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5752U -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5752U
CN214715752U CN202022903759.4U CN202022903759U CN214715752U CN 214715752 U CN214715752 U CN 214715752U CN 202022903759 U CN202022903759 U CN 202022903759U CN 214715752 U CN214715752 U CN 214715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gas
treatment system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37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37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5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5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5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水处理系统包括:混气罐,混气罐内限定出混气腔,混气罐设有进水口、通气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气口和出水口均与混气腔连通;导气管,导气管与进水口、通气口连通;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导气管连通;进水控制件和出水控制件,进水控制件与进水口连通,出水控制件与出水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可以使气体与混合腔内的水进行混合,在水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米级气泡和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级气泡,在利用带微泡的水清洗时,由于微气泡的物理特性,有效吸附污垢以及打破杂质黏结,达到更彻底的清洗效果。

Description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净水机的工作远离为,自来水进水之后通过不同的滤芯过滤,得到直接饮用水或者生活水。其中,饮用水为纯净水级别可以直接饮用,生活水也经过初级过滤去除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及余氯,可以用于大部分生活用途,这里的生活水除了一般的过滤之外无其他功能,其洗涤效果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可以制备微气泡水,从而提高洗涤效果,达到更容易清洗干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水处理系统的净水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包括:混气罐,所述混气罐内限定出混气腔,所述混气罐设有进水口、通气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混气腔连通;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连通;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导气管连通;进水控制件和出水控制件,所述进水控制件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控制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混气罐、导气管和进气组件,利用进气组件通过导气管向混气腔内通气,从而使气体与混合腔内的水进行混合,在水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米级气泡和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级气泡,气泡浓度可达数十万个甚至百万个以上,在利用带微泡的水清洗时,由于微气泡的物理特性,即微气泡的表面张力以及电荷吸引作用,可以有效吸附污垢,打破杂质黏结,从而使杂质从物体表面更容易脱落。另外,由于微气泡相互碰撞破裂及融合,对物体表面形成冲击,杂质脱落并被冲刷走或者被气泡带着浮到水面上,从而达到更彻底的清洗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气管设于所述混气罐外,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混气罐的下部且所述通气口设于所述混气罐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气管设于所述混气罐内,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连通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气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通气口均设于所述混气罐的下部,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连通且所述导气管的上端与所述混气腔的上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气腔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积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气腔的位于上部的内壁面形成凹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气罐上设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内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水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射流器的进口形成所述进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起泡器,所述起泡器设于所述出水控制件的下游,所述起泡器形成文丘里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泡器沿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入口段、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所述喉道的内径为0.6mm-0.8mm,所述扩散段的长度为16mm-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导气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气罐上设有水位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混气腔内的水位,在所述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混气腔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的状态下,控制所述第一泵体启动以向所述混气腔内打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一泵体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气路通断。