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7806U -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7806U
CN214687806U CN202120719395.6U CN202120719395U CN214687806U CN 214687806 U CN214687806 U CN 214687806U CN 202120719395 U CN202120719395 U CN 202120719395U CN 214687806 U CN214687806 U CN 214687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mold
section
cooling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93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hua Yishe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hua Yish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hua Yishe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hua Yish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193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7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7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78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公模和母模共同限制有产品模型腔;其中,公模和母模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随形水路,随形水路包括两个换热段和两端分别与两个换热段连通的降温段,一换热段具有进水口,另一换热段具有出水口,两换热段均贴合于产品模型腔的腔壁设置,降温段部分远离产品模型腔的腔壁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随形水路对注塑产品各个部位的冷却效果,提高注塑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背景技术
随形水路是指随着产品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任意形状的冷却通道。随形水路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贴近产品表面,能够实现产品均匀冷却,注塑成型时能快速的将热量带走,加快冷却速度,缩短模具冷却时间。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随形水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模具中去。
目前模具中的随形水路的形状是随产品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的,即是说,冷却液自随形水路的进水口流动到随形水路的出水口的过程中,冷却液全程都在吸收产品的热量,这容易导致冷却液在随形水路的后半段行程中,因自身的温度过高而无法有效冷却产品,从而导致冷却时产品各部位冷却效果不一致,使得产品各个部位无法在同一时间冷却,进而导致产品内力不均,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旨在解决注塑产品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和母模共同限制有产品模型腔;其中,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包括两个换热段和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段连通的降温段,一所述换热段具有进水口,另一所述换热段具有出水口,两所述换热段均贴合于所述产品模型腔的腔壁设置,所述降温段部分远离所述产品模型腔的腔壁设置。
可选地,所述降温段由至少两个分流管组成,每一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多个分流管呈并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流管包括两个导向管和连通所述两个导向管的连接管,所述两个导向管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两个导向管并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段上设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用于分流所述换热段中的冷却液。
可选地,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换热段的分流孔。
可选地,所述换热段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分流结构。
可选地,所述换热段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降温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
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换热管与产品模型腔的腔壁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与产品模型腔的腔壁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换热段呈扁平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通过在随形水路的两个贴合于产品模型腔腔壁的换热段之间,设置两端分别与两个换热段连通的降温段,通过降温段将冷却液导向远离产品模型腔的方向,这样,当冷却液在一换热段中流动并吸收了产品模型腔一侧腔壁的热量后,流入到降温段中并在降温段的导流作用下向远离产品模型腔的方向流动,冷却液在降温段中流动的过程中,因为冷却液的温度相较于降温段周围环境的温度更高,所以冷却液会通过降温段的管壁将自身的高温释放到降温段周围的环境中,如此实现在随形水路中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的效果,而后再通过降温段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到另一换热段中,以对产品模型腔另一侧腔壁的热量进行有效吸收,保证了在两个换热段的管道中,冷却液均能够对产品模型腔腔壁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吸收,从而保证在冷却时,注塑产品各部位的冷却效果一致。可见,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模具,本申请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具有注塑产品质量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随形水路;11、换热段;111、分流孔;112、第一换热管;113、第二换热管;12、降温段;121、分流管;121a、导向管;121b、连接管;13、进水口;14、出水口;2、产品模型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4所示,该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公模和母模共同限制有产品模型腔2;其中,公模和母模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随形水路1,随形水路1包括两个换热段11和两端分别与两个换热段11连通的降温段12,一换热段11具有进水口13,另一换热段11具有出水口14,两换热段11均贴合于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设置,降温段12部分远离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设置。
