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5223U -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5223U
CN214735223U CN202120668019.9U CN202120668019U CN214735223U CN 214735223 U CN214735223 U CN 214735223U CN 202120668019 U CN202120668019 U CN 202120668019U CN 214735223 U CN214735223 U CN 214735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threaded rod
pond
water inlet
ou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80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启勇
刘传伟
沈培发
孙翔
李建华
王晓庆
石金金
胡波
鄢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a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a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a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a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80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5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5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5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属于垃圾处理设备领域,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上均设有一个可连续不断的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与缺氧池的进水口连通,且缺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与好氧池的出水口连通,并且好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与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连通。本设计中一个通道在被打开时另一个通道会被关闭上,且另一个通道在被关闭时还会对通道内壁上的杂质进行涂刮,以此使工作人员在不拆卸过滤筒体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对通道内壁上杂质的清理,以此使该净化装置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即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还能对贴附在内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背景技术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了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我们称之为垃圾渗滤液,也叫渗沥液。影响渗滤液产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垃圾堆放填埋区域的降雨情况、垃圾的性质与成分、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情况、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
现有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的装置,多数的是将污水逐级的通过不同性质的处理池,来实现对渗滤液的净化,虽然现有的净化装置会配有过滤的机构,但是当过滤机构被堵塞时,需要将具有过滤作用的过滤网从设备上拆除下来,且过滤网在被拆除的过程中,整个净化装置将会停止运作,这样会影响装置对渗滤液的净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可对垃圾渗滤液依次进行处理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上均设有一个可连续不断的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且过滤机构通过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与缺氧池的进水口连通,且缺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与好氧池的出水口连通,并且好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与膜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口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外套筒、通过矩形连接块固定设于外套筒内部且与外套筒形状相同的过滤筒体、插接设于外套筒侧壁上且端部与过滤筒体侧壁上的进水口固定连接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外套筒侧壁上,且外套筒上还开设有位于两个进水管之间的排水口,所述过滤筒体包括设于其中部区域上且对污水进行过滤的镂空区域、对称设于镂空区域上下两端且与进水管一一对应的实体区域、开设于每个实体区域上的进水口,两个所述进水管分别安装在相应实体区域上的进水口处,且镂空区域与排水口连通,所述外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板、下盖板,且过滤筒体的上下两端抵触在相应的盖板上,所述过滤筒体的内侧设有可对其内壁上污渍进行涂刮的涂刮机构。