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7915U - 可折叠式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式行李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7915U
CN214677915U CN202120930130.0U CN202120930130U CN214677915U CN 214677915 U CN214677915 U CN 214677915U CN 202120930130 U CN202120930130 U CN 202120930130U CN 214677915 U CN214677915 U CN 214677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ear shell
luggage case
front shell
connecting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01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ga Americ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ga Americ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ga Americ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ga Americ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01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7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7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7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折叠式行李箱,包括有前壳、后壳和连接布;所述前壳和后壳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布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布可拆卸式连接于安装位置中;所述前壳和后壳间距设置时,前壳、后壳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连接布围构有容纳空间;所述前壳和后壳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式卡接;借此,通过设置连接布连接前壳和后壳,使得不使用行李箱时,可以将前壳和后壳层叠设置从而缩小行李箱的体积,较于传统的硬质行李箱而言,能够提高其携带和储藏的便捷性;同时,该连接布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连接于前壳、后壳,其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拆装便捷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可折叠式行李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式行李箱。
背景技术
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纪念品等物品的容器。
行李箱主要分为硬箱和软箱,相比较于软箱,硬质行李箱则有较好的刚性结构,具有保护箱内物品受损、防止箱内物品受压变形等优点。但是,大型的硬质行李箱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容纳更多物品,但是在箱内没有物品时,仍需要占用较大空间,这造成携带及储藏不便。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传统硬质行李箱存在携带及储藏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式行李箱,包括有前壳、后壳和连接布;所述前壳和后壳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布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布可拆卸式连接于安装位置中;所述前壳和后壳间距设置时,前壳、后壳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连接布围构有容纳空间;
所述前壳和后壳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式卡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分别为第一卡槽、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可选择性受限于第一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布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前壳、后壳,所述连接布的上下两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支撑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壳和后壳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件的定位部,所述支撑件可拆卸式连接于定位部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定位于前壳、后壳的定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槽的一侧设置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连通于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朝向让位口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部,所述支撑件经让位口插入定位槽内并可选择性受限于限位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位置为安装凹位,所述连接布的前后边缘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布通过连接条插入安装凹位中连接前壳和后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凹位的侧壁设置有扣合弹片,所述连接条设置有扣合凹位,所述扣合弹片可选择性受限于扣合凹位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地包括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枢接于前壳或后壳,另一端可选择性抵于前壳或后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布的上下边缘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可选择性地贴合于第二魔术贴;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嵌入槽,所述第二魔术贴具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受限于嵌入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设置连接布连接前壳和后壳,使得不使用行李箱时,可以将前壳和后壳层叠设置从而缩小行李箱的体积,较于传统的硬质行李箱而言,能够提高其携带和储藏的便捷性;同时,该连接布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连接于前壳、后壳,其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拆装便捷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以及,通过于前壳和后壳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式卡接,从而可使其不使用行李箱时,前壳和后壳层叠时,能将前壳和后壳稳固地卡接在一起,以达到前壳和后壳一体层叠的目的,不会出现相互脱离的现象;