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支路,所述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控制件连通且所述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泵体之间,所述支路上设有第一截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进水控制件与所述混气罐之间;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连接在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混气罐之间,所述支路的所述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第一减压阀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组件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截流阀,所述第二截流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泵体之间的水路与所述进水控制件之间;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连接在所述第二截流阀与所述进水控制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所述混气罐、所述导气管和所述进气组件分别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导气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混气罐的进水口、通气口连通,两个所述进气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气管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进水控制件与两个所述混气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控制件与两个所述混气罐的出水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混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控制件之间设有起泡器,所述起泡器为文丘里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水控制件,每个所述混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控制件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控制件为出水电磁阀或者高压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控制件为进水电磁阀或者水龙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设于所述进水控制件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混气罐与导气管等结构的装配图;
图6是设于混气罐的进水口处的射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气罐与导气管等结构的装配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混气罐与导气管等结构的装配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水路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混气罐与导气管等结构的装配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混气罐与导气管等结构的装配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混气罐与导气管等结构的装配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起泡器的效果侧测试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与相关技术中的水处理系统的效果对比图。
附图标记:
水处理系统100,
混气罐10,混气腔101,进水口102,通气口103,出水口104,排水口105,
射流器11,水位感应器12,支架13,
导气管20,
进气组件30,第一泵体31,空气过滤器32,第一单向阀33,控制阀34,第二泵体35,第二单向阀36,
进水控制件41,出水控制件42,排水控制件43,
起泡器50,入口段51,收缩段52,喉道53,扩散段54,
支路61,第一截流阀62,第二截流阀63,
增压泵71,第一减压阀72,第二减压阀73,
滤芯81,三通82,
进水管路91,出水管路92,通气管路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100。
如图1-图4以及图10-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100包括混气罐10、导气管20、进气组件30、进水控制件41和出水控制件42。
混气罐10内限定出混气腔101,混气罐10设有进水口102、通气口103和出水口104,进水口102、通气口103和出水口104均与混气腔101连通,导气管20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进气组件30与导气管20连通,进水控制件41与进水口102连通,出水控制件42与出水口104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100,通过设置混气罐10、导气管20和进气组件30,利用进气组件30通过导气管20向混气腔101内通气,从而使气体与混合腔内的水进行混合,在水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米级气泡和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级气泡,气泡浓度可达数十万个甚至百万个以上,在利用带微泡的水清洗时,由于微气泡的物理特性,即微气泡的表面张力以及电荷吸引作用,可以有效吸附污垢,打破杂质黏结,从而使杂质从物体表面更容易脱落。另外,由于微气泡相互碰撞破裂及融合,对物体表面形成冲击,杂质脱落并被冲刷走或者被气泡带着浮到水面上,从而达到更彻底的清洗效果。
如图1-图5以及图7-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外,导气管20的一端与进水口102连通,导气管20的另一端与通气口103连通。当向进水口102通水时,随着液面的升高,混气腔101内的气压增大,混气腔101内的气体从通气口103排出,流经导气管20之后与进水口102处的水混合,如此不断地循环,从而使水气混合均匀;当向通气口103通气时,气体进入混气腔101内,可以增加混气腔101内的气体浓度,使气体与混气腔101内的水充分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102设于混气罐10的下部,通气口103设于混气罐10的上部。
也就是说,导气管20的一端与位于混气罐10的下部的进水口102连通,导气管20的另一端与位于混气罐10的上部的通气口103连通,在进水过程中,随着混气腔101内液面的升高,混气腔101内的上部空间的气体被压缩,从而流经通气口103、导气管20与进水口102处的水充分混合。通过将进水口102设于混气罐10的下部,将通气口103设于混气罐10的上部,便于混气腔101内的气体排出以及进水口102处的水气混合。