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进水管与外套筒、过滤筒体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上均设有呈矩形状结构的插接块,且外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插接块相适配的插接槽,并且每个所述插接块上均粘黏有与相应插接槽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每个所述盖板均通过个数至少为三个的卡扣与外套筒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涂刮机构包括通过可拆卸结构二转动设于下盖板上且顶端贯穿上盖板的螺纹杆、螺纹套设于螺纹杆上且形状与过滤筒体形状相同的活塞板、设于活塞板上且与过滤筒体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套环,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可拆卸机构一与上盖板连接,所述上盖板通过轴承二连接有可驱动螺纹杆转动的实体握把,且上盖板通过限位机构与螺纹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塞板上下端面在驱动螺纹杆的驱动下紧贴在上盖板、下盖板上时会对相应的进水管的端口进行密封,所述活塞板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与螺纹杆外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所述可拆卸机构一包括固定设于上盖板且与螺纹杆同轴设置的轴承一、固定设于轴承一内圈上且带有键齿的连接环块,所述上盖板上与螺纹杆连接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键齿滑动连接的键槽,所述可拆卸结构二包括通过轴承三转动设于螺纹杆底端内部的环形固定块、开设于下盖板内顶部且与螺纹杆底端插接连接的凹口、设于下盖板上且用于固定环形固定块的锁紧螺杆,所述环形固定块嵌入式设于螺纹杆底部,所述螺纹杆上固定套设有分别其与上盖板、下盖板之间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成型设于螺纹杆顶端的矩形块、开设于实体握把上且与矩形块相适配的限位槽。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螺纹杆正向转动时带动活塞板在呈矩形状结构的过滤筒体的内部向上移动,当活塞板上升且与上盖板的底端接触时,螺纹杆将会在活塞板的限定下不发生正向转动,且此时的活塞板的侧壁还会对上方的进水管的端口进行密封,而位于下方的进水管则会通过过滤筒体上的镂空区域与外套筒上的排水口连通,以此形成可供污水通过并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絮状物进行过滤的通道,当上述通道内壁上附着较多的杂质时,可通过螺纹杆的反向转动将活塞板下移并使其的底端位于下方进水管的下方,以此将下方进水管与排水口之间的通道堵上,而此时上方的进水管则会与排水口形成另一个可供污水通过并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絮状物进行过滤的通道;
综上所述可等,即一个通道在被打开时另一个通道会被关闭上,且另一个通道在被关闭时还会对通道内壁上(过滤筒体的内壁)的杂质进行涂刮,以此使工作人员在不拆卸过滤筒体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对通道内壁上(过滤筒体的内壁)杂质的清理,以此使该净化装置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即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还能对贴附在内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螺杆对环形固定块的锁紧、环形固定块通过轴承三与螺纹杆的转动连接、螺纹杆顶端通过限位机构与实体握把的连接、实体握把与上盖板的转动连接、连接环块与轴承一内圈的固定连接以及螺纹杆通过键槽与连接环块上键齿的连接,将螺纹杆稳定的安装在上盖板、下盖板之间,且实体握把在被转动时还会带动螺纹杆进行平稳的转动,同时通过键槽与键齿的滑动连接以及锁紧螺杆与环形固定块的固定连接,使上盖板或下盖板在被单个拆除时,螺纹杆还会稳定的在过滤机构的内侧。
3、本实用新型外套筒上下两端与上盖板、下盖板插接式连接的设置,不仅可对外套筒与盖板之间进行限位连接,还可提高了盖板与外套筒之间的密封效果,另外外套筒是通过卡扣与盖板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简单且便于操作,从而方便人们对外套筒与盖板之间的拆装。
4、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设置的多个处理池,使其可对污水进行逐级的净化,虽然污水在每次净化时会通过污泥泵将沉淀的污泥以及其他沉淀的物质从处理池中泵出,但是由于其不能有效的将每次处理后污水中的絮状或者漂浮物进行处理,导致污水在进入下一级处理池且污水中的絮状或者漂浮物在下一级处理池中堆积较多时会影响处理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本设计在每个处理池的进水口处均设有一个过滤机构,通过过滤机构可对每次处理前的污水进行预先的过滤,以此降低污水中漂浮物、絮状物对污水净化带来的影响,提高该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机构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筒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螺纹杆与连接环块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过滤机构;6、外套筒;61、排水口;62、插接槽;7、矩形连接块;8、过滤筒体;81、实体区域;82、镂空区域;9、进水管;10、密封圈;11、上盖板;111、插接块;12、下盖板;13、螺纹杆;14、活塞板;15、密封套环;16、轴承一;17、连接环块;18、键齿;19、键槽;20、实体握把;21、轴承二;22、矩形块;23、限位槽;24、环形固定块;25、轴承三;26、锁紧螺杆;27、凹口;28、支架;29、卡扣;30、膜生物反应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可对垃圾渗滤液依次进行处理的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30,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30的进水口上均设有一个可连续不断的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5,且过滤机构5通过支架28与底座1连接,厌氧池2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5与缺氧池3的进水口连通,且缺氧池3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5与好氧池4的出水口连通,并且好氧池4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5与膜生物反应池30的进水口连通;