具体而言,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和公模和母模均具有随形水路1,本申请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公模和母模均由多个具有预定厚度的膜片所组成,基于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用于加工的对应的待加工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在每个膜片的表面的预定位置设有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为水等可以冷却液体)槽,这样,当所有膜片相互固定形成公模或母模后,即可组成一个随形水路1。进一步地,多个膜片之间通过扩散焊工艺焊接在一起。
具体的,如图2或图5所示,随形水路1包括两个换热段11,其中一个换热段11具有进水口13,另一个换热段11具有出水口14,两个换热段11 均贴合于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并随着产品模型腔2的形状(即待加工产品的形状)变化而变化,当冷却液通过进水口13往换热段11的管道中注入冷却液时,冷却液便可以通过换热段11的管壁吸收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模型腔2中待加工产品各部位的热量的效果,进一步地,随形水路1包括两端连通两个换热段11的降温段12,该降温段12部分远离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设置,当冷却液从具有进水口13的换水段流入降温段12 后,沿远离产品模型腔2的方向流动,在冷却液流动的过程中,冷却液会通过换热段11的管壁将自身的热量释放至降温段12的外部环境(冷却液在具有进水口13的换热段11管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所以当冷却液在降温段12时,冷却液的温度相较于降温段12周围环境的温度更高),从而实现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的效果,有利于当冷却液流动至具有出水口14的换热段11后,能够有效的吸收产品模型腔2腔壁的热量。
可以理解,现有技术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存在着注塑产品质量差的技术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通过在随形水路1的两个贴合于产品模型腔2腔壁的换热段11之间,设置两端分别与两个换热段11连通的降温段12,通过降温段12将冷却液导向远离产品模型腔2的方向,这样,当冷却液在一换热段11中流动并吸收了产品模型腔2一侧腔壁的热量后,流入到降温段12中并在降温段12的导流作用下向远离产品模型腔2的方向流动,冷却液在降温段12中流动的过程中,因为冷却液的温度相较于降温段12周围环境的温度更高,所以冷却液会通过降温段12的管壁将自身的高温释放到降温段12周围的环境中,如此实现在随形水路1中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的效果,而后再通过降温段12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到另一换热段11中,以对产品模型腔2另一侧腔壁的热量进行有效吸收,保证了在两个换热段11的管道中,冷却液均能够对产品模型腔2腔壁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吸收,从而保证在冷却时,注塑产品各部位的冷却效果一致。可见,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模具,本申请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具有注塑产品质量更好的优点。
可选地,如图3或图6所示,降温段12由至少两个分流管121组成,每一分流管1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换热段11连通。可以理解,降温段12可以由两个、三个、四个及四个以上的分流管121所组成,随着分流管121数量的增加,降温段12与外界之间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这样,提高了降温段12 对流经降温段12的冷却液的降温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降温段12也可以仅由一个分流管121所组成,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如图3或图6所示,多个分流管121呈并行设置。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分流管121之间以预设的距离间隔并行设置,如此,以避免相邻分流管121之间的散热相互影响,有利于提高降温段12对流经降温段12的冷却液的降温效果。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分流管121之间也可以相互贴合并行设置、或多个分流管121交叉布设,对此均不作限制。
可选地,如图3或图6所示,分流管121包括两个导向管121a和连通两个导向管121a的连接管121b,两个导向管121a分别与两个换热段11连通。可以理解,并行的导向管121a呈同一结构设计,有利于减低开发人员的开发成本,降低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的开发难度。具体的,导向管121a和连接管 121b的管道可以呈笔直状设计,也可以呈曲形状设计,对此不作限制。具体而言,冷却液通过进水口13流入一换热段11的管道中,并在该换热段11管道中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该换热段11的管壁吸收了产品模型腔2一侧的热量,而后冷却液从该换热段11流入一导向管121a中,通过该导向管121a沿远离产品模型腔2的方向流动,最后依次经过连接管121b、另一导向管121a流入另一换热段11的管道中,再自另一换热段11的出水口14排出,不难理解,冷却液在两导向管121a和连接管121b之中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管道的管壁与外界发生了热交互而使得自身的温度逐渐减低,降低温度后的冷却液被输送回另一换热段11中再吸附产品模型腔2另一侧的温度,如此,有效的保证了随形水路1对产品模型腔2的各个部位的降温效果。
可选地,如图3或图6所示,两个导向管121a并行设置。可以理解,两个导向管121a间隔设置,以避免两个导向管121a之间的散热相互影响,有利于提高分流管121对流经分流管121的冷却液的降温效果。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两导向管121a之间也可以相互贴合并行设置、或两导向管121a交叉布设,对此均不作限制。