如图10-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内,导气管20的一端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且导气管20的另一端与混气腔101连通。当向进水口102通水时,随着液面的升高,混气腔101内的气压增大,混气腔101内的气体通过导气管20与进水口102处的水混合,如此不断地循环,从而使水气混合均匀,当向通气口103通气时,气体流经导气管20进入混气腔101内,增加混气腔101内的气体浓度,使气体与混气腔101内的水充分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102和通气口103均设于混气罐10的下部,导气管20的下端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且导气管20的上端与混气腔101的上部空间连通。
也就是说,在进水过程中,随着混气腔101内液面的升高,混气腔101内的上部空间的气体被压缩,从而沿着导气管20从上向下流动,并与进水口102处的水充分混合,在进气过程中,气体沿着导气管20从下向上流动至混气腔101内,便于混气腔101内的气体排出以及进水口102处的水气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气罐10内设有支架13,导气管2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导气管20固定在支架13上,通过设置支架13,可以对导气管20进行有效固定,保证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混气腔101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积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减小。在进水过程中,进水水流会沿着混气腔101的内壁形状成旋涡状旋转,当水面上升至上述位置(横截面积变化的位置)时,能够有效地抑制旋涡趋势,相比于直筒型、圆柱形或其他无渐变过程的混气罐10,混气效率能够提高一倍以上,更有利于水气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气腔101的位于上部的内壁面形成凹曲面。具体地,混气腔101在该位置处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提高混气以及气泡效率。
如图5以及图7-图8所示,导气管20上设有三通82,三通82的其中两个接口连接在导气管20上,三通82的另一个接口可以与进气组件30连通,从而可以利用进气组件30向混气腔101内打气。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可以分别通过混气罐10的上部和进水口102处与水混合两路进入到混气腔101内,从而达到更好的混气效果,并且可以持续产生气泡。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气罐10上设有水位感应器12,用于感应混气腔101内的水位,在水位感应器12感应到混气腔101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的状态下,控制进气组件30工作,从而向混气腔101内打气,在水位感应器12感应到混气腔101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控制进气组件30停止工作,从而停止向混气腔101内通气。当然,进气组件30的启停也可以通过时间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混气罐10上无水位感应器12以及进气组件30,该混气罐10具有排水口105,当混气腔101内的气体被消耗掉时,排水口105打开,从而将混气腔101内的水排尽,进而再次重新制出气泡水。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混气罐10上设有射流器11,射流器11内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水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射流器11的进口形成进水口102。通过在混气罐10上设置射流器1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水水压,从而增强水气混合。
如图1-图4以及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起泡器50,起泡器50设于出水控制件42的下游,起泡器50形成文丘里结构。通过设置起泡器50,使从出水口104排出的气泡水在该位置处释放压力,气体在该位置处不再溶解于水中而在水中形成很多微小的气泡,从而在起泡器50处产生微气泡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起泡器50沿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入口段51、收缩段52、喉道53和扩散段54,喉道53的内径为0.6mm-0.8mm,扩散段54的长度为16mm-20mm。例如,喉道53的内径可以为0.6mm、0.7mm、0.8mm,扩散段54的长度可以为16mm、17mm、18mm、19mm、20mm,使水可以在扩散段54充分得到缓冲,提升产生的微气泡效果,例如,7目Φ0.7的起泡器50的效果比7个目数的其他结构效果提升1倍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起泡器50的具体尺寸决定了起泡器50的效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如图1-图2、图4以及图10-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气组件30包括第一泵体31,第一泵体31与导气管20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泵体31,可以向混气腔101内通气,从而保证混气腔101内的气体浓度以及水气混合。其中,第一泵体31可以为气泵、水泵,第一泵体31还可以为增压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气罐10上设有水位感应器12,用于感应混气腔101内的水位,在水位感应器12感应到混气腔101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的状态下,控制第一泵体31启动以向混气腔101内打气。通过设置水位感应器12,可以根据其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泵体31的启停,控制方便、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组件30还包括空气过滤器32和第一单向阀33,第一单向阀33连接在空气过滤器32与第一泵体31之间。这里的空气过滤器32可以包括活性碳饼层和吸附材料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其中,聚四氟乙烯材料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相关过滤材料,例如PES,PP等。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33,使其允许气体在第一泵体31的作用下进入混气腔101内,并且可以防止水或者气体从通气口103流出。通过设置空气过滤器32,保证进入混气腔101内的气体为洁净的空气。
在一些示例中,进气组件30还包括控制阀34,控制阀34设于空气过滤器32与第一单向阀33之间,用于控制空气过滤器32与第一单向阀33之间的气路通断。通过设置控制阀34,可以实现漏水保护效果,避免第一单向阀33失效时因压力不平衡而发生水回流的漏水现象。
