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6244U -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6244U
CN214676244U CN202120119573.1U CN202120119573U CN214676244U CN 214676244 U CN214676244 U CN 214676244U CN 202120119573 U CN202120119573 U CN 202120119573U CN 214676244 U CN214676244 U CN 214676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art
gear
mounting
heat dissipation
v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195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瑞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yang Ning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195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6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6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6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包括:一介质盛放壳体,其中所述介质盛放壳体具有开口部、介质腔体、配合在介质腔体中且固定待散热部件的安装部;其中,所述介质腔体自所述开口部处朝下嵌入而成;一安装机构,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处并且可固定待冷却电子设备位置;一扰流系统,其中所述扰流系统可安装固定在安装机构上且位于介质腔体中。本装置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能够长时间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可以对电子设备散热部件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扰流,达到散热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发热是常见现象,因而对于电子产品而言,散热与冷却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手段。例如,对于电脑等电子产品,CPU、显卡等器件在工作时均为产生明显的高温,为确保其工作正常以及使用寿命,需要对其进行散热。
在传统技术中,PC主机的散热主要通过风扇进行风冷,即通过CPU风扇强制进行气流交换,以对CPU等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同时,主机本身也往往通过电源或是单独的机箱风险进行气体对流。随着PC性能提升,其发热量亦显著增加,上述风冷已不能满足散热要求。
浸没式液体冷却技术是液体冷却技术的一个技术分支,浸没式冷却指的是将电子设备直接浸没在绝缘的冷却液内,电子设备内的组件与冷却液直接进行热交换。常见的浸没式液体冷却机柜(以下简称液冷机柜)被设计成一种上部开口且具有一定容积的容器,其内部可以安装多台电子设备并盛有绝缘的冷却液,液冷机柜在底部设有冷却液进口,顶部设有冷却液出口,低温冷却液在机柜内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后由冷却液出口排出机柜,但现有的液冷机柜中,由于没有对其内部的液体流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节,导致冷却效率不高且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能够长时间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可以对电子设备散热部件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扰流,达到散热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包括:
一介质盛放壳体,其中所述介质盛放壳体具有开口部、介质腔体、配合在介质腔体中且固定待散热部件的安装部;其中,所述介质腔体自所述开口部处朝下嵌入而成;
一安装机构,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处并且可固定待冷却电子设备位置;
一扰流系统,其中所述扰流系统可安装固定在安装机构上且位于介质腔体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扰流系统浸没在介质盛放壳体的介质腔体中,该扰流系系统是完全浸没在介质腔体中的冷却液中且位于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在扰流系统的扰流下可以将具有一定温度的冷却液形成湍流,使得该冷却液向四周发散开来,从而保证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的冷却液是低于刚刚吸热后的冷却液,使得电子设备散热部件得以继续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互对称,其中,两个安装部分别朝向介质腔体中心处凸出而成且自上而下形成一道用于安装所述安装机构的安装槽;所述扰流系统通过支撑部一配合固定在安装机构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一个对称的安装部可以让安装机构平稳且有效的固定在介质腔体中,使得整体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扰流系统具有固定在支撑部一配合的动力机构、被动力机构驱动的齿轮扰流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系统是需要转动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的冷却液进行扰流从而形成湍流,保证循环散热的工作得以进行,因此设计了一个动力机构,可以有效的驱动齿轮扰流部在冷却液中进行扰流。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扰流系统相配合的被动转动部;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配合设置有与被动转动部相配合连接的主动转动部;
所述主动转动部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并且带动与被动转动部相配合的扰流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系统是运作是需通过动力机构进行驱动,因此在此设计中,采用了主动转动部配合被动转动部的配合,在主动转动部的转动下,与主动转动部相配的被动转动部也会转动,最终与被动转动部的扰流系统也会进行转动,一旦转动,扰流系统就可以将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的冷却液进行扰流从而形成湍流。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调整扰流系统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可固定设置在安装机构上并且控制扰流系统上下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扰流系统的位置需求,在安装的适合需要对扰流系统的位置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设计了一个控制部,该控制部可以控制安装机构的位置,从而实现该扰流系统的位置,使扰流系统安装更加灵活,实用性较高。