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1821U - 开关面板 - Google Patents

开关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1821U
CN218471821U CN202221965344.2U CN202221965344U CN218471821U CN 218471821 U CN218471821 U CN 218471821U CN 202221965344 U CN202221965344 U CN 202221965344U CN 218471821 U CN218471821 U CN 218471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te
circuit board
groov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53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绍
卢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s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s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s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s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53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1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1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1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开关面板,包括第一紧固件、盖板、电路板、托板、支架,盖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电路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托板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与第一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三固定孔、支架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和与第二定位槽相连通的第四固定孔,盖板和电路板设于第一定位槽内,托板设于第二定位槽内,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以及第四固定孔,以将盖板、电路板、托板以及支架固定连接。便可提高盖板、电路板、托板以及支架之间的平整度,使得开关面板整体上看更加整齐。同时支架无需先固定在墙面上,而是将支架与盖板、电路板、托板用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开关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关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面板开关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板件结构较多的问题,需要先将支架固定在墙面上,然后再将其余面板相互卡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最后卡入支架内,其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复杂,导致安装效率低下,同时多个面板通过相互卡接的方式连接容易导致部分面板倾斜不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开关面板。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出一种开关面板,包括第一紧固件、盖板、电路板、托板、支架,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托板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三固定孔、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的第四固定孔,所述盖板和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托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以及所述第四固定孔,以将所述盖板、所述电路板、所述托板以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面板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托板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支架开设有第四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以及所述第三穿孔均大于所述第四穿孔,所述第二紧固件设有第一螺帽和与所述第一螺帽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以及所述第四穿孔,同时所述第一螺帽抵接于所述支架在第二定位槽的底面上,以将所述支架固设于外部物体的表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板开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的侧壁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卡设于卡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面板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设有第二螺帽和与所述第二螺帽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托板开设有盲孔,所述第二螺杆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盲孔固定连接,同时第二螺帽抵接于所述盖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面板还包括电路件,所述电路件设有插接口,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托板的一面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依次穿过所述托板和所述支架并插入所述插接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板在第一定位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大小和形状相应的开口槽,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插接头依次穿过所述开口槽和所述连通槽并插入所述插接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板朝向所述支架的一面设有固定板,所述电路件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板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设有多个勾接部,所述电路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连通的勾接槽,所述勾接部卡设于勾接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在所述连通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电路件开设有凹槽,所述凸部卡设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电路件抵接于所述支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设有多个按键,所述盖板设有多个避让孔,所述按键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向外延伸。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盖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电路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托板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与第一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三固定孔、支架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和与第二定位槽相连通的第四固定孔,盖板和电路板设于第一定位槽内,托板设于第二定位槽内,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以及第四固定孔,以将盖板、电路板、托板以及支架固定连接。便可提高盖板、电路板、托板以及支架之间的平整度,使得开关面板整体上看更加整齐。同时支架无需先固定在墙面上,而是将支架与盖板、电路板、托板用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面板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面板分解图;
图3为图2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电路板、托板、支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6为图5另一方向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开关面板;100、装饰盖;200、扣板;210、扣槽;220、凸柱;230、复位部;300、盖板;310、第一固定孔;320、第一穿孔;330、卡板;340、第一通孔;350、避让孔;400、电路板;410、第二固定孔;420、第二穿孔;430、第二通孔;440、插接头;450、按键;500、托板;510、第一定位槽;520、第三固定孔;530、第三穿孔;540、卡槽;550、盲孔;560、开口槽;570、固定板;571、勾接部;580、凸块;600、支架;610、第二定位槽;620、第四固定孔;630、第四穿孔;640、连通槽;650、凸部;700、电路件;710、插接口;720、固定槽;730、勾接槽;74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1至图6,本申请提出一种开关面板10,包括第一紧固件(未标记)、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支架600,盖板300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10、电路板400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10、托板500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与第一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三固定孔520、支架600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和与第二定位槽相连通的第四固定孔620,盖板300和电路板400设于第一定位槽内,托板500设于第二定位槽内,第一紧固件优选为螺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第一固定孔310、第二固定孔410、第三固定孔520以及第四固定孔620,以将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以及支架600固定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中,盖板300、托板500以及支架600通常为PC(聚碳酸脂)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耐用、不易破碎等优点。在安装开关面板10时,需要先将支架600固定在墙面上,再将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以及支架600相互卡接扣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但因为是PC材料制成,容易导致盖板300、托板500或支架600扭曲倾斜的情况发生,并且在注塑过程中如果扣接结构有偏差,则极易导致盖板300、托板500或支架600扭曲倾斜,同时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以及支架600相互卡接扣合的方式固定连接较为繁琐复杂,导致安装效率低下。