如图1和图10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支路61,支路61的第一端与进水控制件41连通,支路61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单向阀33和第一泵体31之间,支路61上设有第一截流阀62。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处理系统100包括混气罐10、射流器11、导气管20、进气组件30、进水控制件41、出水控制件42、起泡器50、支路61、第一截止阀、进水管路91、出水管路92、通气管路93、滤芯81和三通82。射流器11设于混气罐10且射流器11的进口形成进水口102,进水口102与进水管路91的一端连通,滤芯81、进水控制件41设于进水管路91上,出水口104与出水管路92的一端连通,出水控制件42、起泡器50设于出水管路92上。
进一步地,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外,导气管20的一端与进水口102连通且另一端与通气口103连通,三通82设在导气管20上,三通82的一个接口与通气管路93连通,进气组件30设在通气管路93上,进气组件30包括空气过滤器32、控制阀34、第一单向阀33和第一泵体31,支路61的第一端与进水管路91连通且位于进水控制件41与进水口102之间,支路61的第二端与通气管路93连通且位于第一单向阀33与第一泵体31之间,第一截止阀设在支路61上。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内,导气管20的下端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导气管20的上端与混气腔101的上部空间连通,通气管路93与进水口102和通气口103连通,而水处理系统100的其余结构与图1示出的实施例的结构几乎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用户打开进水控制件41,经过过滤的水直接经射流器11进入混气罐10,另一路经第一截流阀62流入第一泵体31,由于第一泵体31的抽吸作用,第一泵体31的前端水路会产生一定负压,这时经过空气过滤器32过滤的洁净的气体(空气)则会通过第一单向阀33进入导气管20。水气混合后带着压力一起进入到混气罐10,气体与水在混气罐10内由于高压的作用(0.1-0.5MPa)充分混合溶解。最后在起泡器50处释放压力,气体不再溶解于水中而在水中形成很多微小的气泡,从而在起泡器50处放出微气泡水。另外,在混气罐10上安装有水位感应器12,当水位高于水位感应器12的位置时,第一泵体31开始工作,开始向混气罐10内打气,补充气体。所以气可以适时并且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在进水口102处与水一同打进混气罐10,起到水气混合的绝佳效果,最后经过出水控制件42、起泡器50实现微气泡水。
如图2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增压泵71和第一减压阀72,增压泵71连接在进水控制件41与混气罐10之间,第一减压阀72连接在增压泵71与混气罐10之间,支路61的第一端连接在增压泵71与第一减压阀72之间。
也就是说,相对于图1示出的实施例而言,增压泵71设在进水管路91上,并且增压泵71位于进水控制件41与支路61的第一端之间,第一减压阀72设在进水管路91上,并且第一减压阀72位于支路61的第一端与进水口102之间,水处理系统100的其余结构与图1示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当用户打开进水控制件41,经过过滤的水进入增压泵71,经过增氧泵的增压作用会使该系统适用于任何水压(0.1MPa以上),经过增压泵71增压的水一路经第一减压阀72稳压在0.2-0.3MPa范围左右(有0.05MPa的正负误差)经射流器11进入混气罐10,另一路水会经过第一截流阀62流入第一泵体31,第一泵体31的前端水路会产生一定负压,这时气体(空气)则会经空气过滤器32过滤,干净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33进入导气管20,在射流器11处与水流汇合,水气混合后带着压力一起进入到混气罐10,气体与水在混气罐10内由于高压的作用(0.1-0.5MPa)充分混合溶解,最后在起泡器50接头处释放压力,气体不再溶解于水中而在水中形成很多微小的气泡,从而放出微气泡水。
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泵71可以给水增压,使得该系统适用于任何水压,防止出现因低压不出气泡水的情况。水经过增压泵71增压,又经过第一减压阀72减压并稳压在0.2-0.3MPa范围其目的在于,既可以保证平稳的水流进入混气罐10,又可以保证在该水压范围下产生的气泡数量和质量为最优,数量为10的6次方,质量为微气泡持续的时间2分钟左右。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内,导气管20的下端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导气管20的上端与混气腔101的上部空间连通,通气管路93与进水口102和通气口103连通,而水处理系统100的其余结构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的结构几乎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进气组件30通过进水口102与导气管20连通,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截流阀63和第二减压阀73,第二截流阀63连接在第一单向阀33与第一泵体31之间的水路与进水控制件41之间,第二减压阀73连接在第二截流阀63与进水控制件41之间。
也就是说,相对于图1示出的实施例而言,在此实施例中,水处理系统100不包括支路61,进水管路91的一端连接在通气管路93上且位于第一泵体31与第一单向阀33之间,第二截流阀63和第二减压阀73设在进水管路91上,并且第二减压阀73位于第二截流阀63与进水控制件41之间。第一泵体31为增压泵。
当用户打开进水控制件41,经过过滤的水经第二减压阀73再经第二截流阀63流入第一泵体31,由于第一泵体31的抽吸作用,第一泵体31的前端水路会产生一定负压,这时经过空气过滤器32过滤的洁净的气体(空气)则会通过第一单向阀33进入通气管路93,水气混合后带着压力一起经射流器11进入到混气罐10,气体与水在混气罐10内由于高压的作用(0.1-0.5MPa)充分混合溶解,最后在起泡器50处释放压力,气体不再溶解于水中而在水中形成很多微小的气泡,从而在起泡器50处放出微气泡水。
另外,当水位高于水位感应器12的位置时,控制阀34开始工作,可以进行水气混合,补充气体,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当水位降低至水位感应器12以下时,控制阀34关闭,气路关闭。由于限流作用,使得吸气能力大于吸水能力,因此控制气路的开关,进而控制进气量,使得达到水气混合的绝佳效果,最后经过出水控制件42,起泡器50实现微气泡水。
在本实施例中,水经过过滤后直接先经第二减压阀73减压并稳压在0.1MPa范围,既可以保证平稳的水流进入后面的第二截流阀63,又可以使其适用于任何水压,调节高到低水压至0.1MPa左右,提高系统稳定性。进水经增压泵71可以给水增压,使得该系统使用与任何水压,不至于低压不出气泡水的情况。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内,导气管20的下端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导气管20的上端与混气腔101的上部空间连通,通气管路93与进水口102和通气口103连通,而水处理系统100的其余结构与图4示出的实施例的结构几乎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混气罐10、导气管20和进气组件30分别包括两个,两个导气管20分别与两个混气罐10的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两个进气组件30分别与两个导气管20一一对应连接,其中,进水控制件41与两个混气罐10的进水口102连通,出水控制件42与两个混气罐10的出水口104连通。
具体地,每个导气管20与通气管路93连通,进气组件30包括第二泵体35和第二单向阀36,第二泵体35和第二单向阀36设在通气管路93上。