如图2、3所示,过滤机构5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外套筒6、通过矩形连接块7固定设于外套筒6内部且与外套筒6形状相同的过滤筒体8、插接设于外套筒6侧壁上且端部与过滤筒体8侧壁上的进水口固定连接的进水管9,进水管9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外套筒6侧壁上,且外套筒6上还开设有位于两个进水管9之间的排水口61,过滤筒体8包括设于其中部区域上且对污水进行过滤的镂空区域82、对称设于镂空区域82上下两端且与进水管9一一对应的实体区域81、开设于每个实体区域81上的进水口,两个进水管9分别安装在相应实体区域81上的进水口处,且镂空区域82与排水口61连通,每个进水管9与外套筒6、过滤筒体8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密封圈10,通过密封圈10可对进水管9与外套筒6、过滤筒体8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外套筒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板11、下盖板12,且过滤筒体8的上下两端抵触在相应的盖板上,上盖板11、下盖板12上均设有呈矩形状结构的插接块111,且外套筒6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插接块111相适配的插接槽62,并且每个插接块111上均粘黏有与相应插接槽62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10,每个盖板均通过个数至少为三个的卡扣29与外套筒6可拆卸连接,外套筒6上下两端与上盖板11、下盖板12插接式连接的设置,不仅可对外套筒6与盖板之间进行限位连接,还可提高了盖板与外套筒6之间的密封效果,另外外套筒6是通过卡扣29与盖板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简单且便于操作,从而方便人们对外套筒6与盖板之间的拆装,过滤筒体8的内侧设有可对其内壁上污渍进行涂刮的涂刮机构,污水经过进水管9进入过滤筒体8中,且通过过滤筒体8上的镂空区域82对每次净化前的污水进行过滤,从而有利于下一级处理池对污水的处理;
如2所示,涂刮机构包括通过可拆卸结构二转动设于下盖板12上且顶端贯穿上盖板11的螺纹杆13、螺纹套设于螺纹杆13上且形状与过滤筒体8形状相同的活塞板14、设于活塞板14上且与过滤筒体8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套环15,螺纹杆13的顶端通过可拆卸机构一与上盖板11连接,上盖板11通过轴承二21连接有可驱动螺纹杆13转动的实体握把20,且上盖板11通过限位机构与螺纹杆13可拆卸连接,活塞板14上下端面在驱动螺纹杆13的驱动下紧贴在上盖板11、下盖板12上时会对相应的进水管9的端口进行密封,活塞板14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与螺纹杆13外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10,螺纹杆13正向转动带动活塞板14在呈矩形状结构的过滤筒体8的内部进行上下升降,以此对活塞板14在过滤筒体8的内部进行位置的调整,当活塞板14上升且与上盖板11的底端接触时,螺纹杆13将会在活塞板14的限定下不发生正向转动,且此时的活塞板14的侧壁还会对上方的进水管9的端口进行密封,而位于下方的进水管9则会通过过滤筒体8上的镂空区域82与外套筒6上的排水口61连通,以此形成可供污水通过并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絮状物进行过滤的通道,当上述通道内壁上附着较多的杂质时,可通过螺纹杆13的反向转动将活塞板14下移并使其的底端位于下方进水管9的下方,以此将下方进水管9与排水口61之间的通道堵上,而此时上方的进水管9则会与排水口61形成另一个可供污水通过并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絮状物进行过滤的通道,即一个通道在被打开时另一个通道会被关闭上,且另一个通道在被关闭时还会对通道内壁上(过滤筒体8的内壁)的杂质进行涂刮,以此使工作人员在不拆卸过滤筒体8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对通道内壁上(过滤筒体8的内壁)杂质的清理,以此使该净化装置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即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还能对贴附在内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如图5、6所示,可拆卸机构一包括固定设于上盖板11且与螺纹杆13同轴设置的轴承一16、固定设于轴承一16内圈上且带有键齿18的连接环块17,上盖板11上与螺纹杆13连接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键齿18滑动连接的键槽19,可拆卸结构二包括通过轴承三25转动设于螺纹杆13底端内部的环形固定块24、开设于下盖板12内顶部且与螺纹杆13底端插接连接的凹口27、设于下盖板12上且用于固定环形固定块24的锁紧螺杆26,环形固定块24嵌入式设于螺纹杆13底部,螺纹杆13上固定套设有分别其与上盖板11、下盖板12之间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圈10,通过锁紧螺杆26对环形固定块24的锁紧、环形固定块24通过轴承三25与螺纹杆13的转动连接、螺纹杆13顶端通过限位机构与实体握把20的连接、实体握把20与上盖板11的转动连接、连接环块17与轴承一16内圈的固定连接以及螺纹杆13通过键槽19与连接环块17上键齿18的连接,将螺纹杆13稳定的安装在上盖板11、下盖板12之间,且实体握把20在被转动时还会带动螺纹杆13进行平稳的转动,同时通过键槽19与键齿18的滑动连接以及锁紧螺杆26与环形固定块24的固定连接,使上盖板11或下盖板12在被单个拆除时,螺纹杆13还会稳定的在过滤机构5的内侧,即对上盖板11进行拆除时,首先打开上盖板11上的卡扣29,其次将上盖板11向上提,此时通过键槽19与键齿18的滑动连接使上盖板11能够沿着键槽19向上进行滑动直至上盖板11脱离螺纹杆13的上方,与此同时可通过锁紧螺杆26与环形固定块24的固定连接将螺纹杆13的底端固定在下盖板12上,当下盖板12被拆除时,首先将锁紧螺杆26从下盖板12拆卸下来,其次打开下盖板12上的卡扣29,然后将下盖板12从螺纹杆13的下方拆离出来,与此同时可通过呈矩形状结构的活塞板14与过滤筒体8之间紧密贴合以及活塞板14与螺纹杆3的螺纹连接,可将螺纹杆3稳定在过滤机构5的内侧,该种对盖板的便携拆卸方便了人们对涂刮处杂质的清理;