还有,通过支撑件的设置,可起到支撑连接布的作用,以使其使用行李箱时,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前壳 11、安装凹位
111、扣合弹片 12、轴孔
13、定位块 14、第一卡槽
15、定位槽 16、让位口
17、限位凸部 20、后壳
21、第一卡扣 22、第二卡扣
30、连接布 31、连接条
311、扣合凹位 32、第一魔术贴
40、连接板 41、枢轴
42、定位缺口 43、第二卡槽
44、第二魔术贴 441、嵌入部
45、嵌入槽 50、万向轮
60、拉杆 7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可折叠式行李箱,包括有前壳10、后壳20和连接布30;该前壳10和后壳20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布30的安装位置,该连接布30可拆卸式连接于安装位置中。该前壳10和后壳20间距设置时,该前壳10、后壳20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连接布30构成容纳空间;该前壳10和后壳20层叠设置时,该连接布30收容于前壳10、后壳20之间以缩小整个行李箱的体积,从而达到占用空间少,便于携带和便于储藏之效果。
接上所述,该安装位置为安装凹位11,该安装凹位11布置于前壳10、后壳20的左右两侧;位于前壳10的安装凹位11,其向后显露;位于后壳20的安装凹位11,其向前显露;在每一安装凹位11的设置有扣合弹片111,每一弹片朝向安装凹位11的中心延伸。
该连接布30的前后边缘设置有连接条31,该连接布30通过连接条31插入安装凹位11中连接前壳10和后壳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连接条31缝合于连接布30的前后边缘处,且每一连接条31均上下延伸设置;该连接条31设置有扣合凹位311,该连接条31插入安装凹位11时,该扣合弹片111则受限于扣合凹位311中以固定连接条31,从而实现连接布30连接前壳10和后壳20。
进一步地包括有连接板40,该连接板40的一端枢接于前壳10或后壳20,另一端可选择性抵于前壳10或后壳2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连接板40设置于前壳10或后壳20的上下两侧,当前壳10和后壳20间距设置时,该前壳10、后壳20、左右两侧的连接布30及上下两侧的连接板40则构成容纳空间;该前壳10或后壳20设置有轴孔12,该连接板40的一端设置有枢接于轴孔12的枢轴41;具体地说,该轴孔12设置于上下侧的两端,呈四角布置;该枢轴41设置于连接板40其中一端的两侧,一连接板40两侧的枢轴41插入一侧的两个轴孔12中完成连接板40与前壳10的安装。所述连接布30的上下边缘设置有第一魔术贴32,所述第一魔术贴32车缝于连接布30的上下两侧;所述连接板40设置有第二魔术贴44,所述第一魔术贴32可选择性地贴合于第二魔术贴44;所述连接板40上设置有嵌入槽45,所述第二魔术贴44具有嵌入部441,所述嵌入部441受限于嵌入槽45内;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嵌入槽45自后往前沿连接板4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布置于连接板40的左右两侧,所述嵌入部441自后往前嵌入相应的嵌入槽45内,所述嵌入槽45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相应地,所述嵌入部441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所述第二魔术贴44的表面与连接板40的齐平设置,左右两侧的连接布30上的第一魔术贴3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贴覆于相应的第二魔术贴44上。
接上所述,该前壳10或后壳20设置有定位块13,该连接板40设置有定位缺口42,该定位块13可选择性受限于定位缺口42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定位块13设置于前壳10的上下侧,且位于中心位置;该定位缺口42设置于连接板40,该定位缺口42位于枢轴41的相同侧,且位于连接板40中间位置。若使用行李箱时,拉动前壳10、后壳20间距设置,并摆动连接板40连接后壳20,定位块13插入定位缺口42中以固定连接板40,并借助连接板40来限定前壳10和后壳20的具体位置,然后将连接布30的连接条31插入安装凹位11中扣合安装即可;若不使用行李箱时,将连接布30从前壳10或后壳20及连接板40上取下,摆动连接板40脱离受限前壳10和后壳20,随后推动前壳10和后壳20层叠设置即可。
该前壳10和后壳2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可拆卸式的万向轮50,该万向轮50设置有安装柱,该前壳10和后壳20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孔,该安装柱插入安装孔中即可完成万向轮50的安装,通常该安装柱和安装孔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安装以达成可拆卸设置。
该后壳20设置有可拆卸式的拉杆60,该后壳20设置有供拉杆60插入的窗口,该拉杆60插入窗口后,通过卡扣件将拉杆60的固定杆紧固于后壳20上。
以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0和后壳20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式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分别为第一卡槽14、第一卡扣21,所述第一卡扣21可选择性受限于第一卡槽14内。所述第一卡槽14设置于前壳10的下侧,并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卡扣21设置于后壳20的下侧,并左右对称布置。当不使用行李箱时,将连接布30从前壳10或后壳20及连接板40上取下,摆动连接板40脱离受限前壳10和后壳20,随后推动前壳10和后壳20层叠设置,然后将第一卡扣21卡入第一卡槽14内即可。
还有,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0和后壳20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布30的支撑件70,所述支撑件70的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前壳10、后壳20,所述连接布30的上下两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支撑件70;所述支撑件70优选为玻纤棒,当然,所述支撑件70也可为其他材质制成。所述前壳10和后壳20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件70的定位部,所述支撑件70可拆卸式连接于定位部中,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15,所述支撑件70的前后两端分别定位于前壳10、后壳20的定位槽15内;所述定位槽15的一侧设置有让位口16,所述让位口16连通于定位槽15,所述定位槽15朝向让位口1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部17,所述支撑件70经让位口16插入定位槽15内并可选择性受限于限位凸部17,以使支撑件70稳固地定位于定位槽15内。