至少一凸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限位凸起位于两个所述凸壁之间;
和/或,所述凸壁之间的夹角为35°;
和/或,两个所述凸壁分别位于所述柄体与轴连接体连接处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一处侧壁设有一开口角度为钝角的径向开口,所述径向开口的两侧侧壁表面分别形成用于与弹簧的簧脚配合的径向限位面;和/或,所述径向开口角度为120°~135°;
或者,所述容置腔一处侧壁设有一与外部连通、用于与弹簧的一簧脚配合的另一径向开口,所述容置腔的腔底还设有一用于固定弹簧的另一簧脚的固定孔;和/或,所述另一径向开口的开口角度为45°~100°;
和/或,所述径向开口一侧壁与所述手柄轴连接体处之间的角度为35°~6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径向限位面与第二轴向限位面相邻设置。
9.一种一体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扭簧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手柄,所述手柄的容置腔中安装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圈体部分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之中,所述扭簧的两个簧脚分别抵触于径向限位面上并伸出至手柄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面、第二轴向限位面于容置腔腔口处阻挡扭簧脱离容置腔。
1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有一安装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可转动安装有如上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手柄结构;所述安装轴的相邻处还设有分别与扭簧的两个簧脚抵触配合的限位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64212.5U CN214753614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64212.5U CN214753614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53614U true CN214753614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59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64212.5U Active CN214753614U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53614U (zh) |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20664212.5U patent/CN2147536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9127B (zh) | 按键 | |
CN214753614U (zh) | 手柄、一体化手柄结构及小型断路器 | |
CN106363401A (zh) | 弹簧圈压装夹具 | |
CN108746355B (zh) | 一种汽车滤清器盖板冲压模具 | |
CN110522311B (zh) | 一种实现炒锅的快速更换的连接组件 | |
CN106533092B (zh) | 一种定子机壳冲压工装 | |
CN209298030U (zh) | 一种方便动铁芯加工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205648277U (zh) | 线控器后端盖 | |
KR101671253B1 (ko) | 싱크대 배수망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 |
CN102709112A (zh) |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 |
US20200328043A1 (en) | Keyswitch structure | |
CN209282091U (zh) | 门开关 | |
CN208904812U (zh) | 刷架总成 | |
KR101171286B1 (ko) | 자동차 엔진용 밸브 리테이너 자동조립장치 | |
CN114424409A (zh) | 电气连接器 | |
CN105140067A (zh) | 一种自动导向的硅胶弹性按键 | |
CN109559940A (zh) | 一种方便动铁芯加工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JPS6137152Y2 (zh) | ||
CN216487928U (zh) | 脱扣器 | |
JP2004087249A (ja) | 燃料タンク用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 |
JP2013193103A (ja) | 筒壁フランジの形成方法 | |
CN204804931U (zh) | 汽车发动机调温器 | |
CN220636079U (zh) | 压缩机壳体垫片的铆接装置 | |
CN209014927U (zh) | 一种新型定时器结构 | |
CN219282535U (zh) | 一种旋塞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