如图2所示,限位机构包括成型设于螺纹杆13顶端的矩形块22、开设于实体握把20上且与矩形块22相适配的限位槽23,通过矩形块22与限位槽23之间的插接连接,可对实体握把20与螺纹杆13之间进行限位,以此为螺纹杆13能够被实体握把20带动转动提供条件。
上述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将渗滤液依次的通过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30,以此实现对渗滤液的逐级净化处理,且渗漏也在进入每个处理池时,需要先通过过滤机构5对每级处理前的渗漏液进行过滤;
过滤机构5在应用时,首先正向转动实体握把20,带动螺纹杆13正向转动,此时活塞板14会在呈矩形状结构的过滤筒体8的内部进行向上移动,当活塞板14上升且与上盖板11的底端接触时,螺纹杆13将会在活塞板14的限定下不发生正向转动,且此时的活塞板14的侧壁还会对上方的进水管9的端口进行密封,而位于下方的进水管9则会通过过滤筒体8上的镂空区域82与外套筒6上的排水口61连通,以此形成可供污水通过并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絮状物进行过滤的通道,当上述通道内壁上附着较多的杂质时,可通过螺纹杆13的反向转动将活塞板14下移并使其的底端位于下方进水管9的下方,以此将下方进水管9与排水口61之间的通道堵上,而此时上方的进水管9则会与排水口61形成另一个可供污水通过并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絮状物进行过滤的通道,即一个通道在被打开时另一个通道会被关闭上,且另一个通道在被关闭时还会对通道内壁上过滤筒体8的内壁的杂质进行涂刮,以此使工作人员在不拆卸过滤筒体8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对通道内壁上过滤筒体8的内壁杂质的清理,以此使该净化装置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即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还能对贴附在内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当活塞板14向上移动并将杂质涂刮至上盖板11上时,需要对上盖板11进行拆除,此时需要首先打开上盖板11上的卡扣29,其次将上盖板11向上提,此时通过键槽19与键齿18的滑动连接使上盖板11能够沿着键槽19向上进行滑动直至上盖板11脱离螺纹杆13的上方,从而方便人们对涂刮物的清理,与此同时可通过锁紧螺杆26与环形固定块24的固定连接将螺纹杆13的底端固定在下盖板12上,以此保证螺纹杆13的稳定性能,当活塞板14向下移动并将杂质涂刮至下盖板12上时,需要首先将锁紧螺杆26从下盖板12拆卸下来,其次打开下盖板12上的卡扣29,然后将下盖板12从螺纹杆13的下方拆离出来,从而方便人们对下盖板12上以及活塞板14底端表面上杂质的清理,与此同时可通过呈矩形状结构的活塞板14与过滤筒体8之间紧密贴合以及活塞板14与螺纹杆3的螺纹连接,可将螺纹杆3稳定在过滤机构5的内侧,该种对盖板的便携拆卸方便了人们对涂刮处杂质的清理,这样便完成了该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的使用过程。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可对垃圾渗滤液依次进行处理的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30),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膜生物反应池(30)的进水口上均设有一个可连续不断的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机构(5),且过滤机构(5)通过支架(28)与底座(1)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5)与缺氧池(3)的进水口连通,且缺氧池(3)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5)与好氧池(4)的出水口连通,并且好氧池(4)的出水口通过过滤机构(5)与膜生物反应池(30)的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外套筒(6)、通过矩形连接块(7)固定设于外套筒(6)内部且与外套筒(6)形状相同的过滤筒体(8)、插接设于外套筒(6)侧壁上且端部与过滤筒体(8)侧壁上的进水口固定连接的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外套筒(6)侧壁上,且外套筒(6)上还开设有位于两个进水管(9)之间的排水口(61),所述过滤筒体(8)包括设于其中部区域上且对污水进行过滤的镂空区域(82)、对称设于镂空区域(82)上下两端且与进水管(9)一一对应的实体区域(81)、开设于每个实体区域(81)上的进水口,两个所述进水管(9)分别安装在相应实体区域(81)上的进水口处,且镂空区域(82)与排水口(61)连通,所述外套筒(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板(11)、下盖板(12),且过滤筒体(8)的上下两端抵触在相应的盖板上,所述过滤筒体(8)的内侧设有可对其内壁上污渍进行涂刮的涂刮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水管(9)与外套筒(6)、过滤筒体(8)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密封圈(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1)、下盖板(12)上均设有呈矩形状结构的插接块(111),且外套筒(6)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插接块(111)相适配的插接槽(62),并且每个所述插接块(111)上均粘黏有与相应插接槽(62)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10),每个所述盖板均通过个数至少为三个的卡扣(29)与外套筒(6)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刮机构包括通过可拆卸结构二转动设于下盖板(