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转动部和被动转动部均为齿轮形状,齿轮形状的主动转动部套结固定在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并且与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相啮合;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与齿轮扰流部相啮合且可驱动齿轮扰流部进行转动从而对介质盛放壳体的冷却液进行扰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转动部和被动转动部采用齿轮形状,通过啮合的连接方式,使得配合起来更加可靠,特别是齿轮扰流部也是具有齿轮,因此也是采用啮合的连接方式,使其转动的可靠性以及速度得以保证。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转动部为连杆齿条组合,所述被动转动部为齿轮形状;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与扰流系统同轴连接;
连杆齿条组合的主动转动部配合设置在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上并且与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相啮合;
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与齿轮扰流部相啮合且可驱动齿轮扰流部进行转动从而对介质盛放壳体的冷却液进行扰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安装和拆卸较为简单,能够长时间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可以对电子设备散热部件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扰流,达到散热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的介质盛放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的扰流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介质盛放壳体;101.开口部;102.介质腔体;103.安装部;1031. 安装槽;
2.安装机构;21.支撑部一;22.动力机构;23.齿轮扰流部;24.被动转动部;25.主动转动部;26.插接部;
3.扰流系统;
4.扰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该装置完全浸没在介质盛放壳体1内部的冷却液中,通过该装置的可以将冷却液进行有效的扰动,提高了浸没在冷却液中的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冷却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所使用的冷却液具有绝缘、安全、稳定等特性,可作为冷却液的典型物质有:脂肪族化合物,或称脂肪类碳氢化物,主要包括石油烃基或异链烷烃基,如矿物油、合成油等;硅酮类物质,包括二甲基硅氧烷和甲基硅氧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硅油;氟碳化合物,主要指以氟取代相应碳链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包括全氟烷烃、全氟氨、氢氟醚、全氟酮、氢氟烃等。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上述安装部10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互对称,其中,两个安装部103分别朝向介质腔体102中心处凸出而成且自上而下形成一道用于安装所述安装机构2的安装槽1031;具体的,该装置主要应用于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中,是安装固定入介质盛放壳体1的介质腔体102中,上介质腔体102中设置有两个安装部103,该两个安装部103还往内侧嵌入形成两个对应的安装槽 1031,安装机构2自上而下的插接入这两个安装槽1031中予以固定,其中,两个安装槽1031的间隙小于等于安装机构2的两个插接部26,如此设计,可以让安装机构2稳定可靠的被固定,在实际应用中,安装机构2是需要固定安装电子设备散热部件,如此有效的固定,为安装电子设备散热部件做铺垫,使得整体的可靠性和强度得以保证;
具体的,上述的开口部101是敞开式,考虑到没式散热系统整体是一个密封的装置,因此,该开口部101可密封覆盖一个盖板(图中未标识);
具体的,两个对称的安装部103与介质盛放壳体1为一体成型而成,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上述的扰流系统3在介质盛放壳体1的介质腔体102中,该扰流系系统3是完全浸没在介质腔体102 中的冷却液中且位于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在扰流系统3的扰流下可以将具有一定温度的冷却液形成湍流,使得该冷却液向四周发散开来,从而保证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的冷却液是低于刚刚吸热后的冷却液,使得电子设备散热部件得以继续冷却;
上述扰流系统3是纯机械结构,其配合有一个被动转动部24以及一个动力结构22;所述动力机构22的输出轴上配合设置有与被动转动部24相配合连接的主动转动部25,采用一个动力机构22驱动其运动,让冷却液产生湍流,具体的,上述的动力机构22采用大扭矩类马达;
本实施例中,扰流系统3是运作是需通过动力机构22进行驱动,因此在此设计中,采用了主动转动部25配合被动转动部24的配合,在主动转动部25的转动下,与主动转动部25相配的被动转动部24 也会转动,最终与被动转动部24的扰流系统3也会进行转动,一旦转动,扰流系统3就可以将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的冷却液进行扰流从而形成湍流,上述的扰流系统3的转动是通过其在内的齿轮扰流部23,齿轮扰流部23的转动可以扰动冷却液从而形成湍流;
具体的,动力机构22通过一个支撑部一21固定安装在安装机构 2,该支撑部一21可以是一个强度大的连接件,一端能够有效固定且支撑在安装机构2上,另一端可以支撑起扰流系统3;扰流系统3是需要转动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电子设备散热部件的正前方的冷却液进行扰流从而形成湍流,保证循环散热的工作得以进行,因此设计了一个动力机构22,可以有效的驱动齿轮扰流部23在冷却液中进行扰流。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还包括用于调整扰流系统3的控制部4;所述控制部4可固定设置在安装机构2上并且控制扰流系统 3上下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扰流系统3的位置需求,在安装的适合需要对扰流系统3的位置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设计了一个控制部4,该控制部4可以控制安装机构2的位置,从而实现该扰流系统3的位置,使扰流系统3安装更加灵活,实用性较高。
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转动部25和被动转动部24均为齿轮形状,齿轮形状的主动转动部25套结固定在动力机构22的输出轴上并且与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相啮合;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与齿轮扰流部23相啮合且可驱动齿轮扰流部23进行转动从而对介质盛放壳体1的冷却液进行扰流,主动转动部25和被动转动部24采用齿轮形状,通过啮合的连接方式,使得配合起来更加可靠,特别是齿轮扰流部23也是具有齿轮,因此也是采用啮合的连接方式,使其转动的可靠性以及速度得以保证。