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15布置于前壳10、后壳20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位于前壳10的定位槽15,其向后显露;位于后壳20的定位槽15,其向前显露;所述定位槽15位于安装凹位11的上下两外侧。使用行李箱时,将支撑件70的两端经相应的让位口16卡入定位槽15内即可;不使用行李箱时,只需将支撑件70从定位槽15经让位口16取出即可。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4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43,所述前壳10或后壳20设置有第二卡扣22,所述第二卡扣22可选择性受限于第二卡槽43中;位于上侧的连接板40的第二卡槽43,其设置于连接板40的后上侧;位于下侧的连接板40的第二卡槽43,其设置于连接板40的后下侧;所述第二卡扣22设置于后壳20的上下两内侧,并于后壳20的上下两内侧均左右对称式设置有两个。使用行李箱时,连接板40通过第二卡槽43与第二卡扣22的卡接固定于后壳20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设置连接布30连接前壳和后壳,使得不使用行李箱时,可以将前壳和后壳层叠设置从而缩小行李箱的体积,较于传统的硬质行李箱而言,能够提高其携带和储藏的便捷性;同时,该连接布30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连接于前壳、后壳,其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拆装便捷性好,便于推广应用;以及,通过于前壳和后壳分别设置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式卡接,从而可使其不使用行李箱时,前壳和后壳层叠时,能将前壳和后壳稳固地卡接在一起,以达到前壳和后壳一体层叠的目的,不会出现相互脱离的现象;还有,通过支撑件的设置,可起到支撑连接布30的作用,以使其使用行李箱时,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壳、后壳和连接布;所述前壳和后壳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布的安装位置,所述连接布可拆卸式连接于安装位置中;所述前壳和后壳间距设置时,前壳、后壳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连接布围构有容纳空间;
所述前壳和后壳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式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分别为第一卡槽、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可选择性受限于第一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布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前壳、后壳,所述连接布的上下两端分别受限于相应的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后壳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件的定位部,所述支撑件可拆卸式连接于定位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定位于前壳、后壳的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侧设置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连通于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朝向让位口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部,所述支撑件经让位口插入定位槽内并可选择性受限于限位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置为安装凹位,所述连接布的前后边缘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布通过连接条插入安装凹位中连接前壳和后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位的侧壁设置有扣合弹片,所述连接条设置有扣合凹位,所述扣合弹片可选择性受限于扣合凹位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枢接于前壳或后壳,另一端可选择性抵于前壳或后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式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布的上下边缘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可选择性地贴合于第二魔术贴;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嵌入槽,所述第二魔术贴具有嵌入部,所述嵌入部受限于嵌入槽内。
CN202120930130.0U 2021-04-30 2021-04-30 可折叠式行李箱 Active CN214677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0130.0U CN214677915U (zh) 2021-04-30 2021-04-30 可折叠式行李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0130.0U CN214677915U (zh) 2021-04-30 2021-04-30 可折叠式行李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7915U true CN214677915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3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0130.0U Active CN214677915U (zh) 2021-04-30 2021-04-30 可折叠式行李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7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89021A1 (zh) 一种锁扣式家具连接件
CN214677915U (zh) 可折叠式行李箱
CN214630517U (zh) 折叠式行李箱
CN115079422A (zh) 头戴产品
CN211894395U (zh) 一种内设珍珠棉的包装箱
US20060272913A1 (en) Folding frame for a case
JPH0143880Y2 (zh)
CN217039492U (zh) 一种便于出入的婴儿床
CN220957716U (zh) 一种双用底座转接件
CN218103732U (zh) 一种防水型无线充壳体
CN211417377U (zh) 一种儿童折叠手推车的折叠系统
CN216951143U (zh) 一种固定角
CN211396941U (zh) 助力推拉把手及冰箱
CN218471821U (zh) 开关面板
CN210576091U (zh) 一种盒式蓄电池及车辆
CN218848670U (zh) 平板电脑保护壳
CN218277087U (zh) 一种tws降噪耳机结构
CN215252639U (zh) 一种易于组装的防洪挡板
CN211364858U (zh) 便于搬运的冲浪板
CN20916869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S5975432U (ja) キヤリアケ−ス
JPH0620462Y2 (ja) 色紙等の装飾板状体の支持構造
JPS5853806Y2 (ja) コ−ド収納装置
JP2599263Y2 (ja) 床暖房パネルの接続端子台
CN117997989A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