12)上且顶端贯穿上盖板(11)的螺纹杆(13)、螺纹套设于螺纹杆(13)上且形状与过滤筒体(8)形状相同的活塞板(14)、设于活塞板(14)上且与过滤筒体(8)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套环(15),所述螺纹杆(13)的顶端通过可拆卸机构一与上盖板(11)连接,所述上盖板(11)通过轴承二(21)连接有可驱动螺纹杆(13)转动的实体握把(20),且上盖板(11)通过限位机构与螺纹杆(13)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塞板(14)上下端面在驱动螺纹杆(13)的驱动下紧贴在上盖板(11)、下盖板(12)上时会对相应的进水管(9)的端口进行密封,所述活塞板(14)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与螺纹杆(13)外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圈(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机构一包括固定设于上盖板(11)且与螺纹杆(13)同轴设置的轴承一(16)、固定设于轴承一(16)内圈上且带有键齿(18)的连接环块(17),所述上盖板(11)上与螺纹杆(13)连接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键齿(18)滑动连接的键槽(19),所述可拆卸结构二包括通过轴承三(25)转动设于螺纹杆(13)底端内部的环形固定块(24)、开设于下盖板(12)内顶部且与螺纹杆(13)底端插接连接的凹口(27)、设于下盖板(12)上且用于固定环形固定块(24)的锁紧螺杆(26),所述环形固定块(24)嵌入式设于螺纹杆(13)底部,所述螺纹杆(13)上固定套设有分别其与上盖板(11)、下盖板(12)之间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圈(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成型设于螺纹杆(13)顶端的矩形块(22)、开设于实体握把(20)上且与矩形块(22)相适配的限位槽(23)。
CN202120668019.9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Active CN214735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8019.9U CN214735223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8019.9U CN214735223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5223U true CN214735223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8019.9U Active CN214735223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5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2994B (zh) 高浓度、高色度废水处理工艺
CN107324547A (zh) 高效的建筑用污水净化装置
CN210394000U (zh) 一种节能型一体化污水设备
CN108499176A (zh) 一种可移动污水预处理装置
CN207811467U (zh) 二次沉淀式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4735223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CN206654825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N211419924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10713310B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活化海绵铁填料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495868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950787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111606457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高级氧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1770797U (zh) 一种无管网生活污物综合处理系统
CN115072932B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4634277B (zh) 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06127080U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设备
CN107055978A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CN213803399U (zh) 一种复合型可移动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12269720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高级氧化处理装置
CN204952387U (zh) 一种有效降低cod悬浮物ss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1111451U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专用气浮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08008637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管式膜mbr处理设备
CN116514341B (zh) 一种聚氨酯胶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20376420U (zh) 一种防止泄漏的化工污水处理设备
CN218458809U (zh) 高效混排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