参照图1、图2、图3,所述主动转动部25为连杆齿条组合,所述被动转动部24为齿轮形状;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与扰流系统3同轴连接;连杆齿条组合的主动转动部25配合设置在动力机构22的输出轴上并且与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相啮合;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与齿轮扰流部23相啮合且可驱动齿轮扰流部 23进行转动从而对介质盛放壳体1的冷却液进行扰流,采用连杆齿条组合的主动转动部25,部件较少,装配也极其方便,可靠性更高。
工作原理:
采用大扭矩马达的动力机构22带动其输出轴上的主动转动部 25,与主动转动部25相配合的被动转动部24与会被带动,最终与被动转动部24的齿轮扰流部23转动,一旦齿轮扰流部23转动,这样可以就带动与其相接触的冷却液,从而形成湍流,加速热量进行扰流,达到散热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介质盛放壳体(1),其中所述介质盛放壳体(1)具有开口部(101)、介质腔体(102)、配合在介质腔体(102)中且固定待散热部件的安装部(103);其中,所述介质腔体(102)自所述开口部(101)处朝下嵌入而成;
一安装机构(2),其中所述安装机构(2)可安装在所述安装部(103)处并且可固定待冷却电子设备位置;
一扰流系统(3),其中所述扰流系统(3)可安装固定在安装机构(2)上且位于介质腔体(10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相互对称,其中,两个安装部(103)分别朝向介质腔体(102)中心处凸出而成且自上而下形成一道用于安装所述安装机构(2)的安装槽(1031);所述扰流系统(3)通过支撑部一(21)配合固定在安装机构(2)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系统(3)具有固定在支撑部一(21)配合的动力机构(22)、被动力机构(22)驱动的齿轮扰流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扰流系统(3)相配合的被动转动部(24);所述动力机构(22)的输出轴上配合设置有与被动转动部(24)相配合连接的主动转动部(25);
所述主动转动部(25)通过动力机构(22)驱动并且带动与被动转动部(24)相配合的扰流系统(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整扰流系统(3)的控制部(4);所述控制部(4)可固定设置在安装机构(2)上并且控制扰流系统(3)上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动部(25)和被动转动部(24)均为齿轮形状,齿轮形状的主动转动部(25)套结固定在动力机构(22)的输出轴上并且与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相啮合;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与齿轮扰流部(23)相啮合且可驱动齿轮扰流部(23)进行转动从而对介质盛放壳体(1)的冷却液进行扰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动部(25)为连杆齿条组合,所述被动转动部(24)为齿轮形状;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与扰流系统(3)同轴连接;
连杆齿条组合的主动转动部(25)配合设置在动力机构(22)的输出轴上并且与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相啮合;
所述齿轮形状的被动转动部(24)与齿轮扰流部(23)相啮合且可驱动齿轮扰流部(23)进行转动从而对介质盛放壳体(1)的冷却液进行扰流。
CN202120119573.1U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Active CN214676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9573.1U CN214676244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9573.1U CN214676244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6244U true CN214676244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1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19573.1U Active CN214676244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6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51763A1 (zh) 一种浸没式散热系统以及换热方法
WO2008118417A1 (en) Heat- removal device
CN214627763U (zh)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齿轮式扰流装置
CN214676244U (zh)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散热系统的扰流装置
CN216982389U (zh) 散热装置和电气设备
EP3557964B1 (en) Electronics cooling module
CN214202261U (zh) 一种应用于浸没式液冷系统的冷却箱体
CN218100141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结构
CN216905720U (zh) 一种冷却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68916B (zh) 單相浸沒冷卻系統及方法
CN215221949U (zh) 一种具有自散热功能的电机
CN215187989U (zh)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水下数据中心
CN215050481U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生产加工的热处理辅助装置
CN213818695U (zh) 一种pcba散热组件
CN214278829U (zh) 一种浸没式散热系统用冷却箱体
CN209993448U (zh) 一种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N210579892U (zh) 冷媒冷却装置及变频空调
CN20999423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机壳体
CN220586727U (zh) 控制装置、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13844004U (zh) 服务器
CN220460652U (zh) 光反应器
WO2023241824A1 (en) Passive cooling apparatus for cooling of immersion fluid and power conversion equipment and related systems
CN217563437U (zh) 风冷装置及减速电机
CN212846622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效率的密闭机箱
CN219612453U (zh) 一种液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