自来水或经过过滤的自来水通过进水控制件41经射流器11进入相应水路的混气罐10内,与该混气罐10内的气体充分混合并消耗殆尽时,即为水位感应器12检测到其水位时,开始切断该水路,自动换成另一水路继续利用另一个混气罐10的气体制造气泡水。与此同时,水满的第一个混气罐10的第二泵体35开始工作,将第一个混气罐10中的水放掉,与正在制作的气泡水混合,排水时间很短10s以内完成。当第二个混气罐10中的气体消耗殆尽时,会以同样的方式自动切换到排空的第一个混气罐10的水路,则第二泵体35开始排空第二个混气罐10中的水。如此循环往复。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20设于混气罐10内,导气管20的下端与进水口102、通气口103连通,导气管20的上端与混气腔101的上部空间连通,通气管路93与进水口102和通气口103连通,而水处理系统100的其余结构与图3示出的实施例的结构几乎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混气罐10的出水口104与出水控制件42之间设有起泡器50,起泡器50为文丘里结构。通过设置起泡器50,使从出水口104排出的气泡水在该位置处释放压力,气体在该位置处不再溶解于水中而在水中形成很多微小的气泡,从而在起泡器50处产生微气泡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排水控制件43,每个混气罐10的出水口104与排水控制件43连通。如图3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进水控制件41、出水控制件42和排水控制件43控制相应的水路系统,任何一路排水的时间小于制气泡水的时间,排水处与气泡水处合流,会冲淡气泡水但是不会影响太大,因为时间短,只有一罐水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出水控制件42为出水电磁阀或者高压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进水控制件41为进水电磁阀或者水龙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滤芯81,滤芯81设于进水控制件41的上游,从而提升制得的微气泡水的洁净程度,提高清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水处理系统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采用上述水处理系统100,可以使气体与混合腔内的水进行混合,在水中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米级气泡和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级气泡,气泡浓度可达数十万个甚至百万个以上,在利用带微泡的水清洗时,由于微气泡的物理特性,即微气泡的表面张力以及电荷吸引作用,可以有效吸附污垢,打破杂质黏结,从而使杂质从物体表面更容易脱落。另外,由于微气泡相互碰撞破裂及融合,对物体表面形成冲击,杂质脱落并被冲刷走或者被气泡带着浮到水面上,从而达到更彻底的清洗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100以及净水机的其他构成例如干衣模块、洗衣模块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4)

1.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气罐,所述混气罐内限定出混气腔,所述混气罐设有进水口、通气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混气腔连通;
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连通;
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导气管连通;
进水控制件和出水控制件,所述进水控制件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控制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设于所述混气罐外,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混气罐的下部且所述通气口设于所述混气罐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设于所述混气罐内,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连通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气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通气口均设于所述混气罐的下部,所述导气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水口、所述通气口连通且所述导气管的上端与所述混气腔的上部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的至少一部分的横截面积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的位于上部的内壁面形成凹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罐上设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内的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沿水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射流器的进口形成所述进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泡器,所述起泡器设于所述出水控制件的下游,所述起泡器形成文丘里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器沿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入口段、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所述喉道的内径为0.6mm-0.8mm,所述扩散段的长度为16mm-2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导气管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罐上设有水位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混气腔内的水位,在所述水位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混气腔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的状态下,控制所述第一泵体启动以向所述混气腔内打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
空气过滤器;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一泵体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还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气路通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路,所述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控制件连通且所述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泵体之间,所述支路上设有第一截流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进水控制件与所述混气罐之间;