而在本申请中,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第一固定孔310、第二固定孔410、第三固定孔520以及第四固定孔620,以将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以及支架600固定连接。便可提高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以及支架600之间的平整度,使得开关面板10整体上看更加整齐。同时支架600无需先固定在墙面上,而是将支架600与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用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将开关面板10固定在墙面上,开关面板1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未标记),盖板300开设有第一穿孔320、电路板400开设有第二穿孔420、托板500开设有第三穿孔530、支架600开设有第四穿孔630,且第一穿孔320、第二穿孔420以及第三穿孔530均大于第四穿孔630,第二紧固件优选为螺丝,第二紧固件设有第一螺帽和与第一螺帽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杆。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螺杆依次穿过第一穿孔320、第二穿孔420、第三穿孔530以及第四穿孔630,同时第一螺帽抵接于支架600在第二定位槽的底面上,以将支架600固设于外部物体的表面上。具体的,当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支架600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起来后,直接将支架600抵靠在墙面上,通过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穿孔320、第二穿孔420、第三穿孔530以及第四穿孔630,同时第一螺帽抵接于支架600在第二定位槽的底面上,如此,便可将支架600固设于外部物体的表面上。
请参考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将盖板300更好地设于第一定位槽内,托板500开在第一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540,盖板300的侧壁设有卡板330,卡板330卡设于卡槽540内。
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将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连接在一起,开关面板10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未标记),第三紧固件优选为螺栓,第三紧固件设有第二螺帽和与第二螺帽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杆,盖板300开设有第一通孔340、电路板400开设有第二通孔430、托板500开设有盲孔550,第二螺杆依次伸入第一通孔340、第二通孔430并与盲孔550固定连接,同时第二螺帽抵接于盖板300上。具体的,使用者可先将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然后再用第一紧固件将盖板300、电路板400、托板500、支架600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开关面板10还包括电路件700,电路件700设有插接口710,电路板400朝向托板500的一面设有插接头440,插接头440依次穿过托板500和支架600并插入插接口710。
请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托板500在第一定位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插接头440大小和形状相应的开口槽560,支架600在第二定位槽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槽640,插接头440依次穿过开口槽560和连通槽640并插入插接口710。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托板500朝向支架600的一面设有固定板570,电路件700开设有固定槽720,固定板570卡设于固定槽720内。
请参考图2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570的侧壁设有多个勾接部571,电路件700开设有与固定槽720相连通的勾接槽730,勾接部571卡设于勾接槽730内。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支架600在连通槽640的侧壁设有凸部650,电路件700开设有凹槽740,凸部650卡设于凹槽740内,以使电路件700抵接于支架600。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400朝向盖板300的一面设有多个按键450,盖板300设有多个避让孔350,按键450穿过避让孔350并向外延伸。具体的,开关面板10还包括多个扣板200,托板500对称设置的两侧壁均设有多个凸块580,扣板200的两侧壁设有多个扣槽210,多个凸块580分别伸入一个扣槽210内,且扣槽210的空间大于凸块580的厚度,以使扣板200可相对于盖板300移动,扣板200朝向盖板300的一面固设有多个凸柱220,多个按键450分别穿过一个避让孔350并与一个凸柱220接触,当扣板200朝盖板300方向移动时,其凸柱220将按键450按下。
请参考图1至图3,扣板200朝向盖板300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复位部230,复位部230远离扣板200的一面与盖板300抵贴,当扣板200朝盖板300方向移动时,其复位部230从原始状态运动到回缩状态,当扣板200远离盖板300方向移动时,其复位部230从回缩状态运动到原始状态。开关面板10还包括装饰盖100,装饰盖100盖设于扣板200背离盖板300的一面,使得开关面板10的表面更加美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紧固件、盖板、电路板、托板、支架,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托板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三固定孔、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二定位槽和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的第四固定孔,所述盖板和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托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伸入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以及所述第四固定孔,以将所述盖板、所述电路板、所述托板以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托板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支架开设有第四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以及所述第三穿孔均大于所述第四穿孔,所述第二紧固件设有第一螺帽和与所述第一螺帽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以及所述第四穿孔,同时所述第一螺帽抵接于所述支架在第二定位槽的底面上,以将所述支架固设于外部物体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开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的侧壁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卡设于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设有第二螺帽和与所述第二螺帽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盖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电路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托板开设有盲孔,所述第二螺杆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盲孔固定连接,同时第二螺帽抵接于所述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还包括电路件,所述电路件设有插接口,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托板的一面设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依次穿过所述托板和所述支架并插入所述插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在第一定位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大小和形状相应的开口槽,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面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插接头依次穿过所述开口槽和所述连通槽并插入所述插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朝向所述支架的一面设有固定板,所述电路件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板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设有多个勾接部,所述电路件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连通的勾接槽,所述勾接部卡设于勾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所述连通槽的侧壁设有凸部,所述电路件开设有凹槽,所述凸部卡设于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电路件抵接于所述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设有多个按键,所述盖板设有多个避让孔,所述按键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向外延伸。
CN202221965344.2U 2022-07-28 2022-07-28 开关面板 Active CN218471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5344.2U CN218471821U (zh) 2022-07-28 2022-07-28 开关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5344.2U CN218471821U (zh) 2022-07-28 2022-07-28 开关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1821U true CN218471821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6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5344.2U Active CN218471821U (zh) 2022-07-28 2022-07-28 开关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1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2700B (zh) 电路板装置及其与电子卡的组合结构
US7452234B2 (en) Socket connector with matchable padding
US7403802B2 (en) Battery and battery locking unit of mobile terminal
CN218471821U (zh) 开关面板
CN209994285U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与盖板的安装结构及逆变器
CN216391639U (zh) 一种易拆卸钥匙壳体
CN214281512U (zh) 电视盒子
CN218006675U (zh) 易安装型门铃
CN218975850U (zh) 支架
CN217151071U (zh) 一种踢脚线
CN217036210U (zh) 智能插座
CN219629341U (zh) 一种茶吧机
CN218472356U (zh) 插座面板
CN215183649U (zh) 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026670U (zh) 具有双usb的插座结构
CN219606560U (zh) 板件快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显示器支架
CN216665276U (zh) 一种汽车钥匙
CN114665325B (zh) 一种按压和拉带双解锁连接器
CN219267248U (zh) 一种显示器的后壳与中框的安装结构及显示器
CN219180439U (zh) 断路器的侧插组件
CN220542093U (zh) 门磁传感器的副机及门磁传感器
CN220915587U (zh) 一种线控器后盖挂件加固倒锁装置
CN218242357U (zh) 一种插板式电连接器结构
CN216648758U (zh) 一种带卡扣防松的插拔模块和控制器
CN216852806U (zh) 一种墙装电器面板的电器模块安装组件及墙装电器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