可选地,如图6所示,换热段11上设有分流结构,分流结构用于分流换热段11中的冷却液。可以理解,分流结构可以为凸设于换热段11内壁的分流壁,也可以为形成换热段的分流孔111,以分流结构包括形成于换热段11 的分流孔111为例,如此设置,当冷却液流经换热段11的分流孔111处时,会与形成分流孔111的管壁相碰撞,如此,减缓了冷却液在换热段11的管道中流动的速度,有利于冷却液对产品模型腔2腔壁的热量进行吸收。具体的,为进一步减缓换热段11中冷却液的流动速度,本实施例中,换热段11上间隔设有多个分流结构。这其中,分流结构可以设有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如图5所示,多个分流结构在换热段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换热段11的长度方向即为换热段11管道中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如此设置,以对换热段11长度方向上的各个部位的冷却液速度进行降速处理,以使冷却液能够对产品模型腔2各部位的腔壁的热量进行有效地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两个换热段11对称设于产品模型腔2的两侧。可以理解,两个换热段11贴近在产品模型腔2的两侧,以有效的对产品模型腔2各部位的腔壁进行降温,随形水路1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换热段11包括第一换热管112和第二换热管113 组成,第二换热管113的一端与降温段12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换热管112的一端连通,第一换热管112的另一端设有进水口13或出水口14;第一换热管 112与第二换热管113同向延伸,且第二换热管113与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112与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之间的间距。这其中,第二换热管113与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之间的间距是指两者管壁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一换热管112与产品模型腔2的腔壁之间的间距也是指两者管壁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产品模型腔2具有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腔体,两个换热段11于两个腔体之间并行设置。可以理解,针对产品模型腔 2具有两个腔体的情况,将两个换热段11均设置在两个腔体之间,能够降低随形水路1的设计难度,以及后期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的生产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和母模共同限制有产品模型腔;其中,
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包括两个换热段和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段连通的降温段,一所述换热段具有进水口,另一所述换热段具有出水口,两所述换热段均贴合于所述产品模型腔的腔壁设置,所述降温段部分远离所述产品模型腔的腔壁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段由至少两个分流管组成,每一所述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段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流管呈并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包括两个导向管和连通所述两个导向管的连接管,所述两个导向管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段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向管并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上设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用于分流所述换热段中的冷却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换热段的分流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分流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降温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
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换热管与产品模型腔的腔壁的间距,小于第一换热管与产品模型腔的腔壁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呈扁平状设置。
CN202120719395.6U 2021-04-09 2021-04-09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87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9395.6U CN214687806U (zh) 2021-04-09 2021-04-09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9395.6U CN214687806U (zh) 2021-04-09 2021-04-09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7806U true CN214687806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30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939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87806U (zh) 2021-04-09 2021-04-09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7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0466B (zh) 一种模具冷却系统
CN214687806U (zh) 具有随形水路的模具
CN107511983A (zh) 一种塑料管材定型挤出模具
CN211165192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水路机构
CN110539461A (zh) 一种瓶坯模冷却板
CN215090597U (zh) 一种简易的模具温度辅助控制集成器
CN210283141U (zh) 一种新型的模具冷却水路
CN210344028U (zh) 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
CN212372676U (zh) 一种吹瓶模具
CN208918662U (zh) 一种三元催化进气管
CN209869279U (zh) 一种金属3d打印基板嫁接模具
CN209888113U (zh) 一种具有冷却定型功能的小口径多腔塑料挤出模具
CN210590439U (zh) 一种瓶坯模冷却板
CN214537516U (zh) 一种带有法兰盘的液态换热器
CN214521746U (zh) 一种立体多层随形水路结构
JP4226707B2 (ja) 流体分岐ブロックおよび流体分岐ブロック製造用金型
CN215151576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汽车高压连接器外壳成型模具
CN214820636U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12603355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热成型模具
CN215750466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5g路由器壳体模具
CN220407024U (zh) 一种用于无机制芯的冷却水系统
CN216182309U (zh) 一种汽车导风板注塑模具
CN217553056U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水路结构
CN213648318U (zh) 一种塑料填料成型生产用模具
CN220805208U (zh) 动力电池铝壳拉伸凸模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