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连接在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混气罐之间,所述支路的所述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第一减压阀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截流阀,所述第二截流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泵体之间的水路与所述进水控制件之间;
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连接在所述第二截流阀与所述进水控制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罐、所述导气管和所述进气组件分别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导气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混气罐的进水口、通气口连通,两个所述进气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气管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进水控制件与两个所述混气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控制件与两个所述混气罐的出水口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混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控制件之间设有起泡器,所述起泡器为文丘里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控制件,每个所述混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控制件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控制件为出水电磁阀或者高压开关。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控制件为进水电磁阀或者水龙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设于所述进水控制件的上游。
24.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系统。
CN202022903759.4U 2020-12-04 2020-12-04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Active CN214715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759.4U CN214715752U (zh) 2020-12-04 2020-12-04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3759.4U CN214715752U (zh) 2020-12-04 2020-12-04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5752U true CN21471575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9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3759.4U Active CN214715752U (zh) 2020-12-04 2020-12-04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57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1870A (zh) * 2022-05-31 2022-08-23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其出水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14950174A (zh) * 2022-05-31 2022-08-30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1870A (zh) * 2022-05-31 2022-08-23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机及其出水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14950174A (zh) * 2022-05-31 2022-08-30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15752U (zh) 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机
CN108870718B (zh) 一种具备微气泡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JP4895032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JP4309021B2 (ja) 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CN114950174A (zh)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CN114159995B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器
CN114159993B (zh) 混气罐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114159997B (zh) 混气罐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JP4215548B2 (ja) 油水分離装置
CN214661127U (zh) 射流器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KR101860324B1 (ko) 미세기포 발생 장치
CN217527059U (zh)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CN214715772U (zh) 射流器、射流器组件和净水机
CN212348571U (zh) 气泡水制备系统
CN217662613U (zh)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CN114159996B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器
CN215175947U (zh) 热水器
CN111689598A (zh) 净水系统
CN215330313U (zh) 一种地下室污水排放设备
CN217209805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10150825U (zh) 净水机
CN217653663U (zh) 一种新型排污阀
CN217795535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气泡水发生装置
JP2924769B2 (ja) オゾン水製造装置
CN115007006A (zh)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